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民生銀行,太紮心了……

作者:包不同
民生銀行,太紮心了……

舊賬,該如何處理?

1

慘淡

民生銀行(600016.SH)肩上的壓力,又多了一分。

2024年第一季度報告顯示,民生銀行實作營業收入342.73億元,同比減少6.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34.31億元,同比減少5.63%。

這個資料啥概念呢?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放在12家規模銀行裡,民生銀行這個營收增速排在倒數,淨利潤增速更是墊底。

民生銀行,太紮心了……

▲圖源:說财貓

其實迹象早已出現。2023年,民生銀行實作營業收入1408.17億元,同比下降1.16%。拉長時間看,2021年至2023年,該行營業收入連續三年下降。2023年民生銀行實作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58.23億元,同比微增1.57%。

民生銀行,太紮心了……

遙想十來年前,民生銀行第三任董事長洪崎曾直言“銀行賺錢都賺得不好意思了”。如今來看,這樣的風光時刻,已經很難維持了。銀行這個“金飯碗”,也沒有大家想象中好端。

趨勢同樣展現在資本市場上。截至2024年5月14日收盤,民生銀行(600016.SH)的股價是3.89元/股,相比高點已經跌去48%,接近腰斬。

按市值看,根據億牛網的資料,民生銀行曆史市值一度高達3914億,相比如今的1703億,已經蒸發2200億以上。

民生銀行,太紮心了……

公開資料顯示,民生銀行于1996年1月12日在北京成立,是中國第一家主要由民營企業發起設立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如今總資産逾7.6萬億元、淨資産逾6200億元,分支機構2600多家、員工近6.4萬名,是妥妥的大銀行。

這樣一家銀行,為啥業績如此紮心?

2

高薪

答案可以從财報中尋找。

先看息差。根據長江商報的梳理,2021年至2023年,民生銀行的息差淨收入分别為1257.75億元、1074.63億元、1024.31億元,同比下降6.99%、14.56%、4.68%。

2023年,民生銀行淨息差為1.46%,同樣連續三年下降。國家金融監管局公布的資料顯示,2023商業銀行的平均淨息差為1.69%。同期,民生銀行的淨息差在A股43家銀行中處在靠後位置。

民生銀行,太紮心了……

目前來看,利息收入依然是商業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息差收窄顯然不是個好消息。

再看利潤趨勢。2020年至2022年,民生銀行的淨利潤分别為343.09億元、343.81億元、352.69億元,同比變動幅度為-36.25%、0.21%、2.58%。

民生銀行,太紮心了……

可以看到,2020年,民生銀行的淨利潤出現暴跌。這背後,是那年民生銀行計提了高達929.88億的信用減值損失,極大侵蝕了利潤。可以說,從那之後,民生銀行都在“療傷”。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民生銀行業績名額在不斷滑坡,高管們的薪資卻依舊“屹立”在行業頭部。

資料顯示,2023年,民生銀行董監高薪酬總額為4681.70萬元,排在銀行業首位,遠超一衆同行。

從董事長薪酬看,2023年,民生銀行董事長高迎欣的薪酬為373.5萬元,同樣排在A股上市銀行之首。

民生銀行,太紮心了……

▲圖源:南都·灣财社

更有意思的是,這還是降薪後的結果。根據長江商報的統計,2010年到2019年,有5個年度,民生銀行董事長薪酬超過700萬元。

一邊是高管們拿着高薪,另一邊,卻是頻繁的罰單。

據媒體不完全統計,僅2020年-2022年,民生銀行累計收到超3億元罰單。2023年,民生銀行也收到三張“天價罰單”。其中,民生銀行因存在14項違法違規事實,被罰6670萬元,分支機構被罰2300萬元,共計罰款8970萬元。

民生銀行,太紮心了……

面對這個局面,民生銀行的高管們,是得反思一下了。

3

拖累

民生銀行的壓力,不止這些。

此前,中國銀行業協會釋出的《2022年中國銀行業100強榜單》顯示,民生銀行位于第十一位,不良貸款率1.79%——

為前25名中最高。

這背後,主要是房地産的“功勞”。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2年底,民生銀行對公房地産業不良貸款餘額155.45億元,不良貸款率4.28%。花旗曾在2021年出具過一份研報,認為民生銀行對高風險房地産開發商的風險敞口約為1300億元人民币,占一級資本的27%,是國内大型銀行中占比最高的。

從财報看,截至2023年末,民生銀行不良貸款總額650.97億元,比上年末減少42.90億元;不良貸款率1.48%,比上年末下降0.20個百分點,稍有好轉。

但2023年,民生銀行房地産業不良貸款總額為170.38億元,同比增加14.93億元,不良率4.92%,較2022年上升0.64個百分點。

房地産,依然是民生銀行的暗雷所在。藍莓财經梳理的資料顯示,在2018-2019年間,民生銀行就至少和18家房企簽訂了戰略合作協定,包括正榮、陽光城、金科、佳兆業、藍光等。除此之外,民生銀行還為泛海控股與恒大提供了大量貸款,這兩個企業加起來就超過了500億。

民生銀行,太紮心了……

▲恒大公告中,列出的主要往來銀行

随着房企暴雷潮的到來,這些苦果也隻能民生銀行自己慢慢消化。

說起來,民生銀行會被房地産所累,也離不開股東的推波助瀾。

當年正式成立時,民生銀行的創始股東有59家,股權極為分散。新希望集團、泛海集團、東方集團都是民生的重要股東。由于股權分散且沒有實際控股的股東,民生銀行十分容易發生關聯交易——給股東發放天量貸款,或以股東為擔保為其他企業貸款。

最明顯的例子是泛海集團,民生銀行的投資者群體中曾流傳過一個故事,講的是有小股東通過高杠杆買入股份并成為第一大股東,再給自己批貸數百億,不僅償還了高杠杆貸款,還剩下幾百億注入自己公司。

在外界看來,這個“小股東”正是泛海集團。時至今日,盧志強掌舵的泛海系搖搖欲墜,民生銀行和自己的大股東也早已撕破臉。

民生銀行,太紮心了……

落到這個局面也怪不得别人,根據市值風雲的梳理,2021年民生銀行的關聯方貸款金額達到637億元,民生銀行一度被認為是大股東們的“提款機”。

客觀來說,作為“中國第一家民營銀行”,民生銀行開創了不少壯舉,也做出了一些創新,例如事業部改革,例如小微金融戰略。但近三十年過去了,這匹銀行業“黑馬”還有沒有沖勁?還記不記得自己的初心?

幸好現在還不算太晚,老話說得好——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