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愛上“野生”音樂會,這些城市不掃興!

作者:中國旅遊報

有時候,沒有買到演唱會和音樂節的入場券也沒關系,因為彌漫在城市裡溫情脈脈的松弛感和音樂氛圍無處不在。

比如,常州的“野生”音樂會。在常州文化廣場,半環繞式的詩文台階、中庭流水處的迷你舞台,加之地面金屬瀑布般的設計感建築,營造出婉轉流暢的空間感,為音樂演出提供了絕佳的露天場地。人們随意地拾階而坐,感受音樂與環境的美好交融。

愛上“野生”音樂會,這些城市不掃興!

常州市文化廣場上演“野生”音樂會 常州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 供圖

好音樂沒有門檻,大衆對音樂表演有着強烈的熱愛,這是人們精神文化生活不斷提升的表現。越來越多的城市基礎設施在不斷發展、完善,公共服務設施配備齊全的廣場、體育館、景區、驿站等都是舉辦音樂節、演唱會的舞台,是成就一場“野生”音樂會必不可少的條件。

去年的海南島國際音樂節就嘗試打造多元創新的演出方式,雲洞圖書館、天空之山驿站、世紀海角西草坪廣場等海口的人文地标、網紅打卡地等都成為表演場所,音樂與城市融為一體。在海口天空之山驿站的演出中,舞台與海景交相輝映,演出充盈浪漫唯美的氛圍,市民遊客無不陶醉其中,近距離享受高品質的音樂體驗,讓人感動又幸福。

對于素人歌手來說,這些公共文化空間是一個難得的表演場地。對于市民遊客而言,這是一場免費的音樂會。歌手需要觀衆,渴望被看見、被認可、被報以掌聲。市民遊客需要音樂,渴望被打動、被滿足、被音樂的旋律洗滌日常生活的疲憊。

近期,天津上演的“‘橋’見海河,邂逅浪漫”——橋邊音樂彙系列活動中,熱情奔放的《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曼妙迷人的芭蕾舞劇《天鵝湖》選段、慷慨激昂的男聲獨唱《我的太陽》、男高音三重唱《今夜無人入睡》等節目為市民遊客帶來海河沿岸獨特的公共文化體驗,晚風輕拂,海河的音樂之夜令人陶醉。

天津市文化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後續還會在解放橋、獅子林橋、北安橋、大光明橋等海河名橋上舉辦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演出,既有大型音樂會、演唱會,還有更多“短平快”的音樂和藝術獨幕喜劇,場景不是很大但是非常親民。

“不是演唱會去不起,而是邕江暢遊閣更有成本效益!”最近在南甯邕江暢遊閣附近,“野生”音樂會準時在晚上7時上演,風雨無阻。以水波蕩漾的邕江為背景,用城市的霓虹燈光點綴,沒有奢華的裝點,卻有質樸的情懷,一首首耳熟能詳的歌曲瞬間勾起人們的青春回憶,引發衆人大合唱。不需要花什麼錢,但是燈光、互動、合唱,該有的儀式感,這裡一點兒也不少。

五一假期前的周傑倫杭州演唱會,很多歌迷沒有買到票,但為了大家不掃興,有更加沉浸的參與體驗,杭州不僅允許歌迷在場外的開放草坪、公園以及封閉道路上“落坐”,甚至還特别在杭州奧體中心運動場外設定了500多平方米的臨時疏導點,有從業人員引導售賣熒光棒、手幅等粉絲應援物的小攤販集中營業。

歌迷說,“沒想到場外的人比場内還多,氣氛感覺就像露營。”“為杭州點贊,杭州在做對的小事。”在周傑倫演唱會期間,西湖音樂噴泉推出了“周同學”×西湖音樂噴泉AR秀,會噴水的《青花瓷》成了網絡熱點;杭州文旅部門還牽線促成了“西湖大爺”與周傑倫現場合唱《稻香》,成為這次演唱會的“彩蛋”,一時引發社交媒體熱議。一場“野生”音樂會赢得了大家的交口稱贊,因為城市人性化的城市管理和服務,杭州又在社交平台上狠狠刷了一波好感。

“野生”音樂會是城市富有人情味和煙火氣的注腳。“和我在成都的街頭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燈都熄滅了也不停留。”成都玉林西路的晚風裡,歌手在小酒館門口唱的一曲《成都》,吸引了大批市民遊客,潮流感和煙火氣互相纏繞。最近,玉林路民謠音樂季正式拉開帷幕,這本身也是閑逸舒适的川式松弛感的縮影。生活熱氣騰騰,美麗無處不在,伴随玉林路民謠音樂季,成都整合了當地好玩、好看、好吃、好聽的内容,友善市民遊客前來遊玩、購物,品味老成都文化的魅力,拉動城市消費。

生活是音樂的土壤。音樂的動感、人們的朝氣、城市的活力,可以不斷碰撞出奇妙的化學反應,當一座城市與音樂連接配接,便有了新的可能。

五一假期“村BA”現場上演的深山音樂會,也是一場别開生面的“野生”音樂會,鄉村音樂、民族歌舞與外國音樂輪番登場,或淺唱低吟或引吭高歌,激烈的賽事之餘與音樂邂逅,“村BA”之夜熱辣滾燙,好不熱鬧。

正如“村BA”一樣,“野生”音樂會紮根于大地,有頑強的生命力和廣泛的群衆基礎,這是一場音樂和遊客的雙向奔赴。

“野生”音樂會作為公共文化活動,倡導的是一種美好的生活方式,不僅具有文化意義,也促進了文旅消費的熱度。“野生”音樂會的舉辦考驗着旅遊目的地管理營運的智慧,是城市氣質的溫暖底色,讓城市富有人情味,增強了市民遊客對城市的歸屬感和親切感。

回到常州建設“樂都”的邏輯,就是要以音樂作為“引線”,通過技術性和藝術性創新,打造豐富的新場景和新故事,讓音樂充分賦能城市生活,并逐漸找到具有城市特色的音樂叙事方式,激發城市文旅消費潛力。

深圳大學旅遊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劉傑武還提到,一個城市要強調自己的音樂氣質,除了提升公共服務配套的營運管理能力,還需要深挖本地音樂文化内涵,健全音樂産業體系,形成音樂制作、音樂生産、音樂消費、樂器買賣等周邊全産業鍊條,特别是要對作為創作原動力的年輕音樂人群體給予政策激勵與福利扶持,提升城市整體的音樂濃度。(作者:中國旅遊報記者 曹燕;編輯:楊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