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跨越24年,他們共赴一場青春的約定......

作者:縱覽新聞

“我們新時代青年,

志在四方,奮鬥無悔。

我們每個人前進的腳步,

會疊加成祖國的進步。”

4月17日

保定學院畿輔文化會堂内

即将奔赴新疆的學子舉起右手

發出青春的誓言

這一幕

讓現場的楊廣興

一下子想起當年的情景

綠皮火車啟動的聲音

仿佛就在耳邊

......

跨越24年,他們共赴一場青春的約定......

2000年,即将奔赴新疆且末任教的15名保定學院畢業生在母校(原保定師範專科學校)門前合影留念。

24年前

保定學院15名畢業生

告别老師和父母

背着行囊、帶着戶口

一路向西、向北

到新疆

紮根到沙漠深處

——被稱為“天邊小城”的

新疆且末縣教書育人

楊廣興正是其中的一員

在三尺講台上

他們一站就是20多年

被當地老百姓親切地稱為

“大風刮不走的老師”

紮根24年

他們将青春奉獻給三尺講台

王建超是這批支教大學生的一員

當她決定前往西部時

遇到的一個阻礙

就是家人的反對

因為不忍心女兒在邊疆受苦

直到臨出發前

王建超的母親依然拒絕說話

甚至不願送她出門

想要以此讓她回心轉意

但家人沒想到的是

王建超依然帶着

為教育事業奉獻一生的夢想

來到了這片“死亡之海”

跨越24年,他們共赴一場青春的約定......

對初到且末的場景

王建超至今

仍記憶猶新

當她和14名同伴

輾轉奔波5000公裡

坐了5天4夜的車

來到且末時,一下傻眼了

地處塔克拉瑪幹沙漠

東南邊緣的且末氣候惡劣

一年有近200天沙塵天氣

惡劣的自然環境

也考驗着這群大學生的抉擇

王建超說

剛到且末時

不少人出現了流鼻血、

嘴唇幹裂、咽喉疼痛等症狀

這時她了解了段校長那句話

“不是沒從各地招過老師,

但一場風沙過後,

總會‘刮’走幾個。”

跨越24年,他們共赴一場青春的約定......

且末縣第二中學體育教師王建超正在給學生們上體育課。

“我們這15人裡面,

有的放棄了在河北找到的工作,

有的放棄了繼續深造的機會。”

王建超說

“我也有過離開的想法,

但當時這裡太缺老師了,

1000多個學生隻有40多個老師,

我一個人要帶7個班的體育。”

王建超看着孩子們

一張張稚嫩的臉

隻有一個簡單的想法

“我要走了,

這些孩子就真的沒法上體育課了。”

跨越24年,他們共赴一場青春的約定......

王建超與學生們分享體育運動的快樂(陳曉光攝)

“此心安處是吾鄉。”

王建超說

既然選擇了就不後悔

于是她把對家鄉的思念埋在心坎

将青春的坐标穩穩紮在了且末

生活艱苦、車票難買

幾年也回不了一次家

家人的反對、氣候的惡劣

時時都在考驗這些年輕人的決心

當時交通不便

和王建超一起來到這裡的侯朝茹

一有機會回家

就從家裡的院子拿走一點點土

存在玻璃罐子中

以此來寄托對家的思念

跨越24年,他們共赴一場青春的約定......

每當想家時

都要拿出來看一看

她說

“我想家,也思念家,

但我是老師,

我的職責在這。

帶上家鄉的土,

就是帶上了我的根,

我要把根深深紮在

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跨越24年,他們共赴一場青春的約定......

2000年,剛到且末時,說話都不敢面對鏡頭的侯朝茹(資料圖)

和孩子們朝夕相處

侯朝茹從一張張稚嫩的臉龐上

一雙雙渴望知識的眼睛裡

感受到了被需要、被尊重的幸福

生病時一顆顆糖、一句句溫馨問候

節假日孩子們自制的賀卡如雪片般飛來

這些都使她的内心充滿溫暖

這更堅定了她要留下來的決心

跨越24年,他們共赴一場青春的約定......

2014年,侯朝茹正在指導學生課業。新華社發

正是有了這樣的榜樣

保定學院一批批畢業生

前赴後繼奔赴西部基層一線

......

教育接力

是追光者亦是點燈人

2002年

面對更遙遠的

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

保定學院中文專業畢業生闫俊良

拒絕了好幾所保定中學的邀請

他說

“我是靠國家助學貸款完成的學業,

現在是我回報社會的時候,

我要去西藏。”

2003年

保定學院英語系畢業生荀轶娜

被學長學姐奉獻大漠的事迹深深感動

畢業時第一選擇就是到且末縣支教

“學生們純真的眼神和求知的渴望,

給了我戰勝困難的最大勇氣和動力。”

荀轶娜說

他們在且末縣帶出的

第一批國中生中考成績

在巴州名列前茅

且末縣教育“老末”的帽子摘掉了

2017年

大學畢業的孫彤彤

追随師姐侯朝茹的步伐

來到且末縣支教

從這位年輕老師身上

同學們不僅學到了許多曆史知識

内心也被深深打動

跨越24年,他們共赴一場青春的約定......

2020年10月13日,且末縣第一中學曆史老師孫彤彤和學生一起參加活動。

聯考填報志願時

孫彤彤的學生阿蔔力克木決定到

她的家鄉保定讀大學

大學報到那天

他專程趕到保定學院

激動地拍下學校大門

“孫老師,

我終于見到您的母校了,

真想進去看看。”

跨越24年,他們共赴一場青春的約定......

2024年4月,孫彤彤(左)與阿蔔力克木師生二人在保定學院久别重逢。

多年來

河北保定學院西部支教

畢業生前赴後繼

當地一批批孩子走出校門

成為棟梁之材

努爾曼古麗·依明

考上了中央民族大學

畢業後走上孔子學院的講台

依利米努爾·艾麥爾江

在2019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

主持人大賽中脫穎而出

學成歸來的張春節

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

……

跨時空對話

共赴同一場青春之約

今年

保定學院新一屆畢業生中

又有15人即将赴疆任教

他們大多在2000年以後出生

跨越24年,他們共赴一場青春的約定......

4月17日,保定學院赴新疆任教畢業生代表宣誓。

“總書記在回信中号召我們

讓青春之花綻放在

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我認為西部和邊疆

那裡的孩子需要我

我要到那裡去實作我的人生價值

去做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

保定學院2020級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

大學生李超傑堅定地表示

跨越24年,他們共赴一場青春的約定......

自2003年

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實施以來

有理想、敢擔當、

能吃苦、肯奮鬥的

西部計劃志願者背起行囊

毅然投身基層的火熱實踐

“認真考慮好了嗎?”

面對這樣的提問

15名學子顯得很淡定

“2000年,環境那麼惡劣,

現在我們也行。”

“交通友善,網絡發達,

幹的又是我喜歡的職業,愁啥?”

“西部缺老師,

要教書就要去需要的地方。”

最後

他們說出那句最有力的話

“隻有荒涼的沙漠,

沒有荒涼的人生。”

青春的夢想在傳遞

青春的誓言

愈發響亮

為他們點贊!

縱覽新聞微信綜合自保定日報、河北青年報、新華社、央視新聞、都市頻道、我蘇用戶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