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陸海齊進,2024年何以成為“風電大年”︱晨讀能源

作者:第一财經

開年至今,風電最為外界津津樂道的話題,除了整機商貼身肉搏式的競價和風機大型化潮流,還有應用市場的增長曲線。

今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農業農村部三部委聯合印發《關于組織開展“千鄉萬村馭風行動”的通知》(下稱“通知”),引發行業持續讨論,并一度拉動多個風電股漲停。

“此次風電下鄉,不能簡單了解為在鄉村建幾台風電,它具有差別于傳統認識的特殊含義。”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CWEA)秘書長秦海岩對第一财經記者強調,“千鄉萬村馭風行動”是将風電與鄉村振興、農村能源革命相結合的新模式。通過風電與鄉村振興、農村能源革命深度結合,才是“馭風行動”的目标與使命。

這一認識打破了從業者對于陸上風電發展上限的預期。多份研報提出,曾經發展滞緩的鄉村風電,在頂層政策的推動下,有望打開風電成長空間。

陸海齊進,2024年何以成為“風電大年”︱晨讀能源

不僅是陸上風電,海上風電的市場潛力也在逐漸兌現。

第一财經記者日前調研時了解到,在風電造價大幅下降的背景下,近期多個能源央企投資的海風項目收益率較此前的國補時期更佳,國内企業應對複雜海況的創新能力也在提升。CWEA資料顯示,2023年海上風電裝機量超過7GW,預計2024年海上風電裝機量有望超過10GW。

在陸海齊進的良好态勢下,多家機構預測,2024年将迎來一波國内風電增長的小高峰。

“風電下鄉”,下一個增長風口?

對于風電人來說,“風電下鄉”并不是一個陌生的詞彙。早在2021年國家能源局正式提出“千鄉萬村馭風”計劃後,全國多個省市就陸續出台了當地的風電建設計劃,不過效果相對有限。

直到上月三部門印發的通知給鄉村風電注入了久違的信心。近期在廣西南甯舉行的第八屆中國中東南部風電開發研讨會暨“千鄉萬村馭風行動”風電發展論壇上,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細節是,論壇人氣極旺,從早到晚座無虛席。據主辦方稱,今年參會人數超過了800人。

值得注意的是,“風電下鄉就是在農村裝幾台風機”,這種刻闆印象在采訪中被多次否定。多位受訪者稱,鄉村風電的曆史使命是提高農村集體收入和帶動鄉村振興。這意味着,即便當下鄉村風電面臨土地資源和電網消納等制約因素,各方也有共同責任為其提供更合适的發展土壤。

遠景集團進階副總裁田慶軍對記者表示,未來,鄉村不僅可以給城市提供物美價廉的農副産品,裝上風機後還将給城市提供綠色廉價的電力,成為城市能源供給的中心。既種莊稼又種“風機”,既打糧食又産“綠電”,自給自足、餘電緻富,村民從單純的能源消費者變成了能源的生産者和受益者。

他以廣西為例,測算鄉村風電資源:如果下轄的1.4萬個鄉村,都能夠按照最理想的狀态安裝2萬千瓦風機,全區鄉間地頭的風電總裝機将達2.8億千瓦,每年将生産超過6000億度綠電,相當于6個三峽水電站的年發電量。“即便打個對折,那也有3000億度,超過了廣西2023年全社會用電量2449.4億度。”

多位風電行業人士告訴第一财經記者,無論是在經濟性還是技術性層面,鄉村風電都已“準備就緒”。低風速風電機組技術已經相當成熟,此外噪聲控制、葉片覆冰等問題也已經有了完備的解決方案。

鄉村風電讓人聯想到曾經分布式光伏的發展邏輯。國家能源局披露的2024年一季度光伏發電建設情況顯示,一季度新增并網容量4574萬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電站2193萬千瓦,分布式光伏2381萬千瓦,兩者可謂齊頭并進。

但看似積極的資料背後卻是一系列難題。全國“整縣推進”屋頂分布式光伏項目的試點中,不少地區已經開始面臨電網的接入和消納制約,不少地方一度中止備案。此外,央國企和民營企業對于屋頂資源的争奪和地域壟斷,以及衍生出的品質事故,也時常被外界诟病。這些讓市場人士對于分布式光伏後續的增長空間預感到乏力。

一位新能源行業人士告訴記者,對比屋頂光伏,鄉村風電除了面臨上述問題以外,更要面臨土地征收和層層審批的考驗。畢竟,屋頂的所屬權益相對明确,也不涉及耕地林地等土地紅線。而風電項目中,集中式風電項目基本可以由國家或省級層面推動,但鄉村風電項目牽涉的土地權益主體和機關較多,審批手續也較為複雜。

對此,秦海岩認為,鄉村風電較分布式光伏有更明顯的優勢,其更高的能量密度,或許能得到縣、村集體更有力的支援。他舉例稱,如果一個村子裡隻安裝分布式光伏,那麼每年大約隻能發1000萬度電,理論極值大約在2000萬度電。但是鄉村風電一年卻能夠貢獻四五千萬度電。除了供應綠色電力外,還可以增加村集體和村民的收益,帶動就業及旅遊、餐飲等産業發展。

在通知中,對于鄉村風電的投資機制已有引導:以村為機關,探索形成“村企合作”的風電投資建設新模式和“共建共享”的收益配置設定新機制。

第一财經記者了解到,廣西梧州某地早在三年前就開展了鄉村風電試點,通過整合村集體資金入股,在保障投資方基本收益的前提下,村集體每年能按照8%的收益保底分紅。據CWEA測算,按照中東南部各地風資源情況,1台5兆瓦風電機組每年可以與村集體分享紅利5萬元左右。

盡管前景美好,業内人士卻指出,提升當下農村電網的接入和消納能力仍然是“當務之急”。如果電網投資不能及時跟上,那麼風電下鄉的空間将十分受限。

“除了傳統的更新改造之外,還要盡快打破上網電壓等級限制。目前分散式風電最高隻能接入110千伏電網,消納半徑在現實條件下被限制在20公裡以内,這對鄉村風電的制約相當大。隻有打破電壓等級限制,才讓鄉村風電走得更遠、送得更多。” 田慶軍補充稱。

風機大型化,加速降本增效

從集中式到分散式,風電下鄉的旗幟,有望補齊陸上風電的最後一塊拼圖。而在海上風電項目上,越來越低的工程造價,以及不斷疊代的創新能力,也使其在經濟性和技術性方面的表現超出外界原有的預期。

陸海齊進,2024年何以成為“風電大年”︱晨讀能源

日前,第一财經記者乘船兩小時,抵達國家電投廣東公司湛江徐聞海上風電場300MW增容項目時,作業機械正在吊裝項目的首台風機。作為2021年11月投産營運的湛江徐聞海上風電場600MW項目的補充項目,該項目共建設25台單機容量12MW的風電機組,配套建設1座220千伏海上升壓站,總投資超過30億元。

行走在運維船的甲闆上,浪大時記者需要扶住船舷才能勉強站立。徐聞風電技術負責人鄭心勤稱,由于腳下的海底是并不平坦的山地地形,是以流速急、海床沖淤變化劇烈。此外,當地的雷暴、強台風頻發,緻使每年适合作業的視窗期僅有一百天左右,這對海風項目的建設和運維提出了嚴峻挑戰。

但面對今年啟動的增容項目,鄭心勤卻不感到慌張。因為兩年多來,建設團隊早已根據當地的特殊地形和複雜海況,開展了技術攻關和工藝優化,并突破性解決了多強台風、雷暴海域條件下建造海上特大型風力發電的技術瓶頸。該項目首創了220千伏海上升壓站“手拉手”等多項關鍵技術,單樁法蘭水準度、電氣節能等名額達到同期國内領先水準。

陸海齊進,2024年何以成為“風電大年”︱晨讀能源

一位風電行業研究人士告訴記者,由于大陸近海風資源普查和海域資料工作不完善,是以風電場的選址、機位布局、風電機組選型等系列工作的開展難度并不小。過去,有的項目雖然被納入了發展規劃,但是在實際落地過程中,由于客觀上施工環境複雜和主觀上缺乏協作創新能力,是以很容易停滞不前。近年在政策推動和央民企的聯合攻關下,情況有了明顯的好轉。原本不被看好的海域,也不乏成功落地的代表案例。

進入海上風電平價時代,雖然廣東省每度電上網電價僅為0.45元,但每千瓦造價也大大下降,提升了該項目的投資收益率。如果把整體工程折算成機關造價,湛江徐聞海上風電場300MW增容項目的成本約11000元/千瓦,該項目的投資收益率可達10%以上。

相當可觀的經濟性,與增容項目所采用的大型化風機有着緊密的聯系。原本項目所采用的是6.5MW的風機,而增容項目采用的則是12MW的大型化風機。相比同樣的裝機規模,大型化風機台數減少,對應的用海面積、鋼結建構設以及運維成本将會下降。同時,在同等風速情況下,葉片更長,掃風面積更大,發電量也相應增大,這意味着大型化還會提升風機利用小時數,增加有效發電量。

近一兩年來,由于大型化風機不斷推陳出新,降本優勢明顯,2023年曾被認為是“海風大年”,但遺憾落空。原因在于去年二季度以後形勢陡然變化,海風項目審批被按下“暫停鍵”,最終全年招标量、裝機量均不如預期。2024年能否兌現業界的樂觀預期?

第一财經記者注意到,今年開年以來,不僅國家電投等多個央國企海風項目通過核準,而且海南、福建、山東等沿海大省相繼公布2024年海風項目規劃。4月份,國内海上風電招标規模1.85GW,更是好于整個第一季度的1.1GW。

中信證券本月初釋出的研報稱,國内海上風電發展有望出現拐點,景氣上行。其理由為,一是在項目批複的基礎上,國内海上風電項目招标規模逐漸增加;二是海上風電項目建設逐漸啟動,項目交貨量持續提升;三是主要裝置制造企業的訂單和業績實作較快增長。

“海上風電整體還是跟着各省的‘十四五’規劃走的。前三年,海風的裝機容量還沒有達到規劃的一半,是以接下來兩年大家普遍認為會是海風招标和開工的大年,項目儲備豐富,我們已經準備好了。”某海風裝置從業人士對第一财經記者稱。

(本文來自第一财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