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家隊下場!史詩級救市,來了

國家隊下場!史詩級救市,來了

國民經略

2024-05-17 14:06釋出于廣東财經領域創作者

文|凱風

房地産,迎來曆史轉折點。

剛剛召開的保交房工作會議提出,商品房庫存較多城市,政府可以需定購,酌情以合理價格收購部分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

國家隊下場!史詩級救市,來了

這意味着,“國家隊”開始下場收房子,中國版的房地産收儲模式呼之欲出。

同一天,央行等部門釋出通知,首套房貸降至15%,二套房貸降到25%,同時下調公積金貸款利率,且取消全國貸款利率政策下限,由各地自主确定。

國家隊下場!史詩級救市,來了

這意味着,繼取消限購之後,低首付時代開啟,房貸利率步入“下不封底”模式。

幾套組合拳打出來,标志着房地産“救市”步入新階段,中國樓市迎來史上最寬松時代。

這一次,能否刺激房價上漲?

01

這一切,并非突然落地,而是早有迹象。

就在上月底,重要會議已有定調:“統籌研究消化存量房産和優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抓緊建構房地産發展新模式”。

未提“房住不炒”,沒講“三大工程”,首次提出“消化存量、優化增量”,信号意義再明顯不過。

這讓人想起10年之前的“去庫存”,正是那一輪去庫存,開啟了有史以來聲勢最大的上漲浪潮。

這一次提出的“消化存量,優化增量”,被坊間稱為“化庫存”,雖然叫法不同,但目的是一緻的。

不同的是,上一輪“去庫存”,政策工具滿滿滿。

降準降息、棚改貨币化、1億人進城落戶……疊加經濟增長、城鎮化加速、居民加杠杆,可謂無往而不利。

然而,這一次“化庫存”,面臨的環境截然不同。

房地産供求關系正在發生“重大變化”,居民杠杆率處于曆史高位,經濟、人口、城鎮化、債務等基本面早已不同于以往。

非常時期,需要非常之策。

取消限購、限貸隻是第一步。目前,除了北上廣深津、雄安、海南7地之外,所有城市都已取消限購。

面對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的現實,國家隊下場收儲房子,也正在變成現實。

02

史詩級救市,有多重要?

自從1998年開啟住房市場化改革以來,樓市雖然波動不斷,但總體呈現上行走勢。

但這一次,房地産調整的幅度之大、範圍之廣、時間之長,都遠超過往,市場亟需穩住。

一方面,全國商品房庫存創下曆史新高,“去庫存”箭在弦上。

目前,全國商品房庫存量為7.45億平方米,其中住宅占了一半以上,相當于數千萬套子還沒有賣出去。

然而,市場需求仍在持續萎縮,去化周期仍在上升。

根據國家統計局剛剛釋出的最新資料,今年1-4月,新房銷售面積2.92億平方米,同比下降20.2%,其中住宅同比下降23%。

要知道,高峰時期,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接近18億平方米,月均1.5億平方米,而銷售額也高達18萬億。

國家隊下場!史詩級救市,來了

另一方面,幾乎所有城市房價都在遭遇深度調整,部分城市甚至回到6-7年前,穩房價任務艱巨。

如果說前幾年樓市調整更多集中于三四線城市,這一次一線城市也難以置身事外。

根據國家統計局釋出的70個大中城市資料,所有城市二手房價都出現同比負增長,最高降幅在10%以上。

國家隊下場!史詩級救市,來了

一度領跑的南京、廈門、武漢等地,二手房價同比降幅超過10%,而房價相對堅挺的北上廣深,二手房同比降幅也都在7%以上。

這還是最近一年的資料。從曆史高峰相比,多數城市房價回到2020年之前,部分城市甚至回到了2016-2017年。

這種局面想想都可怕,任由其發展下去,顯然不符合宏觀層面的設想。

03

取消限購限貸并不令人意外,國家隊下場收儲,則是前所未有的新動作。

國家隊下場收房子,有多大用?

一方面,國家隊批量收購新房,既可以立竿見影減少庫存,還能盤活房企的現金流。

多家房企之是以陷入危機,與其高杠杆、高負債、高周轉的模式不無關系,但市場需求的萎縮更為緻命。

目前最大的問題,用官方的話說——房地産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

建的房子太多,買房的人越來越少。

不管是基本面問題、收入問題還是預期問題,樓市一旦陷入“無人買房”的負面循環,就很難走出來。

這時,就需要一條新的鲶魚——國家隊,直接消化部分需求,進而重塑供求關系。

另一方面,國家隊回購的房子,可以轉化為保障房,在減少保障房建設壓力的同時,也遏制了樓市庫存的進一步擴張。

保障房建設,與城中村改造、平急兩用設施建設,被稱為“三大工程”。保障房是其中的重頭戲,也是各地必須落實的民生任務。

然而,且不說保障房建設需要天量資金投入,而房子越建越多,市場上的供求關系更難逆轉,商品房的庫存更難消化。

是以,将保障房建設的資金,轉移到收儲商品房身上,既能完成保障房任務,又不乏化解商品房庫存之效。

不過,能覆寫多少城市,收儲規模有多大,資金量有多大,決定了是托底、穩住還是刺激的可能。

04

國家隊收儲,既然效果這麼好,為何不早推行?

錢從哪來,一直都是最大問題。

根據天風證券測算,要想房地産庫存回歸到合理水準,大約需要約7萬億元的資金。

要知道,去年全國财政收入也就21.6萬億元,這筆錢顯然不是一個小數字。

更進一步,誰來出這筆錢?

地方政府,恐怕手中無糧。

且不說土地财政 “失血”後,地方的可支配财力遠不如前,而債務壓力一直高懸于頭頂,加杠杆的空間極其有限。

央媽放水或中央财政托底,就是難以繞開的選項。

10年前的樓市去庫存,靠的是央行定向放水,5次降準5次降息,加上棚改貨币化貸款,直接攪熱市場。

這一次,或可通過國有銀行貼息貸款或者發行特别國債的形式,來為收儲提供資金支援。

也有人建議,由國家出面,成立專門的收儲平台,或組建住房保障銀行,專門用于全國商品房的化庫存。

最激進的想法是無錨印鈔,讓央行直接下場購買國債,打開印鈔機的開關,從根本上解決資金難題。

然而,任何救市,都不可能不計成本,否則财政将成無底洞,而大印鈔的弊端更是衆所周知。

房地産收儲,資金問題是其一,而回報問題是其二。

租金,或是收儲之後最大的回報來源,但大陸的租售比遠低于國際平均水準。

目前,大城市的租金回報率隻有1-2%,甚至無法覆寫貸款利率或專項債利率成本,遑論收益?

國家隊下場!史詩級救市,來了

是以,國家隊收儲,不會覆寫所有城市,也不會一哄而上,必然有所取舍。

05

房地産,為何需要拼命救市?

任何行業,如果随行就市,價格漲跌起伏都是正常的,暴漲時形成的泡沫,自然能通過自然破裂來調節。

然而,房地産并非普通産業,從一開始就與國民經濟、地方财政、居民财産捆綁在一起,牽一發而動全身。

作為支柱産業,房地産業GDP持續下滑,成了經濟增長的最大拖累。

今年一季度,全國GDP同比增長5.3%,大超預期,但房地産業同比下降5.4%,在12個主要行業中獨此一家。

這已是房地産業連續第四個季度負增長,自1998年住房改革以來,可謂頭一遭。

房地産走勢,影響的不隻是自身,而是關系到一連串上下遊産業鍊條,從建築業到建材、家居家電等産業,整體占經濟比重超過10%。

再考慮到土地财政的存在,可以說無論是規模體量還是拉動效應,房地産都非其他行業所能匹比。

同時,根據央行報告,大陸居民家庭7成左右的财産都是房子,而70%左右的負債也都與房子相關。

國家隊下場!史詩級救市,來了

是以,房價的劇烈波動,勢必透過金融系統,傳導給每一個人。

無論是從國民經濟層面,還是居民财富層面,房地産都不能輕易任其下墜。

史詩級大招之下,未來房價會不會大漲?

一句話,穩地産是第一步,軟着陸是最樂觀的預期,先不要想太遠。

檢視原圖 152K

  • 國家隊下場!史詩級救市,來了
  • 國家隊下場!史詩級救市,來了
  • 國家隊下場!史詩級救市,來了
  • 國家隊下場!史詩級救市,來了
  • 國家隊下場!史詩級救市,來了
  • 國家隊下場!史詩級救市,來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