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志願軍第二大敗仗:傷亡超180師失利的三倍,為何卻罕為人知?

作者:麗妮說曆史

戰争總是殘酷而無情的,它無情地奪走了那些年輕的生命,無情地将家庭撕裂,留下無盡的傷痛與哀悼。在那個動蕩的年代裡,志願軍用鮮血和生命為和平代價,他們的英勇無畏和不懈努力,鑄就了一段可歌可泣的曆史。

志願軍第二大敗仗:傷亡超180師失利的三倍,為何卻罕為人知?

然而,在這段曆史長河中,有一場慘烈的戰役,其傷亡之巨大超過了著名的第五次戰役損失180師三倍之多,卻罕為人知,這就是1951年秋季發生的金城以南防禦戰役。

志願軍第二大敗仗:傷亡超180師失利的三倍,為何卻罕為人知?

1951年的北韓戰場,氣氛無比緊張。停戰談判一再受阻,雙方決定再次向對方發起進攻。"聯合國軍"獲得了上峰的軍事訓示,準備在9月1日發動"夏季攻勢",将戰線推進到平壤-元山一線。8月18日左右,他們就在約80公裡的正面,向中朝軍隊發動了猛烈的進攻。

面對突如其來的進攻,志願軍第67軍和第68軍迅速投入戰鬥。作為主力軍,第67軍擔負着防禦金城以南地區的重任。他們的陣地從五聖山經過著名的上甘嶺,一直延伸到北漢江邊,正面寬約24公裡。而敵人的兵力遠非等閑,除了美軍兩個師的主力外,還有14個炮兵營、2個坦克營、7個坦克連,以及擁有絕對優勢的航空兵部隊。

志願軍第二大敗仗:傷亡超180師失利的三倍,為何卻罕為人知?

10月13日,敵人發動了"秋季攻勢"。淩晨3點,炮火如雨般傾瀉而下,向67軍陣地連續狂轟濫炸了2個半小時。一天之内,敵人向67軍發射了超過10萬發炮彈,出動100餘架次飛機向陣地投擲汽油彈。面對如此猛烈的火力攻勢,我軍的工事和掩體防護力渺小,節節敗退在所難免。

一線部隊傷亡慘重,我軍缺乏足夠的後備力量支援,二線工事和部署更顯單薄。狡猾的敵人很快就抓住了這個機會,坦克部隊一度攻入金城城區,摧毀了大量房屋和倉庫。就這樣,在短短幾天内,"聯合國軍"突入我軍防線6-9公裡,占領了約132平方公裡的陣地。

面對敵人的重兵壓境,我軍絞盡腦汁設法抵禦。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成為了唯一的取勝之道。爆破手們不遠萬裡來到這片土地,就是為了親身投入到這煉獄般的戰鬥中。他們一次次不顧個人安危地靠近敵人的坦克,在火光和硝煙中閃現,運用簡陋的工具炸毀敵人的鋼鐵利刃。

志願軍第二大敗仗:傷亡超180師失利的三倍,為何卻罕為人知?

一個營對抗一個團,一個連對抗一個加強團,我軍處于極度被動和劣勢之中。敵軍兇殘無比,我軍陣地遭受狂轟濫炸後,早已被夷為平地。可是,即便如此,頑強的志願軍戰士們仍然英勇抗擊,視死如歸。

在那片土地上,到處可見年輕戰士的屍體狼藉一地,有的已經穿不上鞋,隻能赤着雙腳;有的身上衣衫不整,布滿觸目驚心的傷口;還有一些人的肢體已經殘缺不全,整個人仿佛被生生折斷了生命的延續。戰場上處處可見熱血凝固的痕迹,混雜着炮火燃燒過的焦土,猶如一幅殘酷而震撼的傑作,描繪着戰争的無情和人性的力量。

最終,在數日節節敗退後,第67軍和第68軍共傷亡1.03萬人,遠超出第五次戰役180師失利的三倍之多。而美軍自己公布的傷亡資料則是僅4497人,其誇大之詞簡直讓人啼笑皆非。但就算被低估了十倍,志願軍的傷亡也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志願軍第二大敗仗:傷亡超180師失利的三倍,為何卻罕為人知?

金城以南防禦戰役雖然以失利告終,但所積累的寶貴經驗為後來著名的上甘嶺戰役奠定了基礎。每一位将士,都是人民的兒子,大家庭中的驕傲。他們用熱血澆鑄的曆史,理應永遠被銘記,永遠被後人緬懷。

回顧這段沉痛的曆史,我們不應将失利埋沒,反而要從中汲取力量和勇氣。那些為和平而犧牲的英雄們,用生命捍衛了和平年代的到來,他們的功勳理應被萬代傳頌。在和平年代裡,我們更應該追憶先驅者們的貢獻,銘記戰火的慘烈,進而懂得愛護和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

志願軍第二大敗仗:傷亡超180師失利的三倍,為何卻罕為人知?

每每回想起金城戰役中那些慘烈的一幕,我的内心總會有一股悲涼淌過:槍林彈雨下殘缺不全的年輕身軀,炮火燃燒過的焦土,還有那些生命最後的呼救..... 這一切的一切,都提醒着我們要永遠銘記曆史,銘記那些為和平而犧牲的英雄們。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現在的幸福安康。

志願軍第二大敗仗:傷亡超180師失利的三倍,為何卻罕為人知?

在和平年代,我們理應追憶那些先驅者們的貢獻,從中汲取力量和勇氣。隻有永遠銘記曆史、緬懷先烈,我們才能懂得愛護和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讓我們以最崇高的敬意,永遠懷念那些為和平而獻身的英雄們,謹此以祭。

志願軍第二大敗仗:傷亡超180師失利的三倍,為何卻罕為人知?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檔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将第一時間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後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