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雍正王朝:難怪雍正帝隻能吃帶毛豬,你看處死年羹堯他有多後悔?

作者:楊角風發作

在《雍正王朝》中,年羹堯的死,無疑是影響雍正朝政治走向的大事件。

在此之前,年羹堯作為雍正帝的鐵杆心腹,深受重用。雖然也曾左右搖擺過,但終歸沒有邁過紅線,被他人所用。不管是雍正帝即位之前,還是當上皇帝之後,鞍前馬後,沒少出力。

也正是以,年羹堯才會居功自傲,在取得青海大捷後,愈加飛揚跋扈,目中無人。當然,他的這種表現,不僅百官看不下去,連雍正帝也忍受到了極限,并最終動了殺心……

可以說,将年羹堯貶職,并賜其自盡,是雍正帝執政生涯中下過的最艱難的指令,由此引發的後遺症,也讓他痛苦不已。

那麼,他有沒有後悔過,處死年羹堯呢?

楊角風談《雍正王朝》系列文章:看懂除掉年羹堯的後遺症,才明白雍正帝為什麼要吃帶毛豬?

雍正王朝:難怪雍正帝隻能吃帶毛豬,你看處死年羹堯他有多後悔?

一、

雍正帝派孫嘉誠去西北,如意算盤打的“啪啪”響,實際上就是在創造拿下年羹堯的機會!

一方面,去之前雍正帝就說了,孫嘉誠乃戶部第一算賬能手,派他去就是為了幫年羹堯管賬的。年羹堯在西北的那攤子爛賬,誰人不知,誰人不曉,派孫嘉誠去查賬,就是去送死。

另一方面,西北戰事尚未停息,叛軍的首領還在逃,且兩股叛軍聯合到了一處。此時戰局不穩,人心不穩,老百姓急需休養生息,根本就不适合在此推行新政。雍正帝偏偏不信邪,非要孫嘉誠去強推,那受到的阻力之大,可想而知。

是以,雖然雍正帝嘴上說的是希望年羹堯看到孫嘉誠這個人,就能有所收斂,有所警示,但這不過是他的一廂情願罷了。畢竟孫嘉誠是個什麼樣的人,他已經見識過了,這人眼裡容不得沙子,根本就不可能跟年羹堯和平共處。

其實,自古帝王都不太喜歡铮臣,尤其是這種拿天象來抨擊朝政的孫嘉誠。那玩意是玄學,最終解釋權在天子手上,你一個臣子拿上天來指令皇上,就是在找死。

後來的太平天國,為什麼會發生天京事變啊,原因就在于此!

洪秀全的起家,靠的是自稱上帝次子,結果蕭朝貴發現了漏洞,動不動就玩“天兄附體”,楊秀清則更進一步,直接“天父下凡”。關鍵是,同樣套路的洪秀全還不能揭穿他們,隻能老老實實跪地磕頭聽令。

雍正王朝:難怪雍正帝隻能吃帶毛豬,你看處死年羹堯他有多後悔?

二、

如果僅僅這樣,也不至于讓雍正帝忌憚,關鍵是孫嘉誠背後還有一群追随的鐵杆小弟,從求雨時就能看出來。

這樣一來,孫嘉誠就成了清流領袖,自成一派,且有結黨嫌疑,雍正帝就不得不防。那麼,把他派往西北,除了監督年羹堯外,還能分化清流勢力,一石二鳥。

雖說孫嘉誠被年羹堯殺害的結果,也在雍正帝的預料之中,但等到這一天真正來臨,他也确實心痛。畢竟,他做這個安排的理想結局,就是孫嘉誠跟年羹堯互相監督。既能守住西北,又能推行新政,還能分化其他對皇權造成威脅的勢力,多全齊美。

可惜,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最終在西北推行新政的孫嘉誠還是被年羹堯給殺了!

年羹堯沖孫嘉誠下手,就是沖雍正帝的新政下手,要知道,年羹堯不過是雍親王府曾經的府邸奴才。就算是親兒子弘時又如何,敢妨礙雍正帝推行新政,其下場隻有一個,那就是死!

而且,雍正帝處理年羹堯的方式也很特别,他是通過隐藏在其身邊的心腹,伊興阿、嶽鐘琪實施的計劃。讓年羹堯如同自己一樣,也領略了一把,被身邊人“出賣”的滋味。

當然,如果年羹堯能吸取教訓,低調一點,被貶為杭州将軍後,能把排場降一降,低調一點,或許還能保命,就跟他的管家老桑說的那樣:

“二爺,不是老奴妄言,地不跟天鬥,子不跟父鬥,這……您鬥不過皇上!”
雍正王朝:難怪雍正帝隻能吃帶毛豬,你看處死年羹堯他有多後悔?

三、

不過,從雍正帝的内心來講,雖然也恨年羹堯不争氣,但真要處死他,又确實下不了這個決心。

真正促使雍正帝痛下殺心的人,并非那群嚷嚷着要替孫嘉誠報仇的清流,也不是各地紛紛上書的督撫,而是張廷玉!

當時,雍正帝面對衆多彈劾的奏折,詢問張廷玉,難道年羹堯非死不可嗎?

張廷玉先是回答了年羹堯的罪名,說他就算功過相抵,也是死有餘辜,随後又補上一句話:

“此人一日不去,皇上聖名就一日受到玷污!”

這就很奇怪了,張廷玉這人一向謹小慎微,很少發表這種言論,況且還是揭雍正帝的傷疤。不管是之前的鑄币風波,還是賜諾敏“天下第一巡撫”匾,亦或者科場舞弊案。他都是能不說話,盡量不發話,這次為什麼抽風,勸雍正帝弄死年羹堯呢?

除了當年年羹堯在大堂之上,直接嗆了張廷玉一鼻子外,張廷玉更多的是在替孫嘉誠報仇。畢竟一向君子不黨的他,在劇中展現出來的,整個朝廷中存在私交的官員就孫嘉誠一個。而且,在科場舞弊案中,孫嘉誠還曾經救過張廷玉的命。

果然,雍正帝在聽到張廷玉說年羹堯死有餘辜時,手一抖,茶杯落地,随後死死盯着張廷玉。可又聽到他說,自己的聖名将受到玷污之後,也隻能歎了一口氣,同意了其建議。

那麼,雍正帝處死年羹堯之後,究竟有沒有後悔過呢?

雍正王朝:難怪雍正帝隻能吃帶毛豬,你看處死年羹堯他有多後悔?

四、

我一直認為,《雍正王朝》中最悲情的一幕,莫過于已經落魄到守城門的年羹堯之死了。

說句實在話,這時候的年羹堯已經毫無威脅,每天在城門口除了能跟小牧童下下棋,根本起不了任何波浪。哪怕像後來對待李绂一樣,将他罷官還鄉,也比要了他的命強。

這一點别說我們想不明白,李衛和翠兒也不明白,年羹堯更是想不明白。李衛帶着賜死的聖旨找到年羹堯時,已經被眼前的一幕驚呆了:

昔日輝煌的大将軍,渾身髒兮兮的蜷縮在城門洞子裡,面對好友到來,還得自己燒火熬粥,嗆的直咳嗽。

當然,見到李衛的那一刻,年羹堯就已經明白自己的結局。是以,沒等李衛發話,他自己就在問聖旨在哪?

拿到上谕之後,年羹堯甚至都沒打開,而是從右手腕上脫下來當年雍正帝送他的佛珠,扔到了桌子上,也預示着跟雍正帝的主仆情誼徹底拜拜:

“狗兒,替我把這個還給他!”

要知道,當初老四胤禛送年羹堯這串佛珠時,年羹堯很感激,說的是:

“主子您是菩薩轉世,奴才應該做一個護法的金剛!”

現如今金剛被菩薩處死了,那以後沒有自己保護的路上,還望主子珍重。随後,年羹堯痛哭流涕,搖搖晃晃在李衛的注視下,走向了遠方。再配合那首悲傷的《牧童》音樂,令人倍感憂傷:

“牛兒牛兒為誰忙喲,忙完春耕忙秋糧喲;風霜雨雪它不怕,搖着鈴兒走四方。”
雍正王朝:難怪雍正帝隻能吃帶毛豬,你看處死年羹堯他有多後悔?

五、

可想而知,如果李衛真将這串佛珠還給雍正帝,失去金剛保護的他心中會是一個什麼滋味?

在回答雍正帝有沒有後悔處死年羹堯之前,我們先分析一下,年羹堯之死究竟帶來多少後遺症?

第一個後遺症,正跟張廷玉轉述李绂折子的話相反,處死了年羹堯,不能沒能維護皇上的形象,反而讓皇上的聖名受到了玷污!

為啥?

因為流言!

年羹堯前腳被處死,後腳伯倫不歸酒樓就聚集了一群沒落旗人,針對這件事議論紛紛:

“一個是前任大将軍王,一個是後任大将軍,一個守城門,一個守皇陵,我瞅着這裡面……”

别說他們了,換做我們也會這樣想,那就是,不管誰當大将軍,不管立過多大的戰功,都會被當今的皇上懲治。别說一個曾經是府邸奴才的年羹堯了,就算是先帝爺任命的大将軍王,不也是被打壓的厲害?

談論的人一多,也就給了有心之人可乘之機,比如那大爺就接過了話茬:

“這裡面當然有文章啊……”

一說二說,那大爺憑借三寸不爛之舌,硬是扯到雍正帝即位的正當性上了,還裝模作樣蘸着水寫下了“十四”二字:

“聽說先帝爺的遺诏,原是把大位傳給這主兒的。”

可以這樣說,雍正帝篡位之說,就是從處死了年羹堯開始在民間流傳的。甚至還傳到了老十四胤禵的耳中,讓其深信不疑,徹底離間了這親哥倆。

雍正王朝:難怪雍正帝隻能吃帶毛豬,你看處死年羹堯他有多後悔?

六、

雍正帝處死年羹堯後的第二個後遺症,便是西北再次大亂,嶽鐘琪也根本鎮不住場子。

之前咱們也分析過了,年羹堯縱使有百般,千般不是,但其治軍打仗卻是行家。要能力有能力,要手段有手段,叛軍不知道有多恨他。現在好了,年羹堯被皇上處死了,正是親者痛,仇者快。畢竟叛軍的首領還沒抓到,現如今兵合一處,更是卷土重來,一發不可收拾了。

嶽鐘琪雖然忠心,處處小心謹慎,做一切事情的前提就是不讓皇上起疑。比如,提拔将領,不敢提拔自己人,從福建那邊調人來當都統。

皇上倒是不懷疑他擁兵自重了,關鍵是這種拼湊的軍隊,戰鬥力不行啊。東南來的将領,管西北的兵,兵不認識将,将不認識兵,能管的好才怪呢?

跟嶽鐘琪有默契的将領,得不到提拔,得到提拔的,又沒啥默契,搞不好還不買他賬。這樣的軍隊,雖然能讓皇上放心,不用擔心“洪水”淹了紫禁城,關鍵是,它也打不了勝仗啊。

果然,嶽鐘琪剛升任大将軍,人家羅布藏丹增就聯合阿拉布坦,調集三千騎兵劫了阿爾泰的大營。

可是,嶽鐘琪帶領下的大軍明明打了敗仗,卻還上請功的折子,當時雍正帝就怒了:

“被敵人端了大營,燒了倉庫,搶了糧食,外帶還死了七十多人,居然還有臉向朝廷要糧請功?這樣的‘勝利’,在年羹堯的手裡,早就……”
雍正王朝:難怪雍正帝隻能吃帶毛豬,你看處死年羹堯他有多後悔?

七、

雍正帝處死年羹堯帶來的第三個後遺症,那就是八爺黨取得了一大勝利,雍正帝的執政能力進一步受到質疑。

畢竟當初雍正帝追繳府庫欠款也好,鑄造新朝銅币也罷,亦或者開科取士。沒有一項是順利完成的,又是山西諾敏案,又是鑄造銅币弊端,又是科場舞弊案的。

這本就讓百官,乃至民間議論紛紛,覺得這皇上的能力有限,沒有一件事辦好。

正因如此,年羹堯取得青海大捷,才解救了雍正帝于水火之中。雍正帝才會在高興之餘,要召年羹堯進京,還要重重的賞他:

“朕在北京等着你,為你慶功,做個千古君臣知遇的榜樣,給天下人看看!”

就像當年王掞抨擊康熙帝“不教而誅”一樣,年羹堯有問題,那是你雍正帝沒有教育好。隻有最無能的人,才會一味的用殺戮來解決問題,而不是開導和教育。

是以,不僅太後烏雅氏拿雍正帝用年羹堯,而不用親兄弟的事做文章。連老十三胤祥後來都看不下去了,在西北戰事失利之後,雍正帝去探望老十三胤祥,憂心忡忡的說不想再失去十三弟時,說了一句:

“四哥,有句話我早就想跟你說了,我知道你可能一下子聽不進去……”

其實就是在暗中批評雍正帝不會用人,放着自己的親兄弟,也是軍事上一把好手的老十四胤禵不用,非用年羹堯,現在好了,被人家拿來做文章了吧?

雍正王朝:難怪雍正帝隻能吃帶毛豬,你看處死年羹堯他有多後悔?

八、

雍正帝處死年羹堯第四個後遺症,便是衆位大臣們不願意再承擔責任,甚至還有一些對皇上寒了心,“叛變”了。

我們翻一下曆史書,會發現,軍機處成立于雍正七年,而且就是針對西北戰事才成立的,成立的起因就是将領能力不足。這個将領可不是年羹堯哦,他早在雍正三年,就已經被賜死了。

在劇中,軍機處的成立是在年羹堯當大将軍的時候,但也僅限供應糧草的功能。具體怎麼帶兵打仗,完全是年羹堯在西北說的算,而不是後來的嶽鐘琪打仗還得等皇上遠端指揮。

正所謂殺雞儆猴,有了年羹堯的前車之鑒,其他人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效率低下也就有情可原了。也難怪雍正帝一天恨不得掰成兩天過,管的事太多,被累死也就說得過去了。

同時,年羹堯之死,間接促成了隆科多的“叛變”!

為什麼這麼說?

很簡單,隆科多可是有擁立之功的重臣,跟年羹堯一樣,成為雍正帝的左膀右臂。

前期,隆科多可是有舉薦權的,比如諾敏去山西任巡撫就是他舉薦的。可惜,諾敏最後卻被雍正帝處死了,連帶着自己的舉薦權也被收回。要知道,諾敏可是被雍正帝賜過“天下第一巡撫”牌匾的,這種人都能被處死。證明皇上可以不顧自己的臉面,可以殺清官,這對隆科多的震撼非常強烈。

但諾敏之死,還達不到促使隆科多“叛變”的底線,年羹堯之死才是其“叛變”的關鍵!

雍正王朝:難怪雍正帝隻能吃帶毛豬,你看處死年羹堯他有多後悔?

九、

雖然當初年羹堯回京,飛揚跋扈的樣子,也讓隆科多很反感,暗中罵了一句:

“什麼東西!”

但,他們倆其實同屬雍正帝陣營,又在皇上的要求下聯姻,收了年羹堯的兒子當自己的兒子。正所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捆綁在一起的年家和佟家,縱使互相看不起,但也是一條船上的。

隆科多原以為,以自己的擁立之功,就算以後犯個小錯,皇上也會念在有功上面,不予追究。可惜,年羹堯的死對他震撼太大,原來皇上也會殺功臣。

更重要的是,年羹堯的死,在隆科多看來,乃衆臣彈劾的結果。這也給他造成一個錯覺,那就是,要想在朝堂之上立足,就得讨好百官。

這是什麼路線?

就是老八胤禩走的路線啊,讨好百官,籠絡群臣,這也是為什麼隆科多會向老八胤禩靠攏的原因之一。

當然,隆科多最終投向老八胤禩,一方面,自己确實不幹淨,幹了一些違法亂紀的事。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雍正帝的新政,影響到了自身的利益。再有,就是清流派領袖被殺和罷官了,因為這也預示着隆科多又錯了,原來雍正帝也可以不聽百官的。

總而言之,因為隆科多跟年羹堯有聯親的關系在,不管他怎麼做,都難逃雍正帝的猜忌。這也是他在軍機處,聽到雍正帝再次提到年羹堯名字後,默默無語隻埋頭喝茶的原因所在。

雍正王朝:難怪雍正帝隻能吃帶毛豬,你看處死年羹堯他有多後悔?

十、

可以這樣說,雍正帝聽從張廷玉的建議,處死了年羹堯,事後也是後悔的。

在西北戰事不利之後,雍正帝就發飙,說要嚴懲阿爾泰。讓他降職兩級,戴罪立功,并限他半個月之内,也斷掉敵人一座糧庫,也允許他戰死二百人。

别人沒說話,張廷玉卻站了出來:

“這确實是諱敗為勝,但這件事怎麼處置,臣以為還有待斟酌。倘若因為小敗而重懲大将,那麼大敗呢?”

說這句話的時候,張廷玉眼神是往上瞅的,這也證明,以他對嶽鐘琪,對阿爾泰的了解,後面鐵定還會吃敗仗:

“何況現在處置了阿爾泰,目前也沒有适當的人選替代他!”

當然,張廷玉還是心虛,畢竟前面自己剛進言殺掉了年羹堯,現如今又吃了敗仗。剛剛雍正帝提到年羹堯這個名字時,明顯張廷玉的臉色不好看。

估計雍正帝也有怨言在裡面,一方面怪張廷玉,怪在場的各位,當初為啥不替年羹堯求情?另一方面也痛恨自己,當初怎麼就聽了他的話,真處死了年羹堯呢?

“朕就不信,死了張屠夫,就吃帶毛豬啊?”

這句話,表面上是說阿爾泰的,其實不然,一個小小的阿爾泰還上升不到讓雍正帝吃帶毛豬的程度。能有這個能力的,隻有年羹堯,可現如今,他死了,自己隻能吃帶毛豬了。

雍正王朝:難怪雍正帝隻能吃帶毛豬,你看處死年羹堯他有多後悔?

就像後面的老八胤禩說的那樣,若換個生手,威不服衆,反而更加壞事。同樣表面說阿爾泰,暗中是在暗示嶽鐘琪換了年羹堯,狠狠刺激了一下雍正帝:

“此事隻能表面上裝糊塗,承認阿爾泰‘小勝’,而後再命他乘勝相機進攻……”

後面那句話更刺激雍正帝:

“兵兇戰危,不同于政事,一旦錯了就很難更改!”

是啊,政策錯了,後面再改就是了,可若是殺錯了人,人死可不能複生,那可就真錯咯。

雍正帝還能怎麼辦?

以前雍正帝還有自己人可用,就算衆臣說他重用漢人,不用滿人,他也有底氣反駁。甚至一怒之下還能讓老九胤禟,堂堂的王爺去西北給自己的府邸奴才年羹堯下跪。

現在呢?

年羹堯已經死了,這可是老八胤禩他們取得的一大勝利,晚上睡覺都不知道笑醒了多少次了。

雍正王朝:難怪雍正帝隻能吃帶毛豬,你看處死年羹堯他有多後悔?

雍正帝,也隻能打碎了牙往肚子裡咽,死了張屠夫,就吃帶毛豬了。

等到清流派又群起而攻田文鏡時,雍正帝才後知後覺,突然發現彈劾的名單竟然跟當初彈劾年羹堯時一模一樣,頓時傻了眼。

可想而知,當時的雍正帝有多後悔,懊惱自己怎麼就殺了年羹堯呢?

年羹堯是死透了,但還活着的老八胤禩卻沒放過機會,不僅帶頭祭拜孫嘉誠,還故意在軍機會議上諷刺雍正帝。那麼,雍正帝又是如何反擊,如何應對呢?

關于這個問題,咱們下回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