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8連闆後高位熄火,什麼情況?基金經理提前布局這些股

作者:券商中國
8連闆後高位熄火,什麼情況?基金經理提前布局這些股

5月13日,合成生物闆塊多股大跌,諾唯贊收跌9.16%;蔚藍生物高位熄火,收盤跌4.90%。在紅利股、黃金、周期大宗商品相繼闆塊輪動後,資金瞄準了細分賽道合成生物。近期大漲的蔚藍生物是一家以酶制劑、微生态制劑的生産、研發和銷售為主營業務的生物科技公司。該公司近期連發了5份提示風險公告也沒能攔住資金進攻的号角,蔚藍生物一路走高在5月10日盤間觸及8連闆漲停。

對于近期概念個股受資金大幅追高,西部利得基金相關研究員提醒,投資者需關注相關公司合成生物産品産業化程序不及預期、技術研發進度和行業發展過程存在不确定性、政策推進和落地節奏、行業競争加劇等風險。

券商中國記者梳理發現,已有包括鄧曉峰、何帥、鐘帥等多位基金經理提前布局了合成生物相關概念股。近日,券商中國記者采訪德邦基金權益研究總監、西部利得基金等相關研究人員,聊聊合成生物未來的發展前景,深挖基金經理在該闆塊的持倉情況。

鄧曉峰、何帥買入同一概念股

合成生物概念股受資金追捧一路走高,實際上,早已有多位基金經理提前持有該闆塊的概念股。

蔚藍生物2023年年報顯示,有光大保德信、富國、華泰柏瑞等17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有産品曾持有該公司的倉位。大成基金經理徐彥管理的大成政策回報C、大成緻遠優勢一年持有A、大成投資嚴選六月持有C、大成睿享A、大成競争優勢C等5隻産品都持有蔚藍生物。

此外,合成生物概念股金禾實業受到高毅資産鄧曉峰的青睐,高毅曉峰2号緻信基金和高毅曉峰鴻遠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在一季度中分别買進323.05萬股和316.99萬股,位列前十大流通股東第七位和第八位。和去年增持思路不同的是,交銀施羅德基金經理何帥在一季度中選擇減持金禾實業,持有304.31萬股排在前十大流通股東第九位。

A股上市公司奧銳特公告稱,合成生物學是公司的六大研發平台之一,目前已應用于司美格魯肽、瑞美吉泮、維貝格隆等産品。鐘帥管理的中盤成長風格型基金華夏行業景氣現身奧銳特前十大流通股東。而王雪瑩管理的國壽安保健康科學C買進奧銳特,劉笑明的天弘中證醫藥指數增強A選擇了減持該股。

原料藥和制劑生産企業浙江醫藥也成為市場關注的對象,一季報顯示,馬君、王帥管理的銀華中證創新藥産業ETF買進浙江醫藥前十大流通股東,持有564.13萬股。梁杏管理的國泰中證畜牧養殖ETF分别買進播恩股份和星湖科技前十大流通股東,林靜、杜朋哲管理的西部利得新富A買進播恩股份前十大流通股東,5月10日播恩股份漲停。

記者觀察到,雖然部分基金經理已經提前持有相關概念股,但也有基金經理在蔚藍生物大漲前減持賣出。投資者能否享受到賽道成長的紅利,是否買對公司,買對時間,考驗了所有投資者的投資功力。德邦基金權益研究總監袁之渿表示,合成生物是一個高度依賴技術創新的領域,技術成熟度直接關系到産品的研發進度和市場競争力,投資者需要評估企業的研發實力和産品技術的可行性,一般來說擁有研發平台和成熟産品的企業相對優勢明顯。該類企業前期積累了大量研發資料及案例,在選品能力和産業化布局更為領先,在産業更新過程中更容易獲得時代紅利。

合成生物為何受資金追捧?

合成生物概念為什麼近期成為投資者追捧的寵兒?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積極培育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其中,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4月26日的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上,北京化工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天偉提到一一目前由發改委牽頭,工信部和科技部等國家部委正在聯合研制國家生物技術和生物制造行動計劃,并且有望在近期出台,“生物制造+”是其中的關鍵内容。

“合成生物作為生物制造的核心,有望迎來高層次的政策支援和産業發展機遇。作為新質生産力的一部分,也作為未來先進技術的發展方向,合成生物獲得了諸多關注。”西部利得基金研究員向記者表示。

袁之渿認為,作為未來增長引擎,新質生産力無疑是當下資本市場最為關注的賽道之一。其中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重點産業都出台了相應的指導政策。合成生物學作為生物制造的核心組成部分,市場的短期關注度較高。

袁之渿進一步解釋,從細分領域來看,根據業務上下遊産業鍊的不同,合成生物學可以分為表觀遺傳學、基因文庫、基因編輯、基因測序、微生物工程、替代蛋白、細胞及基因療法等等。由于合成生物學側重創造自然界中尚不存在的人工生命系統,在跳脫出生命系統限制後,生産系統自由度會顯著提升,在醫藥、化工、能源、食品及農業等多領域的技術革新和新場景應用就能得以實作,是以其發展前景極為廣闊。據麥肯錫預測,預計合成生物學應用對全球每年産生2萬億美元—4萬億美元的直接經濟影響。

西部利得基金研究員對合成生物産業的發展前景表示樂觀,合成生物相對傳統工藝技術具備降本增效、綠色低碳等諸多優勢,是全球都在緻力于突破和發展的技術。諸多資料顯示,未來合成生物市場規模有望保持超過20%的年複合增速,在化工、醫藥、農業等下遊應用領域擁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生物制造未來有望成為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數字經濟之後的第四次産業革命浪潮,有望創造萬億規模的市場空間。

責編:楊喻程

校對:楊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