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癌症不是突然到來,提醒:身體出現這這幾種“小病”,要引起重視

作者:銳眼生活

小張是個程式員,平時工作繁忙,經常加班到深夜。有天,他突然覺得胃有些不舒服,以為是吃壞了東西,就沒在意。

可漸漸地,這“小病”反複發作,小張卻總以“忙完這陣兒再說”為借口拖着。

直到有天,小張在加班時突然暈倒,被送進了醫院。醫生檢查後告訴他,他得的是胃癌,而且已經到了晚期。小張震驚不已,他後悔沒早點重視那些“小病”。

癌症不是突然到來,提醒:身體出現這這幾種“小病”,要引起重視

朋友們,癌症不是突然到來的。身體出現反複胃痛、持續咳嗽這些小病時,千萬别大意。小張的故事就是前車之鑒,咱們得引以為戒啊!

接下來,我會詳細告訴大家哪些“小病”可能是癌症的征兆,敬請期待!

01

胃潰瘍與胃癌的關系

雖然胃潰瘍本身是良性病變,但長期反複發作的潰瘍有可能發生癌變。研究表明,約有5%的胃潰瘍患者會發展為胃癌,特别是那些潰瘍面積大、病程長以及年齡較大的患者,風險更高。是以,胃潰瘍患者應特别注意以下幾點:

癌症不是突然到來,提醒:身體出現這這幾種“小病”,要引起重視

監測病情變化:如出現腹部包塊、嘔血、黑便、使用藥物無效、疼痛規律和性質發生改變等症狀,應立即就醫檢查。

定期進行胃鏡檢查:胃鏡檢查可以直接觀察胃内情況,發現潰瘍的變化并及時采取措施。

積極治療基礎病:如幽門螺杆菌感染、自身免疫病等,應積極治療,防止這些疾病誘發潰瘍複發和惡變。

癌症不是突然到來,提醒:身體出現這這幾種“小病”,要引起重視

預防和治療胃潰瘍的措施

預防胃潰瘍的關鍵在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同時積極治療引發潰瘍的病因。以下是一些具體的建議:

保持規律的飲食習慣:一日三餐定時定量,避免暴飲暴食。盡量選擇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少吃辛辣、油膩和刺激性的食物。

戒煙戒酒:吸煙和飲酒會對胃黏膜造成損害,應盡量戒掉這些不良習慣。

避免長期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如需長期使用這類藥物,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并配合使用胃黏膜保護藥物。

控制壓力:通過适當的運動、冥想和休息來緩解壓力,保持心情愉快,避免長期處于緊張狀态。

及時治療幽門螺杆菌感染:如懷疑感染幽門螺杆菌,應及時就醫,進行相關檢查和治療,根除感染源。

癌症不是突然到來,提醒:身體出現這這幾種“小病”,要引起重視

這6種“小病”也要及時處理,當心癌變

有些疾病在初期症狀可能并不明顯,但如果不加以重視和治療,病情可能會逐漸惡化,增加癌變的風險。以下是六種需要特别注意的小病:

大便帶血

大便帶血是一個相對常見的症狀,許多人會将其歸咎于痔瘡。然而,大便帶血也可能是腸癌的早期信号。

腸癌患者的便血症狀通常是鮮紅色或暗紅色的血液混合在糞便中,而痔瘡的出血多為鮮紅色且便後滴血。尤其是伴随排便習慣改變、糞便形狀變細等症狀時,更應警惕腸癌的可能。

癌症不是突然到來,提醒:身體出現這這幾種“小病”,要引起重視

口腔潰瘍久治不愈

一般的口腔潰瘍會在7至10天内自愈,但如果口腔潰瘍反複發作,且長時間不能愈合,就需要警惕了。反複的、邊緣不清晰的口腔潰瘍可能是口腔癌的早期表現。

肝硬化

肝炎、肝硬化到肝癌的轉變被稱為“肝癌三部曲”。肝硬化患者由于肝細胞長期受到損傷和修複的刺激,肝髒結構被破壞,患肝癌的風險大大增加。許多肝病患者在早期沒有明顯症狀,容易忽視,導緻病情加重。

潰瘍性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腸道發炎性疾病,患者常表現為腹痛、腹瀉、便血等症狀。長期反複發作的發炎會對腸道黏膜造成持續的損傷,增加癌變的風險。

癌症不是突然到來,提醒:身體出現這這幾種“小病”,要引起重視

長期咳嗽、咯血

長期刺激性幹咳和咯血是肺癌的常見早期症狀。咳嗽通常持續超過三周,使用正常止咳藥無效,伴随咯血、胸痛、呼吸困難等症狀時,需高度重視。

慢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是一種胰腺的長期慢性發炎,患者會出現反複的劇烈腹痛。如果不及時治療,長期的發炎刺激會增加胰腺癌的風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