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說走就走--白帝城/三峽之巅

作者:經濟觀察報
說走就走--白帝城/三峽之巅

夜雨瞬間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是大詩人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傳回之時所作,其意在于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長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飛。首句寫白帝城之高;次句寫江陵路遙,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聲烘托行舟飛進;四句寫行舟輕如無物,點明水勢如瀉。

把詩人遇赦後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壯麗多姿、順水行舟的流暢輕快融為一體,運用誇張和奇想,寫得流麗飄逸,驚世駭俗,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意思是因白帝城在江北的白帝山上,地勢高峻,從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聳入雲間。

如今三峽壩建成後,水位擡升到了175米,當年高聳入雲的白帝山隻餘1/3在水上,且因水位擡升成了一座四面環水的小島,由一座廊橋和陸地連接配接,改叫白帝島恐怕更貼切。這險峻的三峽航道也因水位的擡升,天塹變通途。往來的客,貨船如梭般馳過,從上遊順流而下的船隻初時隻是一個小小的黑點,轉瞬間即駛入夔門不見了蹤影。

山雖不高,但上山的道路狹窄,陡峻。山下有滑杆可坐,120元可以單程,200元往返。島上的建築都是翻建,物是人非,上山就算了,繞島一周全當是到此一遊吧。

因白帝城緊挨着夔門,也是從岸上觀看的最佳位置,故如今這兒叫白帝城夔門景區,算是給退了色的景區增點彩吧。

從島的北面向西走,繞島大半周,來到東南角,從這兒向左前方看去就是夔門。夔門是三峽的起點,白帝島上遊水面開闊,到這兒驟然收窄,兩岸收緊的山崖向一座敞開的大門,江水猛地變得湍急起來,奔流到海不複回。

有道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夔門,又名瞿塘峽、瞿塘關,瞿塘峽之西門。三峽西端入口處,兩岸斷崖壁立,高數百丈,寬不及百米,形同門戶,故名。長江上遊之水納于此門而入峽;是長江三峽的西大門, 峽中水深流急,江面最窄處不及50米,波濤洶湧,呼嘯奔騰,令人心悸,素有“夔門天下雄”之稱。

三峽之巅,位于夔門左側,用當地人的話說:那個尖尖就是。它地處長江三峽之首,北邊的名為赤甲山,南邊的名為白鹽山,因杜甫“赤甲白鹽俱刺天,闾閻缭繞接山巅。楓林橘樹丹青合,複道重樓錦繡懸”的詩句而得名,是長江三峽實體形态的最高處。

站得高,看得遠,這兒的海撥高度1388米,站在此處放眼眺望,兩岸風光盡收眼底。雖然已經是初冬,山頂上寒風刺骨,但山坡上仍是郁郁蔥蔥,且有零零散散的紅葉,萬綠叢中點點紅。

遠處群山聳立,層層疊疊,俯看腳下,兩岸懸崖峭壁如同刀削斧砍,山高峽窄,一條碧綠的絲帶在峽谷中穿流而過,浩浩蕩蕩,一瀉千裡動人心魄。

登高望遠,氣象萬千,移步換景,入目成畫,有着無限風光在險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詩情畫意。登臨山巔,回望雲山千疊,壯麗山河一覽無餘,别具一番登絕頂,一覽衆山小的曼妙意境。

說走就走--白帝城/三峽之巅
說走就走--白帝城/三峽之巅
說走就走--白帝城/三峽之巅
說走就走--白帝城/三峽之巅
說走就走--白帝城/三峽之巅
說走就走--白帝城/三峽之巅
說走就走--白帝城/三峽之巅
說走就走--白帝城/三峽之巅
說走就走--白帝城/三峽之巅
說走就走--白帝城/三峽之巅
說走就走--白帝城/三峽之巅

圖文作者/夜雨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