天天看點

母親走後我6年沒回娘家,大年初二剛到村口,就被兩個侄子拉住

作者:情感漂流瓶

都市的霓虹逐漸黯淡,替代之的是春節臨近的喜慶和溫馨。徐陽躺在寬敞的單身較高價的電梯大廈中,望着天花闆發呆,思緒卻飛往了千裡之外的故鄉。每當夜深人靜,都市的喧鬧似乎都在嘲笑他的孤獨。決定回家,不是一時沖動,而是六年難以填補的空白和思念讓他做出的決定。

母親走後我6年沒回娘家,大年初二剛到村口,就被兩個侄子拉住

工作上的成功從未讓徐陽忘記過往,尤其是每到春節,微信裡親友的問候總是讓他倍感愧疚。今年,他下定決心,要回到那個有着竈火煙味的小村莊,去看看他的父親徐海,去尋找他心中的甯靜。

行李簡單,徐陽隻帶了幾件換洗衣物和一些在城裡買不到的特色伴手禮。當火車穿梭在廣闊的田野間,他的心随着列車的軌迹越來越沉重。他開始想象,多年不見,父親現在是什麼樣子?

母親走後我6年沒回娘家,大年初二剛到村口,就被兩個侄子拉住

列車終于到站,徐陽下車的那一刻,冬日的寒風似乎都溫柔了幾分。但當他走到村口,景象卻讓他意外的一愣,不是熟悉的父親,而是兩個頑皮的小侄子跑了過來。

“叔叔,你終于回來啦!”小侄子徐智第一個撲入徐陽的懷抱,臉上洋溢着無法隐藏的興奮。

徐慧拽着他的衣角,眼睛閃爍着疑惑,“叔叔,你怎麼這麼久才回來?爸爸說你在很遠很遠的地方。”

母親走後我6年沒回娘家,大年初二剛到村口,就被兩個侄子拉住

徐陽彎下腰,一手摟着徐智,一手摸着徐慧的頭,試圖掩飾心裡的酸楚,“叔叔有很多很多的事情要忙,但是我一直都惦記着你們。對不起,讓你們久等了。”

兩個孩子的笑臉,讓徐陽暫時忘記了自己的擔憂。他們拉着徐陽的手,一路上講述着村裡的變化和新鮮事,而徐陽則是心不在焉地應和着。

回到家門口,徐陽深吸一口氣,推開了那扇熟悉又陌生的門。屋裡,徐海坐在老舊的木椅上,眼神複雜地望着遠方。看到徐陽,他的臉上沒有任何驚喜的表情。

母親走後我6年沒回娘家,大年初二剛到村口,就被兩個侄子拉住

“回來了。”徐陽盡量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輕松。

徐海沉默了一會兒,緩緩開口,“六年了,沒想到你還記得這條路。”

空氣裡似乎彌漫着尴尬和不自在,徐陽嘗試打破僵局,“爸,我...”

母親走後我6年沒回娘家,大年初二剛到村口,就被兩個侄子拉住

徐海打斷了他,“好了,既然回來了,就先放下行李,吃點東西吧。”

兩個小侄子在旁邊拉着徐陽的衣角,興奮地說,“叔叔,你帶回來什麼好玩的啊?”仿佛他們的純真與活潑,是這個家唯一沒有改變的角落。

飯桌上,徐陽試圖和父親交談,卻發現話題總是刻意地繞開了過去的傷痛和誤會。他開始意識到,這次回家,不僅是對自己過去的一次面對,更是一個家庭和解與重建的開始。午飯過後,村口的大槐樹下聚集了一些長者閑聊,徐陽路過時耳邊飄來幾句竊竊私語。“徐陽回來了,六年不見,這回是因為什麼呢?”有人猜測。

母親走後我6年沒回娘家,大年初二剛到村口,就被兩個侄子拉住

徐陽心裡一緊,他知道自己回來必定會引起村裡人的議論。可他不得不面對這些,尤其是家裡那些未曾平複的裂痕。

“叔叔,你要去哪裡?”徐慧好奇地跟在他後面。

“我想去看看河邊的老柳樹。”徐陽微笑着回答,他需要一些獨處的時間。

母親走後我6年沒回娘家,大年初二剛到村口,就被兩個侄子拉住

路上,村民們的眼光讓他感覺熱潮難耐。不過他們的對話卻帶給他新的資訊。

“聽說徐海最近身體不太好,店裡的生意也不咋地。”

“是啊,自從大嫂離開後,徐海一個人撐着,真難為他了。”

母親走後我6年沒回娘家,大年初二剛到村口,就被兩個侄子拉住

徐陽的步伐默默放緩,母親去世的消息他當然知道,但家中的具體情況,他卻不甚了解。或許他一直逃避着,不願直面這一切。

到了河邊,老柳樹還是那個樣子,風吹過,柳枝輕搖,伴随着徐陽兒時的回憶。他擡頭望着柳枝,感歎自己這麼多年沒有為家裡做什麼。

夕陽西下,徐陽回到家中,看到父親正在屋檐下修理一張破舊的椅子。

母親走後我6年沒回娘家,大年初二剛到村口,就被兩個侄子拉住

“爸,這椅子我小時候也坐過。”他試圖找些話題。

徐海沒擡頭,“嗯,坐久了就松了,修修還能再用。”

兩人間充滿了沉默。

母親走後我6年沒回娘家,大年初二剛到村口,就被兩個侄子拉住

“對了,村裡人都在說家裡...”徐陽想要了解一些情況。

“都是些閑言閑語!”徐海突然提高了音量,顯得有些激動,“你既然回來了,就幫我去拿些木材來。”

徐陽有些驚訝,卻也照做了。

母親走後我6年沒回娘家,大年初二剛到村口,就被兩個侄子拉住

晚飯時分,徐陽想努力挑些日常話題,“爸,我在城裡的生活你想不想知道?”

“不必了,城裡的生活和這裡大不相同,我怕聽不懂。”徐海淡淡地說。

徐陽搖了搖頭,難過地低下頭。他無法承認自己的逃避,也不知道如何向父親表達自己的愧疚。

母親走後我6年沒回娘家,大年初二剛到村口,就被兩個侄子拉住

接下來的幾天,徐陽開始在村裡幫忙,跟村民們聊天,而他漸漸發現父親孤獨的背影裡有着無盡的辛勞和沉默的承受。

在村裡的小飯館,徐陽碰到了兒時的玩伴小強。

“哎,徐陽,這些年怎麼個人影兒都不見?”小強驚訝地喊道。

母親走後我6年沒回娘家,大年初二剛到村口,就被兩個侄子拉住

徐陽苦笑着搖搖頭,“是啊,一些事情讓人無從選擇。”

“聽說你和你爸因為家裡的事情...”小強話沒說完就察覺到了徐陽的表情。

徐陽重重地歎了口氣,“是的,很多誤會,但我希望能解開。”

母親走後我6年沒回娘家,大年初二剛到村口,就被兩個侄子拉住

他們聊了很久,徐陽才了解到徐海和鄉親們的關系變得緊張,也有了更多關于母親去世的真相。

那天夜裡,大家團聚在屋裡,徐陽鼓起勇氣,“爸,母親的事,我想我們得好好談談。”

徐海沉默了好一段時間,然後緩緩說:“你知道的,總有一天。”

母親走後我6年沒回娘家,大年初二剛到村口,就被兩個侄子拉住

徐陽點了點頭,他明白,和解的過程正式開始了。大年初二,徐陽和家人圍坐在客廳裡,屋子裡挂着新的春聯,電視裡傳來春節聯歡晚會的音樂,氣氛本應熱鬧而溫馨。然而緊張的氛圍,卻讓人忽視了春節的喜悅。

徐慧和徐智堅持要放煙花,這是他們家的傳統,但徐陽皺着眉頭。

“叔叔,你忘了我們每年都放的那些大煙花嗎?”徐智不解地問。

母親走後我6年沒回娘家,大年初二剛到村口,就被兩個侄子拉住

“孩子,城裡放煙花會污染環境,我們不應該随便破壞自然。”徐陽試圖向侄子解釋。

徐慧有些不滿,“可這是節日的樂趣啊,叔叔。”

徐海一直靜靜地聽着,突然開口,“讓孩子們高興會死人嗎?年年如此,今年你回來就要改?”

母親走後我6年沒回娘家,大年初二剛到村口,就被兩個侄子拉住

徐陽感到了無形中的壓力,卻又不知道如何妥協,隻好盡量委婉,“爸,我隻是覺得,我們不能一味追求樂趣,忽視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你這六年在城裡學來的這些新觀念,都忘記了自己的根在哪兒了。”徐海的語氣帶着責備。

這樣的對話讓原本的節日氣氛肅然起敬,兩個小侄子也不再開心,徐陽的心情變得沉重。他開始反思自己是否真的失去了與家人的聯系。

母親走後我6年沒回娘家,大年初二剛到村口,就被兩個侄子拉住

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團圓飯時,徐陽不禁提及了過去。

“爸,我知道我回來晚了,但我現在想彌補。”徐陽的聲音中帶着誠懇。

徐海淡淡地說:“彌補?你知不知道你媽走的那年鬧得村子裡雞飛狗跳?”

母親走後我6年沒回娘家,大年初二剛到村口,就被兩個侄子拉住

“我...我當時不知道該怎麼辦,我逃避了。”徐陽的眼眶開始濕潤。

“你逃避的可不隻是那件事。”徐海的視線深邃,“這家,這地,你現在還算什麼?”

徐陽垂首,無言以對。

母親走後我6年沒回娘家,大年初二剛到村口,就被兩個侄子拉住

飯後,徐陽提出了一件大家避而不談的話題,家中的财産問題。

“我沒回來,這些年家裡的事我都不應該插手。”他盡量保持冷靜。

“哼,是不是以為把你那份分出去,你就甘心了?”徐海有些諷刺地說。

母親走後我6年沒回娘家,大年初二剛到村口,就被兩個侄子拉住

“不是,我不在乎那些。”徐陽急忙解釋,“我隻是希望,我們家能和和氣氣的,像從前一樣。”

徐海沉默良久,最終重重地歎了口氣,“你想怎樣?”

在月光的映照下,父子兩人的眼神終于彼此碰撞,徐陽緩緩開口:“我們能不能放下過去,重新開始?”

母親走後我6年沒回娘家,大年初二剛到村口,就被兩個侄子拉住

徐海的眼中隐含淚光,他知道自己扛不住這個家再有任何裂痕。“你願意,我當然也願意。”

兩個小侄子圍在一旁,雖然不太懂大人的複雜情緒,但感受到了家庭溫情的力量。

那一刻,多年的誤解和隔閡似乎開始慢慢融解,徐陽眼前的這座家,雖然依舊普通,卻有了重新牽織的希望。春節的假期慢慢接近尾聲,但徐陽的心境卻是如同重生。他與父親徐海之間的冰冷壁壘似乎在漸漸融化,家的感覺開始回溫。

母親走後我6年沒回娘家,大年初二剛到村口,就被兩個侄子拉住

那天早晨的陽光格外和煦,徐陽主動提出幫忙修整家裡破舊的圍牆。徐海看着兒子手裡拿着磚塊和泥巴,眼中閃過一絲欣慰。

“徐陽,不用你自個兒弄,我請人來幫忙就行。”徐海拿着掃帚清掃院落。

徐陽擺擺手,“放心吧爸,我現在不是那個啥都不會的城裡人了。”

母親走後我6年沒回娘家,大年初二剛到村口,就被兩個侄子拉住

徐海笑了笑,搖着頭繼續做自己的活兒。徐慧和徐智興高采烈地圍觀,偶爾傳遞一下工具或攪拌泥漿。

午飯時,徐陽想要善盡兒子的本分,努力地跟父親搭話。

“爸,你有沒有想過出去走走?城裡的春節可熱鬧了。”徐陽夾給父親一個餃子。

母親走後我6年沒回娘家,大年初二剛到村口,就被兩個侄子拉住

徐海接過餃子,輕聲說:“我習慣了這裡的甯靜,城裡的喧嚣我可不習慣。”

飯後的閑聊中,徐陽試圖探詢父親對母親的記憶和想念。徐海叙述着往日的點點滴滴,遠遠望着屋外的老柳樹發起呆來。

“你媽...她最喜歡這個院子,喜歡在這兒曬太陽。”徐海的語調中帶着緬懷。

母親走後我6年沒回娘家,大年初二剛到村口,就被兩個侄子拉住

徐陽點了點頭,深深地吸了口氣,希望未來能常回家陪陪老人。

燈下,父子倆繼續修複圍牆,雖未多言,卻心有靈犀。徐慧和徐智偶爾插話,活躍了沉默的氛圍。

夜幕降臨,月光如洗。徐陽看着即将功成的圍牆,心中升起一股莫名的成就感。

母親走後我6年沒回娘家,大年初二剛到村口,就被兩個侄子拉住

“爸,母親若是看到我們這樣團結,應該會開心的。”徐陽不經意地說出口。

徐海停下了手中的動作,目光柔和地望向徐陽,點了點頭,“她一直希望我們能和和氣氣。”

小侄子徐智忽然插話,“那叔叔是不是會常回來陪我們了呢?”

徐陽望向徐海,眼中含着詢問,徐海則是難得地展現出一絲笑容,輕聲反問:“那你說呢?”

【本内容為虛構小故事,請理性閱讀,切勿對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