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運河到銀河,老城“新”光閃耀

作者:南風窗NFC
從運河到銀河,老城“新”光閃耀

老城區辦新事,哪裡都難。老城區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難上加難。

無錫市梁溪區,曆史能追溯到公元前1000多年。京杭大運河穿過城中心,連通魚米之鄉無錫與首都北京。

古老梁溪區實踐新質生産力,走出了一條“臨難不避”的新路:頂層設計為“體”,制度創新為“相”,招商政策為“用”,新質生産力和新質生産關系互相促進,提供了一些“難能可貴”的實踐經驗。

找準新質生産力

從曆史上看,梁溪很古老。梁溪區位于無錫市中心,總面積約72.1平方公裡,因無錫城西梁溪河而得名。“梁溪”舊為無錫别稱,最早文字記載距今已3000多年。

從行政區劃上看,梁溪又很年輕。2016年2月,崇安區、南長區、北塘區撤銷,合并為中心城區梁溪區。

從運河到銀河,老城“新”光閃耀

鳥瞰梁溪區城景(點選放大檢視)

2023年,梁溪區地區生産總值1624億元,增長6.3%。

和很多曆史悠久的城區一樣,梁溪區第三産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産總值的86.8%,而第二産業增加值隻占13.2%。提高第二産業、特别是制造業,力争2025年達到15-20%,成為梁溪區的主要目标。

加快制造業發展,需要發揮新質生産力的拉動作用。2023年,梁溪區加快都市工業載體建設,突出先進制造業的引入,全年工業投入增長136.2%,增幅全市第一。

以新質生産力為抓手,梁溪區有以下三點“頂層設計”思路。

首先,超前布局數字基礎設施,發揮資料生産要素的優勢和潛力。數字重塑世界,傳輸、算力、存儲等技術承載的“算法加資料”,正是新質生産力的底層基石。

梁溪科技城裡,華為資料中心已經投入營運。其全名叫無錫人工智能協同創新基地,一期建設規模100P算力,二期計劃擴容至400P,目标是建成國家級人工智能公共基礎服務平台。P為算力的量化機關,1P約等于每秒1000萬億次計算速度。

從運河到銀河,老城“新”光閃耀

無錫人工智能協同創新基地

據無錫梁溪科技城管理局副局長蔡佶靓介紹,圍繞人工智能協同創新基地,計劃建設“兩個中心”,分别是無錫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和無錫昇騰人工智能生态創新中心;打造四大生态平台——公共算力服務平台、應用創新孵化平台、産業聚合發展平台、科研創新和人才培養平台。

由此,梁溪區得以建構人工智能核心生态圈,精準導入人工智能産業鍊中成長性好、附加值大的項目:吸引了極視角、軟通智慧等人工智能領軍企業;全球第三大倉儲機器人企業、無人駕駛企業九識智能等鍊主企業。

其次,開新局,瞄準空天産業、低空經濟新賽道,拓圈強鍊。

東方空間産業園,是梁溪近年來首個開工的50億級戰略性新興産業項目。

其面向可回收火箭動力技術,發展“原力-85”火箭發動機的研發、生産和試驗等核心業務,建成後将達到年産300台液體火箭發動機能力,支援每年30枚“引力二号”火箭飛行。

從運河到銀河,老城“新”光閃耀

東方空間“引力一号”商業運載火箭成功發射

同時,項目以空天産業科創研發為導向,建成後将在火箭制造、地面裝置、衛星通信、航空裝備、太空探索、測試平台等環節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建設一批國家級創新平台。

低空經濟方面,全球首家上市的城市空中交通企業億航智能,低空經濟産業基地及營運總部項目已落戶梁溪科技城。梁溪依托空天産業的先發優勢,加速低空經濟的“落地”。

從運河到銀河,老城“新”光閃耀

億航智能生産的無人機産品

第三,改舊業,推動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更新。

中國是全球紡織第一大國。然而,市場上僅有2萬台裝置配備物聯網功能,占總體紡紗行業規模的4%,紡紗工業大資料的應用薄弱。

江蘇格羅瑞節能科技有限公司為企業使用者提供面向紡織11個工序環節、包括整經機張力控制等55個行業機理模型,提供資料聚類算法Log Cluster等21個資料分析算法,同時開發了70個工業APP——生産過程中15個環節都可以用到。

梁溪産發集團攜手百度,在無錫打造了百度在全國首個私有化區域部署的大模型創新中心——百度智能雲文心千帆大模型(無錫)創新中心。該中心與格羅瑞合作,成功将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紡織業,通過在工業相機采集紡紗裝置工作資料輔以視覺大模型,實作紗錠工作狀态的智能判别。這不僅極大減少了人工操作,還顯著提升了質檢精度和生産效率。

從運河到銀河,老城“新”光閃耀

百度智能雲文心千帆大模型(無錫)創新中心

依托人工智能、工業智能技術等資源,梁溪區的“改舊業”計劃,采用先進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全流程工具鍊,為工業企業帶來精準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推動長三角智能制造全面更新。

鍛造新質生産關系

圍繞新質生産力的培育,梁溪區在規劃和服務兩方面“下功夫”。

首先,确定發展戰略,找對賽道。

找賽道的本質,是解決兩個問題:老城區,為什麼更新?老城區,怎麼更新?

老城區更新,在中國乃至全球,都有普遍性的意義。老城區的典型特征就是基礎設施落後、産業發展空心化、存量空間不足、土地資源稀缺;生活和生态水準較好,生産水準不足。頂多做到宜居、宜遊、宜創,宜業、宜商就很難。

沒有宜業、宜商的環境,就沒有企業,沒有GDP的增加和一般公共預算的增加,進而導緻老問題無法解決,區域環境破敗,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也很難增加。缺乏第一、第二産業的支撐,第三産業也做不大。

從運河到銀河,老城“新”光閃耀

夜幕下的清名橋景區遊人如織

無錫梁溪區委常委、副區長丁達偉對南風窗坦言,“就是怕老城沉淪下去”。隻要GDP增加1000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加50至60億,剛性支出才能得到保障,“經濟好,民生才能好”。

老城必須更新,就得找賽道,第二産業中,制造業對經濟的拉動效果、對勞動力的吸納效果最佳。是以,瞄準制造業,是每個城市乃至每個城區的必由之路。

怎麼更新,是找“對”賽道。制造業的細分領域,成千上萬。就像新質生産力,包含新一代資訊技術、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綠色環保、類腦智能、量子資訊、基因技術、未來網絡、深海空天開發等多個産業。

梁溪區選擇“因地制宜”。

空天經濟,不是憑空“飛”來的。

揚名街道,過去有鄉鎮工業的底子,後來發展成經濟強鎮,下轄有億元村。2009年,這裡誕生了無錫揚名傳感資訊園,成為無錫國家傳感資訊中心“一體兩翼”中的重要“一翼”。

傳感園聚集了一批物聯網企業,精密模具制造及自動化裝置設計生産企業,“工業強鎮”已有“智慧基因”。是以,它們能給東方空間裡的火箭企業直接“開模”,支撐空天産業的制造環節,推動産業鍊條上的本土化協作。

從運河到銀河,老城“新”光閃耀

東方空間原力-85液氧煤油發動機模型

由于底子好,培育力度大,梁溪區的空天經濟已經“先飛一步”——圍繞空天産業生态圈建設,打造空天産業園,以“生态圈+産業鍊+鍊主”發展模式,着力建構商業火箭、衛星制造應用、空間資訊應用三大百億級産業生态圈。

同時,梁溪區計劃打造科技成果轉化平台,建成一批國家級創新平台,持續放大空天産業的乘數效應。

“梁溪區正在努力踐行‘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探索,實作中心城區的求‘新’提‘質’”,無錫市梁溪區委書記、無錫梁溪科技城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朱剛表示。

從運河到銀河,老城“新”光閃耀

其次,做好服務。

丁達偉在接受采訪時表述了梁溪的“服務經驗”,“規劃牽頭、政策扶持”。

除了找對賽道、定下發展目标,發展的路徑、協調的對象、具體的工作安排,都是政府規劃的一部分。2023年,梁溪出台《關于促進科技創新高品質發展的若幹意見》,注重大院大所項目招引,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加速培育創新型企業。

政策就更加細緻,分别有“金融九條”“人才九條”“科創九條”“空天九條”等“九條”系列頒布。

據梁溪區委組織部副部長王偉介紹,“人才九條”,核心就是“産業到哪裡,人才服務就跟進到哪裡”。像梁溪首創的“人才權益”,高達200多項,從求醫問診,到入學升學,再到借貸值機,全都有詳細的劃分——總有一項令人才“賓至如歸”。

從運河到銀河,老城“新”光閃耀

梁溪空天産業展示館

拆牆建花徑,隻是梁溪空天産業園區建設的小細節,背後卻有“無界融合”的服務思路:既不要封閉式的圍牆,也不要低端的灌木叢,政府堅持從環境友好、低碳、開放、共享的角度,予以修葺、裝飾,提升新質生産力人才的體驗和感受,打造配套優良、“以情動人”的科技社群。

“空天九條”則側重鼓勵“本土化協作”。為的是讓在地的頭部企業、産業鍊上下遊企業深度融合,互相支援,交叉發展。其中包括上下遊市場采購、傳統企業提升、降本增效等多條細則。

中國特色地方經濟增長模式

梁溪區實踐“新質生産力”的經驗,可以說突出反映了新形勢下的中國特色地方經濟增長模式的“演進”。

市場化改革和“入世”之後,地方的經濟競争日益激烈,政府和市場呈現出如下特征:地方政府具有雙重身份和屬性。一方面,地方政府是轄區内公共服務的提供方,市場秩序的監管者;一方面,它也承擔發展地方經濟、招商引資的職責,與轄區内企業一起圍繞産業政策密切合作,共同面對、參與外部市場競争。

這種特征,有助于同時克服經濟學意義上的“政府失靈”和“市場失靈”,地方競争、要素市場競争和資訊競争都得到充分的激勵。政府和市場的互相塑造,是中國經濟改革的一大貢獻,開出了開發中國家經濟發展的新模式。

從運河到銀河,老城“新”光閃耀

華清大橋

當下,中國經濟已經進入到一個新格局——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新的格局下,怎麼更高水準、更深層次、更寬領域地開放,更高品質地發展,給中國特色地方經濟增長模式提出了新挑戰。

新質生産力,是中央政府應對這一新格局的大戰略。

地方政府要實踐新質生産力來應對新挑戰,一是闖,二是創。

闖,是因為過去可以學習,可以模仿。現在必須自我更新,開拓新路。

之前地方政府普遍學日本、南韓的企業管理,學新加坡的投資模式,它們經濟更發達、産業更強大、企業更高效;如今中國的制造業已經比較先進,像出口“新三樣”,也走在世界前沿。這個時候,沒法再去模仿,也已經沒有類似的産業、戰略可以拿過來照搬。

地方政府必須因地制宜、看菜下飯,自己“闖出個未來”。蔡佶靓說,梁溪科技城現在是“創鍊”——從無到有,自己打造一條新産業鍊出來,其實就是這個意思。

從運河到銀河,老城“新”光閃耀

梁溪科技城概念圖

創,核心是行政管理體制的創新,其中既包含行政理念的創新,也有治理模式的創新。

管理制度創新,兩個城市比較突出。一是深圳前海,前海管理局首創“企業化政府”,它有一定的行政管理權限及社會公共服務職能,通過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管理,進而提高效率,增加管理透明度,節約成本。一是重慶,“八大投”作為投融資集團,極大拉動城市投融資規模,有效改善民生。

這兩個制度,無錫都有,也都在新形勢下做了創新改革。肩負“世界看無錫的視窗”重大使命的梁溪科技城借鑒了“前海模式”,雖然不具備前海特殊的金融條件,但在協調機制、操作層面手段更加靈活,積極探索梁溪科技城管理局和科技城發展集團一體化營運,探索“功能區+街道+國企+委托管理平台”的創新路徑。

梁溪區有“四大投”,即無錫市梁溪城市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無錫市梁溪産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無錫市梁溪文旅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無錫市梁溪資産經營管理有限公司。跟重慶“八大投”隻做投融資相比,梁溪“四大投”,一方面自身轉化成實體産業,一方面參與到其他企業的營運中去,或轉化成混合所有制。

據丁達偉介紹,梁溪産業發展集團,主業就是做有投入産出的實業,把任務、包袱轉化為資源。他将其總結為三化——“市場化、專業化、企業化”。

可以看到,在梁溪區,以産業發展集團為代表的四大國企,在橫向上,負責梳攏、管理和營運區域内戰略導向相關的重點企業,起到“通盤”作用;在縱向上,上級問責的力度很大,要保證資金良性循環。同時,這一制度設計非常考驗負責人的能力、素養和擔當。

如今,圍繞經濟發展的地方競争依然激烈,來自中央的考核目标依然嚴格,縱橫條塊的互動下,地方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依然呈現出“漸進改革”“動态調整”的特征。

激活地方政府的動力,進而在“新質生産力”的實踐裡百花齊放,是中國經濟發展最重要的課題。無錫在老城區梁溪區所做的“闖”與“創”,正是題中之義。

南風窗長三角研究院 出品

作者 | 榮智慧

編輯 | 陳 瑩

統籌 | 查一鳴

排版 | 靜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