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歐日等掀半導體“補貼狂潮”,“與中國争奪晶片霸主地位”!

作者:娜姐說科技

全球半導體産業格局正在發生重大變革。一方面,美國和其他發達經濟體加大投資和補貼力度,試圖與中國在尖端晶片技術和制造方面展開正面較量。另一方面,中國憑借快速發展的半導體産業正在縮小與領先國家的差距,并不斷挑戰全球産業格局。這場由技術主導的新一輪"産業争奪戰"正在上演,不僅可能重塑全球晶片産業版圖,也将深刻影響未來世界經濟格局。

美國帶頭掀起"補貼狂潮"

美歐日等掀半導體“補貼狂潮”,“與中國争奪晶片霸主地位”!

面對中國半導體行業的崛起,美國政府近年來頻頻出手支援本國晶片産業。2022年,美國衆議院和參議院聯合通過了《晶片及科學法案》,這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半導體産業支援計劃,撥款高達1.140億美元,用于支援本國半導體研發和制造。

美歐日等掀半導體“補貼狂潮”,“與中國争奪晶片霸主地位”!

這個計劃的核心内容包括:1)提供390億美元直接補貼,支援建設新的晶片制造廠;2)提供750億美元的貸款和抵押貸款,以及高達25%的稅收抵免,鼓勵半導體企業投資;3)另外動用25億美元用于研發投入。

美歐日等掀半導體“補貼狂潮”,“與中國争奪晶片霸主地位”!

此前,美國政府還先後向三星電子、台積電、美光等半導體龍頭企業提供了大量補貼,總金額約330億美元。僅2024年4月,美國政府就宣布将向美光科技提供61億美元的補貼,支援其在紐約州和愛達荷州的晶片生産。

美歐日等掀半導體“補貼狂潮”,“與中國争奪晶片霸主地位”!

這股"補貼狂潮"并非美國獨有。歐盟也在2022年啟動了一項價值463億美元的"歐洲晶片法",瞄準在2030年前占全球晶片産能的20%。除了歐盟整體計劃,德國更是單獨拿出200億美元用于補貼,主要流向英特爾和台積電。

美歐日等掀半導體“補貼狂潮”,“與中國争奪晶片霸主地位”!

亞洲國家也紛紛加入補貼大軍。日本在2023年啟動了高達39億美元的晶片補貼計劃,支援該國Rapidus公司在2027年實作2納米晶片量産。南韓政府也宣布,将推進一項超過10萬億韓元的支援計劃,以加強南韓半導體産業的競争力。

美歐日等掀半導體“補貼狂潮”,“與中國争奪晶片霸主地位”!

這場補貼戰的背後,是美國及其盟友想要"複興"本國半導體産業、重塑全球晶片版圖的戰略計算。一方面,他們試圖通過補貼手段,建立起更強大的晶片制造能力,縮小與中國的差距,争奪未來半導體産業的主導權。另一方面,也旨在切斷中國半導體産業的供應鍊,阻礙中國在晶片領域的技術突破,進而掣肘中國在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尖端技術領域的發展。

美歐日等掀半導體“補貼狂潮”,“與中國争奪晶片霸主地位”!

"與中國争奪晶片霸主地位"

這場圍繞半導體的"補貼競賽"并非偶然,而是反映了目前激烈的中美科技競争格局。近年來,中國半導體産業大幅崛起,在某些領域已接近或超越美國等發達國家。

根據工信部資料,2022年中國半導體銷售額首次超過5000億元,同比增長17.1%,占全球市場佔有率的超過36%。從産品結構看,中國在存儲晶片、功率半導體等領域的自給率已超過50%,而在先進制程CPU、GPU等領域也取得了長足進步。

美歐日等掀半導體“補貼狂潮”,“與中國争奪晶片霸主地位”!

這種變化引發了美國等發達國家的強烈擔憂。他們擔心,一旦中國掌握了晶片制造的核心技術,将會對美國及其盟友的技術優勢構成嚴重威脅,進而影響到國家安全、經濟發展,乃至全球價值鍊的主導權。

是以,美國在過去幾年不斷對華實施各種限制措施,以期阻止中國在半導體等關鍵技術領域的崛起。此次《晶片及科學法案》的出台,更是将這種打壓行為更新為一場系統化的"産業政策戰"。

美歐日等掀半導體“補貼狂潮”,“與中國争奪晶片霸主地位”!

彭博社援引分析師的觀點稱,美國及其盟友此舉"标志着美中'貿易戰'戰線變得更'穩固'"。美國政府正在向歐洲和亞洲的盟友施壓,要求其限制用于制造先進晶片的裝置和技術流向中國,以加劇對華打壓。

此外,美國還計劃通過在本土加大半導體制造能力,實作對中國的"技術斷供"。這既意味着要縮小與中國在先進制程晶片等方面的差距,也意味着要切斷中國企業擷取關鍵技術的管道,進而降低中國在半導體領域的地位。

美歐日等掀半導體“補貼狂潮”,“與中國争奪晶片霸主地位”!

當然,美國并非獨自進行這場"科技戰"。英特爾、台積電等半導體巨頭也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這些企業通過不斷擴産、提升制造技術,都在努力拉近與中國的差距,以幫助美國及其盟友奪回晶片産業的主導權。

而與此同時,中國半導體産業在近年來的快速發展,也令這些國家和企業感到強烈壓力。一系列補貼計劃的出台,無疑是他們應對中國崛起的積極行動。

格局變革下的風險與挑戰

美歐日等掀半導體“補貼狂潮”,“與中國争奪晶片霸主地位”!

這場圍繞半導體産業的激烈競争,将會在未來幾年内深刻改變全球産業格局。一方面,美國及其盟友大幅加大投資和補貼力度,有望在先進晶片制造領域收複失地。另一方面,中國憑借自身産業鍊的快速發展,也有望在某些領域縮小差距,甚至實作突破。

不過,這場"補貼戰"也面臨着不少風險。彭博社援引分析師的話稱,由于新增産能投産需要一定時間,是以存在"産能過剩"的危險。此外,美國及其盟友的打壓行動也可能加劇中美兩國在科技領域的對抗,助長貿易戰進一步更新。

美歐日等掀半導體“補貼狂潮”,“與中國争奪晶片霸主地位”!

另一個值得警惕的風險是,過度的政府幹預可能會扭曲市場機制,導緻産業發展失衡。從長遠來看,單純依賴補

單純依賴補貼政策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從長遠來看,過度的政府幹預可能會扭曲市場機制,導緻産業發展失衡。例如,雖然短期内大量補貼能刺激企業投資建立産能,但如果缺乏對市場需求的準确判斷,很可能會出現産能過剩的情況。這不僅會造成資源浪費,也可能進一步加劇各國間的惡性競争。

同時,這場由技術主導的産業大戰也意味着各國間的利益博弈将更加激烈。一方面,美國及其盟友希望通過補貼等手段重塑全球晶片産業版圖,切斷中國擷取關鍵技術的管道;另一方面,中國也在不斷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力争在某些領域實作突破。

美歐日等掀半導體“補貼狂潮”,“與中國争奪晶片霸主地位”!

這種博弈可能會加劇中美兩國在科技領域的對抗,并進一步更新貿易戰。例如,美國正在向歐洲和亞洲盟友施壓,要求限制先進制造裝置和技術流向中國。這無疑會令全球産業鍊和供應鍊陷入動蕩,給各國企業和消費者帶來嚴重影響。

是以,未來如何在激烈的技術競争中尋求平衡,既要保護關鍵技術和産業安全,又要防止惡性競争帶來的負面後果,将是各國政府需要審慎應對的重大挑戰。在政策制定過程中,還要充分考慮市場規律,避免扭曲産業發展。

美歐日等掀半導體“補貼狂潮”,“與中國争奪晶片霸主地位”!

同時,企業也需要審慎應對這一形勢變化。一方面要密切關注政策動向,積極利用各種支援政策;另一方面也要強化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提高在關鍵技術和産品上的競争力,以應對日益激烈的全球競争。隻有政府和企業密切配合,才能在這場新一輪的"産業争奪戰"中最終勝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