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可怕!對中國這樣,将打擊所有美國家庭"

作者:環球時報

“歡迎來到全球綠色貿易戰的薩拉熱窩事件。”借口中國所謂“不公平貿易行為”,美國總統拜登當地時間5月14日宣布對電動汽車等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美國《華爾街日報》同日在社論中如此寫道。

《華爾街日報》14日說,此舉肯定會擾亂美國企業供應鍊,提高美國消費者和企業成本。事實上,不少外媒報道提到,上述消息一出便遭到代表進口商利益的美國貿易團體們的猛烈抨擊。科羅拉多州民主黨籍州長賈裡德·波利斯(Jared Polis)也說,這對美國消費者而言是個“可怕的消息”。

美媒分析,拜登的最新“轉向”展示了目前美國貿易政策的一個核心動态,即兩黨上司人競相對中國施加強硬的貿易壁壘,以在11月大選前争取更多選票。但《華爾街日報》警告,拜登及其前任特朗普之間已然挑起的“關稅競标戰”,“對任何人都不會有好結果”。

“增稅将打擊每個家庭”

據《華爾街日報》14日報道,美國零售業領袖協會(RILA)負責國際貿易的副總裁布萊克·哈登(Blake Harden)說:“廣泛征收關稅不具有戰略意義,将阻礙美國經濟增長。”他認為,這最終将“對設法參與全球競争的美國企業造成阻礙,并對美國勞工的工資産生負面影響”。

RILA總部位于華盛頓,協會成員包括蘋果公司、沃爾瑪、塔吉特、百思買和勞氏公司等大型連鎖企業。

全美零售商聯合會(NRF)負責政府關系的執行副總裁戴維·弗倫奇(David French)也表示:“在消費者繼續抗擊通貨膨脹的時候,本屆政府最不應該做的事情就是對進口産品額外加稅,這些稅款将由美國進口商支付,最終則将由美國消費者支付。”《紐約時報》稱,NRF代表了許多采購或銷售中國産品的美國公司。

根據白宮消息,美國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的關稅稅率将從25%調整為100%,對中國太陽能電池的關稅稅率将從25%提高到50%。拜登聲稱,這是為了保護美國制造業,但美聯社指出,同為民主黨人的科羅拉多州州長、清潔能源倡導者賈裡德·波利斯(Jared Polis)對此感到并不樂觀。

波利斯在社交平台X(原推特)上說,對太陽能電池和其他産品征收關稅“對美國消費者來說是個可怕的消息,對清潔能源來說是個重大挫折”。他寫道:“關稅是向美國人直接征收的累退稅,這次增稅将打擊每個家庭。”所謂累退稅,即越富有,稅收壓力越小。據悉,科羅拉多州有超6.4萬人從事清潔能源行業。

"可怕!對中國這樣,将打擊所有美國家庭"

《華爾街日報》稱,加征這些關稅的目的之一在于遏制所謂中國“産能過剩”向海外“傾銷”清潔能源産品等,另一個目的則是引發各種供應鍊進行一次重新配置,包括在美國建立更多制造業和更多的近岸外包。但穆迪分析公司供應鍊戰略進階總監約翰·多尼吉安(John Donigian)警告,更高的新關稅将“給本已緊張的供應鍊環境帶來額外的風險和複雜性”。

報道說,盡管拜登政府希望美國企業将供應鍊從中國轉移,但其還沒有為美國公司提供足夠的激勵措施,包括與其他國家達成貿易協定,來保障關稅生效後供應鍊的穩定,而這激怒了一些行業組織。美國服裝鞋類協會(AAFA)負責貿易事務的副總裁貝絲·休斯(Beth Hughes)說:“令人遺憾的是,拜登政府在談判新的貿易協定或改進現有貿易協定以使其更具競争力方面無所作為。”

在關稅上,美國人已經付出2300億美元代價

拜登政府14日稱,美國将在維持特朗普時期301關稅基礎上,對華加征關稅。除了清潔能源産品,美國此次加征關稅的中國商品還涉及晶片、鋼鋁、醫療産品等,總規模達180億美元。海關總署的統計資料則顯示,2023年中國對美出口總額為5002.91億美元。

美國保守派智庫稅務基金會14日發文指出,盡管拜登政府聲稱,與最初的“301條款”關稅相比,對前述個别“戰略領域”大幅增稅的做法更有戰略性,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最新措施也存在同樣的程式、政治和政策問題。

文章表示,許多貿易專家都指出,“301條款”并沒有賦予行政部門任意加征關稅的權力,加征的關稅應該是對調查中發現的危害做出的有分寸的回應。濫用行政權力對“戰略物資”任意加征關稅,隻會為今後更多濫用行政關稅權力的行為鋪平道路——比如特朗普提出的10%或更高的全面關稅、對來自中國的所有商品征收60%的關稅、對來自墨西哥的汽車征收200%的關稅。

文章還說,特朗普最初的對華關稅戰不僅未能為受保護地區提供經濟幫助,而且還造成了就業損失。美國聖路易斯聯儲的一份實證分析表明,2018年至2019年美國受加征關稅影響較大的州,其就業和産出的增幅不是小于其他地區,就是負成長。經濟學家戴維·奧托(David Autor)發現,關稅原拟保護的産業的就業率也并未提高,反而受到了“明顯的負面影響”。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今年3月引用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資料說,自特朗普政府時期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以來,美國消費者已經為太陽能電池闆、鋼鋁等進口中國的商品支付了超過2300億美元。根據美國稅務基金會的資料,這些關稅使美國經濟每年損失近20萬個就業崗位和0.25%的國内生産總值,即大約700億美元的年産值。

此外,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TC)2023年5月的一項研究估算了鋼鋁關稅對部分受影響行業的影響,發現美國進口商承擔了特朗普執政期間對中國加征(以及在拜登執政期間大部分保留的)關稅的幾乎全部成本。USITC送出給白宮和國會的報告說,對鋼鋁制品和中國商品每多征收1%的進口稅,美國市場相關商品物價就上揚1%。

展現對華強硬,美媒:對任何人都不會有好結果

《紐約時報》14日引述貿易專家分析指出,“迫在眉睫的美國大選季”的政治日程很可能是拜登此番宣布對華加征關稅時間點和範圍的一個重要因素。燈塔政策顧問公司進階研究分析師歐文·特德福德(Owen Tedford)在一份報告中說:“對拜登來說,關稅聲明完全是為了選舉,因為這将支援他的産業政策議程,并進一步打造他對華強硬的履曆。”

美國廣播公司(ABC)15日稱,盡管拜登政府不會承認這一點,但新宣布的關稅政策代表了拜登的重大轉變——就在2019年,拜登還曾狠狠抨擊“特朗普關稅”說:“特朗普不懂這些基本道理,他認為他的關稅是由中國支付的。任何經濟學大一學生都能告訴你,美國人民在為他的關稅買單。”

美媒分析,這展示了目前美國貿易政策的一個核心動态:兩黨上司人競相對中國施加強硬的貿易壁壘。特朗普曾經孤軍奮戰地破壞兩黨對自由貿易的信念,而如今這種行動成了根深蒂固的共識。“正如拜登和特朗普之間的差距所顯示的那樣,仍然存在差異,但自由貿易倡導者現在在兩黨中都明顯處于少數。”特德福德說。

《華爾街日報》14日社論認為,在經濟上,拜登的關稅肯定會擾亂企業供應鍊,提高美國消費者和企業的成本,還可能招緻對美國商品的“報複”;在政治上,其通過加征關稅展現的強硬表态也不太可能奏效,因為特朗普會進一步提高調門。

“兩位候選人已經開始了關稅競标戰,這對任何人都不會有好結果。”《華爾街日報》稱,按照美國政府目前的關稅保護政策,随着時間的推移,美國汽車公司的競争力将下降。“在經濟上擊敗中國的方法是提高美國的競争力,這意味着要發揮創新、低稅率和監管以及貿易聯盟等傳統優勢,拜登先生卻反其道而行之。”

《華爾街日報》還批評,拜登政府目前的政策與願景自相沖突,一方面希望每個人都能購買電動汽車,另一方面又利用關稅提高進口電動汽車的價格,簡直“太荒謬”。“拜登的關稅政策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說明了糟糕的産業政策是如何以糾錯之名與另一個糟糕的政策所疊加的。”文章總結道。

針對美提高部分對華産品加征的301關稅,中國商務部發言人14日回應表示,美方出于國内政治考慮,濫用301關稅複審程式,進一步提高部分對華産品加征的301關稅,将經貿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是典型的政治操弄,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世貿組織早已裁決301關稅違反世貿組織規則。美方非但不予以糾正,反而一意孤行,一錯再錯。

發言人強調,美方提高301關稅違背了拜登總統“不尋求打壓遏制中國發展”“不尋求與中國脫鈎斷鍊”的承諾,也不符合兩國元首達成的共識精神,這将嚴重影響雙邊合作氛圍。美方應立即糾正錯誤做法,取消對華加征關稅措施。中方将采取堅決措施,捍衛自身權益。

來源 | 觀察者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