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沒有發現,假如固态電池大量裝車,電車取代油車指日可待!

作者:TN8839

近年來,電動車市場的競争愈發激烈,而固态電池技術的突破似乎為這場競争注入了新的活力。當聽到“充電10分鐘,續航1200km”這樣的資料時,人們不禁對固态電池充滿了期待。假如固态電池大面積裝車,現在的電動車都會被淘汰掉,油車的末日也就到了嗎?這是最近很多人都在讨論的話題。

有沒有發現,假如固态電池大量裝車,電車取代油車指日可待!

固态電池一夜之間成了集體關注的對象。

廣汽集團宣稱已經取得了固态電池技術的突破,并計劃在2026年完成開發。寶馬也不甘示弱,不斷申請各種固态電池的專利,準備将其應用于下一代電動車上。大衆汽車更是砸下重金投資電池研發團隊,力求在固态電池領域搶占先機。就連一向對電動車持保守态度的日系車企,也在固态電池領域暗自發力。日産已經開建固态電池生産線,計劃明年試生産;豐田更是擁有全球最多的固态電池專利,預計最早在2027年将成品推向市場。

液态電池與固态電池優、缺點。

是以,真不要看他們平時說什麼,而是要關注他們做了什麼。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新能源車用的都是液态電池,不管是刀片電池還是麒麟電池,亦或者是彈夾電池,雖然看起來是方方正正的固體塊。但它們的本質其實都是液态電解質锂離子電池,這種電池主要由正負極隔膜和液态電解質組成,其中電解液和隔膜占了電池近40%的體積和25%的品質。充電的時候,锂離子通過電解液作為媒體從正極穿過隔膜轉移到負極,放電則是反過來,固态電池工作原理則差不多,就是把電解液換成了固體電解質,一般是硫化物、氧化物或者聚合物,隔膜呢也被去掉了,這樣一來電池就可以做的更輕更薄。同時,因為固态電解質電化學視窗大,熱穩定性高,可以相容更高電壓的正負極材料,電池能量密度也就更高,簡單來說,就是同樣的體積,電量更多了。

有沒有發現,假如固态電池大量裝車,電車取代油車指日可待!

液态锂離子電池在過去十來年間整體有了很大的發展,能量密度從以前的180瓦時每千克,到現在有些能做到接近300瓦時每千克,這基本就是天花闆了,而固态電池的能量密度可以輕松幹到400瓦時每千克以上,另一方面,液态锂離子電池充放電次數多了,内部可能會産生離之精,大夥可以了解成負極,出現一根根不斷變長的樹枝,影響電池性能不說,還可能戳破中間的隔膜,造成電池内部短路,進而引起火災甚至爆炸。

但固态電池基本沒有這個隐患。是以,更輕更薄,能量密度更高,并且還更安全。它對于電動車來說似乎就是未來版本答案。換句話說,誰能先把固态電池裝上車,就有可能降維打擊其他友商,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大夥兒都在拼命卷。

然而,固态電池的難度也不是一般的高,此前已經有不少廠商早早的說量産固态電池,最後都沒有下文。

舉三個例子:

1、豐田就是其中的一個,他們從2006年就開始研究固态電池,到2017年的時候,就說自家固态電池可以在三年後進入市場,結果到了2019年,豐田C又改口說2020年東京奧運會會首先推出一台搭載固态電池的原型車量産版本,起碼等到2025年。結果啊,東京奧運會延遲一年舉辦,豐田這車也推遲一年上路。至于說2025年的量産,計劃現在又被改造了,不早于2027年,或許是為了穩住大家,豐田還特意強調,他們着手解決了不少問題,到時候搭載固态電池的量産車充電10分鐘就能跑1200km。

有沒有發現,假如固态電池大量裝車,電車取代油車指日可待!

2、另一個車企則是美國造車新勢力fisker,在2018年的時候,他們就說自己已經攻克了固态電池難題,能夠做到充電一分鐘,續航800km,過兩年就可以量産上車。大夥等多年都沒有等到它的固态電池落地,反倒是後來他們的老闆表态,這道題太難了,做不出來,決定不玩了。

3、還有大衆投資的電池公司,現階段固态電池隻是在PPT和實驗室裡,什麼時候能量産還是個問号,以至于現在大衆又到處找人合作,就是為了可以不被友商甩開。

按照圈内人士預測,固态電池起碼還得再練習幾年才能出現,短期内咱們很難用上固态電池。

有沒有發現,假如固态電池大量裝車,電車取代油車指日可待!

因為它自身還有挺多問題需要解決,這裡簡單就說幾方面難點:

1、電極和電解質是固體和固體的接觸,很難做到充分結合。因而界面阻抗更大,會影響電池功率,并且它們的接觸面積又小,充放電過程中可能破壞界面穩定性,進而影響電池性能和壽命。

2、锂離子在固态電解質中遷移率比較低,導緻電導率要比液體電解質更差,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電池的快充能力。這也是很多公司目前在積極解決的難題。用某車企高管的話說,開發固态電池的難度堪比攀登珠峰。

3、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成本下不來。目前無論使用哪種固态電解質,都用到了不少的稀有金屬材料,價格自然不會低,再加上制造技術更加複雜,對生産條件要求也比較高,是以現階段的固态電池非常昂貴。

據某動力電池協會資料,固态電池的成本差不多是2.4元每瓦時,作為對比,新能源車常用的三元锂電池和磷酸鐵锂電池電信價格大概分别是0.5元每瓦時和0.4元每瓦時,相當于有5~6倍的差距。按照目前市場大部分主流電動車的配置,假如配置一塊80千瓦時的固态電池的話,就得先花掉超過19萬元,要注意,這個還隻是成本,按照電池占整車成本40%來算,那麼車子的成本價就差不多48萬元,賣價就肯定要去到50多萬了,這基本遠離了當下主流的消費群體。

固态電池沒有那麼快落地,部分電池廠退而求其次掏出了半固态電池,某些車企也陸續把它用上,像是藍圖已經把半固态電池裝車了,未來新車也将會搭載半固态電池,這其實就是固液電解質混用,隔膜呢也還是存在的,液态電解質也隻占一小部分,可以規避電導率低的問題,固态電解質又可以提升能量,相較于液态锂離子電池,半固态電池的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呢也确實有所提升,不過成本當然也就高了,未來說他們那塊150千瓦時的半固帶電池差不多就要去掉30萬元,但半固态電池更多是被當做過渡産品,絕大多數電池廠和車企還是把精力放在了真固态電池上。

目前有明确給出固态電池量産時間的主要是中日幾個公司,誰能夠先把一些關鍵技術問題解決,誰就能在市場上占得先機。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得把價格打下來啊,一場無聲的戰争正在悄然的進行當中。

中國企業在動力電池領域正持續疊代更新,展現出強大的創新活力。

有沒有發現,假如固态電池大量裝車,電車取代油車指日可待!

豐田所推出的固态電池要想在競争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絕非易事。即便豐田成功實作固态電池的量産,對于擁有健全産業鍊的中國企業來說,其影響也将相對有限。

中國擁有全球最完善的動力電池産業鍊,為企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一旦固态電池技術得到驗證并實作量産,中國企業将迅速跟進,憑借産業鍊優勢和規模效應降低成本,進而在市場競争中占據優勢地位。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電能與氫能之争一直備受關注。中國和美國積極推動電能的發展,而日本則主導氫能的研究與應用。豐田長期以來對純電動汽車持懷疑态度,更側重于氫燃料電池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的研發。然而,随着固态電池技術的興起,豐田似乎也在逐漸轉向電動汽車領域。

這種轉變無疑是中國電動車企的集體勝利。中國企業在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方面展現出的強大實力,讓全球汽車市場看到了中國制造的崛起。随着固态電池技術的不斷發展,中國企業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競争力将進一步增強,為全球消費者帶來更多高品質、高性能的電動汽車産品。

我們堅信固态電池是未來的趨勢,擁有巨大的潛力。然而,車企們普遍認識到,要讓固态電池技術成熟并大規模應用,還需三到五年的努力。在目前電動汽車市場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尋找更适合消費者的設計并確定生存才是當務之急。

新能源與燃油車之間的較量愈發激烈,固态锂電車作為關鍵一環,備受矚目。

有沒有發現,假如固态電池大量裝車,電車取代油車指日可待!

固态電池也并非完美無缺,隔膜被锂枝晶刺穿導緻的自燃風險仍需警惕。為此,許多國家開始重新審視技術路線,尋求更為穩妥的解決方案。

目前,半液體半固态電池似乎成為了一個折衷之選。它既能提升續航裡程,又降低了研發成本,為市場接受度提供了有力支就到了。撐。而在全固态電池材料研究方面,各國也在積極探索。氧化物方向以大陸、美國和歐洲為主導,而硫化物方向則以日本和南韓為代表。

究竟誰能在這場技術競賽中脫穎而出,還需拭目以待。但無論結果如何,新能源技術的發展都将為人類帶來更加清潔、高效的出行方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