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助貸機構轉型新路徑,奇富、樂信、新希望金科都已入局

作者:消金界

2024年伊始,消金行業頻發重要人事變動。例如某持牌消金總經理跳槽至一家腰部助貸機構;某金融科技公司一把手,跳槽至另一家助貸機構。

他們負責着手的,都是同一項新業務——有人稱其為“代營運”,有人稱為“聯合營運”,有人稱為“數字普惠信貸解決方案”,有人稱為“To Bank金融數科”。叫法千五花八門,營運模式也各有特色,但究其根本,都是旨在通過提供一套技術解決方案,幫助銀行做自營業務。我們以“To Bank金融數科”來統一介紹。

這背後隐隐折射了互金行業現狀——2024年以來,行業貸款新增創下新低,而市場風險又在不斷攀升。原有主營業務增長放緩,要想保住餘額,隻要兩條路徑,要麼客群繼續下移,提高高風險資産占比;要麼轉型新賽道,繼而拉動業務增長。

To Bank金融數科,就是各家助貸機構試圖着手的新業務。此前新希望金融科技在這一領域趟出一條路來,引發業内紛紛效仿。

“這是從去年就已經定下來的方向。”一位接近桔子數科的人士表示,公司早已籌備新的部門,該業務今年有望成為新的盈利增長點。

01

關鍵在于建立信任關系

在To B賽道上,早有包括宇信科技、長亮科技等在内的傳統硬體服務商,為銀行提供IT解決方案。後來興起的網際網路公司技術壁壘還沒有建立起來,是以大多隻為銀行等提供各種獲客導流服務。後來也參與到信貸業務中,逐漸興起了助貸聯合貸等模式。

而To Bank金融數科服務,則是網際網路平台通過輸出獲客、風控等服務,幫助銀行建立數字化系統的同時,助力銀行營運客群。資金、技術與客戶,均掌握在銀行手裡。一句話就是,這種模式就是來幫助銀行做好自營業務的。

在這一領域,早期大廠也有涉足,但并不成功。

小A最早在京東數科(現為京東科技)負責該業務,他總結起來,這一模式有兩個最大的弊端,一是營運成本極高,二是面臨資料合規問題。

他表示,銀行有資料合規的要求,資料不能出庫,是以需要專門的團隊入駐,而駐場的成本極高。最初京東數科入場,做的最多就是模型搭建,但是營運獲客體系無法複制,或者說複制成本極高。舉個例子,僅脫落客戶的頁面召回,就需要至少三個系統。很多機構都無法承擔這樣高昂的系統和人力成本。

後來,頭部平台之一的樂信于2021年推出“區域銀行共生長”計劃,釋出“聯合營運”解決方案,并與萬億級城商行達成了戰略合作。

樂信對該模式進行了相對輕資産的改造。在此類合作中,樂信出人和技術,銀行出資金,然後二者按照一定比例進行分潤。

彼時,除了高成本的制約外,銀行與平台方的信任關系也處于建設當中。是以,有接觸過該業務的銀行從業者表示,銀行雖然想要業務量,但平台如果不承擔風險,他們也難以相信對方的風控能力。在他們看來,助貸機構轉型To B賽道,隻是助貸平台拉攏資方的手段。

是以在實際合作中,大部分的平台均施行了“兜底、半兜底”模式,承擔了全部或部分風險,才能獲得To Bank金融數科業務的訂單。

是以,盡管京東數科、樂信等大廠都争先布局,但實際做下來,該類業務“雷聲大,雨點小”。銀行和網際網路公司之間很難建立建立信任感,導緻實際展業時困難重重,機構也很難從中賺到錢。幾年下來,該業務裁員的裁員、關停的關停,能走出來的、堅持下來的并不多。

02

行長帶隊“求資産”

2023年一場前所未有的資産荒,使得這一賽道又熱了起來。但經過時間檢驗,有真正實力的玩家已所剩不多。

其中,樂信在此領域的深耕,獲得了市場的認可。比較明顯的變化就是,樂信在2023年三季報中表示,樂信加速發力To Bank金融數科業務,已落地多家銀行,打造标杆案例。通過為金融機構提供多項科技和數字化服務,幫助機構加速數字化更新,提升信貸核心能力。

此外,頭部平台奇富科技也在發力。2023年第三季度财報顯示,其新增和三家金融機構簽訂金融科技業務服務,這三家機構包括股份制銀行、網際網路銀行、民營銀行。該公司表示,未來将會向更多金融機構輸出全流程解決方案,後續會有更多客戶規模化上線。

消金界了解到,在這一輪的To Bank金融數科業務熱潮中,與此前相比,銀行的積極性特别高——

一方面,資産荒成為全行業面臨的難題,銀行對資産的迫切需求前所未有。“XX銀行行長/副行長帶隊要資産”,成為行業去年蔓延到現在的口頭禅。

目前來看,資産荒并未有緩解的态勢。“前年我們合作樂信、信也等機構,資金成本還能到8%,去年就到5-6%左右了,今年甚至更低。”某從業者表示,即便這樣,也沒有多少資産可分。

消金界了解到,目前頭部平台的資金成本已降至4%左右。

網際網路金融科技平台走在市場前沿,當然深谙金融機構的訴求。實際上,不僅是中小銀行和消金公司,包括大型城商行、股份制銀行,對資産的需求同樣迫切。

另一方面,在此前的助貸、聯合貸合作中,通常金融機構和網際網路公司簽署三年的客戶保護協定,如今三年期限已過,金融機構想要對這部分客戶進行自主營銷。

加之監管政策引導,還有對資産規模與品質的擔憂,有金融科技能力的平台紛紛加入到To Bank金融數科業務開拓中。消金界了解到,該業務目前活躍的平台包括美團金服、京東科技、樂信、奇富、衆安、小赢、桔子、數禾等機構,他們的數字化與風控能力得到了銀行業的認可,并在口碑傳播中加快了業務拓展。

不過,消金界發現,這一賽道上還有一家“低調”的機構——新希望金融科技,在此領域已深耕6年,成功趟出一條路來。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二季度,新希望金融科技已與上海農商銀行、陝西信合等超過450家銀行建立合作關系,支援銀行自有産品、自主風控、自主放款超5000億元,為近1700餘萬人實作了精準的服務。而官網資料顯示,公司服務的商業銀行數量已超過500家。通過采用新希望提供的天翔CROS智慧零售平台,不少中小銀行實作了産品和工具的疊代,合作銀行與之綁定的愈來愈深。

03

業務呈現綜合化

透露财報,我們能夠看出To Bank金融數科業務的強勁增長,而且能夠看到該類業務也出現了更為細緻的劃分。

奇富科技在2023年第四季度财報中披露,其服務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模式中主要有兩種:

一種模式是輕資本模式、智能信貸引擎(“ICE”)。具體來說,“ICE”為“360借條”應用程式上的開放平台,該公司通過“ICE”中的大資料及雲計算技術将借款人與金融機構進行比對,并提供借款人的貸前調查報告。通過“ICE”撮合的貸款,公司不承擔任何風險,2023年第四季度通過“ICE”的貸款撮合規模為166.10億元。

另一種是“其他技術解決方案”。在該方案下,該公司為金融機構提供本地部署、規模化風險管理SaaS,有助金融機構合作夥伴改善信用評估結果。2023年第四季度通過其他技術解決方案的貸款撮合規模為297.05億元。

奇富科技披露第四季度在輕資本模式、智能信貸引擎(“ICE”)及其他技術解決方案下,共發放貸款682.39億元,占貸款發起總額的57.3%,較2022年同期的584.38億元增長16.8%。這成為平台不可多得的亮點之一。而截至2023年12月31日,“ICE”及其他技術解決方案的在貸餘額分别為208.10億元和415.27億元。

在業内看來,真正有技術能力的平台會逐漸成為技術服務方,他們的能力受到了銀行業多年的認可,品牌較強,在合作中與銀行的信任關系也較好。而且這類業務完全順應了監管的要求,會越做越大。

當然,信任關系是雙向的。有些銀行體量小,本身承擔風險的能力弱,是以對于外界的合作隻接“兜底”承諾方案。是以一些平台不得已推出了帶兜底的To Bank金融數科服務。不過這是否還屬于助力銀行做“自營”範疇,就有待商榷了。

總體來看,目前平台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中,不管是新希望這類技術服務商的金融數科服務,還是網際網路平台推出的輕資産合作服務,均是在向To Bank金融數科服務方向上的努力。

背後有引導銀行業做好自營的政策因素,有雙方信任關系、技術實力的差異,有資金資産供應關系的考量,還有商業可持續的長遠規劃等等,但都離不開消費借貸中介為金融機構提供服務的根本。助貸、聯合貸、To Bank金融數科模式正在形成綜合服務能力,平台能根據金融業務需要而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才能在競争中生存下來。行業的分化也會愈發明顯。

然而不管怎樣,銀行的需求似乎也愈發迫切。

拿零售之王招商銀行來說,2023年實作營收3391.23億元,同比下降1.64%,這是過去十年來首次出現全年營收負增長;此外,盡管2023年淨利潤達1466.02億元,同比增長6.22%,但與2022年的15.08%和2021年的23.20%相比,明顯增速放緩。

在資産荒愈發嚴峻的今天,對于銀行來說,通過奇富科技、樂信等在内的To Bank金融數科模式拓客,不失為做大自營規模的一種路徑。這是否能成為一條好的轉型賽道?是否會面臨未知的監管風險?未來的發展不得而知,但是,銀行的零售業務發展到今天,如果說真的有什麼好的經驗可言,恐怕就隻有一條,那就是敬畏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