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甯願放羊,不願上學”?打架、談戀愛,鄉鎮孩子越來越難管?

作者:知見錄

最近,一部名為《少年的你》的電影在全國熱映,該片以校園霸淩為題材,講述了一名普通女生因為校園暴力事件發生的故事。這部電影一經上映,就迅速引起了觀衆的熱烈讨論,也讓更多人開始關注起了校園暴力這一社會現象。

而除了電影中所展現的校園暴力問題之外,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關于教育話題的讨論似乎變得愈發熱烈起來。尤其是在“雙減”政策相繼出台之後,對于目前的教育現狀以及教育問題的探讨更是層出不窮。

“甯願放羊,不願上學”?打架、談戀愛,鄉鎮孩子越來越難管?
“甯願放羊,不願上學”?打架、談戀愛,鄉鎮孩子越來越難管?

“雙減”政策的出台,一方面是為了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規範校外教育訓練機構的發展。而在這背後,其實也折射出了目前教育領域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比如學生的課業負擔過重、家長的教育焦慮情緒、校外教育訓練機構的惡性競争等等。

而除此之外,“雙減”政策對于城鄉兩個次元空間中的家庭和孩子又會有怎樣的影響呢?在農村地區,孩子們的确可以因為這項政策而獲得更多的空閑時間,但是他們的内心世界又是否如同表面上所展現的那樣簡單呢?

“甯願放羊,不願上學”?打架、談戀愛,鄉鎮孩子越來越難管?

一、鄉村的孩子是很快樂的?

近期,一組關于農村地區孩子生活狀态的照片在網絡上引起了熱烈的讨論。照片中,一群農村的孩子正在田野間奔跑嬉戲,他們的臉上洋溢着燦爛的笑容,看起來似乎過得非常快樂。

而這樣的場景也讓許多人感慨萬分,紛紛表示“原來農村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快樂天使啊!”。的确,在如今這個競争壓力越來越大的社會中,城市裡的孩子往往需要面對各種各樣的競争和挑戰,而農村的孩子似乎可以在這樣的競争中暫時“逃離”,擁有屬于自己的一片淨土。

然而,所謂“鄉村的孩子是很快樂的”,其實背後所蘊含的并不隻是簡單的快樂和天真,而是農村家庭對教育的一種“無奈”和“逃避”。

“甯願放羊,不願上學”?打架、談戀愛,鄉鎮孩子越來越難管?

二、鄉鎮中學生整體浮躁,焦慮感卻減少了?

相信對于農村地區的教育狀況,許多人并不是特别了解,而最近一位在鄉鎮中學任教的老師,卻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曆,向外界揭示了一些農村教育的“真相”。

在他的描述中,與十年前相比,如今的鄉鎮中學生似乎整體都變得“浮躁”起來,抽煙、打架、談戀愛、追星,各種各樣的亞文化在校園中盛行,讓人觸目驚心。

然而,與此同時,這位老師卻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那就是雖然學生們在生活中表現出了種種“叛逆”的行為,但是他們的整體學習壓力和焦慮感卻似乎有所減輕,甚至有的學生還可以因為家庭原因而“逃課”幾天,而學校和老師對此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甯願放羊,不願上學”?打架、談戀愛,鄉鎮孩子越來越難管?

三、為什麼鄉鎮中學生的焦慮感會減少?

對于這樣的現象,許多人可能會感到十分詫異,覺得這似乎有些“不符合常理”吧。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緻了鄉鎮中學生的焦慮感減少呢?

1. 網絡産品的影響

在當今數字化的時代,各種各樣的網絡産品已經深入到了人們的生活之中,尤其是對于年輕的學生群體來說,他們幾乎離不開手機和網絡。

而正是這些網絡産品,讓他們可以随時随地地沉浸在“虛拟”的世界中,逃避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壓力和困擾,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他們的焦慮情緒。

2. 對教育的不信任

除此之外,鄉鎮中學生的家庭教育狀況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在當地的許多家庭中,父母對于教育的态度已經發生了一定的“扭轉”,他們開始逐漸“不信任”起了學校和老師,認為教育并不能夠真正地改變孩子的命運。

“甯願放羊,不願上學”?打架、談戀愛,鄉鎮孩子越來越難管?

正是因為這樣的心理暗示,許多家長在孩子出現學習問題的時候,往往會選擇“預設”和“放任”,而不是去積極地關注和解決問題,這無形中也減輕了孩子的學習壓力。

3. 賺錢觀念的改變

此外,還有一部分學生,他們的家庭并不是特别富裕,是以在他們的内心深處,或許已經對“升學”和“就業”有了全新的認識。

他們開始逐漸“反思”教育的意義和價值,覺得學習已經不能夠為他們所謂名利和财富,是以也就不再像過去那樣“一味”地追求分數和名次,而是更加注重自己的興趣和發展。

4. 家庭教育的缺失

“甯願放羊,不願上學”?打架、談戀愛,鄉鎮孩子越來越難管?

當然,鄉鎮中學生的焦慮感減少,背後也離不開家庭教育的一些“負面”影響。在當今社會中,随着城鄉發展的不平衡,許多家庭已經出現了“留守兒童”和“單親家庭”等現象,孩子缺少了家庭的陪伴和教育,也容易産生各種心理問題。

另一方面,一些家長為了生活和工作,可能會将所有的“期望”和“責任”都“寄托”在了學校身上,而忽略了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重要性,這也讓孩子逐漸産生了“依賴心理”,不知道如何去獨立面對和解決問題。

“甯願放羊,不願上學”?打架、談戀愛,鄉鎮孩子越來越難管?

5. 教師威嚴的下降

除此之外,教師的角色和地位在鄉鎮中學校中也出現了一定的“扭曲”,一些學生對老師産生了“攻擊性”,甚至出現了“攻擊老師”的行為。

而這樣的現象,也恰恰反映出了教師在學生心中“威嚴”的下降,他們缺乏對老師的尊重和信任,這對于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無疑是一種“極大”的幹擾和破壞。

“甯願放羊,不願上學”?打架、談戀愛,鄉鎮孩子越來越難管?

四、如何重新審視教育的功能和意義?

可以看到,鄉鎮中學生的這種“變化”,其實給我們提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思考和啟示。

“甯願放羊,不願上學”?打架、談戀愛,鄉鎮孩子越來越難管?

一方面,學生對教育的負面态度,反映出了目前教育體制中的一些“痛點”和“問題”,也給我們提出了如何重新審視教育的“功能”和“意義”的挑戰。

在當今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中,知識和科技的更新疊代速度越來越快,傳統的“應試教育”似乎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而學生們所面臨的挑戰和競争,也遠遠不止是分數和學曆這麼簡單。

是以,我們應該意識到,教育的意義,并不僅僅在于“輸送”知識和資訊,而是要真正地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造力,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讓他們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可以勇敢面對未來的一切挑戰。

“甯願放羊,不願上學”?打架、談戀愛,鄉鎮孩子越來越難管?

另一方面,家庭教育在鄉鎮中的“缺失”,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家庭和學校,都是孩子成長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這兩種教育的力量,也是需要“互補”和“共同努力”的。

是以,我們應該更加重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無論是學校還是社會,都應該為家庭教育的開展提供更多的支援和幫助,引導家長正确對待教育,讓他們明白自己在孩子成長中的獨特作用,一起為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共同努力。

另外,教師的角色和地位,也需要得到更多的“關愛”和“呵護”,隻有讓教師“受人尊重”,才能夠在學生心中樹立起正确的“學習觀”和“人生觀”,也才能夠更好地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

“甯願放羊,不願上學”?打架、談戀愛,鄉鎮孩子越來越難管?

結語

“雙減”政策的出台,無疑是對目前教育現狀的一次“矯正”和“反思”,也給我們提出了許多重要的教育議題,如何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如何規範校外教育訓練,如何重新審視教育的功能和意義……

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共同來思考和解決,而在這個過程中,更重要的是,能夠真正地“關注”和“傾聽”學生的心聲,了解他們的真實需求和困惑,給予他們更多的了解和支援,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在溫暖的陽光下茁壯成長。

最後,也希望通過我們每個人的努力,能夠為教育事業的發展,為孩子的美好未來,添上一抹“亮麗”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