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說狂飙一号炸彈的當量不可能是8000噸?

作者:匈奴狼山
為何說狂飙一号炸彈的當量不可能是8000噸?

上篇說到,在整個冷戰時代,其實隻有一種嚴格意義上的戰術氫彈,那就是中子彈。到了當代,美俄其實都沒有了中子彈的庫存。而狂飙一号卻被很多人稱為戰術氫彈,這樣是否屬于自相沖突?這個問題其實說起來很複雜,必須按照當年的曆史大環境做細緻的分析,而不能過于教條。狂飙一号的來源,确實是某種氫彈的原子彈扳機,如果不加入任何熱核材料,那麼其正常的引爆當量确實是8000噸,這隻能算單純裂變彈的一種,而既不是氫彈更不是戰術氫彈。問題是真正為實戰研發裝備;也就是最終挂載在經過特别改裝後的強5強擊機上的完整的狂飙一号炸彈,并非就單純是一個原子扳機。其真正的爆炸當量,其實一直到今天也沒有實際披露。那麼說完整的狂飙一号不單純是一個8000噸當量的;

為何說狂飙一号炸彈的當量不可能是8000噸?

原子扳機的根據在哪裡呢?要知道狂飙一号的研發是在1970年代早期,此時正是冷戰最巅峰的年代。當時的美蘇為了全面争奪世界霸權,已經到了近乎癫狂的狀态。此時雙方不但都有了最高峰各自超過3萬枚核彈,而且彈頭的當量搞得越來越大。大量氫彈頭動辄1000萬噸都嫌不過瘾,美國曾經服役過2000萬噸當量的實戰氫彈頭;蘇聯方面直接爆炸了5500萬噸的炸彈沙皇!此時各個核大國,對當量僅僅1到2萬噸級别的、也就是最初的廣DAO式原子彈根本就看不上眼,所有準備實戰的核彈頭,幾乎沒有低于100萬噸當量的,幾乎都是氫彈。就是準備一次攻擊就能打垮一個美蘇這樣的面積巨大的大國。直到冷戰後期,美蘇才逐漸認識到,如此在彈頭數量與平均威力上層層加碼、水漲船高,隻能是兩敗俱傷,

為何說狂飙一号炸彈的當量不可能是8000噸?

甚至捎帶着把地球表面的全人類被一次核大戰就大緻毀滅。再加上美蘇的大威力氫彈都不能儲存30年以上,于是才退而求其次,各自搞當量更“合适”的三相彈。到了三相彈為主的時代,氫彈頭的當量就普遍到了50萬噸級以下,超過100萬噸的正規氫彈頭繼續服役的已經很少了。是以說到底,在美蘇兩大對手都超級瘋狂的1970年代早期,一枚8000噸級戰術炸彈,根本就不能讓蘇聯這樣的龐大對手感到最基本的畏懼與尊重。是以時刻準備實戰的狂飙一号,也隻能是一枚實打實的氫彈,甚至連增強原子彈都不是!之是以稱呼其為戰術氫彈,隻是因為其瞄準的作戰對象,是時刻準備入侵的蘇軍地面裝甲洪流。也就是要打擊的對象既在野外,還是機動化與随機性的。而在當時,隻有瞄準對方超級大城市或者,

為何說狂飙一号炸彈的當量不可能是8000噸?

固定核設施以及地下指揮中心的300萬噸級到2000萬噸級的氫彈頭,才叫戰略核彈頭,那些随時準備對付對方野戰部隊的彈頭,都被降格為戰術核武。狂飙1号自然屬于此類。那麼狂飙一号的具體爆炸當量又有多大呢?狼山認為至少有100萬噸級,理由又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