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起穿越「具身智能」的窄門!2024智友成長營開啟新篇章

作者:甲子光年

近日,“2024智友成長營春季班”在智源大廈正式拉開帷幕。本次活動由中關村智友研究院主辦,中關村大街支援。活動特别聚焦“具身智能”這一前沿賽道,旨在為創業者打造一個碰撞思想、交流經驗、激活價值的細分領域交流平台,并為大陸“具身智能”的蓬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來自具身智能細分賽道的23個優秀項目的創變者,與6位重磅導師、多位往期校友齊聚現場。大家圍繞具身智能的發展趨勢、潛在落地場景、創業機會以及創業實戰的第一步等話題,展開了思想的碰撞。此外,活動期間更有“夢想拍賣會”、“夕韻路演”兩個模拟環節,帶領創變者們沉浸式體驗到創業過程中的關鍵要素。

一起穿越「具身智能」的窄門!2024智友成長營開啟新篇章

2024智友成長營春季班全體合影

一起穿越「具身智能」的窄門!2024智友成長營開啟新篇章

2024智友成長營春季班頒發導師聘書環節

北航機器人研究所名譽所長,中關村智友研究院院長王田苗認為,“隻有熱愛,才能推動我們創造出與衆不同的成果。我常常思考,一個人年輕時如果能真正地熱愛并勇于展現自己的獨特之處,這實際上是一筆寶貴的财富。而在這場具身智能的創業遠航中,我們除了熱愛,還需要深刻了解這個時代,清晰認識自己的優勢,并堅定自己的意志,以此才能更好地前行。”

一起穿越「具身智能」的窄門!2024智友成長營開啟新篇章

王田苗 北航機器人研究所名譽所長,中關村智友研究院院長

預言裡的具身智能VS 現實中的創業抉擇

兩月前,遠在矽谷的Figure與Open AI引發了一場“行業大地震”;兩周前,大洋彼岸的波士頓動力宣布告别液壓驅動模式,電動問世。關于具身智能的劇情,正在以超乎人們想象的速度發展。

在開營儀式的導師圓桌環節,中關村智友研究院副院長英語霏作為圓桌主持人,與北航機器人研究所名譽所長、中關村智友研究院院長王田苗,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長、北京大學資訊科學技術學院教授黃鐵軍,小米技術委員會副主席、小米機器人事業部總經理許多,美團物流規劃專家許偉佳,銀河通用創始人&CTO、北京大學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王鶴,五位導師圍繞《預言裡的具身智能VS現實中的創業抉擇》的主題展開了深入讨論。

一起穿越「具身智能」的窄門!2024智友成長營開啟新篇章

導師圓桌環節,從左到右依次為中關村智友研究院副院長英語霏,北航機器人研究所名譽所長、中關村智友研究院院長王田苗,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理事長、北京大學資訊科學技術學院教授黃鐵軍,小米技術委員會副主席、小米機器人事業部總經理許多,美團物流規劃專家許偉佳,銀河通用創始人&CTO、北京大學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王鶴

  • 關于具身智能「落地」與「技術」預測

許多:大家都知道在工業應用中,對速度、品質和精度要求都非常高。我總結了一下,主要有三個精度的要求:移動精度、抓取精度和語義精度。如果我們想在服務或工業領域應用具身智能技術,我認為這三個精度都需要達到中高精度以上。

然而,目前技術上還存在一些挑戰。比如移動精度做到1-3厘米級别是一個挑戰,預計突破它還需要三年左右的時間;抓取精度達到一毫米級别,可能也需要三年左右的時間;至于語義精度,大模型在這方面已經解決得很好了,但與之相關的硬體精度方面,目前還不夠理想。總結來看,我認為具身智能要實作批量化應用,可能還需要等待3~5年的時間。

王田苗:我想談談落地場景,我認為具身智能有望創新落地的場景是“面向工業場景的泛化智能工作站”,它的目标是通過一款産品實作技術的泛化應用,解決從标準化到半結構化,再到掌握“普通技工”技能的泛化問題;接下來,是商業場景的落地,由于該涉及半結構化和全結構化的資料處理,目前這一領域的突破尚不明顯,我認為像保健、物流、清潔這些領域都存在着巨大的潛力。

再談技術發展,我認為未來具身智能需要多個專業小模型來支援,而不僅僅是一個單一的大模型,因為我們需要多個模型來應對不同的場景和需求;其次,受具身智能機器人的速度、體積和成本等因素限制,我們還需要重新考慮視覺、觸覺和關節一體化設計。

黃鐵軍:我認為2045年可能是具身智能全面超越人的關鍵時刻。這裡的“全面超越”并非簡單的進步,而是指機器人能力将達到一個令人難以想象的高度。未來20年,這一領域将受各種因素的交織影響。

首先,是“電腦”部分,大腦的進化是關鍵。今天大模型技術正迅速發展,這對于具身智能而言将極大加速機器人對世界常識認知的速度,意味着在不久的将來,無論機器人從事何種行業,它們對世界的了解和認知都将超越人類。其次,是關于“電眼”部分,視覺系統的進步也很重要,如今我們已經實作了雙眼5毫秒速度的識别定位,未來随着系統的不斷優化和算法的進步,響應速度将更快,大幅超過人類。最後,前一段王鶴提出的人形機器人最好簡稱“電人”,我覺得很簡明扼要,即結合了先進大腦、卓越視覺和機器身體的具身智能體,将具備超越人的能力。盡管我無法做出精确的預測,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來,“電人”将在多個場景中發揮重要作用,并将超出我們大多數人的期望。

許偉佳:從自動化到智能倉儲物流的機器人應用的發展曆程來看,其實自動化行業已經發展了幾十年,從12年亞馬遜的潛伏式KIVA機器人開始,到國内爆發大規模應用就用了非常短的時間,幾年内規模已經比較大了。那麼從發展曆程來看,引入人形機器人的發展、軟性大腦的發展年限會相對比較短,但是硬體想達到精度和效率要求,從我們對機器人應用曆程來看,還需要比較漫長的過程。

王鶴:目前行業面臨的一個現實問題是,是否存在一種方法能夠大量生産跨行業的資料,并且這些資料能夠被一個通用大型模型一次性處理。銀河通用持有的一種觀點是,仿真合成資料具有這樣的可能性。我們訓練的泛化抓取技能達到了對任意材質和形狀的堆疊物體高達95%的抓取成功率,資料完全依賴于合成資料。

目前,像英偉達這樣的巨頭企業也在利用實體仿真對多個任務進行學習。是以,我們不排除合成資料和仿真器是一個低成本且跨場景适用的資料方案。對于小型企業而言,這既是在機器人技能學習方面的機會,也可能帶來多技能具身大模型這樣的颠覆性挑戰。

  • 關于創業時機與定義「好産品」

王田苗:我的觀察是,目前從工業、商務到家庭的應用場景,依然存在着開放性的挑戰。即便目前一些具身智能的創業公司估值已經達到了20億、50億、甚至100億,這種情況更多地反映了資本市場對未來産品落地的樂觀預期,這其中可能存在泡沫。

但真正的價值創造才剛剛開始,特别是當技術能夠落地并切實解決實際問題時,特别是當硬體的疊代周期還跟不上軟體或大腦的進化速度時,我們看到了具身智能的機會所在。是以,現在入場創業并不晚。

許多:當下入場肯定不算晚,現在還沒有能解決問題的機器人出現,也沒有能實際解決問題的具身模型出現。我們選擇解決問題的方式有兩種,以時間換空間,以空間換時間。如果是做大腦的,本質上就是以時間換空間。如果融到足夠的錢,選擇做應用,建議不要做短期工具型應用。工具很快就會被淘汰掉了,還是做要有一定通用性的,一定要有通用性的東西。

黃鐵軍:我造了一個詞叫“智器”,就是有智能的裝置,有智能的器具。我相信5年時間之後,一定會出現很多我們今天根本想象不到的智器。誰如果能創意造出全新“智器”,比今天看到的機器都要靈巧,都要巧妙,都要成本效益高,一定會有很大的市場機會。這就要考驗大家的創意,創新的想象力,我覺得機會巨大。

對具身智能來說,大模型對世界的常識認知的進展速度,可能會超出我們很多人的預期,這就意味着不管做什麼行業的機器人,它對世界的了解和認知超過人了,這應該是幾年之内的事。具身智能把腦、眼、身體所有結合在一起之後,比人的能力還強,會超出大家很多人的期望,最長也就會在20年内全面超越人類。

許偉佳:從美團的産業來看,我們聚焦于圍繞人的吃喝住行的服務。從資訊化到物聯網到倉儲物流,已經用大量的機器和裝置能夠解決一些問題,現在不能解決的比如庫内收貨、上架、揀選作業,都是很難用機器去完成的。

具身智能機器人的市場是巨大的,但是不一定是什麼樣形态的機器人,比如說無人機無人配送或者是人形,哪怕是輪式的四足的兩足的,不論什麼形态,但是要解決我們現在用人類去做,用機器去無法完成的一些事情,這是我們需要的産品。

王鶴:我們講具身智能好産品,我這裡狹義的定義為是資料驅動的,如果是以資料驅動的具身智能創業,一定要想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資料驅動的核心優勢是泛化,它的劣勢是精度,是以我們應該尋找對泛化能力要求迫切,但對于精度要求又不能過高的任務進行産品化;第二個問題是要有資料,如果資料完全來自于遙操作,那麼就會面臨速成但不泛化但問題,特斯拉FSD的一個護城河就是其上百萬台車和上億小時的實時駕駛資料。如果沒有資料來源,或者資料采內建本很高,那麼産品未來的商業化是不可能夠能把這筆賬算成的;除此之外,好産品還要測算硬體成本。

  • 關于國内玩家如何實作「彎道超車」

王田苗:中國的制造供應鍊體系比較全,是以中國确實擁有這個機會。未來,場景的廣泛性越好,為産業帶來的機會就越大。為實作這一點,創新成為最關鍵的要素,這包括技術和産品應用的創新。當這些創新與中國強大的供應鍊優勢相結合時,必将帶來産業規模的顯著增長。

黃鐵軍:對于未來的發展,我是很有信心,我們的制造業肯定沒問題,這都是我們相比其他國家特别有優勢的。不管需要什麼形态的機器人,什麼樣的器件部件,我們都能卷出來,卷出成本效益很高的東西。

許多:其實我們有一個産品開發的方法論,第一步就是先模仿做出一個還拿得出手的産品,第二步就是窮盡它的實體邊界,把産品卷到實體邊界最優,第三步就是解決使能的連續性問題,第四步就是解決應用性問題。

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創業于具身智能行業确實蘊含巨大的機會。但關鍵在于,我們必須明确産品需要解決的使能連續性問題。短期内我們需要解決的是50至100種序列長複雜任務的資料閉環、模型訓練和模型管理問題。

許偉佳:市場的巨大,我們是沒有任何懷疑的,同時對中國的制造業可以将機器人本體的制造成本降到我們能接受的ROI水準,我們也是有信心的。我們隻要達到了消費者的要求,它的量産就是非常快速的發展的過程,是以我們還是非常期待具身智能的發展。

王鶴:我覺得具身智能遠期來看一定是我們中國人的天下,因為最終是我們能夠量産,我們能夠把它做到便宜,能夠有這麼大的市場,中國現在的人口老齡化,未來的勞動力缺乏都要靠這個就是機器人去填補。現在很重要的就是做具身智能的初創企業,一定要腳踏實地做真正有價值的事情,而不要被一些不好的風氣去帶着做一些demo,做一些不泛化類似于錄制的事情。

創業啟程:如何突破創業“最初一公裡”

在“校友分享”環節中,藍點觸控創始人兼CEO劉吳月、加速進化商業化負責人李超逸等優秀校友,圍繞着如何突破創業“最初一公裡”分享了他們的實戰經驗。

“作為一名創業者,如果再給我一次重新開始的機會,有兩方面我會着重調整。”劉吳月表示,“創業初期,一個重點是人才招聘,尤其在缺乏經驗豐富的人事專員時,CEO必須親自上陣搭建好人才梯隊;其次,是對産業的深入了解,當初我們在資源和方向上遇到了不少挑戰,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行業缺乏足夠的了解,當我們與場景端建立了穩固的關系後,這對于我們業務而言也是一個關鍵的轉折點。”

一起穿越「具身智能」的窄門!2024智友成長營開啟新篇章

劉吳月 藍點觸控創始人兼CEO

正走在從0到1創業路上的李超逸則認為,“當我們擁有了一個好的創業想法并獲得資金支援後,真正的挑戰在于将這一想法轉化為産品。”

與過去的軟體産品開發不同,硬體産品的開發涉及到一個複雜而漫長的供應鍊建構過程。創業者需要逐一建立合作關系,這将是一個團隊協同作戰、不斷破圈的過程;同時,作為一家創業公司,還需要聚焦一個核心方向,要結合團隊優勢明确做哪個方向是合理且能夠産生價值的,進而推動産品化、商業化的程序。總之,突破創業的“最初一公裡”需要認識自身優勢、需要聚焦、需要建構壁壘、需要加速度。

一起穿越「具身智能」的窄門!2024智友成長營開啟新篇章

李超逸 加速進化商業化負責人

夢想遠航:把握具身智能創業的關鍵要素

在充滿激情的“夢想拍賣會”與“夕韻路演”兩個虛拟環節,創業者們深刻領略了如何将關鍵資源巧妙組合、迅速集結團隊、精準定義産品力與創造獨特商業模式的智慧與魅力。

通過22項涉及核心技術、精英團隊以及創新商業模式的虛拟資産拍賣,他們直覺感受到了資産與價值的緊密關聯。同時,四個具身智能虛拟創業團隊的迅速搭建,不僅為創業者們提供了與志同道合的夥伴深入交流的機會,更在無形中加深了他們對創業精神的了解與踐行。

一起穿越「具身智能」的窄門!2024智友成長營開啟新篇章
一起穿越「具身智能」的窄門!2024智友成長營開啟新篇章

“夢想拍賣會”與“夕韻路演”環節現場

賦能創業,寄語未來。人大商學院教授、雅瑞資本創始合夥人張瑞君對本次成長營進行了總結。在她看來,“屬于創業者的征途,是必定充滿起伏的。有時,創業者沐浴在陽光之下,但更多時候需直面狂風暴雨的挑戰。這條路上,或許會有人不慎跌入溝壑,但正是對這份事業的熱愛讓大家彙聚在一起,在成長營中彼此學習、互相扶持。我堅信,懷揣着這份熱愛,将推動我們勇敢地攀越高山、跨越海洋,最終,以平和的心态靜候繁花盛開。”

一起穿越「具身智能」的窄門!2024智友成長營開啟新篇章

張瑞君 人大商學院教授、雅瑞資本創始合夥人

2024智友成長營春季班的舉辦,不僅為創業者提供了一個展示、交流和學習的平台,也為具身智能的硬科技創新和産業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期待在未來,智友成長營繼續攜手創業者,共同迎接挑戰,探索未知,創造更多可能!

關于中關村智友研究院,是由中關村創新合夥人、北航機器人研究所名譽所長王田苗教授牽頭發起設立的民辦非企業法人機關。

作為高科技智庫和早期硬科技創投服務平台,中關村智友以科學家為核心,開展“成果轉化+技術孵化+投資加速”的新型模式。該平台深度聚焦機器人與智能制造的創新技術與成果,緻力于發掘科創新星,培養具有影響力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為加速發展“新質生産力”和硬科技“卡脖子”難題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截至目前,中關村智友已孵化并投資了多家國際、國内技術領先型企業。其中包括3家上市公司,分别是“全球智能短交通及服務機器人領軍企業——九号”、“中國手術機器人第一股——天智航”以及“工業機器人第一梯隊企業——埃夫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