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撤退代表失敗? 二戰兩次偉大撤退:一次挽救了中國, 一次救了世界

作者:喵與汪的世界

在戰場上,撤退并不代表着失敗,往往是一種戰略性轉移。要知道,戰争是一場資源消耗的較量,儲存主力部隊是取得最終勝利的關鍵。在某些情況下,如果繼續堅持戰鬥,會導緻主力部隊受損嚴重甚至全軍覆沒,這時撤退就成為了保全主力的明智選擇。通過撤退,可以保留足夠的兵力和裝備,為未來的戰役提供更大的抵抗力。

撤退代表失敗? 二戰兩次偉大撤退:一次挽救了中國, 一次救了世界

戰場局勢常常在瞬息萬變之間,有時原有的作戰計劃和戰略布局,可能因為敵情變化而失效。在這種情況下,撤退可以為軍隊提供重新組織和調整的機會。通過暫時的後撤,指揮官可以重新評估局勢,修正戰術,重新部署兵力,以應對新的挑戰。

撤退代表失敗? 二戰兩次偉大撤退:一次挽救了中國, 一次救了世界

在戰場上,被敵軍包圍和孤立是一種極為危險的情況,可能導緻全軍覆沒。在面對這種情況時,及時的撤退可以避免這種危險,保持軍隊的活動空間和機動性,為日後的作戰保留更多的選擇餘地。可見,撤退是一種戰略。而二戰曆史上就有2次偉大的撤退,一次救了中國,一次救了世界。

撤退代表失敗? 二戰兩次偉大撤退:一次挽救了中國, 一次救了世界

紅軍長征是中國具有曆史意義的偉大戰役。紅軍長征始于1934年10月,曆經了約一年的時間,直到1935年10月才結束。這段漫漫征程中,紅軍面臨了極大的困難和挑戰。他們不僅要穿越險峻的山川,渡過湍急的江河,走過荒草地,翻過寒冷的雪山,還要應對國軍的圍追堵截和狙擊,以及自然環境的殘酷考驗。2萬五千裡的長征過程中,紅軍損失極大,但也展現了頑強的毅力和不屈的意志。

撤退代表失敗? 二戰兩次偉大撤退:一次挽救了中國, 一次救了世界

紅軍長征的主要目的是,北上抗日,擺脫敵軍“圍剿”,将主力轉移到蘇區根據地,與陝北紅軍會師。當時紅軍從湘西、貴州、雲南等地區穿越川滇蘇區,最終進入陝北地區。一面轉移,一邊跟敵軍進行了600多次的戰役,攻占了700多個戰略要地,最終完成了3大紅軍會師。紅軍長征的意義深遠而重大。為我軍在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中取得勝利奠定了基礎。也為中國革命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和信心。這也是人類的一大奇迹。

撤退代表失敗? 二戰兩次偉大撤退:一次挽救了中國, 一次救了世界

在當時歐洲戰場上,也有一次寫入教科書的撤退,那就是敦刻爾克大撤退。其發生在二戰中期1940年5月,當時德國軍隊已經在西歐地區取得了壓倒性優勢,為了儲存實力,英法聯軍被迫在敦刻爾克進行大撤退。面對德軍的圍追堵截,英法聯軍展現出了出色的組織和指揮能力,在極端困境下成功撤離了40萬士兵,挽救了西方盟軍的主力。

撤退代表失敗? 二戰兩次偉大撤退:一次挽救了中國, 一次救了世界

這次撤退被視為二戰中一次壯舉,它不僅有力儲存了英法聯軍主力,更挽救了西方盟國的戰略地位。這次撤退讓英國重新凝聚力量,繼續與德國作戰,為後來的反攻奠定了基礎。當時的德軍并沒有像大家預想的一樣,進攻法國的馬奇諾防線,而是繞道從色當渡河進攻法國。一時間在德軍的猛烈轟擊下,40萬英法聯軍被逼到了敦刻爾克這個狹小地帶。

撤退代表失敗? 二戰兩次偉大撤退:一次挽救了中國, 一次救了世界

面對136個師3000多輛坦克的德軍,英法壓根打不過,最終隻有撤退一條路,否則德國的炮火馬上就要攻過來了。最終在丢掉所有重武器,連槍械都不要的情況下,一個星期,轉移了33.6萬人。這才給了英法喘息的機會。為二戰勝利提供了更多的有生力量。

紅軍長征和敦刻爾克大撤退都是曆史上的偉大事件,它們證明了撤退并非失敗,而是一種靈活應對和戰略調整的表現。在逆境中,軍隊需要具備頑強的毅力和靈活的思維,才能化挫折為機遇,最終取得成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