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技術參數保持神秘,作戰場景引發猜想!美澳接連公布大型潛航器研制進展

作者:環球網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梁佳媛】據美國媒體報道,澳洲和美國最近分别推出“幽靈鲨”和“蝠鲼”無人水下潛航器,而中國也在本月早些時候公開了超大型水下潛航器。專家表示,無人潛航器可能代表着未來海底作戰的發展方向。

澳洲推出“幽靈鲨”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3日報道,澳洲上個月推出了“幽靈鲨”無人潛航器的原型機,并稱它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海底自動駕駛平台”。澳洲國防部的一份聲明稱:“‘幽靈鲨’将為海軍提供隐身的遠端自主海底作戰能力,可以執行持續的情報、監視、偵察(ISR)和打擊任務”,預計第一批生産型号将在明年年底傳遞。

報道稱,澳洲官員和制造商安杜裡爾澳洲公司的高層表示,他們無法分享“幽靈鲨”的任何詳細參數,因為這些參數仍處于機密狀态。但他們吹捧了潛航器從想法提出到測試的速度,該計劃兩年前才開始。安杜裡爾進階副總裁表示,提前完成計劃而且按照預算實施,之前很少有這種情況。

技術參數保持神秘,作戰場景引發猜想!美澳接連公布大型潛航器研制進展

“幽靈鲨”

據“海軍技術”網站介紹,安杜裡爾公司最初于2022年5月開始與澳洲皇家海軍進行商業談判,計劃在3年内在澳洲本土制造和傳遞3艘超大型自主水下航行器(XL-AUV)。“幽靈鲨”經過優化,可攜帶不同的有效載荷,以支援不同的軍事和非軍事任務,包括進階情報收集、監視、偵察、基礎設施檢查和瞄準。安杜裡爾在今年4月17日的一份公告中表示,這是一種“子產品化、多用途的系統”,可以靈活地響應澳洲國防軍的任務要求,成為一個“靈活的力量倍增器”。第一個“幽靈鲨”原型由來自42家不同澳洲公司的121人組成的工程團隊建造。

美國“戰區”網站刊文認為,“幽靈鲨”執行反潛/反水面戰任務可能更現實,或者執行電子偵察任務。另一個值得考慮的角色是作為其他無人機或者無人潛航器的“母艦”,用來搭載較小的無人潛航器或無人機。同時,它将嚴重依賴人工智能技術來確定它能夠自主地執行任務,尤其是在高威脅環境中。

CNN稱,英國智庫地緣戰略委員會研究員艾瑪·索爾茲伯裡表示,“幽靈鲨”看起來很像美國正在開發的“虎鲸”超大型無人潛航器。索爾茲伯裡說:“我認為它們都可用于大緻相似的任務——持續的情報、監視、偵察和打擊能力,特别是在反潛領域。”

美國海軍在去年12月的新聞釋出會上稱,波音公司建造的“虎鲸”(Orca)無人潛航器是“一種尖端、自主、無人駕駛的柴電潛艇,具有子產品化有效載荷,可以執行各種任務”。擁有子產品化有效載荷意味着“虎鲸”理論上可以根據任務攜帶不同種類的武器,或配備用于偵察、情報收集的專用裝置和裝備。美國海軍的報告稱,“虎鲸”已經研發了十多年,這與澳洲開發“幽靈鲨”的速度形成鮮明對比。安杜裡爾公司首席戰略官克裡斯·博澤表示,該公司和澳洲正在證明,這些能力可以更快、更便宜、更智能地建構。安杜裡爾澳洲公司表示,完全國産的“幽靈鲨”将在加入澳洲海軍艦隊後用于出口。

美國公開“蝠鲼”

“虎鲸”并不是美國唯一正在開發的無人潛航器。據CNN報道,美國最新的無人潛航器是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蝠鲼”,其原型于2月和3月在加州南部進行了測試。美國國防進階研究計劃局(DARPA)表示,“蝠鲼”的優勢在于其能夠根據任務切換有效載荷。根據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說法,它可以被分解并裝入5個标準的集裝箱中,運輸到将要部署的地方,并在現場重新組裝。該無人潛航器的原型在馬裡蘭州建造,然後在加州海岸重新組裝。

報道稱,DARPA“蝠鲼”項目負責人凱爾·沃爾納在一份新聞稿中說:“跨國子產品化運輸、現場組裝和後續部署的結合,展示了這種超大型無人潛航器的首創能力。”他還表示,子產品化運輸方法而不是讓它自己到達部署地點,意味着“蝠鲼”可以節省自身能量來執行任務。“蝠鲼”計劃始于2020年,但DARPA沒有為“蝠鲼”設定加入美國海軍的目标。

據“戰區”網站介紹,諾斯羅普的這種水下裝備從海洋生物蝠鲼的“優雅滑翔”中汲取靈感。這種無人潛航器具有類似海中滑翔機特性的“升降體”,但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海中滑翔機(它并不嚴格使用可變浮力推進,而是使用推進器或螺旋槳來推動它前進)。

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表示,從本質上講,“蝠鲼”能夠“在人類無法進入的海洋環境中執行長期、遠端任務”,其功能的一個關鍵部分與額外的節能技術以及能源再生技術有關,前者允許它在海底以低功率狀态休眠。而能源再生技術則是由諾斯羅普與可再生能源公司Seatrec合作研發的。該公司之前釋出的視覺效果圖顯示,“蝠鲼”還通過兩個較小的螺旋槳推進。

CNN稱,這些無人潛航器可能代表着海底戰争的未來。報道稱,無人機在空戰中的使用已經司空見慣。美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争中廣泛使用它們,更新、更便宜的無人機已成為俄烏沖突雙方的關鍵軍事裝備。烏克蘭還建造了水面無人艇,這些無人艇讓俄羅斯黑海艦隊更大、更昂貴的艦艇遭受重大損失。不過,無人潛航器的作戰還需要克服一些困難。空中和海上無人裝備可以使用衛星、光波和無線電波進行控制,但在海底深處并不相同。2023年發表在瑞士《傳感器》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認為,水下通信需要更多的能量,但仍然會看到水溫、鹽度和深度等因素導緻的大量資料丢失。而新一代軍用無人潛航器的制造商并沒有說他們将如何克服水下通信問題。

“中國也在取得進展”

CNN的報道宣稱,在美澳發展無人潛航器的同時,被美國軍方稱為太平洋地區“步步緊逼的威脅”的中國,也在無人潛航器方面取得進展。艾瑪·索爾茲伯裡表示:“雖然細節很少,但與大多數中國系統一樣,已經開發了至少15年,現在可能擁有類似于美國‘虎鲸’的無人潛航器(但帶有魚雷)正處于測試階段。”

美國潛艇和水下作戰系統專家薩頓甚至宣稱,根據對開源情報的分析,據信中國至少有6個超大型無人潛航器正在開發中。薩頓表示,除澳洲、美國和中國外,其他從事無人潛航器研究的包括加拿大、法國、印度、伊朗、以色列、挪威、俄羅斯、南韓、烏克蘭和英國等國。

美國《新聞周刊》13日題為“中國新型超大型潛航器與美國‘蝠鲼’相比如何”的文章稱,本月早些時候,中國在馬來西亞舉行的亞洲防務展上展示了一款無人水下航行器。

薩頓認為,該系列超大型無人水下航行器(XLUUV)能夠裝備武器并出口,“凸顯了北京發展自主水下武器的決心”。薩頓還認為,“中國在這項新興技術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不過,中國軍事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正在加快對無人潛航器等無人水下裝備的發展,并努力将其用于分布式作戰系統。而在這個過程中,卻不忘拿中國作為靶子,渲染中國在相關領域的發展速度以及威脅程度在加大,這完全是抹黑炒作,無非是為了美國軍方可以打着中國軍事威脅的幌子,争取到更多的軍事預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