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長平之戰後,廉頗和蔺相如是何下場,曆史老師都不願多說

作者:狂人說史

長平之戰,這場震驚古今的大決戰,無疑是戰國時代最驚心動魄的一幕。秦趙兩國在長平原激烈厮殺,雙方投入了前所未有的兵力,場面可謂慘烈無比。最後秦軍以骁勇善戰的精銳之師壓倒了趙國的主力,趙國遭受了空前絕後的重創,幾乎喪失了與秦抗衡的力量。

這場決定性的大戰,不但奠定了秦統一天下的基礎,更改變了當事人的命運軌迹。作為趙國的謀主和勇将,廉頗和蔺相如的遭遇注定也将随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曆史書籍對此卻語焉不詳,似乎有意回避這個話題,就連很多曆史老師在講課時,也往往三緘其口,避而不談。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們對這兩位趙國人物的後來經曆避而不談?

長平之戰後,廉頗和蔺相如是何下場,曆史老師都不願多說

首先說說蔺相如,作為趙國的重要謀臣,蔺相如在長平之前已聲名赫赫,他以銳利的見解和精通兵法著稱,更以負荊請罪的故事而家喻戶曉。

在長平之戰前的歲月裡,蔺相如權傾朝野,屢立奇功。比如在渑池之盟時,他以雄辯的言詞為趙國赢得尊嚴;又比如在軍中,他經常為廉頗出謀劃策,指點迷津。兩人算得上是莫逆之交,也成就了将相和鳴的典範。人們對蔺相如的期望,當然也就與日俱增。

随着長平一役趙國的慘敗,蔺相如的前程也就此陷入了低谷。最令人扼腕的,是在趙括臨陣倒戈,軍心漸散之際,蔺相如曾極力反對讓趙括統帥大軍。可惜,年輕氣盛的趙孝成王置若罔聞,聽信了一幹親信的讒言,執意撤換了老謀臣廉頗,由趙括掌軍。結果你知我知,趙國幾乎被秦軍徹底擊潰,萬人坑就是當年那驚心動魄的見證。

長平之戰後,廉頗和蔺相如是何下場,曆史老師都不願多說

關于蔺相如此後的遭遇,史書上卻隻字未提。傳聞說,在長平之戰慘敗的消息傳來之後,年過花甲的蔺相如跌足長跪,悲痛欲絕。趙國對他曾經的忠告置若罔聞,最終釀成了滅頂之災,他難免對當朝君王憎恨交加。聽聞趙孝成王親自下旨,囚禁了他一段日子。再後來,不知出于什麼原因,蔺相如竟被趙王放歸了田裡。

一度風光無限的蔺相如,淪為衣食無着的窮漢,被迫在家鄉賣文為生。這位昔日紅極一時的謀主,竟然開始了自己的“第二人生”——田園詩人。

相傳蔺相如晚年獨自一人在家鄉的莊稼地裡徘徊,吟詩作賦,享受着山林溪澗之樂。偶爾有人從他那裡買賦一首,資助他糊口。盡管日子清貧,卻也過得還算逍遙自在。

長平之戰後,廉頗和蔺相如是何下場,曆史老師都不願多說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秦始皇統一天下後,聽說蔺相如年老無依時,曾派使者将他接到鹹陽,想賜以高官重職。誰知,使者找遍全趙國,連個蔺相如的影子都沒見着。隻有傳聞說,他已在家鄉一處小溪旁,與世長辭,就這樣一位曾經的國士名臣,竟以如此不甘的方式遠走高飛,令人扼腕歎息。

也有另一種說法。蔺相如雖遭放逐,卻依然屈尊于趙國文官之列,隻是地位微賤,日子清苦。不過,他已經失去了昔日的風光,一蹶不振,隻能混日子度餘年了。無論哪種說法屬實,都不免讓人對這位曾叱咤風雲的謀臣扼腕痛惜。

接下來看看廉頗的遭遇吧,作為趙國的重臣名将,廉頗當年可是号稱“百裡挂都”。在趙國各路名将中,他無疑是絕對的佼佼者,人稱“趙老元帥”。正是靠着他屢立奇功,趙國才得以做到獨步天下,威震諸侯。

長平之戰後,廉頗和蔺相如是何下場,曆史老師都不願多說

無奈歲月無情,兵革無眷。在長平之戰中,趙軍敗績雖與廉頗無關,但趙孝成王卻一氣之下,逐他出軍營。廉頗雖身為趙國一級上将,卻屢屢被當朝君王冷落排擠。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在臨危時刻,趙孝成王再次不顧蔺相如的勸阻,竟将國家陸軍重托于資曆淺薄的趙括。一波三折之後,趙王徹底失去信心,不再啟用廉頗統帥趙軍。廉頗的心态,可想而知,一定怅然若失、痛徹心扉。

也許是心有不甘,廉頗最終不遠萬裡,背井離鄉,流落到了魏國。在那裡,他依然寄希望于趙王重新啟用自己,曾一度奢望能重掌兵權。但趙國的門戶早已向他徹底關閉,廉頗所等來的,隻是一個個馬後炮和懷疑讒言。

長平之戰後,廉頗和蔺相如是何下場,曆史老師都不願多說

比如有人向趙王诽謗,說廉頗已經老邁,身體每每大小便失常。趙王居然一口回絕,不再考慮啟用他。這對于一代雄主來說,無疑是莫大的恥辱。再也無望卷土重來的廉頗,最終在魏國一個偏僻的小鎮上客死他鄉,凄凄慘慘。

兩人的結局,實在是太過凄涼和令人痛惜了。作為趙國叱咤風雲的大将和謀臣,他們曾經是整個戰國時代最引人注目的人物。可是命運就是如此捉弄人,一轉眼,他們就從人生的巅峰跌落谷底,連一個安身立命之所都沒有,最後竟然遭此酷虐淩辱。

難怪許多曆史老師在講到這裡,都會諱莫如深,避而不談。畢竟描述一個曾經的英雄如此狼狽不堪的死法,實在令人扼腕痛心,是一個教書育人者所不願見到的。他們甯可略而不講,也不願讓學生們對這段可悲的曆史留下陰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