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0.03元,拯救一家矽片龍頭? | 能見派

作者:新浪财經

文 | 新浪财經 劉麗麗

光伏上遊産品矽片的價格還在下行。上個月底,矽料、矽片、電池、元件價格持續下跌。從2023年報和2024一季報資料來看,矽片龍頭企業的日子也不好過,地主家也快沒有餘糧了。

通威股份2024年一季度實作營業收入195.7億元,同比下降41.13%;淨利潤為虧損7.87億元,上年同期淨利潤86.01億元。隆基綠能2024年一季度營收176.7億元,同比下降37.59%;一季度淨虧損23.5億元,元件、矽片價格下降。其2023年淨利潤107.5億元,同比下降27.41%。

TCL中環2023年的業績也很慘烈,利潤腰斬。2023年,TCL中環全年營收591.46億,同比下滑11.74%;歸母淨利潤34.16億,同比下降49.90%。有人算了一筆賬,在過去半年中,TCL中環總共虧掉了36.52億。

“沒想到矽片的落幕來得如此之快。”一位光伏業内人士感慨,新的時代要來了。

如何才能補上這個大窟窿?

TCL中環總經理沈浩平給出的答案是“3分錢優勢”,稱受不同投資方式影響,在機關折舊偏高約0.01元/W背景下,至2023年末,TCL中環全成本領先行業次優約0.03元/W,這樣建構了在海外壁壘市場實施在地化制造的工業基礎。

有業内人士認為,TCL中環可能在打一場消耗戰,要把一體化的友商們逼到牆角。“當年李東生也是這麼卷死三星面闆的,也許1-2年後矽片雙寡頭的地位就會徹底改變。”

虧本不減産 打赢消耗戰?

“一直滿産,就是不停機器,過年都排滿加班。”一位TCL中環下屬企業員工這樣說。這位員工表示,企業賺不賺錢不知道,但他所在工廠是全負荷運轉的。還有人表示,其所在工廠這個月剛上了20台切片機。

有光伏業内人士認為,TCL中環可能在打一場消耗戰,要把一體化的友商們逼到牆角。“再堅持一季度,一體化的矽片廠就得關掉,不把一體化逼停,他自己就得被吊着,産能不足可以垂直一體化,産能過剩還是得回到專業化。”

之前,TCL中環一直被質疑走專業化路線是否有出路,因為光伏頭部企業紛紛搞起了一體化,一體化的綜合成本更低。這些企業很多都是TCL中環的客戶,這些上下遊一體化企業,如果矽片虧本,在電池片、元件這些地方賺回來一點就可以了。

在市場下行影響下,産能龐大、庫存高企的矽片企業,現在确實很難。但對于上下遊一體化的光伏制造企業來說,自建矽片産能有多大,這一輪洗牌就有多刺激。

某家光伏頭部企業,被問及矽料排産時表示:“矽片是自供還是外采,現在是有彈性的,當别人虧錢都願意賣給我們的時候,肯定是外采更劃算。”

光伏行業已經經曆了一波擴産潮。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資料顯示,2023年多晶矽、矽片、電池、元件産量同比增長均在64%以上。

0.03元,拯救一家矽片龍頭? | 能見派

在業績說明會上,TCL中環總經理沈浩平表示,一體化企業在上行周期盈利會放大,下行周期虧損也會放大。言外之意耐人尋味。

“現在不滿産逼死一體化,以後就得被一體化耗死了,與其被耗死,還不如拼死一戰。”業内人士表示,TCL中環的技術儲備是可以的,一旦差價建立出來,提效降本+滿産低折舊,建立供應壁壘,新玩家就不敢進來了,之前是産能不足導緻外部投資者進場,現在市場過剩,沒有人敢輕易入場。

有财務專業人士認為,從TCL中環财報資料看,虧損主要是各種跌價準備、投資損失準備,加起來有20多億,真正主業矽片在一季度還是有毛利的,降到5.5%左右,這可能就是其滿負荷生産的底氣。

“當年李東生也是這麼卷死三星面闆的,行業産能過剩的時候,成本為王,中環這種玩法有點破釜沉舟的意味,也許1-2年後矽片雙寡頭的地位就會徹底改變。”上述人士表示,液晶面闆的第一次行業衰退,三星也是逆勢而動,全力擴大産能。據說當時三星LCD面闆都是賠錢賣的,一直虧損了7年,幹倒了其他競争對手才罷休。

他認為,家電行業當年的玩法,可能會在光伏重演。分析人士認為,主要看誰手裡現金流充足,才能卷死對手活到最後,再重分市場,再漲價才能繼續。

靠3分錢優勢和工業4.0逆襲?

近期,被海外投資企業拖累導緻業績暴跌的上市公司不止一家。前有天齊锂業,現在又有TCL中環。

TCL中環2023年報中稱,影響公司報告期業績的主要因素,除了受産業市場價格下行影響,經營業績承壓之外,就是參股公司Maxeon報告期内業績及股價均大幅下跌。原因是,Maxeon的産品主要市場所在地歐美地區光伏産品價格快速下行、光伏補貼政策調整及高利率環境等,以及其自身經營轉型較慢。

基于審慎原則,TCL中環對與Maxeon相關的長期股權投資和金融資産分别确認了資産減值損失10.1億元和公允價值變動損失4.4億元。

還有人認為,從财報資料推測,TCL中環的30億虧空,大機率是發生下半年,甚至是第四季度,并且很可能是囤積大量矽料造成的。因為2023年TCL中環購買商品等現金支出分别為:一季度28.88億,二季度31.94億,三季度34.16億,第四季度高達56.08億。而去年四季度,矽料價格恰恰迎來了一小輪反彈。

但誰料到這個“小陽春”轉瞬即逝,TCL中環踩錯了節奏。自2023年以來,矽料供需逆轉,價格暴跌超六成,而且到目前都沒有止跌的迹象,矽料環節甚至已面臨全面虧損。

“雖說在價格下行區間囤積矽料不能完全算是錯誤的選擇,但在未見價格底部且大量庫存尚難消化的情況下草率出手,TCL中環未嘗沒有賭的成分。”有分析人士這樣認為。

在業績說明會上,有投資者詢問矽料庫存問題,TCL中環财務總監張長旭沒有直接回答,表示可以關注2023年報裡面的存貨相關資料。

0.03元,拯救一家矽片龍頭? | 能見派

願賭隻能服輸,現在TCL中環如何補上這個大窟窿?

在業績說明會上,TCL中環總經理沈浩平再次強調了“3分錢優勢”,稱受不同投資方式影響,在機關折舊偏高約0.01元/W背景下,至2023年末,TCL中環全成本領先行業次優約0.03元/W,建構了在海外壁壘市場實施在地化制造的工業基礎。

沈浩平也再次強調了TCL中環一直主打的工業4.0柔性制造,稱2024年一季度,光伏材料銷售規模約34.9GW,同比增長40%,市占率24.9%,持續保持領先地位,并将繼續向“More Efficiency(更高的轉換效率)、More Efficiency(更高的生産制造效率)、More Smart(工業4.0客制化産線、柔性制造)”變革。

這個提法曾被同行質疑是噱頭,但也有中環的離職員工表示,“目前從粘闆到檢驗,基本上已經是人工輔助機器,機器已經實作自動上下料,自動叫料退水箱。”

如果不能通過其他方面的優勢解決掉這些遺留問題,TCL中環2024年的業績仍然令人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