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76歲老媽摟7100終身俸躲鄉下,嫂子發朋友圈抱怨人家婆婆貼錢帶娃

作者:正直柑桔愛八卦

李桂英坐在鄉下的老宅裡,手裡拿着一本舊書,眼神卻不由自主地飄向窗外的稻田。她的生活簡單而甯靜,每天除了看書、散步,就是和鄰居們聊聊天。然而,這份甯靜被兒媳張莉的一條朋友圈打破了。

張莉的朋友圈裡寫着:“真是搞不懂,有些人拿着高額終身俸,卻隻顧自己享樂,連孫子孫女都不看一眼,更别提幫襯家裡了。”

李桂英的兒子李強,看到這條朋友圈後,臉色一沉。他知道張莉說的是誰,也了解妻子的不滿,但同時也心疼自己的母親。

“媽,你看張莉的朋友圈了嗎?”李強在電話裡小心翼翼地問。

76歲老媽摟7100終身俸躲鄉下,嫂子發朋友圈抱怨人家婆婆貼錢帶娃

“看到了,”李桂英的聲音平靜,但聽得出一絲顫抖,“她有她的想法,我有我的活法。”

“可是媽,張莉她...”李強的話還沒說完,就被李桂英打斷了。

“強子,我知道你想說什麼。但我真的不喜歡城市裡的生活,太吵了,我在這裡過得挺好的。”

李強歎了口氣,他知道母親的性格,一旦決定了就很難改變。但他還是忍不住說:“媽,張莉她壓力很大,兩個孩子需要照顧,我工作也忙,你要是能幫襯點...”

76歲老媽摟7100終身俸躲鄉下,嫂子發朋友圈抱怨人家婆婆貼錢帶娃

“強子,”李桂英打斷了兒子的話,“我每個月的終身俸都存着,你們需要就告訴我。”

電話那頭,李強沉默了。他知道母親有自己的打算,但張莉的抱怨也不是沒有道理。

張莉在一旁聽着丈夫和婆婆的對話,心裡五味雜陳。她走到陽台,望着遠處的田野,心裡有些愧疚,也有些無奈。

“強子,要不我再和媽說說?”張莉試探性地問。

76歲老媽摟7100終身俸躲鄉下,嫂子發朋友圈抱怨人家婆婆貼錢帶娃

“算了,媽的性格你也知道,”李強搖了搖頭,“我們再想想别的辦法吧。”

張莉的朋友圈像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湖面,激起了層層漣漪。鄰居們、親戚們,甚至是不太熟悉的朋友,都開始在下面留言,有的表示同情,有的提出批評,還有的則是純粹的看熱鬧。

“張莉,你這話說得有點過了吧,老人家也有老人家的生活。”一個親戚在下面留言。

“就是啊,桂英阿姨年紀那麼大了,你們年輕人應該自己想辦法。”另一個鄰居也跟着評論。

76歲老媽摟7100終身俸躲鄉下,嫂子發朋友圈抱怨人家婆婆貼錢帶娃

李強看到這些評論,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和尴尬。他知道,如果不處理好這件事,不僅家庭關系會受影響,連他在朋友和同僚面前也會擡不起頭。

“張莉,你這麼做太沖動了。”李強對妻子說,語氣中帶着一絲責備。

張莉坐在沙發上,手裡抱着最小的孩子,眼淚在眼眶裡打轉。“我知道,但我就是覺得委屈。”她的聲音有些哽咽。

李強歎了口氣,他走到妻子身邊,輕輕拍了拍她的肩膀。“我知道你累,但媽也有她的想法。我們再好好跟她說說,看看能不能找個折中的辦法。”

76歲老媽摟7100終身俸躲鄉下,嫂子發朋友圈抱怨人家婆婆貼錢帶娃

張莉點了點頭,她知道自己有些沖動,但她的抱怨也是積壓已久的情緒的爆發。

第二天,李強再次撥通了母親的電話。“媽,張莉她不是故意的,她就是壓力大,希望你能了解。”

“我懂,強子。”李桂英在電話那頭說,“我也知道你們不容易,但我在這裡真的挺好的。”

“媽,要不這樣,你偶爾來城裡住幾天,幫幫張莉,怎麼樣?”李強試探性地問。

76歲老媽摟7100終身俸躲鄉下,嫂子發朋友圈抱怨人家婆婆貼錢帶娃

李桂英沉默了一會兒,然後說:“好吧,我可以試試看。但你得答應我,不要勉強我做我不喜歡的事。”

“當然不會,媽。”李強松了口氣,他知道這是母親做出的讓步。

挂斷電話後,李強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張莉。張莉有些意外,也有些感動。她意識到,盡管有代溝和誤解,但家庭成員之間的愛和了解是化解沖突的關鍵。

李桂英的決定并沒有因為兒子的請求而改變,她依然堅持自己的生活。但生活總是充滿了意外,一次周末,孫子孫女在沒有提前告知的情況下來到了鄉下。

76歲老媽摟7100終身俸躲鄉下,嫂子發朋友圈抱怨人家婆婆貼錢帶娃

“奶奶,我們來看您啦!”孫子小明和孫女小華一進門就興奮地叫着。

李桂英驚喜交加,她趕緊放下手中的活,迎上前去抱起了兩個孩子。“哎呦,我的寶貝們,怎麼來了也不提前告訴奶奶一聲呢?”

小明拉着李桂英的手,眨巴着眼睛說:“媽媽說您一個人在鄉下太孤單了,讓我們來陪陪您。”

李桂英心中湧起一股暖流,她看着孩子們,心中有些許愧疚。她開始意識到,或許自己之前的做法真的忽略了孩子們的感受。

76歲老媽摟7100終身俸躲鄉下,嫂子發朋友圈抱怨人家婆婆貼錢帶娃

晚上,李桂英和孩子們一起做飯,一起吃飯,一起聊天。孩子們的笑聲充滿了整個屋子,李桂英感到了久違的家庭溫暖。

“奶奶,您為什麼不和我們一起住呢?”小華仰着頭,天真地問。

李桂英摸了摸小華的頭,微笑着說:“奶奶在這裡習慣了,而且你們爸爸媽媽也需要自己的空間。”

小明插嘴說:“可是我們很想您,您不知道媽媽有多辛苦。”

76歲老媽摟7100終身俸躲鄉下,嫂子發朋友圈抱怨人家婆婆貼錢帶娃

李桂英的心被孩子們的話深深觸動了。夜深了,孩子們睡在她的兩邊,她輾轉反側,思緒萬千。

第二天,李桂英帶着孩子們去田野裡散步,看着他們追逐嬉戲,她的心裡充滿了沖突。她開始反思,是不是自己真的太自私了,隻顧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家庭的需要。

“奶奶,您看,那邊的花開得多漂亮啊!”小華指着遠處的一片花海興奮地說。

李桂英順着小華指的方向望去,她看到了那片花海,也看到了孩子們渴望的眼神。她深吸了一口氣,心中有了決定。

76歲老媽摟7100終身俸躲鄉下,嫂子發朋友圈抱怨人家婆婆貼錢帶娃

“孩子們,奶奶決定了,以後會經常去城裡看你們,也會幫媽媽照顧你們。”李桂英溫柔地說。

小明和小華聽了,高興地跳了起來。“太好了,奶奶最好了!”

李桂英笑了,她知道自己的選擇可能會帶來一些不便,但她更不想錯過孩子們的成長,不想讓兒子和兒媳承擔太大的壓力。

家庭聚會的日子到了,李桂英帶着鄉下的新鮮蔬菜和水果來到了兒子家。張莉雖然對朋友圈的事心存芥蒂,但還是盡力保持着禮貌。

76歲老媽摟7100終身俸躲鄉下,嫂子發朋友圈抱怨人家婆婆貼錢帶娃

飯桌上,大家圍坐在一起,氣氛起初還算融洽。但随着話題的深入,張莉的情緒逐漸顯露出來。

“媽,您知道現在養孩子有多不容易嗎?我們兩個人都要工作,孩子又小,真的很需要您的幫助。”張莉的聲音裡帶着一絲委屈。

李桂英放下筷子,她的眼神堅定而溫和:“張莉,我知道你們壓力大,但我也有我的考慮。我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如從前,我想在還能動的時候,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張莉聽了,心裡有些不是滋味,但她也意識到,自己可能真的沒有完全站在婆婆的角度考慮問題。

76歲老媽摟7100終身俸躲鄉下,嫂子發朋友圈抱怨人家婆婆貼錢帶娃

李強見狀,趕緊打圓場:“媽,張莉她也是着急,我們确實需要您的幫助。”

李桂英歎了口氣,她看着張莉,語氣柔和了許多:“張莉,我了解你的難處,我也願意盡我所能幫你們。但我希望你們也能了解我,我不想成為你們的負擔。”

張莉的眼淚在眼眶裡打轉,她突然感到有些愧疚:“媽,對不起,我可能真的沒有站在您的角度考慮。”

李桂英握住張莉的手,輕輕地說:“沒關系,我們都是一家人,有話好好說。”

76歲老媽摟7100終身俸躲鄉下,嫂子發朋友圈抱怨人家婆婆貼錢帶娃

小明和小華看着大人們,雖然不太明白發生了什麼,但他們能感受到氣氛的變化。

“奶奶,您不要生氣,媽媽隻是太累了。”小明拉着李桂英的手,小聲地說。

李桂英摸了摸小明的頭,笑了:“奶奶不生氣,奶奶隻是希望我們大家都能開開心心的。”

這次深入的對話,雖然充滿了情感的波動,但也讓張莉和李桂英之間的沖突有所緩解。兩人都開始嘗試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問題,了解對方的難處。

76歲老媽摟7100終身俸躲鄉下,嫂子發朋友圈抱怨人家婆婆貼錢帶娃

飯後,張莉主動提出要帶李桂英去逛逛街,兩人一起出門,邊走邊聊,關系明顯親近了許多。

随着時間的推移,李桂英開始逐漸融入到兒子的家庭生活中。她不僅在孩子們放學後幫忙照顧,還用自己的終身俸為家庭的日常開銷提供支援。

“奶奶,您做的飯真好吃!”小明一邊吃着飯,一邊誇贊道。

李桂英笑着摸了摸小明的頭:“奶奶喜歡給你們做飯,隻要你們喜歡吃,奶奶就高興。”

76歲老媽摟7100終身俸躲鄉下,嫂子發朋友圈抱怨人家婆婆貼錢帶娃

張莉在一旁聽着,心裡暖暖的。她感激地看着婆婆,說:“媽,謝謝您,您來了之後家裡熱鬧多了。”

李桂英擺了擺手:“謝什麼,咱們是一家人,互相幫助是應該的。”

李強下班回家,看到家裡的變化,心裡也很是感動。他走到母親身邊,輕聲說:“媽,您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李桂英笑着擺手,“看到你們過得好,我就滿足了。”

76歲老媽摟7100終身俸躲鄉下,嫂子發朋友圈抱怨人家婆婆貼錢帶娃

張莉也走過來,握住了李桂英的手:“媽,以前是我不對,我不該那樣發朋友圈。”

李桂英拍了拍張莉的手:“過去了就過去了,咱們以後好好過日子。”

随着李桂英的加入,家裡的氣氛變得更加溫馨和諧。張莉和李桂英之間的關系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兩人經常一起做家務,一起聊天,就像母女一樣。

“媽,您看,孩子們現在多開心。”張莉一邊收拾着餐桌,一邊對李桂英說。

76歲老媽摟7100終身俸躲鄉下,嫂子發朋友圈抱怨人家婆婆貼錢帶娃

李桂英笑着點頭:“是啊,孩子們開心,咱們就開心。”

李強看着母親和妻子和睦相處,心裡的一塊石頭終于落地了。他知道,這個家,因為有了了解和包容,變得更加溫暖了。

本文是微小說,請勿對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