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購買蘇35戰鬥機,幾年之後就被替換,已然失去重要作用

作者:科學知識點

大陸曾經花費重金進口過蘇35戰機,沒想到,不過幾年時間,就替換成新的戰機,進口的戰機失去了重要的作用,花費的成本是否值得呢?

中國購買蘇35戰鬥機,幾年之後就被替換,已然失去重要作用

中國航空給研發的能力,進展迅速,讓很多國家都感到驚訝,尤其西方都震驚不已,中國竟然在短短幾十年内就打造出國産航發裝置,能夠自主研發各種型号的戰鬥機,實作國産化和快速量産,五代戰機殲20讓美國的五代戰機都要慎重應對。

而殲35戰機開發幾個版本,戰力提升自不在話下,空警600預警機,直升機,運20運輸機等,各種機型層出不窮,在中國研發實力表現來看,中國的航空工業進展神速,綜合實力強大。

中國購買蘇35戰鬥機,幾年之後就被替換,已然失去重要作用

此前在沒有實作自主研發和量産戰機的時候,大陸進口過戰機,其中就包括俄羅斯的蘇35戰機,蘇35戰機屬于四代半技術打造的戰機,從俄羅斯采購,數量共計24架蘇35戰機,每架戰機的單價高達一億美元,這個價格其實是不低的。

因為大陸的殲20戰機的造價也幾乎相當這個價格了,要和殲35對比的話,是有很大的差別,不僅存在代際差距,還有着作戰實力對比,蘇35正式傳遞到大陸空軍部隊,服役時間是2018年4月,截至目前也才服役6年時間。

中國購買蘇35戰鬥機,幾年之後就被替換,已然失去重要作用

蘇35戰機長度為22米,重量為34.5噸,安裝的117S渦輪風扇發動機,最大飛行速度為2.3馬赫,續航裡程能達到4000公裡,空中飛行速度迅疾,反應很靈敏,安裝的偵察雷達系統也很先進,綜合反應能力是不弱的。

按照這些參數能看出,蘇35具有遠端作戰打擊實力,也能勝任對空地海等目标的攻擊,為表示對大陸的信任和支援,俄羅斯出口給大陸的蘇35戰機,沒有對配置進行減裝,而是原裝配置都原封不動出口給大陸。

中國購買蘇35戰鬥機,幾年之後就被替換,已然失去重要作用

從這一點來看,大陸當初決定進口這款戰機,依然是值得的,能夠從俄制戰機的構造和表現,進行更細緻地學習和了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自己的航空工業,實作更好的研發更新。

蘇35綜合作戰實力雖然強大,但是僅僅服役五年左右的時間,大陸的殲35五代戰機,2023年就首飛測試成功,橫空出世的殲35戰機,震動世界,先進的技術加上強大的戰力,讓殲35戰機形成了綜合優勢明顯的勢頭。也是全球範圍,第二個能自主研發設計,打造兩款五代戰機的國家。

中國購買蘇35戰鬥機,幾年之後就被替換,已然失去重要作用

殲35最先打造的折疊翼版本,是專門為大陸新型航母福建艦設計的艦載機,這款戰機重量為35噸,載彈量8噸,作戰實力兇猛迅捷,是大陸研發出的能夠勝任多種作戰用途的先進戰機。

殲35的飛行速度達到了2.2馬赫,安裝的國産渦扇19型發動機,具有強大的動力,因為隐身能力出衆,雷達反射截面隻有10厘米,敵人的雷達即便能讀取到資訊,也會辨識為其他的空中飛禽,難以及時發現殲35的蹤迹。

中國購買蘇35戰鬥機,幾年之後就被替換,已然失去重要作用

那麼進口的蘇35戰機和大陸的殲35相比,是有着各自不同的優點,當然綜合比較,殲35是更強大的五代戰機,在設計理念和應用的構造,使用的材料等等,都有着領先的表現。

最初進口蘇35戰機,是裝配到南海區域進行防禦和執勤,憑借當時判斷的蘇35的不錯表現,這款戰機原本是要服役至少十年,也會依然保持較為領先的技術優勢。

然而,随着科技發展和外圍防禦壓力的增加,對于蘇35戰機的綜合作戰實力,大陸的空軍隊伍使用時,依然會感到不足。是以,目前為止,這款當時進口當作主力戰機的蘇35,在大陸新型技術不斷推出的戰機陣列中,成為輔助型的戰機了。

中國購買蘇35戰鬥機,幾年之後就被替換,已然失去重要作用

這并非蘇35技術落後,而是大陸航空研發能力太強大了。打造的戰機綜合水準,不斷推上新高。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陸的戰機型号也增加了,戰鬥機總量也有所增加,綜合作戰實力,更是增強明顯。

在目前來看,大陸的殲35戰機等待量産,此後會有批量傳遞和部署的規劃,在新型戰機推出之後,原來一些機型,也會進行适度的任務調整,各自負責更為合理的執勤區域,進行綜合防禦和部署,這些都是更為甚至的安排,也是大陸戰機發展的長遠計劃中的一環。

中國購買蘇35戰鬥機,幾年之後就被替換,已然失去重要作用

雖然沒有關于蘇35更多的服役資訊,從此前的一些蘇35在海軍執行遠海戰鬥巡航任務來看,這款戰機依然在大陸的南海區域活躍,協助大陸的其他艦載機,執行更多的防禦任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