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企稅彙算的工資和個稅申報工資差異過大,被預警了!

作者:金島企服

稅務局比對個稅申報資料和企業所得稅工資薪金扣除資料的這個事情。這個事情稅務局也正兒八經在做,之前也有類似案例。

企稅彙算的工資和個稅申報工資差異過大,被預警了!

個人所得稅申報表裡面工資薪金有個收入額

企稅彙算的工資和個稅申報工資差異過大,被預警了!

而企業所得稅申報表裡面呢? 也有個工資薪金支出

企稅彙算的工資和個稅申報工資差異過大,被預警了!

這兩個資料你都要向稅務局報送,個人所得稅裡面的收入額,你公司是作為扣繳義務人,支付員工工資時候要依法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這裡需要按照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填寫員工收入額,然後申報扣繳個人所得稅。而你支付給員工的工資也就是你的一項成本支出,需要在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這就是企業所得稅申報表的工資薪金支出。既然這兩個資料你都要向稅務局報送,那這兩個資料的邏輯關系就值得關注了。

所謂牽一發而動全一身,通過表和表直接的邏輯關系,稅務局也能發現企業稅務申報的錯誤或者說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進而進一步檢查發現問題。

個人所得稅裡面的工資薪金收入是指指個人因任職或者受雇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所得。

企稅彙算的工資和個稅申報工資差異過大,被預警了!

而企業所得稅裡面的工資薪金支出,指企業每一納稅年度支付給在本企業任職或者受雇的員工的所有現金形式或者非現金形式的勞動報酬,包括基本工資、獎金、津貼、補貼、年終加薪、加班工資,以及與員工任職或者受雇有關的其他支出。

很顯然,我們從口徑範圍來看,這兩者并無明顯差異,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我們可以說這兩者理論上可以完全一緻。

A公司2022年1-12月每個月支付員工工資1萬元,公司工資是當月支付當月的,依法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那麼對于A公司來說,彙算清繳時候允許扣除的工資薪金支出就是12萬元。

企稅彙算的工資和個稅申報工資差異過大,被預警了!

而個人所得稅呢?每個月工資1萬,每個月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收入額填寫也是1萬,全年累計就是12萬。

兩組資料相等,這就是最理想的狀态,完全一緻,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沒有特别的事項,這兩組資料都可以達到理想狀态,如果有差異,或者差異過大,總是有原因的。

最常見的原因也是最普遍的原因那就是因工資發放時間引起。

A公司是當月發放當月工資,但是大部分企業是當月工資次月發放,而個人所得稅申報所屬期是以工資實際發放月份為準,企業所得稅是以權責發生制為依據,在這種情況下,兩組資料的比對就會存在錯位。

比如,A公司執行當月工資下月發放,2022年1-12月工資分别如下

企稅彙算的工資和個稅申報工資差異過大,被預警了!

按照權責發生制,公司2022年全年工資薪金賬載金額為21萬,彙算清繳之前都會支付完畢,是以稅收金額也是21萬。

企稅彙算的工資和個稅申報工資差異過大,被預警了!

而個人所得稅累計收入,因為個人所得稅所屬期是以實際支付工資的期間為準,是以2022年1月所屬期的收入額對應的是2021年12月的賬載數。以此類推。

那麼2022年全年個人所得稅按照所屬期1-12月累計的收入額就是16萬。

這個時候如果你去對比個人所得稅申報收入數和企業所得稅扣除數,那就是有差異的,而且這個案例中很明顯,個人所得稅申報數小于企業所得稅扣除資料。

當然,這個差異是合理的,可以說如果每年12月企業工資波動不大的情況下,這個差異也就不會有大波動,我們具體來看看。

比如A公司2022年工資支出是下面這種情況,每年12月都是穩定的5萬,其他月份為1萬。

企稅彙算的工資和個稅申報工資差異過大,被預警了!

那麼很顯然,這個時候賬載數是16萬,所得稅稅前扣除數是16萬,個人所得稅申報累計收入額也是16萬,雖然錯位,但是因為2021年和2022年12月的工資沒變,是以這種錯位的影響剛好抵消。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如果是當月工資下月發的情況,我們在比較這兩組資料的時候還先應該剔除掉12月工資差異的影響。

但是反而是有些機關是搶跑申報的,以工資所屬期為稅款所屬期申報的,這種情況下反而是完全對上了。

如圖:

企稅彙算的工資和個稅申報工資差異過大,被預警了!

稅款所屬期直接以工資所屬期來的。按照權責發生制,公司2022年全年工資薪金賬載金額為21萬,彙算清繳之前都會支付完畢,是以稅收金額也是21萬。

企稅彙算的工資和個稅申報工資差異過大,被預警了!

個人所得稅累計收入,按所屬期來統計也是21萬。反而搶跑申報個稅的人家個稅和企業所得稅的工資薪金比對還能無縫吻合。你就說這事,尴尬不尴尬吧……

其實也很好了解,個稅你按收付實作來申報自然是和企業所得稅權責發生是有背離的,而個稅你也按權責發生,以工資所屬期來作為個稅所屬期,那自然取數兩個就吻合了。

是以,時間上的錯位是一個正常原因,做出合了解釋就行了。而這種比對更多的是查一些不合理的原因,這些不合理原因往往隐藏着稅收風險。

比如,多列工資薪金支出,企業僞造了工資發放明細表虛列成本以及工資薪金的核算範圍不正确等,造成企稅前扣除的多,個稅扣除的少。

又比如,少申報工資薪金收入,員工發放了工資,但未申報個稅,或者按照較低的收入申報個稅。

年收入未超過6萬的員工,認為可以不申報個稅。計提了工資薪金,次年彙算清繳結束前未發放,轉為往來科目比如上面随州市的稽查案例,企業将未兌現的獎金轉入往來賬-其他應付款,提前在企稅前扣除。

編排丨金島商務;

來源丨中國稅務報、二哥稅稅念等網絡收集整理;

聲明丨平台内容供學習、交流使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出處有誤或侵犯到原作者權益,請與我們聯系删除或授權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