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網絡辟謠不能隻是“跟到跑”

作者:cnBeta
網絡辟謠不能隻是“跟到跑”

“謠言一張嘴,辟謠跑斷腿”,這是對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謠言傳播态勢的無奈總結。

應對網絡謠言,隻能如此被動嗎?

5月初,四川網際網路舉報辟謠平台上線四周年前夕,四川省委網信辦組織召開全省優化營商網絡環境專項行動工作推進會,會議宣布,四川省将開通“舉報辟謠”綠色通道。

信号已然鮮明——從被動應對到主動出擊,一張更密的網絡謠言治理大網,正在織就。

網絡辟謠不能隻是“跟到跑”

“四川網際網路舉報辟謠平台”網站截圖

網絡辟謠不能隻是“跟到跑”

洶湧肆意的網絡謠言,并不新鮮。回看謠言,不過幾個“招式”。

一是生産方式上,掐頭去尾、移花接木。如,冷飯熱炒,一到聯考時,“某某考生丢準考證”這種舊聞總是被包裝,你若好心泛濫,點開連結,可能就中了詐騙者的圈套。就在前不久,成都一女士也遭遇“移花接木”的謠言,一個視訊配合一宗外地刑事案截圖,該女士就被說成了殺人藏屍的兇手。

二是傳播政策上,以“資訊差”挑動情緒,推波助瀾。别小看“一點真實+歪曲解讀+情緒化傳播”的力量。2023年5月,有網友發文稱,拍到四川雅安大興二橋附近的大熊貓雕像穿着和服,并在網上引起“國寶大熊貓為什麼要穿上和服”的讨論。然而實際上,該橋上的大熊貓雕塑一共有36個,其原型都是雅安“走出去”的大熊貓,以國禮大熊貓為原型的旅居大熊貓雕塑還有着旅居國的特色,不光有和服,還有其他國家、民族的特色服飾,每個雕塑下也都有旅居熊貓原型介紹。揪着“和服熊貓”拍照、說事,其本質就是以此帶節奏、博流量。

三是技術運用上,用網際網路新技術,批量生産謠言。前段時間,南充地鐵1号線奠基,儀隴地鐵3号線通車的假新聞短視訊相繼在網上流傳,然而仔細看就會發現,這樣的批量謠言都是同一個場景,同樣的背景,同樣的參會人員,隻是配的文字不一樣,不是地鐵通車,就是機場奠基。調查發現,照片源于網民使用AI模闆合成。以AI換臉為代表的技術,成了詐騙分子眼中的“富礦”,也讓辟謠難度陡增。

四是動機上,流量至上,滿口的“内幕”,滿腦的“生意”。前段時間,上海警方處理了在浦東海灘女童走失事件中編造謠言獲利4萬元的團夥。跟假冒“胖貓”自殺事件女主發帖博取流量一樣,“人血饅頭”的誘惑,是網絡謠言斬不盡殺不絕的一個原因。

網絡辟謠不能隻是“跟到跑”

前不久,一個諷刺5G青年沉迷網絡、喪失判斷力的短片《大魔術師》,在網絡刷屏。

确實如此,移動互聯時代,有很多人不再擡頭看路,而是低頭刷毫無營養的資訊流;不再追問真相,而自己的愛好則被操盤手“看透”。網絡謠言,專挑人性貪癡嗔的弱點,專門撩撥你的痛、懼和樂,“吸食”人的精力、稀釋人的判斷力。

是以,放任網絡謠言,不僅會惡化社會環境,恐怕也會危及自身。

每個人都可能深陷輿論漩渦。有人在網絡謠言中會遭遇電信詐騙,傾家蕩産;還有人成為謠言的主角,無端遭遇污名。2020年,杭州一女子點份外賣就被拍照、傳播、造黃謠。盡管造謠者已經受到法律懲罰,但對受害人的影響卻不能迅速消除,而行走社會,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受害者。

企業遭遇惡意抹黑。2023年,生豬價格持續下行,有人借此炒作、歪曲事實,把經濟周期問題上升為行業問題、企業問題,四川省知名企業蒙受損失;而僅因應聘失敗,就有人發洩情緒造謠中國電科“清明布置加班被怼”,把網絡當作洩一己之私恨、诋毀企業之地。

機關事業機關形象受損。有一些謠言,或僞造政府權威釋出,或抹黑發展成果,專門蹭黨政機關、事業機關的流量,甚至惡意給這些機關添亂,影響其公信力。最近中聯考臨近,安徽、廣西等教育招生考試院就遭遇了“李鬼”冒充。

甚至,五千年文明的根和源,都可能在看似“玩梗”的娛樂中被曲解、被诋毀。三星堆作為“東方傳奇”,為世界讀懂中國打開了一扇瑰麗視窗。然而,在敲響古蜀之門、感悟燦爛文明之際,網上卻出現了“三星堆是外星文明”“三星堆從西方而來”“三星堆不敢再挖了”“三星堆将颠覆華夏文明”等謠言,歪曲解讀三星堆遺址發掘曆程和曆史價值,甚至借機質疑中華文明起源。

謠言釋出者“制造”的是一個不客觀、不真實,充滿對立和焦慮情緒的社會。“國小生秦朗在巴黎丢作業”點燃的是教育焦慮,“江西一女子索要1888萬元天價彩禮”引發的是彩禮焦慮,黃渤放棄資助女孩被造謠重男輕女,挑動的是兩性對立……謠言起于情緒,謠言更反作用于情緒,充滿對立和焦慮的負面情緒必然會對一個社會産生不良影響。

網絡辟謠不能隻是“跟到跑”

衆所周知,受“流量經濟”刺激,網絡謠言的内容廣度、傳播速度、更新頻率、影響範圍以及社會危害性等都在顯著增強,一場場打擊謠言、捍衛真相的網絡清朗保衛戰,在全國各地深入展開。

面對針對三星堆的造謠,2023年12月,由中央網信辦舉報中心、四川省委網信辦指導,中國網際網路聯合辟謠平台、四川網際網路舉報辟謠平台、封面新聞聯合推出“三星堆問答”大型策劃,通過官方辟謠、權威科普、專家訪談、趣味問答等形式,刊發大量内容詳實、說服力強的報道,有效廓清謬誤,引發輿論高度關注,全網閱讀量破億。

網絡辟謠不能隻是“跟到跑”

“三星堆問答”欄目海報 圖據封面新聞

由此可見,當好真相放大器,才能用确鑿的事實粉碎謠言。謠言往往存在着“先聲奪人”“先入為主”的特點,辟謠的一個關鍵步驟,就是快速地用“真相取代謬誤”,用真實的資訊奪下原本被謠言所占據的“認知位”。

此外,更要創新表達形式,用系列的、深度的視覺傳播,揭秘虛假的視訊故事。就在前不久,2023中國正能量網絡精品揭曉,由封面新聞和四川省網絡治理研究中心主創的“揭穿視覺貧困謊言”系列報道,在一衆全國新聞報道中殺出重圍,獲得了“網絡正能量文字”獎。

這個報道有什麼特别之處?

大涼山備受矚目,一些生事者就專門找當地的孩子和老人,給錢讓其拍攝虛構賣慘視訊——許多網友對此信以為真了:都是真人視訊,還會有假?

破解“視覺謠言”,也要用“視覺方法”。從2023年2月起,四川網際網路舉報辟謠平台連續刊發了《雲辟謠|慈善主播在涼山給老人發錢?老人:發3000元收回2800元,還找我借錢擺拍》等20餘篇深度圖文和視訊稿件。同時,通過新聞評論、漫畫、海報等形式,讓報道更加豐富、易讀。整個專題清晰呈現了“視覺謠言”現象背後的“假劇情、真套路”,在全網引發廣泛關注和強烈反響。

傳播學者克羅斯提出過這一公式:謠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公衆批判能力。實際上,隻要在消解事件的模糊性上充分努力,就一定能破解謠言。

網絡辟謠不能隻是“跟到跑”

四川網際網路舉報辟謠平台揭穿“視覺貧困”謊言專項辟謠活動報道截圖

網絡辟謠不能隻是“跟到跑”

辟謠,是一項需要全社會共同行動的系統工程,魔高一尺,必須道高一丈。

如,機制創新。四川創新“1+5+N” 網絡辟謠關聯機制,建強四川網際網路舉報辟謠平台“樹幹”,壯大5家粉絲總量過億的省内重點媒體“樹枝”,發揮40家省直部門政務新媒體、21個市(州)網信辟謠平台和新聞網站、185個縣級融媒體中心等“樹葉”力量,最大限度放大權威辟謠聲量。截至目前,僅平台端,已釋出權威辟謠内容12000餘條,原創辟謠稿件2000餘條。其中,36條辟謠稿件閱讀量過億,閱讀量100萬+的稿件達130條,在全網發出了具有四川特色的“辟謠之聲”。

如,技術賦能。智能媒體時代,網絡謠言傳播的主體、路徑和影響都更為複雜。在謠言治理的精準識别、溯源、阻斷等方面,人工處理必不可少,但大資料、人工智能、區塊鍊等技術的應用,有利于形成“廣泛彙聚、科學解讀、矩陣傳播、源頭阻斷”的辟謠機制。比如,在溯源方面,人民中科釋出的跨模态智能内容搜尋引擎——“白澤”,能對全網海量内容進行綜合分析,提供诋毀、侵權等負面内容的跟蹤、溯源、驗證、辟謠等技術支撐。在辟謠階段,四川網際網路舉報辟謠平台則使用了基于區塊鍊技術的新聞版權存證系統,避免了權威辟謠稿件被惡意篡改帶來的次生輿情。

如,全民總動員。公衆的參與程度,直接關系到辟謠時度效。動員公衆,重視“意見領袖”,推動辟謠加快入群、出圈。打造辟謠IP、邀請大V加入辟謠矩陣,用故事化的方式表現某謠言傳播“前世今生”,讓公衆像追劇一樣關注辟謠,讓辟謠變得更可敬可親、可感可看。辟謠矩陣的粉絲多一點,謠言的中招者便能少一點。

主動出擊才是最好的防守。智媒時代更需要掌握辟謠的主動權,還公衆清朗的網絡空間,營造健康美好的社會環境。

來源:天府新視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