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數讀外貿新高丨三大積極因素助力中國外貿量質齊升

作者:中國經濟時報
數讀外貿新高丨三大積極因素助力中國外貿量質齊升
數讀外貿新高丨三大積極因素助力中國外貿量質齊升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李海楠

憑借持續展現的強大韌性,中國外貿呈現明顯向好态勢——海關總署5月9日釋出的資料顯示,2024年前4個月,大陸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13.81萬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5.7%。其中,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表現突出、大陸西部地區進出口領跑全國、外貿經營主體數量大增這三個方面堪稱亮眼。

1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領銜大陸貿易夥伴外貿增長

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表示,今年以來,大陸外貿領域的積極因素不斷增多,動能持續增強,前4個月累計進出口增速較一季度加快的同時,規模創曆史同期新高。

從貿易夥伴看,前4個月,大陸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進出口6.54萬億元,同比增長6.4%,占進出口總值的47.4%。

強勢資料引發各界對未來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外貿增長空間的無限遐想。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汪浩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大陸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外貿仍有較大發展空間。除基建合作需求不斷增長外,礦産資源貿易也有較大潛力。他認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多屬于開發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力量,今後中國在參與這些國家的建設、推動市場繁榮過程中,将通過分工合作,壯大貿易規模。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研究員賈若祥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強調,不斷優化貿易結構、提高高附加值産品比重、增加服務貿易和技術貿易比重、增強技術創新能力、提升“中國制造”“中國智造”國際形象、加強品牌建設等,都将是今後一段時間大陸外貿持續發力的重點。

2

西部地區外貿增速領跑全國

“前4個月,西部地區進出口增長8.9%,高于整體3.2個百分點。”海關總署資料顯示,今年前4個月,大陸西部地區進出口1.25萬億元,增長8.9%;東部地區進出口11.07萬億元,增長7.2%。同期,中部、東北地區分别進出口1.07萬億元、4129.4億元。

在賈若祥看來,随着西部地區對外開放平台功能不斷提升、開放通道持續暢通、開放環境日益完善,尤其是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持續深入推進,西部地區正由開放“邊緣”變成開放“前沿”。

“西部地區的汽車、汽車零配件、燈具、電器控制裝置等出口表現較為亮眼,勞動密集型産品也呈現快速增長态勢,成為推動西部地區進出口快速增長的主要力量。”賈若祥強調,今後随着西部地區高水準對外開放持續推進,西部地區進出口将延續質和量同步提升态勢。

資料顯示,前4個月,西部地區電動汽車、內建電路、筆記本電腦出口分别增長176%、22.6%、13.5%。同期,在西部地區進出口增長中,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增長15.9%,高于大陸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外貿整體增速9.5個百分點。

汪浩認為,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增加是西部地區做強做大外貿規模的一大優勢。“另外,西部地區要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比如勞動力成本優勢,以充分挖掘和調動外貿增長潛能。”他說。

3

需求擡頭讓民營外貿企業集體回暖

資料顯示,前4個月,大陸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經營主體數量同比增長8.6%。其中,民營企業數量增長10.1%,進出口值增長10.7%,占大陸外貿比重達54.6%,比去年同期提升2.5個百分點。

需求擡頭功不可沒。“民營企業外貿經營主體較快增加與國外需求增加有關。”汪浩分析認為,未來應重點關注與北美以外地區的貿易發展,雖然貿易成本可能較高,但是發展前景可期。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近日表示,2024年全球商品和服務貿易的增長率可能從去年的1%增至2.3%,2025年将達到3.3%,并稱“随着全球需求複蘇以及越來越多的中國商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競争力,中國的出口将再次增長”。

這一迹象在一衆具備國際競争力的中國制造産品上已初見端倪。“民營企業在汽車、新能源、電子産品、船舶海工等較高附加值領域的出口呈現較為強勁的态勢。”賈若祥指出,民營企業體制機制靈活,“船小好調頭”,能夠更靈活地适應市場變化,尋求捕捉市場商機。他建議,目前及未來,民營外貿企業須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和産品品質,加強品牌建設,持續增強産品國際市場競争力。

本文圖檔來源:攝圖網

數讀外貿新高丨三大積極因素助力中國外貿量質齊升
數讀外貿新高丨三大積極因素助力中國外貿量質齊升

總 監 制丨王 輝 車海剛

監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劉衛民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陳姝含

數讀外貿新高丨三大積極因素助力中國外貿量質齊升
數讀外貿新高丨三大積極因素助力中國外貿量質齊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