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蔣介石孫子召開釋出會,申請父、祖移靈大陸, 說了兩句話令人唏噓

作者:史在沒有錢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按鈕,友善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讨論與分享,您的支援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蔣介石孫子召開釋出會,申請父、祖移靈大陸, 說了兩句話令人唏噓

文 | 編輯:史在沒有錢

前言

1996年,在台灣一位深受病痛折磨的老人引發了一場媒體風暴。這位老人名叫蔣孝勇,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蔣介石的孫子。多年來蔣家三代的歸葬願望,始終是他們一家與台灣政府間持續的争議點。

蔣介石孫子召開釋出會,申請父、祖移靈大陸, 說了兩句話令人唏噓

随着蔣孝勇的健康每況愈下,他決定公開對抗台灣政府,争取實作先輩們的遺願。這場新聞釋出會不僅是蔣家私人的心願,更觸及了兩岸關系的敏感神經。但為何蔣孝勇要選擇在此時此刻公開這一争議?下面小史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1887年10月31日,浙江奉化縣的一戶平凡人家迎來了一個男嬰,這個孩子,日後以蔣介石之名載入史冊。

蔣介石青少年時期,正值全國範圍内的反清浪潮。受時代氣息影響,他于1906年跨海前往日本,希望學習先進的思想與技術,以此來準備未來的革命活動。在東洋求學期間,蔣介石偶然結識了陳其美,這段緣分将他的人生引向了一個全新的方向。陳其美對蔣介石的才能與熱情大為贊賞,于是将他引見給了革命領袖孫中山。

蔣介石孫子召開釋出會,申請父、祖移靈大陸, 說了兩句話令人唏噓

蔣介石很快融入了革命的洪流中,并逐漸在孫中山的指導下提升了自己的地位。然而随着時間的推移和政治的深入,蔣介石的思想與行為開始出現了微妙的變化。1927年4月12日,他公然背棄了孫中山的遺願——國共合作。

蔣介石指揮部隊對共産黨及國民黨内的左派勢力發動了血腥鎮壓。此後蔣介石得到了大量地主階級的支援,逐漸鞏固了自己的統治基礎,但這也意味着他的政權與廣大農民、勞工的利益背道而馳,不可避免地與人民對立起來。

蔣介石孫子召開釋出會,申請父、祖移靈大陸, 說了兩句話令人唏噓

盡管蔣介石一躍成為國家的最高領袖,但他在處理國内外事務上顯示出了短視和保守。特别是在“九一八”事變之後,面對日本的步步緊逼,他依然堅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希望通過暫時的土地讓步,換取對共産黨的全力剿滅,這一政策隻是進一步激化了日本的侵略欲望。

1937年,随着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争,蔣介石被迫結束了内部沖突的鬥争,開始與共産黨合作,共同面對外敵。他在全國發起号召,強調在國家存亡的危機時刻,每個人都有責任參與抗戰。

蔣介石孫子召開釋出會,申請父、祖移靈大陸, 說了兩句話令人唏噓

經過長期的抗戰,終于在1945年迫使日本投降,這一時期的蔣介石在國内外獲得了一定的尊重和贊譽,戰後國民政府未能有效解決民生問題,物價飛漲,經濟崩潰,人民生活陷入困境,導緻蔣介石的聲望迅速下滑。

在這種背景下,蔣介石企圖通過與中共的談判來穩定政權,他公開邀請毛主席到重慶進行會晤,希望通過談判顯示自己的和平誠意。但這隻是蔣介石的一種政策,他同時暗中調動兵力,準備一舉消滅共産黨的力量。

1945年10月10日,雖然國共雙方簽訂了“雙十協定”,希望實作和平,但蔣介石很快便違背了協定,重新發起了對共産黨的軍事攻擊。他自信地認為,憑借國民黨龐大的軍事優勢,可以輕易粉碎共産黨,僅僅三年後,局勢完全逆轉,國民黨的勢力急劇衰退,蔣介石不得不帶着失望和悲憤,帶着一塊家鄉的泥土,登上前往台灣的船隻。

到達台灣後,蔣介石雖仍不死心,持續夢想着反攻大陸。然而随着抗美援朝戰争的爆發,他的希望再次破滅。面對毛主席在國際和國内的連連勝利,蔣介石最終不得不承認自己與對手的差距。

蔣介石孫子召開釋出會,申請父、祖移靈大陸, 說了兩句話令人唏噓

在台灣的晚年,蔣介石雖然身處異地,但始終沒有放棄對祖國大陸的思念。他堅決反對任何分裂中國的提議,深知自己不能成為分裂國家的罪人。在美國施壓下,他與毛主席巧妙地演繹了炮擊金門的一幕,巧妙地使美國不敢輕舉妄動,彰顯了他對于國家統一的堅定立場。

在1975年3月,蔣介石的健康狀況急劇下降,意識到自己餘生無多,他在台北陽明山的士林官邸召集了蔣家的後代。在深知生命将至的沉重氛圍中,蔣介石對他們說出了心中已久的遺願:“我過世後,先将我的遺體暫安于慈湖,那裡有如家鄉奉化的景色......”

蔣介石孫子召開釋出會,申請父、祖移靈大陸, 說了兩句話令人唏噓

慈湖位于台北郊外,原名洞口飯店,是蔣介石以前經常下榻之地。因其地貌與蔣介石在浙江奉化的故居溪口頗為相似,蔣介石在此讓人依照溪口老宅的風格修建了多座建築。每當思鄉情緒湧上心頭時,蔣介石便會駐足慈湖,仿佛置身于溪口的故鄉之中。

1962年蔣介石将洞口飯店更名為慈湖,以此紀念其深愛的母親王采玉。他選擇的“慈”字,不僅表達了對母親的懷念也昭示了他對家族成員的深情。按照他家鄉的傳統,無法即時歸葬故土的逝者可采用“浮厝”方式暫存遺體。這種做法要求靈柩浮于地面三寸高,且在四角支撐以便日後搬移,以此保護先人的安甯不受擾動。

蔣介石孫子召開釋出會,申請父、祖移靈大陸, 說了兩句話令人唏噓

面對現實的無奈和政治形勢的困境,蔣介石意識到自己原本夢想的南京紫霞洞正氣亭安葬已非可能。盡管這樣他仍懷揣着一個希望,将來某日能夠将他的遺體遷回奉化的故土。

這一刻蔣介石的語氣雖平和,但眼中不難看出深深的哀愁和無奈。他知道這可能隻是一個懸而未決的願望,但他仍舊向家人傳達了這一心願,希望他們能在未來找到機會,完成他未竟的心願。

蔣介石孫子召開釋出會,申請父、祖移靈大陸, 說了兩句話令人唏噓

實際上當1949年戰敗撤退至台灣後,蔣介石堅持整頓軍備,暗含重返大陸的希望。當時他公開表達了自己的葬禮願望,想要安葬在南京的紫金山,那裡不僅是國父孫中山的安息之地,還有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蔣介石設想,自己的墓地将略低于孫中山而高于朱元璋,表達出對曆史人物的尊重同時也彰顯自己的地位。

随着歲月流逝,大陸的局勢趨向穩定,民心向背愈發明顯,蔣介石的反攻大陸計劃漸顯渺茫。進入晚年的蔣介石,已是耄耋之年,開始考慮更現實的安葬地點。他提出,若南京已不可行,那麼他也願意安息在奉化的響嶺崗,那裡地勢高遠,可以遠眺他摯愛的故鄉景緻。

蔣介石孫子召開釋出會,申請父、祖移靈大陸, 說了兩句話令人唏噓

臨終前蔣介石的心思轉向了對母親的思念與孝心,他深感生前未能足夠孝順,按照蔣介石的訓示,他的遺體經過特别的防腐處理,并按照江浙地區的傳統使用“浮屠”方式安置。這種獨特的安葬方式涉及将棺材懸空三寸,確定未來遷移棺材時無需破土動工,以避免打擾先人的甯靜。這一做法展現了蔣介石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及對未來計劃的深思熟慮。

當1981年辛亥革命70周年之際,中國大陸的上司人胡耀邦在一次重要講話中提到了對曆史遺址的修繕工作,他指出:“我們不僅僅是修葺了孫中山先生的陵墓,奉化的蔣氏家族墓地也已翻新,廬山的美廬亦得到妥善保養。” 在此基礎上胡耀邦還公開發出邀請,希望蔣介石的遺體能被遷回大陸,歸葬于其祖地奉化。

蔣介石孫子召開釋出會,申請父、祖移靈大陸, 說了兩句話令人唏噓

繼此之後的1982年中國中央政府再次發出友好的信号,由廖承志向蔣經國發去了一封公開信,承諾在兩岸實作統一後,将會幫助蔣介石的遺體歸葬至南京、奉化或廬山,以滿足蔣經國履行孝道的願望。

這些外交動作深深觸動了蔣經國。面對“光複大陸”顯然已不可行的現實,蔣經國逐漸放棄了之前的“三不”政策,開始派遣代表前往大陸,尋求開啟兩岸對話。在和談取得初步進展的關鍵時刻,蔣經國卻不幸去世,未能親眼見證兩岸關系的進一步發展。然而在他生命的最後階段,他堅信未來某天,他父親的遺體能夠傳回故土安葬。

蔣介石孫子召開釋出會,申請父、祖移靈大陸, 說了兩句話令人唏噓

遵從這種信念,蔣經國也做出了相應的安排,留下遺囑,希望自己的遺體最終能與父親一起安葬于奉化溪口鎮,這樣做部分是因為他希望能長伴母親的側,彌補生前未能盡孝的遺憾。

是以蔣經國的遺體并未被安葬在台灣。相反他的家人根據他的遺願,将他的遺體暫放在慈湖附近的頭寮地區,使他在未能回歸大陸之前,能暫時與父親蔣介石相伴。

蔣介石孫子召開釋出會,申請父、祖移靈大陸, 說了兩句話令人唏噓

蔣孝勇投身于實作家族的歸葬大計,但台灣政府對此極力阻撓,認為這一行動具有極大的政治風險,可能會促進兩岸關系的和解,進而對台灣獨立的政治議程産生不利影響。盡管多次申請,蔣孝勇始終面臨官方的冷漠與拒絕。

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和協商,台灣當局終于同意将蔣家遺體暫時遷移至台灣的軍人公墓,但這一計劃最終未能實作。1996年蔣孝勇決定親自回到大陸,尋找合适的安葬地點,這是他為父與祖父的最後心願而做的最後努力。蔣孝勇首先參觀了蔣家的祖宅,之後前往祖墳,對着他的曾祖母和祖母深深三鞠躬,然後圍繞祖墳尋找适合蔣介石和蔣經國的安葬地。蔣家父子對故鄉的眷戀深刻,渴望能回到生養他們的地方安息。

蔣介石孫子召開釋出會,申請父、祖移靈大陸, 說了兩句話令人唏噓

在台灣歸期未定之際,蔣孝勇再度向台灣政府提議将其父親蔣經國與祖父蔣介石的遺體歸還大陸,以實作他們的最後心願。盡管蔣緯國力挺這一提案,但蔣家已在政治會議中逐漸失勢,此次嘗試再次以失敗告終。

蔣孝勇的健康狀況愈發惡化,他身體承受的痛苦難以言表,但他仍堅持不将先輩的靈柩托付給台灣當局。他在台灣召開的新聞釋出會上虛弱地表達了他的堅持和信念。

蔣介石孫子召開釋出會,申請父、祖移靈大陸, 說了兩句話令人唏噓

在那次感人的新聞釋出會上,蔣孝勇雖身體羸弱但神情堅決,他對着聚焦的鏡頭和關注的觀衆說道:“我們蔣家的根在大陸,作為蔣家的一員,我深知落葉歸根的重要。這不僅是我們的傳統,也是我祖父和父親未了的心願。

他繼續力道:“現今國民黨已非昔日之黨,部分成員甚至傾向台獨。我們蔣家堅守一中原則,絕不認同分裂。盡管我力不從心,但蔣家的年輕一代将繼續我們的使命,力争兩岸和平統一。

蔣介石孫子召開釋出會,申請父、祖移靈大陸, 說了兩句話令人唏噓

蔣孝勇的每一個字都透露出他對目前政治态度的不滿以及對家族使命的執着。他的講話結束時,他深深地歎了口氣,顯得更加虛弱。1996年12月22日,蔣孝勇在台北的醫院中去世,享年僅48歲。臨終前他呼喚自己的子女到床前,囑咐他們繼續努力完成家族的遺願。

蔣緯國不久後也随之去世,兩蔣靈柩遷回大陸的事宜再次暫擱。在2006年的一個家族會議中,蔣方智怡堅定地提出将蔣介石和蔣經國的遺體遷回大陸安葬的建議。她認為,這是實作蔣孝勇及其前輩們長久以來願望的關鍵一步。她深知自己的丈夫生前為此事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堅信完成這一使命是對他最好的紀念。

蔣介石孫子召開釋出會,申請父、祖移靈大陸, 說了兩句話令人唏噓

這一提議立刻遭到了蔣孝嚴的反對。蔣孝嚴認為,鑒于目前兩岸的政治氛圍,此時遷移遺體并不合适,可能會引發不必要的政治波動。他堅持認為應該等待更合适的時機。

這一分歧導緻家族内部出現了深刻的裂痕。蔣方智怡與蔣孝嚴的立場堅定,誰也不願意妥協退讓,最終使得計劃陷入僵局。台灣當局雖然表示會尊重蔣家的意願,但由于家族意見不統一,遷移遺體的計劃不得不無限期擱置。

蔣介石孫子召開釋出會,申請父、祖移靈大陸, 說了兩句話令人唏噓

2007年12月23日台灣方面決定撤銷蔣介石陵寝的守衛并封鎖陵園,這一決定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關注。蔣方智怡在封園之日前往陵園進行最後的祭拜,她對陵園的關閉感到無比遺憾,并在公衆面前表達了她的不滿與失望。

盡管如此蔣方智怡并未放棄她的初衷。她表示将繼續尊重兩位前輩的遺願,繼續推動遺體遷回大陸的工作。她希望能在有生之年見證這一曆史性的時刻,完成丈夫生前未竟的心願。

蔣介石孫子召開釋出會,申請父、祖移靈大陸, 說了兩句話令人唏噓

至今蔣介石和蔣經國的遺體依舊存放在台灣桃源縣大溪鎮的陵園内,尚未找到歸葬大陸的可能。這場關于兩蔣遺體安放的争議,最終并未得到解決,而蔣家人内部的分歧也反映了兩岸複雜的曆史與現實關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