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智觀天下丨一起走進博物館這所“大學校”

作者:中國經濟時報
智觀天下丨一起走進博物館這所“大學校”
智觀天下丨一起走進博物館這所“大學校”

圖檔來源:新華社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趙姗

博物館是保護曆史文化的重要平台,也是傳播文化、促進社會教育的重要場所。5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國際博物館日,2024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聚焦于“博物館緻力于教育和研究”,強調博物館在提供教育經驗和推動學術研究方面的重要角色。這一主題鼓勵博物館與社會各界開展互動,共同建構一個知識無障礙共享、創新與傳統相融合的未來。博物館将成為社會教育和終身學習的中心,促進不同年齡層、不同背景人群之間的交流與學習。

1880年,英國博物館學者魯金斯發表了論文《博物館之功能》,強調博物館應成為一般公衆受教育的場所。美國學者顧迪在《将來的博物館》和《博物館行政管理的原則》兩篇專論中,進一步強調了博物館必須緻力于革新教育,開展積極的活動,不僅應成為專家學者從事研究的場所,而且要成為教育機構的補充設施、校外教學園地。《國際博物館協會章程》對博物館的定義是:博物館是一個為社會及其發展服務的、向公衆開放的非營利性常設機構,為教育、研究、欣賞的目的征集、保護、研究、傳播并展出人類及人類環境的物質及非物質遺産。

一座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博物館是知識的殿堂,也是向公衆提供教育的重要場所。近年來,越來越多國家更加重視博物館建設,不斷創新和改善展覽策劃、觀展模式等,并舉辦各類教育活動,為公衆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務。

作為英國曆史最悠久也是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在傳播知識、教育公衆上首屈一指。除了每年都要舉辦數百場的講座、研讨會,出版大量的書籍和畫冊之外,博物館面向中國小生的教育活動還按年齡分段,分别設定了3—6歲、7—11歲、12—16歲和16歲以上年齡段的活動。博物館在其網站上提供了豐富的參觀指南供教師和學生們下載下傳,使其在參觀前了解背景知識和參觀流程。

曆史悠久的盧浮宮博物館非常注重公共教育的項目活動。盧浮宮從自身的藝術藏品出發,設定不同層次的藝術學習項目,集中于當代藝術的學習、研究,尤其是名家名作的鑒賞、研究。同時,邀請藝術界大師為觀衆講解藝術的形式、如何欣賞藝術等。盧浮宮還有專門為學生服務的教育場所,其中之一被稱作“藝術工廠中的房間”,是集參觀、講解、自己動手三者于一體的藝術活動。

西班牙是歐洲最活躍的藝術中心之一。被稱為西班牙馬德裡“藝術金三角”之一的索菲娅王後國家藝術中心博物館,收藏了大量畫作。在數字化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博物館積極推進藏品展示和觀展模式數字化,加強藝術研究與教育,用更直覺生動的方式讓更多人學習和了解不同藝術流派的作品。

意大利蒙特馬爾蒂尼中心博物館位于首都羅馬南郊台伯河畔的工業區内,是一家具有“摩登時代”風格的特色博物館。博物館網站提供虛拟遊覽方式,各類展品的高清圖像和介紹都可以在網上找到。博物館還定期舉行“博物館之夜”活動,邀請音樂家和歌手表演,激發廣大年輕人對藝術的興趣。

博物館的教育和研究是博物館的核心職能,它們之間互相聯系、互相促進。未來,博物館怎麼才能更好地發揮教育和研究功能?這首先要求博物館不僅限于對藏品或展覽做普适性的介紹,而是要基于其已有資源,同時結合學校的需求,提供“資源導引”或“課程菜單”。

例如,位于華盛頓的非洲藝術國家博物館就在其官方網站上基于自身館藏及年度展覽計劃,公布了年度“學校計劃”,以菜單形式明确列出了可與學校教育對接的資源、服務和教師教育訓練項目等資訊。博物館還在其教育資源網頁上分享了哈佛大學非洲研究中心的線上學術活動資訊,使師生在疫情期間也可以通過參與專業的學術活動深入了解博物館展覽主題。此外,美國的多個藝術類博物館都在其教育資源網頁上分享了哈佛大學零點項目關于藝術教育的研究成果,這有助于一線藝術學科教師基于學者的研究來反思、提升自身的課程設計和教學能力。

智觀天下丨一起走進博物館這所“大學校”

總 監 制丨王 輝 車海剛

監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劉衛民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曹 陽

智觀天下丨一起走進博物館這所“大學校”
智觀天下丨一起走進博物館這所“大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