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霧裡作戰”到接棒總理:黃循财做對了什麼,還有哪些短闆

作者:澎湃新聞

5月15日,新加坡新任總理黃循财正式宣誓就職,結束了長達兩年的“接班人”時期,成為該國獨立以來的第四位總理。相比于因健康和年齡原因突然放棄接班的王瑞傑,黃循财獲得接班地位,既有特殊時機和運氣的加成,也是情理之中。過去兩年,他帶領第四代(4G)上司團隊平穩過渡。而最終進入總理府,則是新加坡現行政治運作機制與環境下水到渠成的結果。

從“霧裡作戰”到接棒總理:黃循财做對了什麼,還有哪些短闆

當地時間2024年5月13日,新加坡,新加坡總統尚達曼(右)與副總理兼财政部長黃循财在新加坡總統府散步。視覺中國 圖

抗疫得力,凸顯上司能力

對于黃循财而言,新冠疫情既是他脫穎而出、接班李顯龍的直接原因,也在随後推動他走向台前、展現上司特質、鞏固接班地位。2020年1月22日,新加坡政府在出現新冠疫情的前一天成立了抗疫跨部門工作小組,由時任國家發展部長的黃循财與時任衛生部長顔金勇共同上司。彼時黃循财步入政壇還不到十年,而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把此前晉升順暢、保持低調的他推到了公衆關注的焦點之下。

疫情暴發之初,黃循财及整個工作小組處于“在霧裡作戰”的狀态,既不了解病毒本身的傳播特點,也沒有已經研發可用的有效疫苗。然而從率先使用電子技術進行“接觸者追蹤”、推行“合力追蹤”(TraceTogether)計劃,到實施“斷路器”的疫情阻斷措施,再到推廣全民疫苗接種、提升醫療系統應對能力,并随時根據疫情發展調整管制強度,黃循财上司的抗疫工作小組“摸着石頭過河”,全力探索出組織良好、效果顯著的抗疫模式,得到國際社會的贊賞。

如此一來,黃循财本人也赢得了政府抗疫工作團隊和民間的普遍認可,更幫助他在特殊時機來臨時,登上政治生涯的新台階。2022年4月,在王瑞傑辭去4G團隊上司人、放棄接班一年後,黃循财憑借其此前兩年上司抗疫工作的表現,最終被李顯龍選中,在執政黨人民行動黨19名高層投票中獲得15票支援,成為新加坡總理接班人。

盡管同一時期新冠毒株奧密克戎肆虐全球,但憑借前期打下的防疫基礎和強化的醫院收治能力,新加坡的住院率和重症監護室并未飽和。黃循财及抗疫工作小組則頂着艱巨挑戰,在适度管制和謹慎松綁之間謹慎選擇,動态調整經濟發展、群眾正常生活和疫情防控之間的平衡。從結果來看,截至新加坡停止新冠感染病例記錄之時(2023年6月),該國的疫情緻死率處于全球最低水準之列(0.08%),疫苗完全接種率(92%)位于全球領先水準。

相比于宏觀統計數字的“華麗”,黃循财在過去幾年應對疫情工作中展現出來的工作能力和個人特質,是他赢得執政黨高層與群眾信任的關鍵。經濟學家出身的黃循财尊重科學,态度嚴謹。疫情初期,抗疫工作小組根據2003年“非典”疫情經驗、評估暫不需要戴口罩,世界衛生組織也尚未給出戴口罩建議。但他根據最新研究成果(尤其是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染可能性),堅持要實施新的口罩政策,并得以推行。

在當時共同上司抗疫工作小組的顔金勇看來,黃循财的決策思路,以及他參與内部辯論、并與群眾溝通口罩新政的做法,展現了一個上司人所需要的重要特質,即善于從不同管道廣泛征求意見,權衡政策考量因素。除了理性務實的精神,黃循财能夠成功推行防疫政策,證明他具有足夠的跨部門統籌、協調與決斷能力,以及直面民間不同情緒反應、對公衆坦誠溝通、建立政府政策公信力的能力。不同于過去作為财經專家和單一部門負責人,這些才是上司政府全面工作的總理一職更為需要的特質。

與此同時,以資料和事實為導向,以客觀、理性、邏輯清晰的态度對抗民粹主義大行其道的外部世界,并不代表黃循财無視群眾的情緒和感受。現任衛生部長王乙康便認為黃循财在疫情期間與政府各部門同僚密切合作,凸顯了他對新加坡人民安危的關懷。早在2020年3月,黃循财在國會講話時罕見地激動落淚、感謝全體新加坡人為抗疫所作出的犧牲與貢獻,已經提前預示了他作為未來人民行動黨上司人的全新形象——有同理心、熱愛國家、情感真摯細膩、接地氣、有溫情。

“攜手前進”,提前準備功課

如果說抗疫工作初步檢驗、印證了黃循财上司整個政府(而非專業部門)、統籌管理國家事務的能力,那麼“新加坡攜手前進”運動則是他為未來上司整個國家而提前準備的功課,表明他已經有了自己擔任總理、施政治國的藍圖和努力方向。

不可否認的是,雖然自從政以來一路順風順水,甚至因為計劃外的機會成為新加坡新任總理,但“進步太快”也意味着黃循财面臨着前任不曾遭遇的難題和挑戰:在正式出任總理之前,他作為接班人的培養、準備時間隻有兩年;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李顯龍在出任總理前給吳作棟當了14年副手,而後者在接棒李光耀之前做了五年副總理。

在向來注重上司團隊平穩更替的人民行動黨,李顯龍留給黃循财的準備時間顯得太短,更不用說後者還要用相當的時間應對前所未有的新冠疫情。正是由于時間緊迫、任務艱巨,黃循财隻能迅速地為正式執政做準備。是以在被任命為副總理後三周,他便正式發起了一場規模頗大的“新加坡攜手前進”運動。

這場運動的首要意義,用李顯龍的話說便是“更新了社會契約”——在新加坡官方定義下,“社會契約”這一術語指的是政府與人民就各自作用和責任所達成的隐性協定,實質探讨的是新政府合法性與該國群眾之間的關系。長期以來在李光耀時代的影響下,新加坡的社會契約更多強調“優績主義”邏輯下的國家經濟發展與個人努力奮鬥,但随着該國逐漸步入後李光耀時代,新加坡社會對社會契約的觀念也有了新的了解。

是以黃循财及4G團隊需要與社會各界群眾進行對話交流,探讨新時期社會契約的應有之義。自2022年6月28日啟動“新加坡攜手前進”運動以來,黃循财團隊舉行了275場對話活動,邀請了20餘萬新加坡群眾參與獻言建策。經過16個月與社會對話,政府于去年10月27日正式釋出同名報告,以“共創共同未來”為主題,内容包括教育、工作、家庭、年長者、弱勢群體、長期規劃、團結國人七大轉變。

新加坡媒體和分析人士發現,這份報告明顯展現了黃循财團隊與過往不同的執政思路,進而應對目前該國對“社會契約”的訴求變化。面對國内社會經濟領域的兩極分化、弱勢群體保障、人口老齡化等問題,以及國際社會的地緣政治挑戰、氣候變化和供應鍊重組等問題,黃循财團隊将比前任更注重人文關懷,關注年輕一代、弱勢群體的訴求,注重國家的持續性發展,保證全民共享發展的紅利。

在重塑政府和人民行動黨執政合法性的同時,黃循财通過“新加坡攜手前進運動”,向國内外社會清晰地展示了“4G時代”政府的施政路線。而在該國公衆眼中,黃循财深入社會各領域交流思路、聽取意見的做法,進一步塑造了他溫情、接地氣、開放包容、樂于傾聽基層群眾意見的形象,一改群眾對人民行動黨長期以來精英、嚴肅、與民間保持距離的傳統印象。加強“群衆基礎”,無疑是黃循财這兩年抓緊有限時間、提前準備功課最重要的效果。

穩步過渡,應對時代變局

黃循财不僅是新加坡儲備接班時間最短的上司人,還是有史以來第一位在該國獨立建國(1965年)之後出生的上司人。如果說吳作棟和李顯龍執政時期,由于李光耀的深度參與和指導,新加坡仍處于廣義的“李光耀時代”,那麼随着李顯龍逐漸淡出、李光耀烙印逐漸淡化,黃循财上司下的國家将不可避免地步入“後李光耀時代”。

準備時間最短卻要面對一個和過去大不相同的新加坡,年輕的黃循财不僅肩負着執政黨高層與同僚的期待,更承擔了來自整個國家的不小壓力。妥善把握變與不變的度,最終做到“以不變應萬變”,是人民行動黨長期以來的應對之道。每當上司人更替、新上司人執政初期,平穩過渡、“扶上馬送一程”更是常态。在這個意義上,人事安排對于新上司人鞏固執政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5月13日,黃循财公布的新内閣名單便可見一斑。與他在疫情期間并肩作戰、共同上司工作小組的顔金勇接替自己的副總理職位并兼任貿工部長,“前接班人”、另一位副總理王瑞傑同樣獲得留任。作為黃循财選中的兩位副手,前者從政20餘年、擔任過三個政府部門一把手,更在抗疫工作中與黃循财建立了強大的默契;後者則有着豐富的财經工作經驗,将繼續兼任經濟委員會主席,協助管理新加坡生存發展最關鍵的經濟事務。

此外,除了李顯龍在一個月前宣布卸任時便确認應邀留在内閣、擔任國務資政,現任國務資政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志賢同樣留任。黃循财從政僅13年,資曆和經驗不算豐富,外交與國家安全事務更是其短闆,是以李顯龍在國際政治領域的豐富經驗,以及“三朝元老”張志賢在國防與安全事務中的履曆,都将有效地彌補黃循财團隊的短闆,應對快速變化的外部環境。

更重要的是,作為上一個時代的主要上司人物,李顯龍和張志賢的留任,完全符合人民行動黨一以貫之的權力過渡邏輯,從另一個側面印證了黃循财不會從根本上改變新加坡的立國精神、執政黨的施政理念、“小國大外交”的國際戰略。至于内閣其他成員,除了三名初級政務官(劉燕玲、陳國明、拉哈尤)獲得晉升、兩名國會後座議員(穆仁理、黃偉中)獲任政務官,便再無變更。新加坡《聯合早報》将黃循财内閣描述為“李顯龍内閣的更新版”,而這一内閣名單的決定,本就是兩位新老總理商議後的結果。

内閣名單的選擇,還展現了黃循财一以貫之的務實、穩健作風。一方面,下一次大選尚未到來(最遲于明年11月舉行),政府各部門首長的任期還沒結束,各自制定的工作計劃與任務仍有待完成,與其為了突出“新政府、新氣象”而大規模換人,還不如保證所有部長專注做好實際工作。

另一方面,黃循财已經在記者會上承諾要保證新加坡人繼續共享國家經濟發展的成果,而保留已經經受檢驗的成熟内閣團隊,并在大局保持穩定的基礎上檢驗、挑選新人,便是服務國家持續發展、執政黨“自我更新”兩大目标的穩妥選擇。

誠然,新加坡正在經曆前所未有的變化:以建國後出生群體為主的社會不再迷信“開拓的一代”艱苦創業的舊日故事,更不喜歡高高在上、以導師自居的精英政府;一個高度發達國家不可能延續經濟起飛時代的發展速度,但又不可避免地遭遇兩極分化、生活成本高企等普遍挑戰;國際與區域熱點沖突加劇,平衡外交越發困難,氣候變化對于抗風險能力極低的小國沖擊尤為顯著……不過“實齡”和“政齡”都還年輕的黃循财首先要做的,仍是穩固自身,方可奠定他在“後李光耀時代”施展拳腳的基礎。

(胡毓堃,國際政治專欄作家、中國翻譯協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