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拜登沒想到,美國對華加征新關稅後,歐盟的反應比中國還大

作者:健康小火車

目前,中美兩國之間的經貿關系再次陷入一場新的争端。

拜登沒想到,美國對華加征新關稅後,歐盟的反應比中國還大

美國政府宣布對數百種中國商品征收加征關稅,引發了中方的強烈不滿和反制舉措。然而,這場關稅之争的背後,似乎不隻是簡單的經濟利益之争,更多的是美國在國内外層面的某些政治考量。

我們來看看美國國内的政治形勢。拜登政府在連任之路上遭遇重重困難,民調支援率一直不溫不火。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無疑是為了讨好一部分對華強硬的選民群體,樹立政府捍衛美國利益的威武形象。可以說,這隻是拜登為連任而做的一場政治秀。

拜登沒想到,美國對華加征新關稅後,歐盟的反應比中國還大

美國這次加稅的力度相當有限,似乎隻是在試探中國的反應。這可能是美國在重新制定對華政策時的一次外交試探,看看中方會作出何種回應。

如果中國反應過于強硬,美國或許會收手。但如果中國态度溫和,美國說不定會進一步加碼。無論如何,這種試探性的做法,顯示美國對華政策仍在摸索之中。

拜登沒想到,美國對華加征新關稅後,歐盟的反應比中國還大

美國這次加稅的另一個潛在目的,是想借機拉攏歐盟在對華政策上采取更加明确的立場。美歐之間一直存在分歧,歐盟對中國态度較為溫和。美國希望通過這次貿易争端,讓歐盟看清中國的"威脅",進而在對華政策上與美國凝聚力量。

美國對華為等中國科技公司的打壓舉措引發了歐洲國家的強烈反彈。德國和瑞典等主要經濟體公開表态,反對盲目跟随美國對中國電動汽車産業施加限制,因為這将嚴重損害歐洲自身的利益。

拜登沒想到,美國對華加征新關稅後,歐盟的反應比中國還大

歐盟内部雖然對美國的經濟脅迫有激烈分歧,但也難掩某些國家試圖利用這一機會向美方漁利的小動作。總的來說,歐洲渴望真正實作戰略自主,擺脫第三方的幹預和操縱,成為目前的主旋律。

大家都知道,中國是歐洲最大的貿易夥伴之一。資料顯示,2022年中歐雙邊貿易總額超過8800億美元,同比增長約8%。歐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也是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合作紅利持續釋放。

拜登沒想到,美國對華加征新關稅後,歐盟的反應比中國還大

在新能源、電動車等綠色低碳領域,中歐合作卓有成效。德國大衆汽車憑借在華工廠,在中國電動車市場表現亮眼。寶馬、奔馳等豪車品牌也在中國市場賺得盆滿缽滿。大批中資企業紛紛在歐洲設廠投資,為當地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

歐洲一些國家政府有識之士認清了中歐經貿合作的重要意義。德國政府直言不諱地反對歐盟跟風美國,對中國企業無理設限。畢竟中歐經貿關系是一個"蛋糕",任何一方都不應該傷害彼此的利益。

拜登沒想到,美國對華加征新關稅後,歐盟的反應比中國還大

中歐雙方應順應全球化大勢,推動産業鍊供應鍊與國際經貿規則相融合。中方緻力于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歡迎更多外資企業赴華投資興業。歐方也應為中資企業在歐提供公平、透明、非歧視性的營商環境。

再說瑞典,作為一個傳統的中立國家,它向來不願意在大國博弈中站隊。瑞典一直秉持着獨立自主、不結盟的中立外交政策,努力在國際事務中保持中立和平的立場。

拜登沒想到,美國對華加征新關稅後,歐盟的反應比中國還大

然而,在中美科技戰的大背景下,瑞典的立場也有了一些微妙的變化。瑞典正是歐洲電動車産業的重鎮,像沃爾沃這樣的知名品牌在中國市場可謂是吸金無數。中國是沃爾沃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去年在華銷量超過20萬輛。

是以,瑞典政府和企業都意識到,如果對中國汽車業者實施技術封鎖或加征關稅等限制措施,必将嚴重損害瑞典自身的經濟利益。畢竟,中國廣闊的市場和良好的産業配套,對于瑞典的汽車企業來說是彌足珍貴的。

拜登沒想到,美國對華加征新關稅後,歐盟的反應比中國還大

從這個角度來看,瑞典政府和企業界都堅決反對針對中國汽車行業施加限制,理由也很簡單,那就是會嚴重損害瑞典在華的切身利益。一旦中美科技戰進一步更新、擴大化,瑞典将不得不做出艱難的抉擇,在經濟利益和傳統中立政策之間權衡取舍。

對歐盟來說,這确實是一個進退兩難的困境。一方面,它們不想惹怒美國這個老大哥;另一方面,又舍不得丢掉與中國的千钿重利。

拜登沒想到,美國對華加征新關稅後,歐盟的反應比中國還大

不過從目前的态度看,歐洲更多的是想擺脫美國的控制,力求戰略自主。這不僅展現在對抗美國貿易施壓的行動上,更蘊含着歐洲追求獨立自主的潛在訴求。

畢竟,歐洲可不願成為美國對付中國的工具和炮灰。大家都有自己的利益考量,這是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規律。中國作為歐洲的重要合作夥伴,雙方在經貿、投資、科技等領域已經高度融合,任何人為的阻撓和破壞都是違背客觀現實的。

拜登沒想到,美國對華加征新關稅後,歐盟的反應比中國還大

美歐在對華政策上的分歧正在加劇。歐洲不想像從前那樣聽命于美國,而是希望真正實作戰略自主,按照自身的利益來處理與中國的關系。這是一個積極的進步信号,也契合了中國一貫主張的"互利共赢"理念。相信隻要堅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中歐關系定能穩步向前,攜手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圖檔來源于網絡,侵删!

本文僅在頭條号釋出,禁止搬運洗稿,侵權必追究到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