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1歲成楚國二把手:我投江是為楚國“殉情”,不是給你們過端午的

作者:栖山君

公元前321年,秦國派出一小隊人馬偷襲秭歸,二十歲的屈原聽聞消息後,組建了一支軍隊,深入秦軍後方,趁其不備,搶錢燒糧,逼得秦軍隻能撤兵。

沒過多久,屈原打退秦軍的消息傳到了楚懷王耳朵裡,楚懷王對這個果敢勇猛,機智過人的少年贊賞有加,随即将他提拔為鄂渚縣丞,兩年後又升任左徒一職。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娴于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号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

屈原博聞強識,文采斐然,為人剛正不阿,深得楚懷王的信任。在君臣二人的共同努力之下,楚國進入了一個鼎盛時期,土地也是戰國七雄中最為遼闊的。

但是,這盛世繁華的背後,卻隐藏着深深的危機。

當時,各級官員由世襲貴族擔任,賢能之士報國無門。在楚懷王的支援下,屈原開始大刀闊斧地推行變法。但是,在變法初見成效時,楚懷王卻開始疏遠屈原,最終将他放逐。

那麼,屈原到底做了什麼讓楚懷王的态度發生如此巨大的轉變?屈原在楚國受盡排擠,為何不離開楚國呢?他最終為何又選擇跳江自盡呢?

這一切,還要從屈原變法開始說起。

21歲成楚國二把手:我投江是為楚國“殉情”,不是給你們過端午的

01

讒言陷害

這一日,屈原正在書房中草拟變法诏令,家仆忽然來報,上官大夫前來拜訪,已經等候在門外了。屈原心中一驚,趕緊将寫有法令的竹簡收了起來,然後将上官大夫迎了進來。

上官大夫剛進書房便掃視了一圈,之間書案上放着一份竹簡,上官大夫随即問道:“屈子是寫了新的大作嗎?可否讓我一睹為快?”

還不等屈原同意,上官大夫就伸手拿過書案上的竹簡看了起來。屈原大驚失色,立刻将竹簡搶了過來,厲聲回道:“上官大夫,你怎可如此無禮!”

上官大夫見屈原惱怒了,也不計較,擺擺手就告辭了。從屈原家中出來之後,他也沒有立刻回府,而是馬不停蹄地奔向了楚王宮,觐見楚懷王。

大殿之上,上官大夫向楚懷王痛心疾首地說道:“大王,您被屈子蒙蔽了啊!”

楚懷王疑惑地問道:“上官大夫何出此言呢?屈子一心衛國,你可不要信口雌黃!”

于是,上官大夫便開始誣陷屈原恃才傲物,仗着楚懷王的信任目中無人,将變法内容到處宣揚,還将在屈原府中偷看到的變法内容一一說給楚懷王聽。

21歲成楚國二把手:我投江是為楚國“殉情”,不是給你們過端午的

楚懷王一聽立刻心生警覺,質問道:“這可是機密,你是從哪裡聽來的?”

上官大夫恭敬地回道:“我這是聽屈原親口說的,每一條新的法令推出來的時候,屈子都洋洋得意,在衆人面前吹噓,說變法這樣的大事隻有他屈平可以做到,完全不把大王放在眼裡。”

楚懷王聽罷,心中對屈原生出了一絲懷疑,更重要的是,他對變法也是充滿了沖突。

一方面,楚懷王也想變法圖強,收舊貴族手中的權力過大,導緻王權旁落。想秦國重用商鞅變法,便能東征西讨;魏國重用李悝變法,呼風喚雨幾十年。

而另一方面,他不希望變法的腳步過快,激發守舊貴族的沖突,引起内亂。在楚悼王時期,曾重用吳起變法,楚國國力日漸強盛,可吳起最終卻被守舊貴族所害,變法失敗。

是以,在上官大夫進獻讒言之後,楚懷王對屈原變法的态度也漸漸發生了轉變。從這之後,屈原呈上去的新法草稿,楚懷王看都不看,便擱置在一旁。

上官大夫高興了,可是屈原卻憂慮萬分,變法無法繼續推行,楚國要如何強盛。

21歲成楚國二把手:我投江是為楚國“殉情”,不是給你們過端午的

公元前313年,齊國助楚國攻打秦國,奪取了曲沃。齊楚聯盟讓秦惠文王感受到了巨大的危機。于是,他想要出兵攻打齊國,但是又怕楚國出兵援齊。

于是,他召張儀前來商量對策,張儀便主動向秦王請旨,出使楚國遊說楚王,秦王欣然應允。當張儀出使楚國的消息傳來後,楚國朝野一片嘩然。

楚懷王自然不知道張儀出使的目的,甚至還有些沾沾自喜。強秦自從商鞅變法後,目空一切,東征西讨,從未将哪個諸侯國放在眼裡,如今,他派相國張儀來訪,莫非是怕了楚國。

上官大夫摸透了楚懷王的心思,于是,趕緊奉承道:“楚國在大王的上司下蒸蒸日上,連強秦也不敢小觑,此次秦王派張儀前來,定是向大王示好的。”

楚懷王聽着這些奉承的話,更是心滿意足,沖動之下,便決定親自到郊外迎接張儀。

可是,楚懷王的決定遭到了屈原的反對,張儀不過是秦國相國,楚懷王以一國之君的尊為去迎接他是屈尊。再者,張儀來意不明,若是楚國太過熱情,容易陷入被動。

屈原的話很不中聽,讓楚懷王有些惱怒,上官大夫見狀,又立刻讨好道:“大王親自迎接更顯楚國的大度,也最能表達和平的誠意,秦國定然會感念大王的。”

楚懷王對上官大夫的話萬分同意,也不容屈原再勸說,便揮手說道:“就按上官說的辦!”

21歲成楚國二把手:我投江是為楚國“殉情”,不是給你們過端午的

戰國時期,有七個諸侯國,分别是齊、楚、秦、燕、趙、魏、韓。其中,秦國最強,齊、楚次之。當時,各國的外交政策可分為兩種,合縱和連橫。

所謂合縱,是指東方六國聯合共同抵抗強秦;所謂連橫,則是與秦聯盟以求苟安。而秦國的連橫目的是破壞六國間的合縱,以便孤立各國,各個擊破。

秦在西,齊在東,楚在南,秦國和齊國一直都不對付,是以楚國就成了兩國之間互相争奪的對象,而楚國懼怕秦國的強大,最終選擇與齊國聯盟。

當時的楚國朝堂上也分為兩個派系,而屈原無疑是主張合縱,聯合齊國等弱國抵抗強秦,齊楚聯盟便是他一手促成的,而這也是張儀最忌憚的地方,也是他此行的目的。

張儀到達楚國的這一日,楚懷王率滿朝文武在郢都郊外迎接,并且親自安排食宿。入夜之後,張儀便帶着厚禮偷偷去見了上官大夫。

張儀一見到上官大夫後,便恭敬地呈上了禮物,直言這是秦王準備的,上官大夫一聽,心中便有些自傲。之後,張儀便表明來意,希望上官大夫能為他多美言幾句。

但是,上官大夫也知道,楚懷王雖說對屈原有所疏遠,但是相比于他,還是更信任屈原。若是屈原反對的話,任上官大夫如何勸說,都無濟于事,便有些推辭。

21歲成楚國二把手:我投江是為楚國“殉情”,不是給你們過端午的

張儀不禁對屈原有些好奇,問道:“那屈原因何受到懷王如此信賴?”

楚懷王脾氣随和,耳根子軟,這樣的人作為執掌一國朝堂的君王來說缺乏了獨斷專行的霸氣,朝堂上廷議時,往往拿不定主意,很容易被朝臣蠱惑。

而屈原是個盡公不顧私,極心無二慮的忠君愛國之人,隻要是有了對國計民生有利的計策,他便會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向楚懷王建議,最終歸納總結為可實行的法令和對策。

是以,屈原深得楚懷王的信任,隻要是屈原提出的建議和對策,楚懷王都會一一照辦。即便有時候屈原據以力争,有失态的時候,楚懷王也覺得屈原十分可愛。

而更重要的是,屈原促成了六國合縱,這讓楚國的國力和軍事實力都穩步向前。

張儀聽罷後,反問上官大夫道:“大人為何不反其道而行之,破合縱,助連橫,若是六國合縱破滅,那屈原還能得到懷王的信任嗎?”

21歲成楚國二把手:我投江是為楚國“殉情”,不是給你們過端午的

張儀本是魏國人,更是鬼谷子的學生,當初學成下山後,他本是想抱楚懷王的大腿,無奈楚懷王沒看上他,他才轉投了秦國,坐上了秦國相國之位。

當初,張儀投奔楚國的時候,寫了一篇策論向楚懷王毛遂自薦,但是楚懷王沒有看上張儀。為了養家糊口,張儀就勉強投入了楚國令尹的門下。

一日,楚國令尹在家中宴請門客,酒酣耳熱之際,他将自己珍藏多年的一塊玉璧拿了出來,給衆人欣賞。誰知,宴席上人多手雜,不一會玉璧便消失無蹤了。

令尹勃然大怒,下令徹查所有門客。正在此時,有人向令尹打小報告,懷疑張儀就是那個偷玉璧的小偷。

嘗從楚相飲,已而楚相亡璧,門下意張儀,曰:“儀貧無行,必此盜相君之璧。”共執張儀,掠笞數百,不服,醳之。

衆門客覺得,張儀家中貧困,見到了價值連城的玉璧定是起了歹心,是以偷盜了玉璧。令尹聞言,直接将張儀捆了起來,嚴刑拷打,無奈張儀誓死不認,令尹隻得将他放了。

此後,張儀轉投了秦國,被秦王嬴驷拜為相國。為了出口惡氣,他還給楚國令尹寫了一封信,直言我張儀早晚有一天要來偷你們楚國的城池。

是以,張儀此番出使楚國,于公于私,都沒安什麼好心。

21歲成楚國二把手:我投江是為楚國“殉情”,不是給你們過端午的

第二日,楚王宮的朝堂上,張儀憑着三寸不爛之舌,極力地勸說楚懷王與秦國結盟。楚懷王尚不明确張儀的目的,于是問道:“秦相如何看待秦、齊、楚三國的實力。”

張儀思索片刻回答道:“三國之中,秦國最強,若秦國與齊聯盟,則齊重,若秦國與除聯盟,則楚重。”

楚懷王又問:“那秦王為何意在楚而不在齊?”

張儀答道:“齊國有三個方面不如楚國!第一,國不如楚。楚國幅員遼闊,連綿千裡,讓親人敬仰,而齊國地窄人稀,雖然富足卻隻是得了先祖庇佑,難以讓秦人敬服。”

楚懷王一聽這些奉承話,就開始找不着北,連聲回道:“有道理!有道理!”

張儀見狀,繼續說道:“第二,君不如楚。大王是楚莊王之後,威名遠揚。秦王多次與臣說,他最敬重的是大王您,最想見的也是大王您,最想結盟的還是大王。而如今的齊王,不論是治國還是帶兵,魄力與威望都遠不及您。”

張儀将楚懷王誇得天上有,地下無,讓楚懷王十分高興,直說:“有眼光!有眼光!”

張儀又說道:“第三,齊民不如楚民。以前,齊風純正高雅,可如今時移世易,齊人刁鑽虛僞,世人皆知。反觀楚民,淳樸誠實,待人赤誠,早已成為世人美談,這都是大王訓教有方的結果。”

張儀句句話離不開奉承,這讓楚懷王很是受用,對張儀更是親切了許多。

21歲成楚國二把手:我投江是為楚國“殉情”,不是給你們過端午的

在張儀的一番遊說攻勢下,楚懷王的态度似乎有些松動,于是他拿出了一張王牌。若是楚懷王願意與齊國斷交,秦國願意雙手奉上商於之地六百裡。

從商南縣到河南西峽縣的六百裡土地被統稱為商於之地,這裡曾經是楚國的領土,後來被秦國攻占了,于是,奪回商於之地六百裡一直是曆任楚國國君的心願。

屈原見張儀抛出如此大的誘餌,頓覺不好,于是厲聲問道:“你身為秦國國相,為何要為楚國謀取利益,不僅主動與楚國聯盟,又給楚國六百裡土地,若不是秦王昏庸,那必定是有詐!”

楚懷王聽了屈原的話,瞬間警惕了起來:“秦相口說無憑,寡人要如何相信秦王的承諾呢?”

張儀面對質問,也不慌張:“大王若是願意與齊國立刻斷交,可派遣使者随我回鹹陽,帶回秦王承諾的六百裡土地。”

張儀的話滴水不漏,這讓楚懷王有點心動。屈原急在心裡,脫口而出:“這是張儀的陰謀,大王切不可上當啊。張儀來次的目的就是為了拆散齊楚聯盟,然後各個擊破!張儀不可信!”

21歲成楚國二把手:我投江是為楚國“殉情”,不是給你們過端午的

此時的楚懷王還是對屈原足夠信任的,見屈原有所懷疑,他也不敢貿然決定,于是又繼續問道:“若是寡人不與齊國斷交呢?”

張儀耐心地說道:“當今亂世,大王有三種國策可以選擇。下策,獨自與秦國對抗,隻能是兩敗俱傷,于國無益。中策,與齊國聯盟,秦國交惡,後患無窮。上策,與秦國結盟,不僅能保證楚國的安全,還能得到商於之地六百裡,到時候您馬踏商於之地,揮鞭于秦川,這是何等的威風!”

不得不說,張儀的遊說之術非常厲害,他能精準的抓住楚懷王的所思所想,适時的将他最想要的東西擺到他的面前。他知道,這個誘惑很大,楚懷王定是心動了。

張儀與屈原第一次的較量也結束了。他發現,楚懷王雖然對屈原直言進谏的強硬态度有些不滿,但還是聽取了屈原的意見,是以遲遲沒有下定決心。

為了讓楚懷王盡快答應聯盟,這次他拿出了最後的殺手锏,美女。當年,他去高唐遊玩時,曾夢見與神女相遇,神女不僅美豔絕倫,還向楚懷王自薦枕席。

楚懷王的好色人盡皆知,都把心思動到了仙女身上。于是,張儀托上官大夫轉告楚懷王,若是楚國與齊國斷交,就将秦女嫁給楚懷王為妾。

21歲成楚國二把手:我投江是為楚國“殉情”,不是給你們過端午的

楚懷王早就聽說,秦國的女子肌膚勝雪,溫柔多情,早就迫不及待想一睹芳容了,思及此,便滿口答應了。

屈原得知消息有,還想再勸。但是楚懷王早已對屈原心生不滿,他不看場合,一而再再而三地頂撞楚懷王,不僅傷了楚懷王的面子,還将他的自尊心擊碎了。

他不想再聽屈原的谏言,直接下了指令,派遣使者逢侯醜跟随張儀去秦國拿回商於之地,另一邊則由上官大夫向齊國發出絕交文書。

此後,楚懷王徹底冷落了屈原,屈原在楚國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排擠。

另一邊,張儀帶着楚國使者踏上了回秦國的路,他時常與與逢侯醜把酒言歡,稱兄道弟,将逢侯醜哄得十分高興。

可是,當張儀的馬車剛入鹹陽,他就一不小心從馬車上摔了下來,然後稱病不出,整整三個月沒有上朝。逢侯醜見不到張儀,隻能自己去找秦王要土地。

可是,秦王卻推脫不知,要等張儀身體好了,親自來說。逢侯醜見狀,隻得修書一封,将情況如實地報告給了楚懷王。楚懷王以為秦國有所顧忌,于是派遣使者到齊國大罵齊王。

21歲成楚國二把手:我投江是為楚國“殉情”,不是給你們過端午的

當齊國與楚國斷交的消息傳得天下皆知的時候,張儀才主動找到了逢侯醜,将自己封地的六裡土地交給他,讓他帶給楚懷王。

逢侯醜一聽是六裡土地,十分詫異,明明是六百裡,怎麼就成六裡了。可是張儀卻堅持說,當初定好的就是六裡土地,他不過是個臣子,怎麼能定六百裡土地的去留呢。

事到如今,逢侯醜才意識到這是張儀設下的一個騙局,沒有拿到土地,他隻能悻悻地離開秦國,将事情報告給了楚懷王。

楚懷王見張儀戲耍自己,怒不可遏,為了找回顔面,他發兵進攻秦國。秦軍在丹陽與楚軍決戰,最終楚軍大敗,徹底失去了對漢中地區的掌控權,八萬将士也是以喪命。

而此時的齊國,因為惱怒楚國的背信棄義,不肯發兵救援,更是聯合韓魏兩國,趁着楚國軍力空虛,發兵攻占了楚國的鄧。

21歲成楚國二把手:我投江是為楚國“殉情”,不是給你們過端午的

楚懷王這才意識到,自己是多麼的愚蠢,他連忙召見屈原,希望他能再次出使齊國,重建齊楚友好,促成齊楚聯盟,共同對抗強秦。

可此時的屈原卻十分為難,想他一生清高自傲,卻因為楚懷王的決策,背上了背信棄義之命,早已無顔再面對齊王了。可是,楚國危在旦夕,思前想後,他還是再次出使齊國。

這一日,郢都北門,屈原出使齊國的車隊緩緩離開,此時的他已經42歲了,兩鬓已有絲絲白發,但是他從未忘記過他的祖國,從未忘記年少時的熱血。

我想屈原是沖突的,他一生清高自傲,但是為了楚國,不得不一次次背負背信棄義的罵名。若是他不那麼愛國,他或許可以像張儀那樣,轉頭别國,照樣風生水起。

可是,屈原舍不下他的祖國,舍不下對他有知遇之恩的楚懷王,他的原則桎梏住了他,讓他不得不一遍遍地為楚國尋求生計。

21歲成楚國二把手:我投江是為楚國“殉情”,不是給你們過端午的

02

投江自殺

公元前311年,秦國不願看到齊楚再次修好,于是提出拿一半的漢中地區來交換楚國的黔中地區,以此來安撫楚國,想要求得兩國暫時的和平。

楚懷王意識到,報仇的機會終于來了。于是,他向秦王提出,隻要将張儀交給他,黔中地區便可雙手奉上。

秦王得知消息後,想讓張儀出使楚國,卻也礙于情分,不好意思開口,正在猶豫之際,張儀主動提出去楚國走一趟。

就在屈原為重建齊楚聯盟而殚精竭慮的時候,張儀又一次來到了郢都,不同于之前收到的禮遇,這次他剛進城就被抓了起來,送進了死牢。

此時的楚懷王已經磨刀霍霍,他要選個好時辰,在太廟前殺了張儀,來祭奠楚國八萬将士的亡魂。

21歲成楚國二把手:我投江是為楚國“殉情”,不是給你們過端午的

張儀深知此番出使危機重重,為了保命,他請來了好友楚國大夫靳尚,想通過他傳話給楚懷王的寵妾鄭袖,希望她能勸說楚懷王放了自己。

這鄭袖可是位蛇蠍美人,心思十分狠毒。

據史料記載,楚懷王身有異味,是以很在意别人的看法。而鄭袖為了争寵,便欺騙楚懷王的新寵魏女掩着鼻子見了楚懷王,楚懷王大怒,割了魏女的鼻子。

人見王,因掩其鼻。王謂鄭袖曰:‘夫新人見寡人,則掩其鼻,何也?’鄭袖曰:‘妾知也。’王曰:‘雖惡必言之。’鄭袖曰:‘其似惡聞君王之臭也。’王曰:‘悍哉!’令劓(yì ,割鼻)之,無使逆命。

這便是魏女掩鼻的典故,也足以說明鄭袖的狠毒。

21歲成楚國二把手:我投江是為楚國“殉情”,不是給你們過端午的

而張儀與鄭袖的相識也是機緣巧合。當年,張儀還是個初出茅廬的無名小卒,投奔楚國時,被誣陷偷盜玉璧,遭到楚國令尹的羞辱,離開之時,他前去求見了楚懷王。

楚懷王好色,張儀便一直投其所好,跟他講各國的美女。兩人正聊到興頭上,鄭袖突然走了進來,張儀見鄭袖貌美,将鄭袖誇得天上有地下無,哄得楚懷王與鄭袖十分高興。

這一日深夜,鄭袖的寝宮來了一位不速之客,此人正是楚國大夫靳尚,他是來替張儀傳話的。他告訴鄭袖,秦國将用六個縣和美女來贖回張儀,一旦美女入宮,鄭袖定會失寵。

鄭袖聽信了張儀的話,當天晚上便哭鬧着要出宮避禍,楚懷王見狀十分奇怪,問起緣由。鄭袖便哭着說:“大王,聽聞您要殺了秦國的張儀。如今,您還未将黔中地區交給秦國,張儀便來了,足見秦國的誠意,可若是您将張儀殺了,秦國定不會善罷甘休,是以,您還是讓我出宮避禍吧。”

楚懷王聽了鄭袖的話,醍醐灌頂,意識到一時沖動,差點犯下大錯,于是決定将張儀放了。

21歲成楚國二把手:我投江是為楚國“殉情”,不是給你們過端午的

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楚懷王貪财好色,不辨忠奸,并不是一位賢明的君主,但是他對百姓的關心也是發自内心的。

有一年,楚國大雪,天氣寒冷,楚懷王穿着皮襖坐在火爐前還感覺寒冷難耐,他想起了楚國的百姓,于是下旨為百姓送去了取暖的木炭,這便是成語雪中送炭的由來。

本來,他一心想殺掉張儀洩憤,可是經過鄭袖的提醒,他擔心殺掉張儀後會引的秦軍來攻,殃及楚國的百姓,于是一念之間,他又将張儀放了。

可是,被放出來的張儀并未立刻離開楚國,反而再次進宮遊說楚懷王。

他表示,願意勸說秦王放棄黔中地區,将太子送來楚國做人質,将公主送給楚懷王做侍妾。而楚國隻需要将太子送到秦國為質,兩國結為兄弟鄰邦,世代交好。

張儀的這番遊說,讓楚懷王再次信以為真。于是,他再次背棄合縱聯盟,選擇和秦國結盟,以此來保住黔中地區。

21歲成楚國二把手:我投江是為楚國“殉情”,不是給你們過端午的

等到屈原成功說服齊王再次和楚國結盟,匆匆趕回楚國後,得到的卻是張儀已經被釋放的消息,屈原立刻進宮觐見楚懷王,直言,将張儀放回,便是放虎歸山,禍患無窮。

當楚懷王醒悟過來,派兵前去追捕時,已經為時已晚,張儀早已安然的回到了秦國。

公元前311年到公元前305年,僅六年時間,秦國便接連換了兩任國君,國内局勢動蕩。此時,兩次欺詐楚國的張儀已經去世了,秦國再次向楚國伸出了橄榄枝。

面對秦國的示好,楚懷王再次猶豫起來。

正在此時,屈原向楚懷王進言,稱秦王剛剛登基,内亂不止,若是此時與齊國結盟,出動數千乘戰車,數十萬大軍,定能拿回楚國失去的土地,一統天下,指日可待。

可是,楚懷王的兒子熊子蘭卻認為,秦國軍事實力強盛,之前丹陽之戰,楚軍損失慘重,此時不可再輕舉妄動,和秦國交惡,楚國讨不到半點便宜。

以屈原為首的主戰派和以熊子蘭為首的主和派吵得不可開交,楚懷王很是頭疼。

21歲成楚國二把手:我投江是為楚國“殉情”,不是給你們過端午的

正在此時,剛剛繼位的秦王給楚國發來一封國書,宣稱将一半的漢中之地歸還給楚國,并邀請楚懷王前往兩國邊境黃棘簽訂盟約。

楚懷王見秦國放低姿态來求和,将之前被騙的事情又忘到了九霄雲外。可是屈原還是擔心這是秦國的陰謀,極力勸阻楚懷王去黃棘。

屈原認為,秦國内部不穩,各國諸侯已經加快合縱的步伐,齊國派遣使者來楚就是最好的證明。為了破壞合縱聯盟,秦國定會再次破壞齊楚聯盟,是以在此時來獻地示好。

楚懷王聽完屈原的分析,已經有些不耐煩了,可屈原還是堅持己見,情急之下說道:“秦國亡楚之心不死,大王此去必定兇多吉少,到時悔之晚矣。”

屈原的話直接惹怒了楚懷王,怒斥道:“屈平,你說這話是在咒寡人死嗎?”

屈原被楚懷王問得啞口無言,隻得低下頭不再言語。

21歲成楚國二把手:我投江是為楚國“殉情”,不是給你們過端午的

公元前304年,秦王在秦國邊界重鎮黃棘隆重歡迎楚懷王,并以國宴宴請。秦國熱情周到的接待讓楚懷王十分滿意,黃棘會盟順利進行。

至此,秦楚兩國的關系已經到達了頂峰,得到土地的楚懷王更是不顧屈原的苦心經營的齊楚聯盟,再次向齊王發送了斷交文書。

其實,屈原分析得沒有錯,秦國此時内憂外患,正是楚國反攻的大好時機。但是,苟且偷安的楚懷王并沒有把握住這次良機,而是一再相信秦國,看似拿了土地,其實危機重重。

楚懷王回到郢都後,為了炫耀黃棘會盟的豐功偉績,在楚王宮舉行了盛大的慶功宴。在衆人的一陣陣恭維聲中,楚懷王洋洋得意,隻有屈原獨自埋頭喝酒,不說一句話。

熊子蘭見屈原如此,便開始挑撥道:“屈大夫,當初你可是極力阻攔父王前去會盟的,如今可還後悔?”

21歲成楚國二把手:我投江是為楚國“殉情”,不是給你們過端午的

屈原也不甘示弱,借着酒勁大聲回道:“這有什麼可恭賀的?秦國歸還的一半漢中土地本來就是楚國的,如今他們歸還是天經地義。再說,就算是今日歸還我漢中,明日仍可奪取,有什麼可值得高興的?”

屈原不再理會熊子蘭,而是朝着楚懷王行了一禮,而後說道:“大王,臣本可以取悅于您,可是臣這麼做,于國何用?于民何利?臣所言都是為了大王的千秋霸業,還請聽一句臣的逆耳之言吧!”

屈原的話再次惹惱了楚懷王,他歎了口氣道:“屈子的好意寡人承受不起,你也不必再與寡人同流合污了,屈子賢智,寡人望塵莫及,不敢在驅使你,這個官你還是别當了。”

經此一事後,屈原被楚懷王驅逐出郢都,開始了他的流浪生活。

其實,以屈原的才華,他如果不從政,他也可以做一個詩人,也必定會成為諸子百家中一顆璀璨之星,但是,屈原的愛國情懷讓他無法放下自己的責任。

21歲成楚國二把手:我投江是為楚國“殉情”,不是給你們過端午的

公元前303年,因為楚懷王與秦國交好,背叛了合縱聯盟。齊、魏、韓三國商議,共同伐楚,楚國不敵,隻好向秦國求援。

楚國雖然答應出兵,卻是有條件的,那便是讓太子熊橫去秦國為質。秦國的要求讓楚懷王大為光火,他知道,太子一旦入秦,秦國便會借機轄制楚國。

就在楚懷王準備拒絕之時,寵妃鄭袖再次蠱惑楚懷王,使他最終改變了主意,将太子熊橫送到了秦國。

可誰曾想,太子熊橫到秦國的第二年,竟然當街殺死了秦國大夫,然後逃回了楚國。于是,秦國借此機會聯合齊、魏、韓三國共同伐楚,大破楚軍,占領重丘。

至此,楚國北方門戶大開,這就是著名的垂沙之戰。

到此時,楚懷王才幡然醒悟,之前的一切都是秦國設下的騙局,如今的楚國已然成為砧闆上的肥肉,任人宰割。他突然想起了屈原,于是連忙将屈原召回了郢都。

21歲成楚國二把手:我投江是為楚國“殉情”,不是給你們過端午的

屈原奉旨傳回郢都後,楚懷王親自接見了他,他細細地端詳了一會屈原,隻見他面容枯槁,身形消瘦,已然沒有了之前的意氣風發。

他為自己之前對屈原的誤解而悔恨不已,希望屈原能留在郢都,再為楚國效力。隻是希望屈原能在朝堂上給他這一國之君留點顔面,不要再公然頂撞。

屈原見楚懷王真心挽留,便勉強答應了。

屈原深知,楚國如今危在旦夕,而秦國的國力已經遠超其他六國,若是單打獨鬥,定不能與秦國抗衡,為今之計,隻能與齊國求和,組成合縱聯盟,威懾秦國。

這次,楚懷王沒有再反對。

公元前300年,屈原為楚國重新制定了外交政策,向齊國求和,将太子熊橫送到了齊國做人質,換得了短暫的和平。

之後的五年裡,楚國得以休養生息,而屈原也在郢都安穩地生活了五年,他希望能憑借自己的努力來拯救楚國已經衰弱的頹勢。

21歲成楚國二把手:我投江是為楚國“殉情”,不是給你們過端午的

然而,一切都已經晚了。此時的秦國已經強大到無所忌憚,随意欺淩其他諸侯國。為了防止楚國再次與齊國結盟,秦國先後兩次出兵伐楚,斬殺兩萬楚軍,攻占八座城池。

秦國此舉,是為了再次逼迫楚國與齊國決裂。

公元前299年,正當楚國被秦國打得毫無還手之力的時候,楚懷王突然接到了秦王的書信,請他到秦國協商秦楚永世友好的辦法。

屈原認為,這又是秦國的詭計,勝利者求和,自古未有,他極力反對楚懷王去秦國。

可是熊子蘭卻認為,楚國實在是得罪不起秦國了,若不是太子熊橫一氣之下殺了秦國的大夫,秦國也不會派兵攻打楚國,這一切終究是楚國理虧。

就在此時,寵妃鄭袖也楚懷王前去秦國。在兩人的一番勸行之下,楚懷王這才打定主意,前往武關會談。

21歲成楚國二把手:我投江是為楚國“殉情”,不是給你們過端午的

楚懷王主意已定,任屈原如何勸說,也無濟于事。其實,楚懷王已經知道此次去武關兇多吉少,可他身為楚國國君,一再決策失誤,他不想再看到無辜百姓遭殃,想去武關碰碰運氣。

楚懷王在滿朝文武百官的注視下,登上了馬上,車隊緩緩離開,屈原看着遠去車隊,内心久久不能平靜,他想,這一次大概就是永别了。

事實正如屈原預料的一般,楚懷王剛到武關就成了秦國的階下囚,雖然他好色昏庸,但也不失為一位血性的君主,任憑秦王如何逼迫,他都始終不願割讓巫郡,黔中郡。

三年後,楚懷王在秦國病逝。

楚懷王去世後,太子熊橫繼位,史稱楚頃襄王,熊橫登上大位後,将弟弟熊子蘭提拔為楚國令尹。大權在握的熊子蘭與屈原之間的沖突日益激烈。

公元前296年,在熊子蘭的讒言之下,楚頃襄王遷怒于屈原,再次将他流放。

21歲成楚國二把手:我投江是為楚國“殉情”,不是給你們過端午的

離開郢都的那一日,屈原失魂落魄,二十歲驅逐秦軍,二十二歲被楚懷王破格提拔,一君一臣,互相信任,那是多麼美好的時光,他的一腔熱血隻為報效國家。

可如今,楚懷王客死異國,如今的楚王聽信讒言,将他驅逐,為何偌大的楚國竟沒有他的一席之地,為何到處都是爾虞我詐,何處有一片淨土能讓他栖身。

屈原哀歎着自己的命運,哀歎着楚國的命運,亦步亦趨地離開了郢都。

公元前283年,屈原正在洞庭湖邊沉思,一葉扁舟從遠處飄然而至,船上站着一位漁夫。漁夫問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屈原嗎?為何落得如此地步?”

屈原落寞地回道:“舉世混濁,我我獨清,衆人皆醉,我獨醒。”

漁夫又問:“常說,聖人不拘泥于外物,能随世俗一起進退變化。您為何不能與世人一起痛飲美酒,随波追流呢?為何要如此與衆不同,遭受放逐的厄運呢?”

屈原悲憤地說道:“我聽說,剛洗頭的人一定會将帽子上的灰撣幹淨,洗過澡的人會将衣服上的泥抖落。怎能讓潔白的身軀被這污濁之物所染,我甯可投身湘水,葬身魚腹,也不會讓高潔的品質蒙上世俗的塵埃。”

21歲成楚國二把手:我投江是為楚國“殉情”,不是給你們過端午的

公元前278年,秦王命白起為将,率軍攻打楚國,占領了楚國都城郢都,搗毀了楚國的宗廟和陵墓,這一連串的噩耗終于将屈原擊倒,将他推往生命的懸崖邊。

這一年五月初五,屈原梳洗整潔,來到了汨羅江邊。

他望着楚國郢都的方向,感歎着天高地闊,何處是他的家國。他回望汨羅江,滔滔江水,浩浩湯湯,何處可以容身。

在夕陽的映照下,他飽經風霜的面頰顯得格外滄桑沉郁,微微顫抖的雙手,理了一下早已霜白的鬓邊,吟誦起他的千古絕唱。

民生禀命,各有所錯兮。

定心廣志,餘何所畏懼兮?

曾傷爰哀,永歎喟兮。

世渾濁莫吾知,人心不可謂兮。

知死不可讓,願勿愛兮。

明告君子,吾将以為類兮。

念完這首《九章 懷沙》,屈原懷抱石頭,縱身跳入汨羅江中。

21歲成楚國二把手:我投江是為楚國“殉情”,不是給你們過端午的

03

最後

屈原的一生擷取不夠順利,他少年得志,卻因耿谏直言被懷王疏遠;中年謀國,卻因懷王昏庸而遭受排擠;晚年流放,卻因忠誠于國家,不願逃離故土。

他曾經無比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讓楚國變得富強,可是,當所有的夢想被殘酷的現實擊碎,這位深深愛着自己國家的詩人,以決絕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命途多舛的一生。

有人說,功名利祿終究是過眼雲煙,隻有堅毅的靈魂才能撐起空虛的皮囊。屈原便是用自己的信仰,為楚國撐起了一片天空。

可惜,他沒能像商鞅、張儀那般,遇到信任他的君主。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都求賢若渴,變法圖強。

衛國人商鞅曾報效魏國,最後轉投秦國;魏國人張儀曾想報效楚國,最終慘遭羞辱,投奔秦國;洛陽蘇秦沒有投靠周王室,照樣身佩六國相印。

可見,在那個時代,世人更熱衷于實作自我價值。若是屈原能舍棄楚國,轉投别國,前途定然能一片光明。可是,他始終堅守着忠誠二字,默默地在江南流浪。

也許,隻有更純粹的靈魂,才能忍受人生的苦難;因為品質高尚,才能光照千古。屈原已經永遠的逝去了,但是,他将這高貴的情懷通過文字,融入了中華民族的血液中。

他說,面對困難和挫折時,路就在我們的腳下。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這是屈原留給中華民族,乃至世界的呐喊!

21歲成楚國二把手:我投江是為楚國“殉情”,不是給你們過端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