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蔚來第二品牌正式釋出,能否靠“低價”扭轉未來?

作者:國家林業和草原管理局
蔚來第二品牌正式釋出,能否靠“低價”扭轉未來?

撰文/ 孟會緣

編輯/ 黎文婕

排版/ Annalee

從80萬元的ET9到21.99萬元的L60,一向高姿态的蔚來,如今也不得不低頭了。

5月15日,蔚來官宣了第二品牌樂道。在釋出會現場,李斌對該品牌旗下首款車型,即面向主流家庭市場的SUV産品L60,不吝給出了“重新定義家庭用車新标準”的盛贊,并對标特斯拉Model Y稱之“更長、更寬、空間更大”。

樂道總裁艾鐵成上台公布了防撞保護、超大使用空間、高續航低能耗、無須下車自動換電、智能輔助駕駛等一系列技術亮點過後,這場品牌釋出會在新車将于“9月上市釋出、9月開啟傳遞”,以及已開啟預售通道的官宣中落下帷幕。

從其由高端商務車走向家庭用車的定位轉變來看,蔚來在小米汽車這條“鲶魚”的帶動下,已經意識到在大衆消費市場,隻有擁抱看重“成本效益”的年輕人,才是真正的未來。

衆所周知,此前在“‘保時米’車主需要克服社恐問題,因為出門會被衆人圍觀”的調侃聲中,小米SU7已經向外界充分展現了,其由25~35歲的年輕人群、年收入位于10~30萬元的階層,以及單身群體所構成的消費群體,到底可以迸發出多麼驚人的購買力。

但走“後發制人”路線,期待着俘獲年輕消費者的樂道,前路可能并沒有想象中那麼樂觀。

成本效益之外,年輕人還能更挑剔

“現在油價不低,随便什麼車基本都要6、7角一公裡,貴點的要一塊多,但電車隻要30塊錢充滿就可以跑300~400公裡,成本效益太高了。”作為家裡的管錢小能手,薛琦最近在考慮要不要換一輛新能源車,“我們上司說,電車就是開得越久,越不願意開油車了,因為習慣了這麼便宜的成本,再去開油車就會覺得很貴很浪費,他自己買了一輛小鵬之後,還覺得油電混合車也沒必要考慮,要買就買純電。”

受到鼓動的薛琦也是以留意起了新能源車,“從短視訊測評了解到了魏牌旗下的一款藍山SUV,感覺在各方面的條件都很符合我們家的需求,就是價格稍微有點高,頂配落地價都得30多萬元了。”

“我選車,第一考慮成本效益,第二考慮空間大,第三考慮安全系數。”但對于薛琦來說,最終還是要通過多方面對比才能令她下定付費的決心,“其實如果先把預算價格固定下來你會發現,現在可以選擇的品牌和車型實在太多了,是以要在價格、配置、外觀、空間大小這些方方面面,全都進行過充分了解和對比才能選出來。”

看了一圈但依舊沒有買單的鄭菲坦言,自己心動的是新能源汽車的自動駕駛技術,是以想等技術再成熟一點。鄭菲認為,新能源車的技術一直在更新換代,買新不買舊才是硬道理,“家庭的話要考慮孩子,是以SUV合适一點,我們機關的師弟買的極氪,我想買問界,雖然有爆出來相關事故,但現在路上出事故多了去了,特斯拉事故更多,我感覺這個主要還是看駕駛的人。”

在了解過周邊同齡人的選擇之後,鄭菲總結道,“很多人的第一輛電車都是看成本效益,單身漢基本就是10萬元左右,小家庭都是看各自付款能力再選,現在電車除了比亞迪的仰望上百萬元,就是傳統品牌(指油車)加上新能源作為混動賣得貴,比如路虎攬勝新能源也可以上百萬元,不過現在新興品牌價位都還好,自從小米SU7火了之後,感覺都把年輕家庭的選擇區間錨定在20萬元上下了,大家咬咬牙也不是買不了。”

實際上,鋅刻度和一些“90後”“95後”聊過之後發現,“買車首選新能源”已經成為不少年輕人的共識,而在選擇新能源汽車品牌時,他們則不約而同地将“成本效益”視作首要購買條件,不過真正下單時卻又不僅限于此。

年輕的消費者确實可以足夠挑剔,因為一切就像薛琦所說的那樣,如今處在同一價格區間下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可以選擇的有點太多了。眼下,令一衆新能源汽車品牌不得不承認的是,年輕消費者的選擇導向之于它們來說正變得越來越重要。

以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當紅炸子雞”小米SU7為例,這段時間又被爆出“鎖單量已經突破了10萬台”的消息,不論該消息是否屬實,以“黑馬”之姿闖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小米汽車,帶給友商們競争壓力之大都是前所未見的:自小米SU7上市以來,小鵬、問界、極氪、智己、智界等多家車企宣布降價,甚至是多輪降價。

蔚來第二品牌正式釋出,能否靠“低價”扭轉未來?

小米SU7引爆年輕人的購買力(圖源:小米汽車官方微網誌)

正如那句流傳甚廣的戲言:“其他車企最害怕的事情:買小米汽車的,全是年輕人”。畢竟,年輕人作為未來的主流消費群體,迎合他們的喜好才是市場發展的正确走勢。

靠“低價”救場?

防撞保護、超大使用空間、高續航低能耗、無須下車自動換電、智能輔助駕駛,關鍵是預售價格才21.99萬元起……看來,如今就連蔚來也走起了“平民化”路線。

但與其說樂道此時下場瞄準了大衆市場的年輕人恰是時候,倒不如說是蔚來已經不得不為高端定位下的“爛攤子”救場了。

首先,此前蔚來過高的品牌定位和産品售價,雖然為其在高端市場帶來了一定的保有量,卻也令其陷入了長久的銷售困境。

2023年,蔚來汽車合計傳遞約16萬輛,但彼時管理層的銷量目标是20萬台以上,顯然沒能達到預期。2024年,情況依然不樂觀,蔚來披露,其一季度合計傳遞量為30053台,環比下跌46%。對比其他新能源品牌,其傳遞量僅排在第五位,落後于問界、理想、零跑、極氪(後面幾家車企傳遞量分别為、8.04萬輛、3.34萬輛、3.3萬輛)。

其次,一直未能實作盈利讓蔚來頻繁遭受外界質疑。

相關資料顯示,當同屬高端陣營的理想汽車實作年度盈利,淨利潤達到 118.1 億元之際,蔚來在2018年至2023年累計虧損金額已經超過800億元。甚至其就連高端化路線下的高利率優勢也在逐漸喪失:财報資料顯示,蔚來的毛利率已從2022年的10.4%降至2023年的5.5%,汽車全年利潤率從13.7%降至9.5%。

緊接着,高度依賴外部輸血的蔚來,在深陷“業績巨虧”“銷量低迷”的情況下,資本的嫌棄态度也很分明。

不僅是摩根大通在去年12月和今年2月先後兩次下調了蔚來的目标股價,理由是蔚來2024年新車數量較少,管理層不願意犧牲利潤來提高銷售量,這導緻蔚來在美股中的評價從“中性”降至“減持”。就連以對亞馬遜、特斯拉等知名成長股長期投資而聞名的柏基資本,也在4月4日向美國證監會送出了一份持股變動聲明,聲明稱,今年一季度,柏基資本減持了近1億股蔚來,持有的股份從1.15億股(占蔚來總股本的5.5%)減少到1891萬股,減少比例為83%,近乎清倉。

最後,蔚來在港股市場的表現同樣令人唏噓。

截至鋅刻度撰稿時,蔚來股價報收42.2港元,也隻是其高位199.2港元的20%左右。哪怕是相比年初的73.6港元,僅一個季度多的時間也已經跌去了近43%。

蔚來第二品牌正式釋出,能否靠“低價”扭轉未來?

蔚來股價走勢

重重危機之下,蔚來急需一個關鍵變量讓市場重拾信心。而在2024年蔚來的主品牌NIO沒有全新車型上市的情況下,唯有指望醞釀已久的“第二品牌”樂道來幫助實作銷量增長。用李斌此前的話來說,“‘阿爾卑斯’(蔚來第二品牌之前的代号,即指現稱的‘樂道’)上量的優先級會高于毛利率。”

入局巅峰賽,樂道提速下場

“我們不想用成本效益來概括樂道的競争力,但樂道确實具備更好的服務體系,更有競争力的價格以及更優質的産品體驗。”在釋出會前夕,李斌的發言表明了其充足的自信心,還強調樂道的定價會是它的競争優勢之一。

從釋出會的官宣來看,基于21.99萬元的預售定價,有人猜測如果采用BaaS電池租賃方案,其價格甚至可能會低至17萬元。

蔚來第二品牌正式釋出,能否靠“低價”扭轉未來?

樂道L60

抛開外界的猜測,從現實情況來看,這場關于年輕人的争奪戰比想象中還要更激烈一些。因為在這一價格區間,如今已經有了小鵬G6、小鵬G9、問界M7、智己LS6,以及特斯拉Model Y等諸多實力強勁的對手,樂道一經“出道”就要遭遇巅峰賽。

而随着阿維塔07、智界的全SUV等車型的亮相,以及明年即将上市的小米SUV,還有已經上市的理想L6、問界M5等,20~30萬元這個檔位的市場争奪戰已經變得異常激烈,“家庭用車”賽道可謂是一片紅海,從續航裡程、智能駕駛技術,到内飾設計、使用者服務,再到空間大小、車型外觀等各方面,每個品牌車型都在竭力展示自己的獨特之處,以争取消費者的青睐。

從樂道釋出過後的相關網友回報來看,不少人對該産品極具“成本效益”的預售表達了期待:“如果是沒電池,17萬能不能賣爆我不知道,但肯定賣得不差”“顔值帥,換電比充電速度優勢大多了,價格也香”“我下定了,換電+900W,沒什麼理由不下單”……

當然,在成本效益之外,樂道還具備的獨家優勢曾被李斌歸結為:蔚來已經建立起來的服務網絡和充換電體系等。李斌稱之為“後發制人”政策,即先從高端市場入手,在技術、基礎設施、企業體系能力等方面打下堅實的基礎,再逐漸參與到更為殘酷的大衆市場競争中。

換句話說,自2016年起蔚來在研發上持續投入的超430億元換來的超8700件專利,以及蔚來斥巨資建立起來的充換電體系這一“護城河”(自2021年初開始進入到實施落地階段,蔚來目前擁有2415座換電站,充電樁達到22449根),都将為樂道所用。甚至蔚來還表示,2024年該公司仍會在充換電基礎設施領域加大投入,4月将開始布局四代換電站,同時相容兩個品牌。

但這些“燒錢”換來的優勢,到底能不能通過樂道轉化成銷量并輔助蔚來實作自我造血暫且不談,繼續“燒錢”加碼技術研發和擴大基建範圍卻已經在樂道開售前被擺在了明面上,結合前文中提到的蔚來重重危機,蔚來現階段需要面對的問題是,9月份才會正式釋出并傳遞的樂道L60,市場留給它發力“救場”的時間可能已經不多了。

如何将新車上市提速,或将是樂道L60“出道”的首要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