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騙鬼呢!兩個路由器WiFi名稱一樣,你在家就可以無縫漫遊了?

作者:什麼值得買

本内容來源于@什麼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iN在

騙鬼呢!兩個路由器WiFi名稱一樣,你在家就可以無縫漫遊了?

用兩個路由器串在一起,每個路由器上的wifi都設定為相同的名字,利用相同的信道、設定相同的密碼……這就是無縫漫遊了?

一早起來就有這麼堵心的回複……

騙鬼呢!兩個路由器WiFi名稱一樣,你在家就可以無縫漫遊了?

買不起表就在手腕上畫一塊表,隻能表現出對美好事物的向往,但絕不代表你有擁有美好事物的能力。

同理,有很多網絡上的功能是依靠協定和硬體來支撐的,并不能“想當然”的依靠所謂的小技巧來處理。

像回複中的這個方法可以實作一定程度的“無線漫遊”,但它并不是真正的無縫漫遊。兩個路由器的WiFi名稱(SSID)相同,且信道設定相同,這樣的方式就是在手腕上畫塊表。

直接給大家做一下:

首先在iN自己的AP管理界面中設定一個AP 叫做thisajoke吧

騙鬼呢!兩個路由器WiFi名稱一樣,你在家就可以無縫漫遊了?

然後在路由器上接一個新的路由,在這個路由器上設定一個AP名稱,也叫thisajoke:

騙鬼呢!兩個路由器WiFi名稱一樣,你在家就可以無縫漫遊了?

這兩個AP使用相同的SSID名稱和密碼,以及相同的加密參數。

我們接入進去:

騙鬼呢!兩個路由器WiFi名稱一樣,你在家就可以無縫漫遊了?

首先,咱們說能不能用的問題,用是可以的,不過我們來看下參數,會發現有那麼一點點問題。

注意RSSI這個參數:-59dBm,這是信号強度,雖然連接配接上了,但是信号強度并不好,發送速度也隻有68Mbps

騙鬼呢!兩個路由器WiFi名稱一樣,你在家就可以無縫漫遊了?

相同的AP和相同的網絡環境,我們隻設定了一個AP名稱,其他的網絡特性沒有改變,用戶端的位置也沒有變化。信号強度差了8個dBm,速率差了16倍半。為什麼會有這種問題呢?看下面的參數“噪聲”,由于thisajoke這個接入點和另外的一個路由器上的接入點采用了同頻、同名的方式,是以無論你在用哪個路由器上的AP實際上另外一個AP都被當作噪聲被引入到無線系統中。我們對無線網絡的背景噪聲避之不及,但這種方式不僅僅引入了額外的噪聲,還是在室内不遠的位置上,噪聲人為的很難處理掉。

最終反應到接入點品質上就出現了RSSI信号降低8個dBm、速率大幅度降低的問題。這種方法并不是在提高無線信号品質,而是妥妥的負優化。

我們再用無線的監測軟體來看這兩個接入點:

騙鬼呢!兩個路由器WiFi名稱一樣,你在家就可以無縫漫遊了?

我們就會發現這個接入點相對于原始的Rihome來說信号程度大幅度降低本來在5G頻段可以達到-47dBm的信号強度,同一根天線 信号降低到了-53dBm原因都是在于這種方式所産生的額外噪聲引起的。

無縫漫遊本身是一個AC+AP模式的技術,這個技術來自于相同的AC控制器對下聯的AP接入點的管理和規劃控制。其中有一個要點是下面所有的AP都需要在AC的控制下集中管理。如果用兩台不能關聯的無線路由器,雖然我們可以把無線的名字和密碼都設定為相同,但是由于AP之間本身并不能進行統一管理,那麼信号的“撞車”幹擾問題就不能得到統一的規劃統籌,最終就隻能依靠路由器自身的自動信道切換功能來維護了。例如上面的圖裡面一個AP就已經從信道5跳轉到了信道11。

另外,本質上的無線漫遊是依托于802.11 k/v/r協定的,這些協定的基礎就是AP和用戶端等裝置可以實時的交換資訊完成統一的協調控制。弄兩個路由器或者更多的路由器,這些路由器之間并不會交換任何無線網絡的組網資訊,都隻會将其他路由器視為幹擾源,用這個方法實作所謂的“無線漫遊”,在漢語中已經找不到什麼詞彙來形容了,隻能說——騙鬼呢!

寫着半截文章,thisajoke的登陸對話框又彈出來了

騙鬼呢!兩個路由器WiFi名稱一樣,你在家就可以無縫漫遊了?

這是因為剛剛測試完畢删除了AP上的這個接入點名稱,另一個路由器上的接入點還沒有完全删除,還需要再輸入一次密碼才能接入進去。這是為啥?因為系統不僅僅依靠無線接入點的名稱來區分接入點,還會以BSSID進行區分。說人話就是雖然名字密碼相同,但是依舊被系統視為兩個毫不相關的接入點。這根本不是“無縫漫遊”而是信号不好了被切換到了一個新的AP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