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部副中心等到了補短闆的機會

作者:廣河縣融媒體中心

掉隊的中部“副中心”,終于等到了補短闆的機會。

近日,洛陽市發改委網站釋出消息稱,焦作經洛陽至平頂山高鐵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國鐵集團和河南省政府聯合批複,向全面開工邁進關鍵一步。

焦洛平高鐵是大陸“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呼南高鐵的組成部分。公開資訊顯示,早在2009年,焦濟洛、洛陽至平頂山城際鐵路就被納入國家發改委批複的《中原城市群城際軌道交通網規劃(2009~2020年)》。

多年來,相關線路規劃一波三折,牽動沿線地區的“神經”。

這條高鐵有多重要?一個現實背景是,河南在全國率先建成以鄭州為中心的“米”字型高鐵網絡之後,面臨各省間高鐵賽道的激烈競逐,外界擔憂緊随而至:進入後“米”字型時代,河南如何延續優勢?

在這座高鐵大省的下一步“棋局”中,定位“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的洛陽顯然被寄予厚望。

随着焦洛平高鐵加速推進,洛陽終于有望打破僅有一條東西向高鐵通道的尴尬局面,曆史性完成“十”字構架的另一筆。更長遠來看,洛陽似乎還有再造一個“米”字樞紐的可能?補齊交通短闆,能否為洛陽找回一些信心?

中部副中心等到了補短闆的機會

守住優勢

河南是全國首個“米”字形高鐵網省份。

去年底,鄭濟高鐵全線開通。曆時18年、投資3000億,河南在全國率先建成2200公裡米字型高鐵網,形成以鄭州為中心通達全國主要經濟區的“12345”高鐵交通圈,從“中國鐵路心髒”躍升為“中國高鐵心髒”。

不過,高鐵時代日新月異,這一超級工程落定并不意味着河南可以就此“躺平”。

在河南之前,福建、安徽、江蘇等6個省份已率先實作“市市通高鐵”。就裡程規模而言,僅聚焦于中部,截至去年底,安徽高鐵裡程2537公裡,湖南高鐵裡程2501公裡,江西的高鐵裡程也已接近2300公裡。

中部副中心等到了補短闆的機會

而從樞紐地位看,隔壁的湖北還在加快推進以武漢為核心的超“米”字型樞紐網,以襄陽、宜昌為副中心的“多向放射型”高鐵樞紐,以其他市州為節點的“十字型”高鐵樞紐……河南的先發優勢将逐漸減弱。

其實,早在河南“米”字型高鐵路網建成前夕,就有一種擔憂在當地蔓延——後“米”字時代,河南還有哪些重要鐵路項目可以期待?

彼時,中原經濟發展研究院院長、河南大學資深教授耿明齋受訪指出,“從2021年開始,我們(河南)迅速醒了過來”,已經開始緊鑼密鼓地謀劃第二輪高鐵建設。

也是在2022年前後,焦洛平高鐵先後被納入國家《“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和《河南省“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樞紐經濟發展規劃》重點建設工程。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在回答“面臨兄弟省市的快速趕超,河南該如何幹”時,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鐵路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悅國勇進一步透露,将全力實施高鐵拓展成網工程,加快推進“十四五”規劃内的南信合高鐵、焦洛平高鐵等7個重點項目建設。

不難看出,國家和省級層面的高度重視,也是醞釀多時的焦洛平高鐵得以在近兩年快速推進的重要原因。

公開報道顯示,2022年1月以來,(河南)省、(洛陽)市專班先後組織4次推進會、51次專班會,推動焦洛平高鐵高效完成項目規劃選址、社會穩定、節能評估、用地預審等可研批複前置手續,以及預可研審查、可研審查、可研鑒修等重要節點工作,直至此次可研報告獲得國鐵集團和省政府聯合批複。

中部副中心等到了補短闆的機會

米字構想

規劃顯示,焦洛平高鐵途經河南西部的焦作市、濟源市、洛陽市、平頂山市,建立線路長229.2公裡,設計時速350公裡,全線新設沁陽西、濟源東、孟津北、汝陽東、汝州南5座車站。

中部副中心等到了補短闆的機會

圖檔來源:鐵路建設規劃,僅供參考

在民建河南省委會主委梁留科看來,“焦洛平高鐵項目獲批複後,以鄭州為中心的河南‘米’字形高鐵網,加上豫西洛陽和豫東商丘兩個高鐵‘十’字構架,河南開始形成‘米字引領、雙翼驅動’的高鐵新格局。”

也就是說,這條南北走向的高鐵線路不僅有利于加強豫西各市互聯互通,還将破解洛陽此前的尴尬處境——作為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卻僅有一條高鐵過境,即東西走向的鄭西高鐵,嚴重制約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及輻射帶動作用。

在河南省内,2016年才迎來首條高鐵的商丘,在2020年商合杭高鐵通車營運後,便已形成鄭州之後第二個高鐵、普鐵“雙十字”樞紐,成為河南第二大鐵路樞紐城市。與同為中部副中心城市的襄陽、蕪湖等地相比,洛陽現有高鐵格局更是差距明顯。

面對這一局面,當地不是不着急。

2022年公布的《河南省“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樞紐經濟發展規劃》,就曾提出“實作交通區位優勢再造”。其中多處提及洛陽,明确加快建設洛陽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并點題洛陽“十”字高速鐵路骨架建設。

眼下,有望盡快開工的焦洛平高鐵,讓洛陽添上“十”字第二筆指日可待,也成為其扭轉局面的一次重要機遇。而在“十”字之後,這座副中心城市還有更大的設想。

随着各地規劃建設步伐加速,“米”字型高鐵早已不局限于省會城市之間的競争。眼看着周邊城市瞄準“米”字樞紐争相布局,有省内“大哥”鄭州示範在前,洛陽自然也不甘落後。

中部副中心等到了補短闆的機會

圖檔來源:《河南省“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樞紐經濟發展規劃》

盡管現有線路版圖暫顯“掉隊”,但洛陽的“米”字型高鐵夢或許并不遙遠。在近年河南省級交通規劃的衆多表述中,同時擁有“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和“副中心城市”定位的洛陽,幾乎都是僅次于省會鄭州的存在。

綜合相關規劃與群眾呼聲來看,除鄭西高鐵和焦洛平高鐵外,未來有望完善洛陽“米”字型高鐵網的線路還有東南方向的甯洛高鐵(滬銀高鐵的一部分,自甯夏銀川經洛陽到達南京和上海,已納入國家遠期規劃)、西南方向的洛十(洛陽至十堰)鐵路等。

中部副中心等到了補短闆的機會

難題待解

作為國民經濟大動脈,鐵路為城市帶來的不隻是交通樞紐地位的提升。眼下全國各地加速發力補齊區域軌道網,其本質是通過加強區域内互聯互通,實作軌道交通和地方發展的有機互動。

這也被認為是高鐵大省河南的短闆之一。

具體來看,除省會鄭州作為全省樞紐濟發展核心、被賦予關聯鄭州都市圈使命之外,作為官方确定的兩個副中心城市,洛陽和南陽還分别肩負着輻射帶動豫西、豫南各市發展的重任。

中部副中心等到了補短闆的機會

圖檔來源:洛陽市政府官網

然而,《河南省“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樞紐經濟發展規劃》曾直指當地存在的問題:“交通區位優勢向樞紐經濟優勢轉化體制機制不健全,融合發展主動意識和運作能力不強,存在傳統發展路徑依賴。”

面向“十四五”,河南明确将以樞紐城市為核心,強化交通對接、功能銜接、産業連結,打造“一核四區”樞紐經濟增長極。其中提到,“做強豫西樞紐經濟協同發展區。推進洛陽與三門峽、濟源等樞紐城市現代商貿、生産服務及供應鍊一體化發展,協同建設豫西轉型創新發展示範區。”

就在前不久舉行的2024全球豫商大會鄭州都市圈産業對接會上,經鄭州、洛陽、開封、許昌、新鄉、焦作、平頂山、漯河等8市協商一緻,《鄭州都市圈城市産業招商合作宣言》正式面向社會釋出。會上同時公布的8條重點産業帶(鍊)中,有多條均涉及洛陽與豫西兄弟城市的協同融合。例如:

洛濟焦高端石化産業帶:依托呼南高鐵豫西通道、洛濟焦城際、焦柳鐵路、二廣高速等區域交通廊道,串聯孟津先進制造業開發區、濟源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孟州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等産業功能區,聯合打造千億級高端石化産業基地。

洛平高端裝備産業帶:以河南西部(洛陽—平頂山)國家産業轉型更新示範區建設為引領,建設具有較強影響力的高端裝備産業基地。

這無疑也對洛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洛陽的經濟表現卻略顯吃力。

在年度統計公報中,洛陽已經連續兩年調減最終核實的GDP資料——2021年由初步核算的5447.1億元調整為5384.1億元,2022年由5675.2億元調整為5386.2億元。

2023年洛陽GDP5481.6億元,僅在中部非省會城市中,就已經低于襄陽、宜昌兩城。今年一季度最新資料,洛陽GDP1374.15億元,同比增長1.5%,增速不僅低于全國3.8個百分點,低于全省3.2個百分點,對比省内的鄭州、南陽也同樣處于下風。

機遇和挑戰近在眼前,這個承載諸多期待的副中心又将如何引領周邊兄弟城市“抱團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