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6月10日端午節,三人要“躲午”,指哪3類人?為何要躲?怎麼躲?

作者:選擇圖像

“躲午”是端午節的一種習俗,尤其在大陸北方地區比較流行。古人們認為五月是“惡月”,五月初五更是“惡日”,且“重五”之月,五毒盡出,容易引發疾病。是以,為了避免災禍,就有了“躲午”的習俗。

端午節的時間是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這天之是以被稱為“惡月惡日”,是因為古人們通過常年觀察,發現農曆五月,多陰雨天,衣、物都容易黴爛,農作物亦易遭蟲害。舊時人們認為五月諸事不吉,是以有“惡月”之稱。

而在這一天,古人們認為陽氣極盛,陰氣也開始産生,導緻“陰陽争,生死分”,是以五月五日也被稱為“惡日”。

6月10日端午節,三人要“躲午”,指哪3類人?為何要躲?怎麼躲?

此外,五月也是“五毒”出沒頻繁的月份,所謂五毒就是蟾蜍、蜈蚣、蠍子、壁虎及蛇。進入五月份後,紛紛出來活動覓食,且都是有毒的動物,對人容易造成危害。是以,為了驅逐它們,便在門前懸挂艾草、菖蒲,或者門前撒雄黃粉等。

哪些人要躲午?該怎麼躲午?

其一,體弱多病的人要躲午。目的是為克躲災防病。上述已經提到,五月初五是“惡月惡日”,古人們認為在這一天,更容易生病,尤其是對于本身就體弱多病的人來說,在這一天病情會加重。

是以,為了躲災防病,很多人會選擇在端午節這一天避免外出,留在家裡躲避,尤其是體弱多病的人更是不出門口。

其二,出嫁的女兒要躲午。在端午節這一天,新嫁或已嫁的女兒會回娘家過節,俗稱“躲端午”,也稱為“解端陽”、“嫁女歸節”。

古書《論衡》中解釋,一年從正月開始,到五月是陽氣最盛的月份,在這個月份出生的孩子,陽氣過盛,會克父母。是以,端午節這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躲端午”,以此來祈求家人健康和平安。

6月10日端午節,三人要“躲午”,指哪3類人?為何要躲?怎麼躲?

其三,幼小兒童要躲午。由于小孩本身身體較弱,抵抗力較差,容易受到疾病的侵害,五月初五是“惡月惡日”,為了避免受到不良影響,也要在端午節 “躲午”。

不少家長會在端午節這天,給小孩的手腕、腳腕或脖子上系上五彩繩,稱為“長命縷”或“百索”,寓意着辟邪驅災,祈求孩子健康成長。

端午節還有哪些禁忌?

第一件事:當天忌房事。古時人們認為端午節是“九毒日”之一,當天是天地交泰、陰陽相争的日子,為了保持身體的陰陽平衡,盡量要避免房事。

“九毒日”是指農曆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四、十五、十六、十七以及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這九天。端午節五月初五是“九毒日”之首,古人們認為更應該遵守這個禁忌。

6月10日端午節,三人要“躲午”,指哪3類人?為何要躲?怎麼躲?

從民間傳統文化的角度來說,在某些地方,端午節還被認為是祭祀祖先和神靈的重要時刻,進行房事被認為是對祖先和神靈的不敬。

第二件事:不宜送成串的粽子。在端午節期間,人們會通過贈送粽子來表達祝福。但是,要注意一點,送出的粽子不能送成串的,因為“串”在漢語中與“穿”諧音,有上吊輕生的意思,非常不吉利。

而從從粽子本身的文化寓意來說,粽子象征着團圓、和諧和幸福。如果粽子被串成串,在形狀上顯得比較分散,與端午節的寓意相悖。是以,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大家還是送散裝的粽子為宜。

6月10日端午節,三人要“躲午”,指哪3類人?為何要躲?怎麼躲?

第三件事:不宜下河遊泳。在南方一些地區,端午節是祭祀水神的日子,如果在端午節下河遊泳,會被認為可能會冒犯水神。另外,端午節也是“毒月”的開始,随着溫度升高,此時一些毒蟲也開始活躍,下河遊泳可能會增加風險。

從水溫的角度來說,端午節啥時雖然氣溫逐漸升高,但河水溫度還較低,河水的深層和表層溫度差距較大,表層水溫可能已經上升,但深層水溫仍然較低。如果此時下河遊泳,容易導緻抽筋或身體不适。

看到這,相信大家對于端午節為什麼要躲午?哪些人要躲午?該怎麼躲午?有了一定的了解。

6月10日就是端午節了,問問大家,你們當地有“躲午”的習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