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戚繼光晚年事業不順,生活悲戚,在他死後,戚家軍最後怎樣了?

作者:讀書悟道

明萬曆十年(1582年),一代改革名家張居正病逝,這對戚繼光來說是個沉痛的消息。

01

戚繼光與張居正關系密切,戚家軍的壯大離不開張居正不遺餘力的舉薦。嘉靖一朝,福建和浙江東南沿海一帶,出了兩個抗倭名将,一個是俞大猷,另一個就是戚繼光。

張居正對這兩個人都贊賞有加,隆慶二年入閣之後,他分管軍事,正是在他的力薦下,戚繼光才有機會從浙江調任薊遼,升任總兵并擔負起拱衛京師的重任。

在張居正出任首輔後,他說服皇帝允許戚繼光幹了兩件違背祖制的事情。

戚繼光晚年事業不順,生活悲戚,在他死後,戚家軍最後怎樣了?

第一件事,撤回了戚繼光身邊由太監擔任的監軍;

第二件事,允許戚繼光從浙江招募新兵;

監軍代表皇帝行使軍事控制權,而洪武年間實行的主兵制度更是不可動搖。而張居正幫助戚繼光無疑給予了他更大的權力。

沒有了監軍的掣肘,又帶着自己招募的新兵,戚繼光在薊鎮總兵位置上取得了重大成就。

此外,張居正還多次寫信給戚繼光,提醒他需注意的事項,有什麼重大事情也可直接與他聯系。他還刻意把阻撓戚繼光練兵的官吏調往他處,專門把他的門生調往薊鎮任總督。可以說,對戚繼光關懷備至。

後來内閣首輔嚴嵩倒台後,胡宗憲被株連,俞大猷被罷官論罪,戚繼光與胡宗憲關系也非同一般,而他卻得以逃過一難,這背後離不開張居正的庇護。

不過戚繼光與張居正關系好,也在于戚繼光會做人。明朝人王世貞《史乘考誤》裡有載,說戚繼光與張居正相識時,張居正還是國子監司業兼裕王府的侍讀,官職雖小,但前途遠大。

戚繼光晚年事業不順,生活悲戚,在他死後,戚家軍最後怎樣了?

兩人相識得益于戚繼光的老上司譚綸的牽線,相識後他們之間便書信不斷。戚繼光每次大捷,都會繳獲大量物資财物,一部分上交外,大部分都用來賞賜部下和拿去給上司送禮。

随着張居正的節節升遷,兩人關系也越發緊密。到隆慶皇帝在位時,内閣主政的兩位閣老,都很重視邊軍,并且各自都有自己的親信邊将。

高拱有宣大總督王崇古以及宣府總兵馬芳,而張居正則有薊遼總督譚綸,後來戚繼光的北調,既是因為加強北方邊防的需要,也是張居正加強個人權益需要 。

此後,在張居正主政内閣期間,戚繼光的事業也是蒸蒸日上。

但戚繼光可能不會想到,他的榮耀拜張居正所賜,而他的人生低谷,也因張居正而起。

戚繼光晚年事業不順,生活悲戚,在他死後,戚家軍最後怎樣了?

02

張居正去世後,明萬曆皇帝開始清算張居正,不僅追奪了張居正生前的所有封号和賞賜,他的家人或餓死或遭流放。

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戚繼光也遭到了彈劾。有彈劾他的經濟問題,有說他曾派兵護送張居正回鄉,此乃“圖謀不軌,危害社稷”。

此時他的另一位支援者譚綸也已經去世,幸虧當時擔任内閣首輔的申時行賞識他,在申時行的力保下,戚繼光最終落了個平級調動,調任廣東總兵。

這一年,戚繼光55歲,這個年齡對于一個優秀的軍事家來說,正是為國效力的最好時間,他在軍事謀略和思想上都達到了一個高峰。

是以, 這一變故對于一心建功立業的戚繼光來說,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此後的戚繼光深知官場險惡,從此心灰意冷,在就任廣東後,多次請求告退。

萬曆十三年(公元1585年),戚繼光退休還鄉,本應享受天倫之樂的悠閑生活,但卻又遭變故,這次是來自家庭的打擊。

戚繼光晚年事業不順,生活悲戚,在他死後,戚家軍最後怎樣了?

03

戚繼光是老來子,他出生時其父已經56歲了,在他十六七歲時,父親去世,他便娶了發妻王氏,擔起了照顧家庭的重任。

王氏也是大戶之女,而且還是一位女中豪傑,在抗倭戰争時,她也曾率領婦女一起守衛過城池。是以,王氏的性格豪爽而剛烈。

她與戚繼光的感情很好,并育有一女,但遺憾的是也僅有一女。在封建時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思想下,沒有兒子成了戚繼光的一塊心病。

此後,他不斷納妾,先納了沈氏,一年後沒有得子,接着又納了陳氏,陳氏一連生了三個兒子,即:戚祚國、戚安國和戚報國。

同時,沈氏也誕下一子,就是戚昌國。再後來他再納一妾楊氏,又生了兒子戚興國。

這樣一下有了五個兒子了,戚繼光倍感欣慰,但又不免心驚膽戰,因為納妾一事,他是背着發妻王氏幹的,這要是讓王氏知道了,他的下場可能很難堪。

确實如此,王氏知道戚繼光的所作所為後,勃然大怒,拿起刀差點殺了戚繼光。而戚繼光也了解王氏的脾氣,在去見她時竟是穿着铠甲去的,他在妻子面前痛哭流涕,邊哭邊解釋說,自己納妾隻是為了傳宗接代。

戚繼光晚年事業不順,生活悲戚,在他死後,戚家軍最後怎樣了?

王氏年歲已大,也深感沒有兒子的無助,是以,最後與戚繼光抱頭痛哭一場後,也就接受了這個事實。

但從她的人生結局來看,她對這件事還是耿耿于懷的。

在戚繼光的五個兒子當中,王氏比較喜歡戚安國,将其視如己出,關懷備至,但不幸的是,戚安國婚後不久便死了。

王氏備受打擊,萬念俱灰,她竟然帶着戚繼光的所有積蓄回了娘家,此後再也沒有回來,可見,在她心中,對戚繼光是有怨恨的。

戚繼光在蓬萊獨自度過了兩年的寂寞時光,除了來自王氏的打擊,還有來自弟弟戚繼美的離世,在他心中也成了一道難以逾越的坎兒。

在他離世前幾個月,禦史傅光宅還上疏朝廷,請求重新起用戚繼光,結果遭到處罰,此後,再也沒人敢提戚繼光了。

晚年事業受挫,生活不如意,戚繼光于萬曆十五年(1588年)十二月二十日,凄涼地離開了人世。

在他去世很久之後,朝廷授予他“武莊”的谥号,幾年後又為他修建了祠堂,以此紀念他為國家和民族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那麼,在戚繼光死後,他的戚家軍怎樣了呢?

戚繼光晚年事業不順,生活悲戚,在他死後,戚家軍最後怎樣了?

04

戚繼光離去了,但戚家軍的戰鬥并沒有結束。在他離開後,戚家軍基本被當成了炮灰,特别是在萬曆三大征中。

  • 萬曆十九年,甯夏爆發哱拜叛亂,駐守薊州的原戚家軍四千人前往平叛,以傷亡過半的代價,粉粹了土蠻蒙古援救甯夏的企圖。
  • 同年,日本豐城秀吉發動侵朝戰争,在平壤會戰中,為保證主力部隊順利攻城,戚家軍被派去攻打日軍要塞牡丹峰,三千戚家軍對陣五千日本守軍,最終成功牽制了日軍主力。

之後,戚家軍還參與了稷山之戰,蔚山之戰,都有不俗的表現。

抗倭援朝之戰結束後,戚家軍又奉命開赴播州,參加了平定楊應龍的叛亂。

在萬曆朝的後半段,戚家軍就這樣被一點一點拆分,投入到各個戰場,分屬于不同的軍鎮總兵。

史料記載戚家軍參與的最後一場戰争,當是明天啟元年(1621年)的渾河之戰,此時已是與努爾哈赤戰了。

戚家軍以三千餘人對陣努爾哈赤四萬大軍,戰鬥從早打到深夜,八旗軍始終不能前進一步,但由于等不到明軍救援,全軍壯烈殉國,将領戰死120餘人。

渾河之戰,八旗軍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傷亡數千,為安撫軍心,努爾哈赤在戰後還開了祭靈大會,以此祭奠渾河之戰的死難者。

這也是戚家軍有史記錄的唯一一場失敗之戰,也是他們的謝幕之戰。

戚繼光和他的戚家軍成為了曆史,但他們建立的功勳将永遠被銘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