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丈夫患有“弱精症”,夫妻倆花96萬元重金求子,結果……

作者:閩南網

“全球最先進輔助生殖機構”“注射幹細胞可以治療男性弱精”“沒效果不要錢”……求子心切的方先生看到這樣的廣告宣傳,原本心懷希望,沒想到竟是一腳踏進了騙局。

這家名叫“美孕”的代孕公司租用五星級酒店辦公,進出都是豪車接送,無處不顯示出“進階感”。花96萬元注射了7針“幹細胞”後,方先生并沒喜得貴子,自己卻被對方“拉黑”……

婚後多年不孕,

夫婦選擇“重金助孕”

方先生和張女士結婚多年一直沒懷上孩子,原因是丈夫患有弱精症。既然無法自然懷孕,夫妻倆商量之後,決定走“試管求子”或者“代孕生子”這條路。

方先生在一次浏覽網站時,注意到了一家名叫“美孕”的代孕公司。網站上顯示,該公司為全球最先進輔助生殖機構,有諸多專家、科研機構和人員,控股多家實驗室。這看起來十分高端的宣傳廣告讓方先生有些心動,他随即撥打咨詢電話聯系到了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何某。何某告訴方先生,他們公司的幹細胞技術可以提高精子和卵子品質,且已經有過臨床經驗,還安排赴海外代孕服務,鐵定可以幫助他實作生子心願。

于是,方先生夫婦來到上海,與何某進行了深入交流。見何某在五星級酒店辦公且出入皆有豪車接送,兩人覺得這公司很有實力。期間,方先生夫婦按要求做了相關檢查,結果顯示方先生确實患有弱精症,對此何某表示首要任務是提升方先生的精子活力,回輸幹細胞就可以解決這個難題。“我們公司的幹細胞效果很好,有很多人用過,如果治不好可以全額退款。”

聽着何某信誓旦旦的承諾,方先生夫婦信以為真,以每針15萬元的價格先後購買了三針幹細胞,并在何某安排的會所内進行了注射。此後,何某又多次勸說張女士也回輸幹細胞,用以提升卵子品質、改善卵巢功能,求子心切的張女士滿口答應了對方的要求,一次性以27萬元的價格購買了兩針幹細胞。方先生注射完幹細胞後,去了何某指定的醫院檢查,得知精子品質提高,夫妻倆興奮不已。

2018年1月,方先生夫婦在何某的安排下去海外代孕,就在他們滿心期待好消息時,卻被告知沒有成功。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卻得到這樣的結果,方先生夫婦實在難以接受。他們找到何某詢問原因,何某卻以需要繼續回輸幹細胞為由,再次遊說方先生以24萬元的價格又購買了兩針幹細胞。這七針幹細胞注射共花費了96萬元,卻沒有何某所承諾的效果,方先生夫妻便要求其退還全部款項,誰知何某不僅拒不退款還将夫妻倆拉黑,二人意識到被騙,遂報警。

無獨有偶,陸女士也遭遇了類似情況。因為卵巢早衰,她兩次試管嬰兒均以失敗告終,在進行第三次努力時,她遇到了何某。何某告訴她,幹細胞治療是目前最好的治療方法。陸女士也支付了20多萬元購買了兩針。然而,兩針注射後,陸女士發現自己的身體名額壓根沒有變化,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所謂“幹細胞療法”,

竟是詐騙陷阱

2022年9月,何某被抓獲歸案。

經審查發現,2017年至2022年間,何某在明知不具備診療資質的情況下,仍以美孕醫療集團名義對外虛假宣傳并提供非法海外代孕、試管嬰兒等診療服務。期間,何某誘騙客戶以高昂價格購買并注射其宣稱療效的“臍帶間充質幹細胞”,而事實上,被害人注射的幹細胞均是其從多家醫院實驗室以承諾提供實驗資料為幌子低價非法擷取的。

除了蒙騙醫院實驗室,何某還想辦法從醫生處非法擷取幹細胞。劉某是上海某三甲醫院的骨科醫生,他隻是研究幹細胞治療骨關節病,其醫院也沒有幹細胞對生殖領域的研究項目。而劉某提供給何某的幹細胞都是他自己培養的。雖然明知何某沒有對幹細胞治療不孕不育立項,直接臨床試驗是違規的,但劉某卻在醫院的病房為何某的患者注射幹細胞,并收取每針3.5萬元的感謝費。

随後,案件移送至長甯區檢察院審查起訴。針對幹細胞技術對治療不孕不育是否有療效,檢察院召開了專家論證會,邀請了涉及幹細胞輔助生殖相關醫學問題的專家對何某一案進行專業闡述。經相關部門認定,目前除了造血幹細胞技術比較成熟,其他技術療效不确切,均處于臨床研究階段。幹細胞臨床研究必須在有相應條件的三甲醫院,經備案後方可進行,且幹細胞臨床試驗不得收取受試者費用。

法院判決,

公司法定代表人獲刑十三年

該院經審查後認為,犯罪嫌疑人何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用虛構事實、隐瞞真相的方法,騙取他人錢财,數額特别巨大,其行為已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之規定,應當以詐騙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最終,經長甯區檢察院提起公訴,法院對此案作出一審判決,被告人何某犯詐騙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三年,剝奪政治權利三年,并處罰金人民币30萬元。

此外,長甯區檢察院還給醫生劉某所在醫院制發了檢察建議,建議醫院強化對幹細胞臨床研究的管控,細化對臨床研究各環節的監督,加強院内執業醫師管理,消除監督管理盲區,建立健全并嚴格遵守藥物、生物制劑使用各類規章制度,進一步保證醫療服務品質及醫療安全。據了解,醫院已根據檢察建議做出積極整改,醫院相關流程和管理已得到進一步規範。

檢察機關在此提醒,就醫應選擇正規醫療機構,要加強自我防範意識,切勿輕信一些非正規醫療機構的誇大承諾,避免上當受騙。

來源 | 新聞晨報·周到APP 記者 葉松麗 通訊員 王奕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