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本以為是小小“感冒”,沒想到差點要了命,病因罕見!

作者:壹生

廣州一女士突然發熱

體溫達到39攝氏度以上

起初以為是感冒

不料病情進展兇猛

還出現多器官功能衰竭

差點要了命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真實病因你一定想不到

一起來看↓↓↓

01

小小“感冒”,居然差點要了命?

近日,廣州的杜女士(化名)在鬼門關走了一遭。不知道什麼原因,突然出現了高燒,連續3天都沒有退熱,體溫39攝氏度以上,還合并有咳嗽、頭暈、四肢乏力等症狀。

一開始,杜女士以為隻是小小“感冒”,于是自服了一些對症藥物。但服藥後症狀并沒有好轉,仍反複發熱。不放心的她随後來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番禺中心醫院就診。胸片檢查結果提示“雙肺感染”,以“肺炎”收入感染科住院治療。

本以為是小小“感冒”,沒想到差點要了命,病因罕見!

令人沒想到的是,這場“肺炎”可不簡單,入院第二天,杜女士的病情迅速惡化,出現了大汗淋漓、煩躁不安、氣促等症狀,原本應該在95%以上的血氧飽和度一度下降到80%。醫療團隊評估後,馬上将杜女士轉入重症醫學科進行進一步的治療。

但杜女士病情仍持續惡化,并出現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生命垂危。醫療團隊決定立即啟動VV-ECMO支援治療,并迅速置管、上機,随後,杜女士全身氧供得到改善,生命體征趨向穩定。

罕見!最終确診“流産衣原體”感染

短期内出現高熱,肺部CT發炎以實變為主,且病情進展兇猛,出現多器官功能衰竭……哪一種病原體是“兇手”呢?如何揪出“兇手”?經宏基因組二代測序技術(mNGS)檢測發現,杜女士肺泡灌洗液和血液檢測結果均提示“流産衣原體”感染。

罕見的結果讓大家頗感意外。醫療團隊根據流産衣原體特征立即調整抗感染方案,加強器官功能支援治療。經過7天的治療,杜女士病情逐漸改善,順利脫離呼吸機,拔除氣管插管,很快轉入普通病房進一步治療。

03

流産衣原體是什麼?應該如何預防?

“流産衣原體”是革蘭氏陰性細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屬于衣原體科、衣原體屬,主要宿主為羊、牛、豬等,被感染的家畜在妊娠後期會出現流産。

有研究表明,流産衣原體可通過呼吸道傳播或直接接觸感染人類,引起非典型肺炎和孕婦流産等。人類經呼吸道吸入或密切接觸患病牛羊,可發生人畜感染。人與人之間的傳染相對罕見。杜女士很有可能就是因為在廚房接觸宰殺的牛、羊、豬時感染的。

本以為是小小“感冒”,沒想到差點要了命,病因罕見!

據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番禺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黃金桔醫生介紹,流産衣原體通常被認為會導緻人類孕婦流産、死産和妊娠敗血症,但很少會導緻人類肺炎。

他重點提到,針對流産衣原體感染,主要以預防為主,平時要增強免疫力,注意個人衛生。

04

怎麼這麼多種衣原體?哪些需要關注?

雖然流産衣原體感染人體相對罕見,但衣原體仍是一種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體,衣原體屬内有12種衣原體,包括沙眼衣原體、鹦鹉熱衣原體、肺炎衣原體、鼠衣原體、豬衣原體、貓衣原體、流産衣原體、豚鼠衣原體、獸類衣原體、鳥衣原體、家禽衣原體和朱鹭衣原體。

這麼多種衣原體中,與人類感染有關的主要有沙眼衣原體、肺炎衣原體、鹦鹉熱衣原體。人體感染衣原體後,體内雖能産生特異性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但這種免疫力極其微弱,易造成持續感染和反複感染。

沙眼衣原體和肺炎衣原體在人類之間主要以呼吸道飛沫、母嬰接觸和性接觸等方式傳播,在家庭、學校、車隊以及其它人口稠密區域可存在小範圍的流行。

沙眼衣原體可引起人體的廣泛感染,除了沙眼等眼部感染外,還能通過性傳播等方式造成非淋菌性尿道炎、宮頸炎、輸卵管炎、盆腔炎,偶爾可引起新生兒和成人免疫缺陷者的肺部感染。沙眼衣原體肺炎不經治療多數在數周後也可逐漸自愈。

肺炎衣原體原發感染多見于學齡兒童,成人則多為再次感染或慢性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尤其是肺炎。兒童和青少年感染病情通常較輕,有自限性,易被忽視、緻病情遷延,呈慢性咳嗽。成人肺炎病情較重,特别是在已有慢性疾病或重複感染的老年人。

而鹦鹉熱衣原體可通過禽類,如鹦鹉、孔雀、雞、鴨、鴿等的組織、血液和糞便,以接觸和吸入的方式感染給人類。鹦鹉熱衣原體感染導緻的肺炎俗稱“鹦鹉熱”,常見于成人,兒童較少見。主要影響肺,但也可累及其他器官系統,包括肝、脾、腦。起病多隐匿,重症患者可急性發病,潛伏期5~14天。鹦鹉熱的嚴重程度從類似流感的輕微症狀到危及生命的嚴重肺炎不等。

05

與動物接觸不能大意,有患病風險!

與流産衣原體感染類似,與動物接觸有感染鹦鹉熱衣原體的風險。

今年年初,紹興一對夫妻在家裡宰殺活鴨準備制作醬鴨,可醬鴨還沒做好,夫妻倆卻雙雙病倒了。兩人先後出現寒顫、發熱的症狀,伴有咳嗽白痰,活動後胸悶氣急。到浙江大學邵逸夫醫院就診時,肺部CT所示圖像已經到了白肺的程度,經過詳細問診,醫生了解到患者在宰殺活鴨時,被鴨子抓傷過,這就讓醫生警惕是否是人畜共患病在作祟,果不其然,後續經檢查确診為鹦鹉熱。

本以為是小小“感冒”,沒想到差點要了命,病因罕見!

無獨有偶,之前有一位耿大姐就曾看商販宰殺鴨子,并在周圍待了一小會,就感染上了鹦鹉熱衣原體,還出現了劇烈幹咳、高熱、乏力等症狀。

不光是禽類,小貓等寵物也緻病風險,前段時間有媒體報道,上海一女子去寵物店“吸貓”,之後便出現了高燒、怕冷、打寒顫等症狀,還住進了醫院的重症監護室。經檢查,該女子感染了鹦鹉熱。

本以為是小小“感冒”,沒想到差點要了命,病因罕見!

專家提示,養寵有風險,“吸貓”需謹慎。該病是通過呼吸道傳染,也可通過飛沫直接傳播或通過排洩物污染塵埃間接傳播,人與人之間幾乎不傳播。

對于平時飼養寵物的人群,在接觸動物後注意用流動水、肥皂洗手,動物的毛發、糞便及時清理。

對于經常接觸家禽、牛羊等動物從業人員,要重視環境衛生,做好衛生防護措施,若是出現反複高熱不退、畏寒、寒戰、呼吸困難等症狀,查不出其他原因的,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并主動告知醫生相關動物接觸史,以便盡早采取針對性治療。

綜合整理自:中國新聞網、廣州日報、邵逸夫醫院、健康時報、科普中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