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未來三年,長城的差異化之路怎麼走?

作者:autocarweekly

文|金融街老李

在魏建軍的親自操盤下,長城汽車在走一條長期主義的路。

5月10日,長城汽車舉行年度股東大會現場交流會,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率企業核心高管團隊與投資人深入交流,同期,長城汽車釋出了成立以來最好的一季報,2024年第一季度,營收高達428.6億元,同比增長47.60%,歸母淨利潤達到32.28億元,同比增長了17倍之多。

這兩年,長城不是汽車資本和産業市場的熱點,甚至在産業領域,還受到了一些“不公正”對待,老李今天從企業發展角度大家一起分享下,長城為何是走失向上?長城的差異化怎麼走?如何走幕後走向聚光燈?

走勢向上的長城

老李是一直是看好長城的,原因是長城有一位懂戰略、懂經營、懂行業、懂使用者的老闆,并且老闆一直在一線指揮。大家不要小看這一點,目前國内做得好的整車企業,基本都是老闆親臨一線指揮,比如比亞迪的王傳福、小米的雷軍還有蔚小理等等,這些老闆是企業發展的基石。

也許是因為其它品牌太高調,也許是因為長城汽車太低調,這兩年,很多朋友傳遞給老李的感覺是:大家總覺得長城汽車“不行了”。老李前段時間做了個調研,引起大家這種看法的原因有幾個,一是長城汽車因為新能源車聲量不夠大,銷量不夠多;二是長城的職業經理人動蕩多,感覺企業不穩定,三是長城的汽車的品類比較多,大家系統了解少。

未來三年,長城的差異化之路怎麼走?

聲量不等于銷量,流量不等于利潤,回到企業經營的最核心——财報,長城汽車一直是非常給力的:

銷量方面,2023年實作銷量123萬輛,同比增長15.85%,其中,新能源車銷售25.64萬輛,同比增長113.88%;海外銷售31.40萬輛,同比增長82.37%,創曆史新高。

财報方面,2023年長城汽車營收高達1732.12億元,同比增長26.12%,創下曆史新高;淨利潤達到70.23億元,扣非歸母淨利潤48.34億元,同比增長7.98%;海外營收536.11億元,同比增長100.41%;總資産達到2,012.70億元,同比增長8.59%。

如果說2023年的增長在大家的預期範圍内,那麼長城汽車在2024年的表現,則超出了大家的預期,根據長城汽車一季報:

2024年第一季度,長城汽車銷售新車27.53萬輛,同比增長25.11%,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5.92萬輛,同比增長112.82%;海外銷量達到9.28萬輛,同比增長達到78.51%。财務方面,一季度營收高達428.6億元,同比增長47.60%,歸母淨利潤達到32.28億元,同比增長了17倍之多。

未來三年,長城的差異化之路怎麼走?

可能有朋友說,财報是“做”出來的,老李不這麼認為,在三費等重大名額中,長城汽車的季報絲毫沒有減少,在大家最看重的研發費用方面,第一季度高達19.60億元,增幅27.73%。

二級市場熟悉長城汽車的朋友都知道,在過去的2023年,長城汽車每個季度的财報表現是“遞進”的,它打破了行業固有的周期規律,憑借自身的表現,一個季度一個台階,可以說,在過去的兩年多,長城汽車種下了戰略、技術、産品的“因”,收獲了财務、銷量和勢能的“果”。

差異化的之路

在這個變化的時代,企業發展的道路也在不停的變化,老李身在創業公司最大的體會是,任何一個大中型企業的發展路徑都不是一成不變的,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路徑也都不是一成不變的。

對企業操盤者來說,有兩個次元很重要,一個是在橫向次元,找到自己的行業定位,尋找差異化發展方向;另一個是在企業發展的縱向次元中,敢于變化,敢于調整。

未來三年,長城的差異化之路怎麼走?

經常看二級市場的朋友都知道,這些年,雖然新能源汽車企業聲量無限,但是長城、長安、吉利這些汽車巨頭每年都在穩步增長。像長城汽車,從900億級的營收到1700億級的營收,僅僅用了五年,比亞迪走了一條路,吉利走了一條路,奇瑞走了一條路,長城汽車和大家不同,也走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路。

坦率的講,長城汽車具體走了一條什麼路徑,老李還真說不出來,恐怕隻有魏總和長城汽車的高管清楚。但老李可以判斷的是,面對未來三年乃至更長的寒冬期,長城汽車堅持長期主義,聚焦當下,放眼未來,在下一盤從技術到産品再到财務的大棋。

再大的戰略也要抓住幾個戰略聚焦點,老李覺得長城的聚焦點有以下幾個:

第一個是聚焦一個長城,這個的核心表現就是内部依托于組織架構的調整推動研、供、産、銷一體化生态,很多朋友覺得這個很虛,但老李的經驗是,對大中型企業來說,這是發展的前提,沒有組織的基礎,一切都是事倍功半,是以大家能看到,理想汽車一直在調整和優化組織,作為産銷百萬級的企業,長城汽車的調整經驗要比新勢力豐富的多。

第二個是聚焦高利潤品類,長城汽車旗下有哈弗、坦克、魏牌、長城炮、歐拉五個子品牌,其中主打SUV的哈弗是銷量基本盤,坦克聚焦高端越野,皮卡覆寫工具品類和戶外場景,後兩個闆塊是利潤奶牛。是以,鞏固在硬派越野市場、越野新能源市場、皮卡市場的領先地位,保持核心市場銷量應該是這一輪發展路徑的核心。

未來三年,長城的差異化之路怎麼走?

在越野和皮卡領域,長城汽車是有核心競争力的,皮卡領域的優勢我們不用多說,在越野領域,坦克品牌目前有40萬使用者群體,市占率達到55%,形成了先發優勢。另外,傳統專屬越野車在場景需要和功能上追求低速扭矩,進而擁有好的駕控能力,但電動車在這方面存在劣勢,是以其它企業短時間很難從技術上挑戰長城的市場地位。

聚焦高利潤品類的結果是,2023年,長城汽車單車平均收入14.14萬元,同比提升1.20萬元,20萬元以上車型銷售22.58萬輛,占比提升至18.36%,同比增長3.09百分點,兩者都創曆史新高。

第三個聚焦點則是國際化,老李今年非常關注海外市場,目前的海外市場布局非常像十年前的新能源汽車,雖處萌芽,但是市場可期,雖問題頻繁,但存解決方案。

面向全球市場,長城汽車聚焦“ONE GWM”品牌戰略,去年海外銷量為31.4萬輛,營收翻倍至563億元,今年其海外銷量目标為50萬輛,哈弗和皮卡分别占到30萬輛和6萬輛、坦克為5萬至6萬輛,魏牌和歐拉車型也在迅速布局當中。可以看到,長城汽車加速“生态出海”帶來的是全球産品矩陣日益豐富,高端化産品、新能源産品銷量提升。

流量加持的實力派

前段時間,老李和一些行業上司交流,大家開玩笑一樣的說,現在的老闆不僅得經營好企業,還得和大家走到一起,老李自己也在創業,上司給的建議是,創業得先當網紅。

對此,老李是這麼了解的,在萬物互聯的階段,車企和使用者的關系很像員工和上司的關系。

未來三年,長城的差異化之路怎麼走?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們勤勤懇懇幹活,出了不少成績,結果不會在上司面前“表現”,沒有争取上司的好感,再多的付出也是白費力。還有一群人,每天隻取悅上司,得到了不少關注,但不知踏實幹活,上司遇到問題了,解決不了,反而容易被反噬。是以,最理想的情況是,踏踏實實做好自己是基礎,如果也能得到上司的支援,就會獲得滿堂彩。

過去長城汽車一直都是做的多,說的少,長城汽車内部也在開展創新,改變這個現狀。正如魏總所提到的,網際網路時代傳播需要有網際網路思維,直播就可以直接面對使用者群體,魏總親自下場進行直播,頻繁在短視訊平台露面,通過個人IP的打造,為長城汽車擷取了更多的流量。

4月15日,魏建軍進行了城市NOA測試直播,此舉是技術展示,也是全新的與市場的互動方式。另外,在小米汽車釋出會和北京車展期間,魏建軍親自下場與雷軍開啟了多次互動,走在了汽車集團的前列。

長城汽車與使用者的拉近不僅展現線上上,而且真金白銀的投到了線下,為了更好的開展To C的布局,去年底開始,長城汽車建立了“長城智選”子品牌負責長城汽車直營業務,今年5月已經落地33家直營門店,預計年底将達到200家左右。

未來三年,長城的差異化之路怎麼走?

直營店從門店建設到團隊都由長城汽車主導,目前銷售品牌僅為高端市場的魏牌和坦克,建立直營管道不僅了加強高端品牌的銷售,也拉近了與使用者的距離。魏建軍在談到行業競争時談到,“2024年、2025年、2026年,我認為這個競争強度不會減小。我們一定要用長期主義的去面對未來三年。”

過去幾年,絕大部新能源車企不盈利甚至虧損,在行業大打價格戰,甚至“賠本賺吆喝”的背景下,長城汽車面臨技術變革、市場重塑、全球化競争和價格戰等多重挑戰的背景下,多項财務名額顯示其正走在一條穩健發展的軌道上,我想這值得很多傳統汽車巨頭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