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滴灌通又炸開鍋了:員工100萬帶資上班?

作者:投資界
滴灌通又炸開鍋了:員工100萬帶資上班?

最終,滴灌通釋出了一封全員信。

起因是4月底,滴灌通提出的一份“領頭羊”計劃,提出鼓勵員工獨立創業,公司為其配資。很快,“滴灌通讓員工出100萬給公司創業”的消息流傳出來,滴灌通再一次站上風口浪尖。

随後一場風波上演,且被輿論簡化為:“滴灌通要求員工帶資100萬上班”。

投資界獲悉,5月13日晚間滴灌通向員工發出全員信,回應外界争議。對于“領頭羊計劃“,滴灌通表示僅是針對業務骨幹的激勵計劃。鑒于前期的運作,現在“組織市場的錢,市場的力量,開始真正攻克投資小微門店這一全球的曆史難題。”

針對外界人員調整傳聞,滴灌通也作出說明:“相應地,公司将不得不取消或調整部分崗位。”

員工帶資100萬上班?

滴灌通回應了

先看此次争議的焦點——員工帶資100萬與公司共同創業,這個類似于“員工強制跟投”的機制。

4月底,滴灌通内部上線一個新政策,讓員工進行獨立創業,員工自己出資100萬,再加上公司配資900萬,共同成立SPV,SPV再反向雇傭該員工,組建團隊幫助SPV持續挖掘優質資産至滴灌通澳交所挂牌,以此創造投資機會及回報。

根據網傳内部草案,這個計劃由員工自願報名,成立的SPV需向滴灌通提供“淨收入”分成——在滴灌通回本前,SPV需分出70%,而在滴灌通回本後,比例降為35%。也有獎勵機制,除去分成和營運成本後,剩下的資金可以自由配置設定。

對此,草案中提及了回本進度:

2024年底5%,2025年底40%,4年後即2027年6月底回本100%。完成回本後,公司會返還員工的100萬業務營運資金;但如果不幸SPV清算了,員工要一起承擔損失。

讓每個員工都在公司内部創業,真金白銀共同承擔風險,消息一出引發了大量争議。

正如反對者表示,“向員工募集資金就像是‘最後的瘋狂’,多年前地産公司的正常套路。”也有人表示歡迎:“有信心找到優質資産,也有意願承擔可能的風險,才有機會獲得超額收益。”

在昨晚的内部郵件中,滴灌通正式對外提出他們的“領頭羊計劃”,并解釋了其中邏輯——

為了幫助業務同學迅速成長為領投人,公司決定推出“領頭羊”計劃,精選一批優秀的骨幹,分成若幹小隊,由公司出資,團隊跟投一部分,形成一批側重點不同的專業投資機構,分頭探索不同領域的投資政策。

在滴灌通看來,目前市場上有很多熟悉大消費的專業投資者,但他們對于如何用收入分成進行投資,感到陌生,他們需要有人來引領和說服,提供方案設計、收入管控、配資、估值、交易等。能夠引領他們的人,就是“領頭羊”,這些人是滴灌通過去幾年培養出的投資拓展團隊前線的業務員。

“第一階段的市場引領者,隻有引領基金一家,第二階段,市場需要更多的引領者。”

據悉,該領頭羊計劃已經在實施。社交媒體有爆料稱,“不報名的員工會被調崗或離職”。對此,滴灌通也從側面進行了回應:

“作為一家初創公司,我們必須要實作新舊動能的轉換,對公司的管理産生的陣痛和挑戰是不可避免的。公司組織架構也需要跟着調整,相應地,不得不取消或調整部分崗位。”

“是不是滴灌通沒錢了?”

這樣的變化有迹可循。

今年初,滴灌通宣布已經全面專注交易所營運,更多地做“裁判員”和“服務員”,更少地做“運動員”, 讓更多的市場力量來共同攻克小微融資難的問題。

正如全員信中提及——滴灌通已經全面進入了“第二發展階段”,内部稱之為“二級火箭”啟程:

在“一級火箭”階段,滴灌通用自己的錢,自己的力量,測試滴灌通模式的可行性——在投資小微門店這個曆史性難題面前,借中國數位化革命的成功,闖出一條新路,為世界建立樣闆。

而在“二級火箭”階段,滴灌通憑藉前面的成果,完成了滴灌通澳交所市場建設的基礎,開始組織市場的錢,市場的力量,開始真正攻克投資小微門店這一全球的曆史難題。

第一階段的探索,我們不僅創設了一系列收入分成産品,并打造了保障産品營運的ARM系統、交易所系統,以及配套的全流程系統、演算法模型、風控體系等等。投資門店超過13000多家,累計金額超過40億人民币。

所謂“二級火箭”由三個核心組成:導航系統、動力系統、護航系統。導航系統即前面提到的“領頭羊計劃”;動力系統内部名稱叫“中央交易系統ETF”;護航系統涵蓋四大新功能:資訊披露、估值、風控和投後資産管理。

滴灌通提到,“二級火箭”将為澳交所帶來全新的階段面貌,具體的設計已經基本成型,下一步還需要與包括監管部門在内的相關各方充分協商,目标是今年下半年逐漸向市場推出。

但正如外界猜測:通過領頭羊計劃,如此大張旗鼓面向員工“募資”,滴灌通發生什麼了?

對此内部郵件回應:大家會問,“是不是滴灌通沒錢了?是不是前期投資效果不好?答案也很明确:不是!我們在探索的對全世界都是一個新的領域,沒有我們的勇敢和無知,沒有人會做這個大錢投資小店的事。”

盡管滴灌通在郵件中強調:“公司将堅持盡可能讓轉型給同學們帶來的影響減至最小。”但争議依舊如影随形。

還待時間驗證

滴灌通的出現,因兩位金融圈知名創始人而極具關注度——港交所前CEO和摩根大通中國區前主席李小加,以及東英金融集團創始合夥人、開創了中國“紅籌股”上市模式的張高波。

一個為人熟知的版本是,創辦滴灌通的想法,在李小加掌舵港交所期間就産生了。彼時李小加意識到中國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和傳統金融工具不比對,對此,他找到了一個“非股非債”的辦法——也就是日後飽受争議的“收入分成”模式。

簡單說,這是一種基于收入的融資模式。核心産品為每日收入分成合約(Daily Revenue Contracts,簡稱DRC)。DRC非股非債,投資方不要求創業者出讓股權,也無需企業承擔固定的還款義務,而是按照企業未來收入的一定比例進行分成,作為投資回報。

滴灌通又炸開鍋了:員工100萬帶資上班?

(圖源:滴灌通白皮書)

2021年,滴灌通宣布完成5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後正式成立。

“滴灌通”的名字靈感來源于以色列的滴灌技術,這一技術讓以色列從一個水資源缺乏的國家發展成為了農業強國。新公司化而用之,希望将資金活水有效滴灌到作為經濟“毛細血管”的小微企業中。

大佬加持,滴灌通發展異常迅速。2022年3月,滴灌通宣布拿下7000 萬美元B輪融資。此後,滴灌通迅速實作“百店計劃”。而在2022年12月,滴灌通澳交所被澳門特别行政區準許設立,2023年8月正式營運。

同一時間,滴灌通宣布完成4.58億美元C輪融資,據滴灌通官方披露,這一輪融資股東背景多元而廣泛,來自歐美、中東、東南亞和大中華等地的新進和原始股東,包括大型長線投資機構、私募和風投資金、大學捐贈基金、網際網路平台、零售消費集團等。

此後,滴灌通的步伐邁得越來越快,争議愈加激烈。其中,作為一個新的金融模式,“非股非債”突破了此前的認知邏輯,融資模式和法律監管上臨着諸多難以解釋的地方,關于滴灌通如何定義自己;靠什麼盈利、覆寫損失;如何應對風險;是否是監管套利等一系列問題接踵而至。

最為轟動的一場質疑來自加華資本創始人宋向前,彼時他在各個平台發文,質疑滴灌通及其營運模式:

“很遺憾我看不到滴灌通的任何公益屬性,也沒看出他有任何創新之處,本質上還是個高利貸,是個更新版的P2P。”

此事一度掀起金融圈論戰。後來,滴灌通聯合創始人及主席李小加以及行政總裁張高波專門召開線上新聞釋出會,公開回應相關質疑,解釋稱滴灌通的投資者都是機構投資者,而非個人投資者,也沒有借貸行為發生,是以不是P2P。

但争議從未停止。當下中國一二級市場走到了十字路口,滴灌通的誕生究竟是超越華爾街、史無前例的開拓,還是潘多拉魔盒裡放出的未知物種,至今仍沒有定論。

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間終會給出答案。

附回應全文:

滴灌通又炸開鍋了:員工100萬帶資上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