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助力非洲生态環境治理不斷向前推進”

作者:零時差工作室
“助力非洲生态環境治理不斷向前推進”

  研修班學員參觀學習光伏治沙模式,走訪位于陝西省榆林市榆陽區的小壕兔光伏項目。

  馬 騰攝

  日前,來自奈及利亞、那密比亞、莫三鼻克、非洲聯盟等9個非洲國家和國際組織的30名官員來華參加專題研修,并赴陝西省榆林市參觀。各方圍繞防沙治沙、《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履約經驗等進行了深入交流。專題研修活動由商務部主辦、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管理幹部學院承辦。

  “把政府的長期規劃與公衆的積極參與結合起來”

  揮鍬鏟土、栽植新綠、澆水灌溉……在榆林市榆陽區小壕兔鄉的義務植樹基地,研修班學員與當地群眾一起植樹。新植樹苗錯落有緻、迎風挺立。

  “難以想象這裡曾是黃沙漫天、寸草難生的地方,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轉變僅用了短短幾十年。”看着眼前成片的樹林,埃塞俄比亞季馬大學進階技術顧問德瑞傑·塔非斯說,“中國防沙治沙卓有成效,有力提升了中國人民的生态福祉,也為全球生态保護積累了寶貴經驗。”

  毛烏素沙地是中國四大沙地之一,其中一半面積在榆林市境内。從1950年籌建陝北防沙造林林場,到實施“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建設、退耕還林還草等重點生态工程,如今榆林市林木儲存面積約有2360萬畝,林木覆寫率達到36%。

  登上榆陽區小紀汗林場瞭望塔,萬畝樟子松林區一望無際,陣風拂過,猶如湧動的綠色海洋。“太震撼了!”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東非區域辦公室項目管理官員葛萊提恩·卡薩巴說,“中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着力加強生态環境治理,這樣的理念和做法值得學習。”

  走進毛烏素治沙造林基地,一間專門用于生物肥料生産的工廠中的房間吸引了大家的目光。據負責人介紹,在多年治沙過程中發現,微生物科技可以提高治沙成效,“植物的枯枝落葉經由微生物分解,化為養分和有機碳後,土壤才能變得肥沃,植物才會長好”。

  賴索托草原資源管理局官員史蒂芬聽得十分認真。他表示,中國專家在治沙過程中,善于因地制宜、不斷創新,如根據不同氣候和土壤條件創新網格固沙、飛播治沙等技術,通過科技創新加強治理效果,形成了一整套可複制、能推廣的荒漠化治理技術。史蒂芬表示:“把政府的長期規劃與公衆的積極參與結合起來,這樣的做法令人印象深刻。”

  “中國廣泛開展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全球荒漠化環境治理”

  近年來,中國積極助力非洲荒漠化環境治理:在茅利塔尼亞首都努瓦克肖特,雙方合作建成流沙快速固定、節水灌溉試驗示範區;在奈及利亞卡諾州,雙方建成“經濟林保育”試驗示範區;針對埃塞俄比亞低海拔區灌叢化草地生态修複與重建問題,雙方攜手建構“清灌育草、封育輪牧、牧養結合”的灌叢化草地生态修複與生計可持續發展模式……

  “中國的荒漠化防治不僅讓黃沙變綠洲,也在生态環境改善的基礎上,帶動了相關産業經濟的發展。”看到榆林一些地區在沙地治理的同時發展紅棗、核桃、山地蘋果等特色産品,埃及環境部項目官員穆罕默德·阿布巴克爾表示,在埃及的明亞、西奈等地區,埃中兩國合作讓一片片荒漠變成适合耕種的良田,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在共建‘一帶一路’架構下,不少中國企業和專家來到非洲,針對不同國家的荒漠化問題提出相應方案,中國經驗、中國智慧助力非洲生态環境治理不斷向前推進。”

  奈及利亞交通部軌道運輸服務司工程師蘇魯·查理斯對中國光伏治沙模式大為贊賞。在專題研修期間,他與中方專家進行深入探讨,并不時在筆記本上做記錄。“‘闆上發電、闆下修複、闆間種植’的模式,在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也讓生态環境變得更好。非洲許多國家擁有充沛的光照資源,期待非中雙方在光伏治沙領域開展更多合作。”

  “中國廣泛開展國際合作,積極參與全球荒漠化環境治理。”非盟委員會項目協調官員埃爾維斯·保羅曾多次陪同非洲專家和從業人員到中國走訪,學習治沙方法以及實作生态和經濟效益雙豐收的經驗。他說:“目前,我們正同中國科學院等機構開展合作,聚焦大資料治沙、菌草種植治沙等。我們對未來進一步深化合作充滿期待。”

  “積極借鑒中國治沙經驗,将讓更多非洲地區群眾受益”

  “中國的治沙成就,是中國在經濟、科技、綠色發展方面取得矚目成就的一個縮影。”塔非斯是第一次來中國,參加研修活動并走訪相關地區後,他對中國的發展産生更加濃厚的興趣,“中國的發展經驗告訴我們,每個國家都應探索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實作可持續發展。我們要将中國經驗帶回非洲,相信非洲各國團結一緻,将取得更大的發展與進步。”

  “中國政府和人民擁有改善生态環境的堅定決心和強大執行力,一代又一代治沙人的堅守與付出令人感動。”塞拉利昂弗裡敦商業論壇主席詹姆斯·穆罕默德·馬拉說,“推動非中生态治理經驗交流,積極借鑒中國治沙經驗,将讓更多非洲地區群眾受益。”

  “在華期間,我們還參觀了北京居庸關長城、陝西陝北民歌博物館和紅堿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讓我了解到中國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自然資源,中國人民的熱情友好更是令人感動。”厄立特裡亞環境保護專家米卡·阿斯梅羅姆表示,非洲和中國友好交往與合作曆史源遠流長,“我們要繼續弘揚傳統友誼,在經濟合作和友好交流中,開創非中合作的新前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