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天天嚷嚷說生産隊那個年代曾經吃不飽,純粹是胡說八道!

作者:親愛的海燕

生産隊時就是吃不飽也穿不暖,這是事實,我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人我經曆過。吃不飽穿不暖是事實,太了解農民的苦處,說說吃不飽确實吃不飽,這是有事實可證,我就是一個當事人,沒錯兒那個時代絕大多數地方确實是吃不飽穿不暖,誰枉顧這個事實!!那些年85%吃不飽。不要忘了我們從一個被日本人侵略自己打内戰,從艱難的歲月中走出來。建設社會主義也是一心想把國家建設成富裕強大。是以老百姓吃不飽是一個必然的過程。沒必要隐瞞。我們不是從貧困中一步步的走向強大了嗎?面對曆史。承認曆史。很正常啊。

天天嚷嚷說生産隊那個年代曾經吃不飽,純粹是胡說八道!

我是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吃不飽是常事,穿的也不行,但憑良心說,它比解放前強百倍,必定是困難時期。新中國成立前,經曆了幾十年的内外戰争,國家處于一窮二白的狀況,困難是可想而知,新中國成立後幾十年:國家大力投入發展了各方面的基礎建設,人口數量由原來的四億人,在短短的二三十年中翻了一倍,生活比較艱苦也是在所難免,是以對那個年代不能否定,而是應該肯定。總感覺慶幸生于今,而不是生于今日之前的那個年代的想法是不對的。

天天嚷嚷說生産隊那個年代曾經吃不飽,純粹是胡說八道!

經過那個年代的人才知道真實情況我是那個年代過來的人真是吃不飽。那個年代生産隊先要交公糧,留下來的才是自己可以吃的。經常吃不飽飯,瓜菜代。我在農村生活,6~70年代生産隊每人一年365斤毛糧。去了皮也就300斤,到第二年4月就斷炊。俗稱青黃不接,到處借糧,挖野菜,亦稱瓜菜代。

天天嚷嚷說生産隊那個年代曾經吃不飽,純粹是胡說八道!

七十年代還有很多青黃不接時出去要飯那場景曆曆在目。沒包産到戶之前我家經常斷糧,吃不飽飯,家裡孩子多,爸媽掙工分,糧食不夠半年吃的,全靠親戚接濟。那個年代唯一好的是基本沒有胖子,糖尿病,高血壓等,大家懂的。

天天嚷嚷說生産隊那個年代曾經吃不飽,純粹是胡說八道!

有一個詞叫青黃不接,是指南方每年的四到六月,舊糧吃完了,新米未出,沒有吃的,吃瓜菜雜糧,都沒有就去讨飯。我是1967年出生的人,4歲讨過飯,5歲放牛掙工分,小時候的夢想就是吃飽飯,最初的理想就是發明造飯機,一按開關就從管子裡出米飯。吃不飽的記憶太深刻了,直到今天,我不浪費一顆糧食,否則,對不起受過的苦,餓飯的曆史!

天天嚷嚷說生産隊那個年代曾經吃不飽,純粹是胡說八道!

“餓飯年”你根本體會不到,隻看到好的一面,那時農村好多沒了吃的,到山上挖野菜,餓死在山上的,比比皆是。城裡估計會好一些。那個時候我在家種地,平時都是窩頭鹹菜,隻有過年才能吃點肉,吃頓餃子。記憶如此。講沒飯吃的年代要聽4o後5O後講,要全部講出來,6O後的人可能都不相信,更不要講再小一點的人了,真正慘不忍睹,餓肚皮隻是小事不值一提啊…。

天天嚷嚷說生産隊那個年代曾經吃不飽,純粹是胡說八道!

親身經曆了那個年代生活。既不像社會精英們說的那麼差,也沒有該作者說的那麼美。生活确實沒現在這麼寬裕,但那時的社會治安和社會風氣比現在好。村裡人家蓋屋修房,全村人都去義務幫忙。事不能統_而論,有吃飽肚子隻是極少數,大多數是吃不飽的,自改革開放工業大發展,農村包産到戶農民耕種自由。多勞多得。一年随便種點糧食比生産隊分的多。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怎麼知道五六十年代農村農民的苦難生活?沒經過嚴寒的冬天不知道春天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