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手術後性格大變,是因為沒有做好這些細節

作者:麻醉MedicalGroup

随着麻醉和手術安全性的顯著提高,老年患者的手術比例在逐年增長,老年患者術後并發症也随之不斷出現。在臨床觀察中,我們碰到好多老年人術後出現一些神經功能異常的情況,術後訪視有些家屬會反映相關情形:

手術後性格大變,是因為沒有做好這些細節

“我老爸手術後變得脾氣、性格很暴躁,不配合護理和治療......”

“不疼也沒有别的不舒服,就是變得不愛說話,不愛搭理人,手術前不這樣兒......”“就是晚上不睡覺,白天總是睡,黑白颠倒了......”

“老爺子總說看見窗戶上有蟲子在爬......”

“她不知道自己在醫院,就說自己現在在家呢,還有好多活兒沒幹,總吵着要去幹活兒......”

每當看到這樣的患者,我們就知道是發生術後谵妄了,連續訪視會發現多數患者在一周内就逐漸恢複了。

手術後性格大變,是因為沒有做好這些細節

術後谵妄(POD)是65歲以上患者非常常見的并發症,且預後不良,是以注意力不能集中、意識水準下降、精神活動力下降、認知功能障礙和睡眠-覺醒周期紊亂為特征的一種急性、暫時性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異常。

分為三個類型:高活動型(躁動型)、活動減少型(安靜型)和混合型。臨床表現為意識障礙(對環境認識清晰度降低,伴随注意力減退);認知障礙(記憶力減退、定向力障礙、語言障礙、知覺障礙和癡呆綜合症);睡眠障礙(睡眠-覺醒周期的改變);情感障礙(間斷恐懼、妄想、焦慮、抑郁、躁動、淡漠、憤怒、欣快無規律轉換)。

這種意識和認知的紊亂,在短時間内呈現,并且具有波動的過程。重症患者會導緻機械通氣和ICU住院時間延長,并且誘發長期的術後早期認知功能障礙(POCD),增加住院費用、癡呆和死亡的風險。

術後谵妄的發生率為9%-87%,發生的原因很複雜,很多因素可促使其發生。包括:年齡大于65歲、術前抑郁狀态及癡呆狀态、術前使用精神藥物、心肺疾病、酗酒、長期使用阿片類鎮痛藥物、術中長時間低血壓、高血壓、低體溫、高血糖、低血糖、術中麻醉藥物的應用、手術引起的應激反應、術後疼痛、感染等等。

最常報告的風險因素包括基線認知功能障礙、高齡和多種醫學并發症,其中高齡是獨立的高危因素。

減少谵妄及其相關并發症最好的方法是預防。

1. 術前應改善全身并存疾病情況,針對高齡、認知功能基線水準低的患者做好術前抗焦慮,給予足夠安全感,獲得充分的信任。

2. 術中盡可能減少易引起谵妄的藥物的使用,預防性應用可降低術後谵妄發生率的藥物,或者術後鎮痛藥物中配伍應用。有研究表明,右美托咪定複合舒芬太尼用于術後鎮痛可有效降低術後谵妄的發生率。

手術後性格大變,是因為沒有做好這些細節

發生了術後谵妄,我們可以這樣做:

1. 推薦藥物:氟哌啶醇、奧氮平、利培酮、右美托咪定。(遵醫囑應用)

2. 積極治療疼痛及術後其他并存疾病。

3. 術後休息的環境保持安靜,光線适宜。加強護理,避免尿潴留及感染。

4. 多給予陪伴,鼓勵由患者熟悉的家屬照料,盡量避免身體強制限制。

充分了解、認識術後谵妄才會減少不必要的恐懼,積極應對、處理伴随症狀,大多數患者在一周内會逐漸痊愈。

牡丹江市惡性良性腫瘤醫院麻醉科 王喜繁

【溫馨提示】點個關注,這裡有大量專業的醫學科普,為您揭秘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