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古代4大谶語,各個神秘難測、暗藏玄機,且句句應驗

作者:小縣手表體育

谶語,是古代能人異士對将要發生的事做出的預言。很多谶語神秘難測,暗藏玄機,但奇準無比。

一、桃李得天下

隋炀帝,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他當上皇帝不久,民間就出現了一句谶語:桃李得天下。楊廣得知此事後,請方士來給自己推解。得出的結論是,不久的将來,會有李姓之人來奪取天下。

中國古代4大谶語,各個神秘難測、暗藏玄機,且句句應驗

隋文帝在位期間,勤儉治國,開創了開皇之治。他留給了兒子隋炀帝一個盛世,但楊廣在位後,大興土木、窮兵黩武、驕奢淫逸,耗損了隋朝國力,讓百姓負擔沉重,怨聲載道,紛紛起兵反隋。天下大亂後,楊廣被身邊的将領宇文化及所殺,他的江山被自己的表兄弟李淵搶走了。

楊廣在位期間,為了防止隋朝江山被李姓之人奪走,沒少打壓李姓大臣、貴族,但天意難違,很快瓦崗寨的李密崛起了,成了反隋的重要力量,但是最終奪走他江山的卻是自己的表兄弟李淵。

二、點檢為天子

柴榮,是後周開國皇帝郭威的養子。郭威的兒子,都被後漢隐帝劉承祐殺害了,是以他去世時,将皇位傳給了養子柴榮。柴榮在位期間,得到了一塊木牌,上面寫有“點檢為天子”5字。殿前都點檢是統領皇帝身邊禁軍的進階将領。柴榮手下的殿前都點檢,是郭威的女婿張永德。

中國古代4大谶語,各個神秘難測、暗藏玄機,且句句應驗

柴榮,是五代十國時期的第一明君,他曾許諾,給他30年時間,“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緻太平”,他能創造一個太平盛世,可惜上天隻給了柴榮6年時間。柴榮在位期間,勵精圖治,銳意改革,使後周國力蒸蒸日上,百姓富庶。柴榮還西敗後蜀,三征南唐,很有豐功偉績。史書稱贊柴榮:“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959年,柴榮為收複幽雲十六州,北征遼國時,他連戰連捷,收複三關三州,就在他準備奪取幽州時,突然患病,隻能被迫撤軍。

柴榮在位期間,對張永德頗為忌憚,但天下還未平定,柴榮不敢殺功臣。柴榮患病之後,“點檢為天子”就成了他心中的一根刺。柴榮能力出衆,能壓制住張永德,但他的兒子柴宗訓隻有十幾歲,沒有能力駕馭張永德,這讓柴榮憂心忡忡。為了避免自己去世後,後周江山被“點檢”張永德奪走,朝榮下诏免去了張永德殿前都點檢之職,讓趙匡胤代替他擔任了殿前禁軍統帥。

可惜,柴榮去世後,張永德沒有起兵造反,謀奪皇位,趙匡胤卻趁橋兵變,奪取了柴宗訓的皇位。

中國古代4大谶語,各個神秘難測、暗藏玄機,且句句應驗

三、亡秦者胡也!

秦始皇在位期間,為了追求長生不老,他派很多方士前往各地為自己尋找仙藥。燕地的著名方士盧生奉秦始皇之命,前往海外替秦始皇尋找仙藥。他回來時,沒有帶來秦始皇夢寐以求的仙藥,而是帶回來了一冊神秘的圖書,圖書上寫有“亡秦者胡也!”。秦始皇以為,胡指匈奴。為了避免秦朝被匈奴所滅,秦始皇指令大将蒙恬率30萬大軍修建長城,用來防禦強敵匈奴。

不過,秦朝,最後不是敗亡在匈奴之手,而是敗亡在秦始皇之子胡亥之手。胡,指秦二世胡亥。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時,留下遺诏,讓長子扶蘇來給自己主持喪事,并繼承皇位。秦始皇死後,趙高擔心扶蘇繼位後,會重用蒙恬、蒙毅等人,讓自己失勢。為了保住現有的權勢,趙高聯合丞相李斯、胡亥策劃了沙丘事變,他們害死扶蘇,僞造遺诏,讓胡亥繼承了皇位。

中國古代4大谶語,各個神秘難測、暗藏玄機,且句句應驗

胡亥在位期間,荒淫殘暴,縱容趙高肆意妄為等,最終激起了天下百姓的不滿,紛紛起兵反秦。

各地狼煙四起後,趙高害怕胡亥得知實情,殺他洩憤,派人殺了胡亥。秦朝不久後就被劉邦所滅。

四、女主武王

李世民在位期間,民間流傳着“唐三世之後,女主武王代有天下”的歌謠。

李世民得知此事後,憂心忡忡,他為了防止李唐江山被“女主武王”搶走,開始打壓朝中的武姓大臣。李世民手下的左武候中郎将李君羨,因戰功被封為封武連縣公,駐守在太極宮玄武門。李君羨的小名叫“五娘子”。恰好印證了“女主武王”的谶語。李世民覺得,歌謠中的“女主武王”就是李君羨,為了防止李唐江山被李君羨搶走,他找了個罪證,處死了李君羨。

隻不過,讓李世民沒想到的是,“女主武王”并不是李君羨,而是一個女子,他身邊的才人武則天。

中國古代4大谶語,各個神秘難測、暗藏玄機,且句句應驗

武則天,武士彟之女。李世民在位期間,将其召入宮中,封為五品才人。古代重男輕女,女子地位較低,在武則天之前,還沒有女性皇帝,這使得李世民壓根沒有想到,奪取李唐江山的是個女子。李世民去世後,按照律例,沒有子嗣的武則天等後宮嫔妃,都被迫到感業寺出嫁。

李治做太子期間就喜歡上了武則天。不久後,他将武則天召入皇宮,封為了自己的嫔妃。武則天憑借自身的手腕,扳倒蕭淑妃、王皇後,成為了李治的皇後。李治患有頭疾,不能長時間處理朝政,讓武則天替自己批閱奏折,處理朝政,也讓武則天權勢愈增,開始和李治并稱“二聖”。

李治去世後,大權在握的武則天連續廢黜2個兒子,李顯和李旦,并取代他們稱帝了,建立武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