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融支援農業産業鍊高品質發展

作者:金融博覽财富雜志
金融支援農業産業鍊高品質發展

編者按: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明确提出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目标,強調推動大陸金融高品質發展,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偉業提供有力支撐。中央金融工作會議舉旗定向、謀篇布局,為新時代新征程推動金融高品質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為更好地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本刊特别組織專題,約請相關專業人士圍繞财富管理領域如何學習貫徹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進行探讨和交流。

作者|劉康「國家開發銀行雲南省分行」

提要:

  • 建構高品質現代化的農業産業鍊有利于拓展農業增值增效空間,提升農業整體競争力,滿足“雙循環”發展戰略要求。
  • 隻有通過産業鍊的整體建構和運作,才能實作農業産業鍊整體價值創造功能。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标綱要》提出,“發展縣域經濟,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延長農業産業鍊條,發展各具特色的現代鄉村富民産業。”健全完善農業産業鍊已成為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作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抓手。

2024年中央一号檔案《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明确:“促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堅持産業興農、品質興農、綠色興農,加快建構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并舉、産加銷貫通、農文旅融合的現代鄉村産業體系,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産業。”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必須踐行好“大農業觀”“大食物觀”,始終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這是“大農業觀”第一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以“大農業觀”的視角來發展農業,把農業的多種功能挖掘出來,把農業産業鍊做強,才有可能為“大食物觀”格局奠定良好的基礎。

農業産業鍊已不僅僅是農産品價值創造的途徑,更是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多業态協同經營形成範圍經濟的過程。建構高品質現代化的農業産業鍊有利于拓展農業增值增效空間,提升農業整體競争力,滿足“雙循環”發展戰略要求。

農業産業鍊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

農業産業鍊是以種植養殖為核心的多環節連結系統,由上遊要素投入、中遊種植養殖與産品加工、下遊産品流通與管道銷售組成。農業産業鍊是實作農業現代化生産經營的關鍵,發揮價值創造、産品增值、滿足多元化多層次市場需求等作用,通過上遊生産端不同的要素投入、種植養殖環節形成不同類型的農産品,進而銜接産品加工、下遊流通、管道銷售和品牌建設,開展價值增值活動。農業産業鍊的建構主要集中于縱向延伸和橫向拓展兩方面,積極融入全國大市場,實作農業産業鍊的價值。

縱向延伸上,通過資本、土地、勞動、科技等不同生産要素在産業鍊上遊生産端的投入,産出的核心産品進入中遊加工環節進行不同程度、不同類型的加工處理後,進入下遊的倉儲物流、市場管道和品牌建設環節,較生産端的初級農産品形成具有高附加值的終端産成品。此過程中,上遊生産端産出不同種類的農産品,中遊加工環節根據下遊回報的市場資訊,進行不同類型、不同深度的産品加工處理,下遊通過對産品的倉儲物流、冷鍊配送,将産品輸送至不同地域、不同需求的終端市場,并通過品牌建設形成溢價,進而實作産業鍊的價值增值功能。

橫向拓展上,依托于健全完善的農業産業鍊,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通過鄉村休閑旅遊、田園養生、研學科普、民宿康養、農業體驗、休閑垂釣等多業态經營提升農業産業鍊價值,滿足多元化的市場需求,吸引外部市場消費者,與農業産業鍊形成協同發展的良性格局。

建構多元化的金融支援體系

農業産業鍊的建構包括生産端的農田農場建設、生态保護與防護工程、農業農村基礎設施、農業産業園等加工環節,倉儲物流設施、農貿市場等多種類型基礎設施和服務體系,以及農業主體、生産性服務主體、多業态經營主體、物流、電商平台、終端批發零售等不同主體構成的産業鍊生産經營活動。

這其中必然涉及資本、土地、技術等要素的大規模投入,其中土地主要由政府、農戶和村集體提供,而技術則由各類主體投入,但财政、社會資本等難以滿足資本需求。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血液,發揮資金融通、資源配置、風險控制等作用,理應成為推動農業産業鍊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力量。不同類型的金融根據自身職能定位,可分别滿足不同類型項目和主體的融資需求,以此建構多元化的金融支援體系。

金融支援體系建設面臨四大挑戰

目前,金融支援農業産業鍊體系的建構,更多是基于單個項目和單個主體的視角,是以缺乏全局性,導緻難以實作目标收益和資金的平衡。面臨的挑戰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不同地區和資源的巨大差異,二是産業鍊缺乏系統性規劃,三是産業鍊項目本身的制約,四是項目主體的制約。

●地方支援政策、資源禀賦差異巨大

地方政府在補貼标準、耕地占補平衡、稅收、項目審批流程、财政支援、“兩權”抵押等方面的政策差異較大,農業、财政、水利、自然資源等政府部門在推進農業産業鍊項目的工作機制、職責定位不同,難以形成通行的産業鍊發展模式。

農業産業鍊建構需要地方政府通過專項債、公共預算、農業專項補助等予以支援,但不同地區由于财政能力、經濟社會發展重點的差異,對于農業的支援力度也不同。不同地區的氣候環境、土壤特質、地形地貌等環境差異較大,氣候環境不同對農業生産造成不同影響;部分地區土壤肥沃、土地平整,建設條件好,畝均投入低,投資回報率高,有利于生産端建設以及中下遊産業鍊建構;部分地區以鹽堿地、“四荒地”居多,土地整治投入大,農田營運和維護成本高,資金平衡存在困難;沿海地區适宜水産養殖;平原、盆地等地形環境适宜大面積耕種,而丘陵、山區等地形不利于規模化種植。産業鍊中下遊的建構與生産端密不可分,初級農産品的不同導緻産業鍊組成存在差異。

●缺乏系統性規劃,基礎設施支撐不足

農業産業鍊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因地制宜合理規劃布局,降低各環節成本,提升整體質效,同時,橫向拓展産業功能有限,一二三産業融合程度低,難以提升整體價值和支撐要素投入。地方層面缺乏對産業鍊整體規劃布局,各環節相對獨立,聯結緊密度低,上遊為農業生産端,與加工、倉儲分揀、冷鍊物流、市場終端、品牌塑造等中、下遊環節銜接不緊密,初級農産品從生産端到下一環節成本高,産業鍊各環節難以形成高效緊密的聯結,影響了産業鍊整體質效。橫向拓展上,鄉村文旅、生态康養等多業态經營成熟度低,更多以小農戶獨立經營為主,無法有效結合農業資源禀賦,難以吸引外部消費者,創造經濟價值有限,難以對産業鍊形成支撐作用。在整體規劃不完善的背景下,産業鍊缺乏可持續的價值創造功能,各類要素投入意願降低。

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對産業鍊支撐有限。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滞後,缺乏支撐生産端的田間道路、水利、能源、資訊等基礎設施,現代農業産業園、農業現代化示範園、生産加工基地、倉儲物流中心等産業鍊中、下遊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農村基礎設施不完善,人居環境有待提升,市政基礎設施等鄉村配套基礎設施落後,難以創造宜居宜業的鄉村環境。

●産業鍊整體建構難度大,不同類型項目差異大

農業産業鍊建構的整體性和單個項目相對獨立性之間的沖突尚無法調和。農業産業鍊是由各環節緊密聯結、互相支撐的系統性工程,涵蓋科學育種、種植養殖、基礎設施、現代農業技術運用、農田管護和生态保護、初加工、精深加工、倉儲物流、品牌終端等多種項目,各類要素投入大,上、中、下遊構成了銜接緊密、互相支撐的縱向延伸,休閑、生态康養、鄉村旅遊等構成了産業鍊的橫向拓展。隻有通過産業鍊的整體建構和運作,才能實作農業産業鍊整體價值創造功能。而金融支援更多立足于單個項目視角,在缺乏系統規劃和整體支援的情況下,單個項目産生作用有限。

不同類型的項目性質、投資回報、開發建設時序不同。交通、水利、能源、資訊等農業基礎設施、農田管護和生态保護、土地綜合整治等項目是農業産業鍊的基礎,應優先開發建設,提供各類生産經營活動的硬體保障以及維持産業鍊長久穩定運作,具有投資規模較大、直接收益較低的特點,主要依托于财政、政策性金融支援,商業性金融、社會資本支援意願低。精深加工、倉儲物流等項目增值空間大,投資回報率高,各類資金支援意願強,但在缺乏農業農村基礎設施的情況下,難以推進。

●主體實力弱,融資成本高

大部分産業鍊主體為地方農業企業、村鎮集體經濟組織、家庭農場等,缺乏适應現代農業技術的規模化、專業化生産經營能力,企業治理架構不完善,盈利能力和經營穩定性有限,在缺乏農業擔保、外部信用增級等條件下,難以達到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門檻,難以建立直接融資管道,更多依靠自有資金、股東投入等滿足融資需求。生産端的耕地、農田等為非有效抵押物,自有農機裝置等抵押率低,收益權、經營權本身存在不穩定性,股權無法公允估值,難以成為有效的質押物。橫向拓展上,民宿、鄉村旅遊等業态大部分由小微企業、農戶等經營,經營能力不足,缺乏統一規範的标準,造成消費者整體體驗差和輿情風險。

金融支援體系建設的路徑研究

●建立良好穩定的“政—銀—企”合作關系

政府、金融機構、農業經營主體是農業産業鍊的主要融資來源,金融機構應積極對接政府和經營主體,建立長久穩定的合作關系。與農業農村、自然資源、水利、國家發展改革委等政府部門建立項目協調機制,将重大農業基礎設施項目納入地方重點項目清單,争取地方專項債、涉農補助等财政工具支援,用好支農政策、稅優政策等,圍繞綜合交通、農業基礎設施、土地綜合整治、生産加工一體化叢集、現代農業産業園、物流樞紐等項目建立長期穩定的項目對接和推動機制。

支援農業經營主體生産經營活動,深化與各類生産性服務主體、農業龍頭企業、細分領域農業企業、家庭農場、村集體等合作,參與項目融資結構、資金平衡方案設計,優化成本收益和融資期限結構,提供中長期項目貸款、流動資金貸款、春耕備耕專項資金等信貸産品,用足用好支農、支小再貸款等結構性貨币政策工具,降低經營主體融資成本,優化融資結構。

●建構多元化多層次金融支援體系

發揮不同類型金融在農業産業鍊建構和運作中的作用,建構政策性開發性、商業性金融協同支援的融資體系。政策性開發性金融立足職能定位,發揮“融資融智融制”優勢。

融資上,運用長周期、低成本、大規模的政策性信貸資金,重點支援農業基礎設施、農田管護和生态保護、土地綜合整治等公益性、準公益性項目,做好項目主體日常生産經營的信貸支援保障,發揮帶動作用,通過組建銀團貸款等方式強化與商業性金融的同業合作,推動産業鍊在中下遊的延伸和橫向拓展,以高附加值的産業鍊環節平衡基礎設施、土地整治等項目的融資。融智上,積極參與産業鍊整體規劃,參與項目謀劃、建設時序和要素整合等,設計信用結構和融資方案,為地方農業産業發展建言獻策。融制上,優化内部項目審批流程,主動争取農業支援政策,在融資成本、償債覆寫率、抵質押物範圍和抵質押率、貸款期限、準入門檻等授信評審名額予以差異化支援政策,設立農業專項支援貸款。

商業性金融與政策性金融密切合作,構成互補,重點支援農業加工、倉儲物流、冷鍊配送、品牌建設、管道拓展等商業性項目,向經營主體發放中短期流動資金貸款、經營性貸款等支援正常生産經營活動。為産業鍊橫向拓展提供融資,支援鄉村文旅、生态康養、農業體驗、旅遊地産、民宿、産學研等多業态經營,拓展收益管道,為産業鍊提供多元化收益來源。發揮涉農保險、擔保機構在農業主體增信方面的作用,通過政策性農業保險為農業産業鍊不同環節提供保障,運用涉農擔保為農業主體進行信用增級以達到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門檻。

最終,形成政策性銀行、開發性金融機構、全國性商業銀行、區域性銀行、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等不同層次金融體系,通過轉貸款等形式下沉金融服務,強化農村中小金融機構支農支小定位,提升數字金融在移動終端的普及率,提供便捷專業可得的金融服務。

●創新多元化綜合融資模式

在不新增地方隐性債務風險的前提下,堅持市場化原則創新融資模式。以産業鍊整體視角,推動采取“打包打捆”模式,将橫向拓展經營、終端管道和品牌建設等納入項目集合,拓展整體收益來源。創新産業鍊各環節收益來源,生産端利用土地綜合整治産生的耕地占補平衡名額交易、高标準農田建成轉租的溢價等,中下遊環節以及橫向拓展農業體驗基地、産學研等多種業态。

研究項目融資方案,平衡投資規模、項目期限、收益及波動性、公司自由現金流之間關系,建構信用結構清晰合理、還款來源充分、成本期限适宜、風險可控的融資方案。探索運用地方政府專項債、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補充項目資本金的方式,配套信貸資金,降低農業主體自有資金壓力。

服務主體拓展融資管道,支援農業主體通過發行公司債、永續債等,以及普通股、優先股等股權融資獲得中長期資金。探索建立投貸關聯模式,鼓勵直接融資機構以股權、專項基金等形式開展項目投資,資金缺口由信貸資金、專項債等補足。

(本文系作者個人觀點,與所在機關無關)

(責任編輯:呂晶晶)

金融支援農業産業鍊高品質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