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自我家庭治療的力量:一位父親如何幫助抑郁症孩子康複、走向複學

自我家庭治療的力量:一位父親如何幫助抑郁症孩子康複、走向複學

晴日心理何日輝

2024-05-14 10:12釋出于廣東精神心理科醫生

最近,公衆号有一名父親留言,說他的兒子病了快2年了,最嚴重的時候劃胳膊、自我封閉。後來,他和妻子看了很多我們的文章,學着用精準精神心理學知識改變跟兒子相處的方式。現在,他的兒子有很大的好轉,最起碼能上學了!

自我家庭治療的力量:一位父親如何幫助抑郁症孩子康複、走向複學

最近,這位父親寫來了數千字的自述文章,非常詳細地分享了他的兒子如何發病、他和妻子如何積極改變,兒子又是怎麼一步步走出來的。

這位父親從來沒有帶兒子前來找我們面診,線上問診也沒有,更沒有接受臨床精準化心理幹預。他和妻子就是反複認真看我們的文章,了解了精準精神心理學知識,對兒子患病的真正原因有了深入了解,然後有針對性地、持續地改變家庭教育方式,做到了有效的“自我家庭治療”,找到适合于自己孩子和家庭的康複“路線圖”。

現在,他們終于看到了兒子走向康複的曙光!

我看了他寫的心理曆程,我真的很感動。他深入了解了孩子為何患病後,大大降低了病恥感,也知道了明确的行動方向,還願意分享出來,真的非常難得。經過他同意之後,今天把這篇文章分享給大家。

在這位父親寫的自述文章中,有一點讓我印象很深刻。自從他兒子被确診以後,他和妻子沒有逃避問題,而是不斷積極求醫,帶孩子看了很多精神科大夫,不排斥精神科藥物治療,也嘗試了中醫。

當然,其實很多患者父母也會這樣做,為了孩子,很多方法都要試一試。這種思路也是可以的,如果方法得當的話,精神科藥物和中醫都能緩解症狀。

但是,這位父親難能可貴的是,因為他經過學習,有了大量的高效知識儲備,知道求醫路上可能會遇到什麼狀況,是以當他真遇到的時候,他能保持理性,作出更适合孩子情況的決定。

比如他帶孩子去了所在省的精神衛生中心,但發現那個專家的方法并不适合孩子。當時,專家讓孩子住院,但為了避免孩子遭受二次心理傷害,這位父親決定還是把孩子帶回家。這次求醫經曆,也讓他更加堅定了信念,關于孩子的病,尤其是精神心理障礙,不能隻聽大夫的了,家庭教育方式的改變很重要。

那如果患者父母沒有高效知識的儲備,就很容易大夫說什麼就是什麼,無意中走了很多彎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很容易遭受更多的心理傷害。現在有很多主流精神科大夫、心理咨詢/心理治療師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認知邊界,這是客觀事實。

當然,這裡也不是讓所有患病孩子都别住院,還是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但父母起碼要用高效知識武裝自己的大腦,才能做到心裡有數,盡可能理性地作出利大于弊的決定。

我們反複說過,我們現在的接診精力非常有限,隻能對很小一部分的患者和家庭提供臨床精準化心理幹預。不過,通過多年的多學科(MDT)臨床實踐,我們現在能從人的内隐記憶層面去了解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發現了很多精神心理障礙背後的真正根源,這是颠覆性的發現。

我們不斷寫文章、拍視訊,科普這些精準精神心理學知識,就是想讓父母們深入學習,掌握高效知識,及時自我檢討、改變、提升,在正常診療手段的基礎上,進一步采取措施,解決孩子患病的真正根源,讓孩子能加快康複。

這也是我們反複說的:

想讓孩子加快康複,不一定要接受臨床精準化心理幹預,父母進行有效的“自我家庭治療”,找到适合于自己孩子和家庭的“康複路線圖”,其實也能實作,隻不過是慢一些,但是“慢就是快”;

父母掌握精準精神心理學知識,深刻地自我檢討、改變、提升,真正地改善親子關系和家庭關系,這不亞于一般精神科藥物治療、心理咨詢/心理治療的作用。

希望今天這篇文章能給更多的患者家庭帶來啟發,意識到抑郁症、雙相障礙、甚至是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病因不是所謂的“遺傳因素”“大腦神經遞質濃度改變”等,而是後天形成的病理性記憶。如果父母能認識到這一點,病恥感會大大降低,免于恐懼,孩子加快康複的可能性會更大。

至于這位父親說到,他的孩子目前還有明顯的學習障礙,有時需要請假,對考試仍有恐懼,這個問題是怎麼形成的?家長可以怎麼有效緩解,甚至解決?父母的檢討中還有哪些隐患?我們後續會進行深入分析,提供有針對性的建議。

——何日輝

(以下為患者家屬自述文章)

01、本來好好的孩子突然厭學、自我封閉,得了抑郁症!

用“晴天霹靂”這四個字來形容我的兒子厭學這件事,真的一點都不為過。

2022年,我的兒子10周歲,上國小4年級。十一假期過後幾天,因為疫情部分封控,孩子一直在家上網課,我和妻子還在上班。

我工作比較忙,每天出門早,中午不回家。孩子主要是由他媽媽照顧的,我一般隻是在晚上和周末才有不多的時間陪伴孩子。

有一天,我在機關上班,忽然收到妻子給我發的資訊,說孩子最近的學習狀态出了問題,老師反映他已經連續幾天不上網課、不交作業、不學習了。她說,不光是學習,連孩子整個人的狀态都不對,每天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拉着窗簾,蜷縮在一個黑暗的角落裡,飯也不怎麼吃。每次她叫門好久,孩子才打開門,一副滿是疲憊、無精打采的樣子。

妻子本以為孩子累了,休息一下就能好轉。誰知道過了幾天,情況愈發嚴重,孩子出現了情感麻木,怕光,怕聲音,還出現了幻視!看到這樣的情況,我真的感覺如墜地獄!

我們趕緊帶孩子去當地精神科醫院進行檢查。大夫說,孩子有抑郁情緒,給開了草酸艾司西酞普蘭片和阿立哌唑口崩片。

對于這樣的結果,我完全無法接受,焦慮得整夜整夜睡不着覺。我深知這種疾病的可怕,因為自從我10多歲起,我母親就患有抑郁症。至今将近30年了,她一直未能康複。想不到,如今這種可怕的疾病竟然又會發生在我兒子身上!

很快,我們這個地方就全面封控了,持續了大約1個多月的時間。這也給了我一個充足的了解孩子、觀察孩子的時間。我和妻子兩個人瘋狂地刷抖音和快手視訊,大量了解跟孩子病情相關的知識。

真是不學不知道,一學更加恐慌、絕望了。我覺得孩子跟雙相情感障礙裡面的“快速循環型”非常接近。因為據孩子自述,他剛剛還在床上躺着,一點兒也不想動,沒力氣,可是過了一會兒又突然想出去玩。這樣的情況在一個月的時間裡出現了好多次。

而且,孩子還是會時不時把自己反鎖在屋裡。每過幾天,我們就發現他的胳膊上多幾道新的傷口,還好幾次偷偷藏着小刀。一到晚上,他就精力充沛,不想睡覺,白天無法靜坐,除了玩遊戲就是玩遊戲,似乎隻有玩遊戲才能讓他放松一下。

因為疫情封控,我們不能外出,我和妻子幾乎是在最短的時間内就了解到、并且接納了這個疾病,也接納了孩子的現狀,接納他的躺平。當然,那時候,我們倆對于“接納”的了解并不深刻。

我們不停地打聽解決方案,在網上尋醫問藥。大約一個月之後,我們在網上接觸到一個叫範主任的中醫主任醫師。他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進行治療,大體思路是吃着中藥,症狀好轉了再慢慢減西藥。

孩子一吃就是将近1年的時間。我個人感覺,中藥在安神、輔助睡眠、改善情緒上是有點作用。可是後來孩子嫌苦,再也不吃了。

自我家庭治療的力量:一位父親如何幫助抑郁症孩子康複、走向複學

此圖為AI生成

02、孩子得病的主要根源,原來出在我和妻子身上

那段時間,我真的是天天夜不能寐,睡不着的時候就刷手機。有一天,我偶然刷到何主任寫的文章,裡面一個個真實的案例,讓我從每個孩子的身上都或多或少能看到自己孩子的影子。

我記得,當時有一篇文章裡說,有個孩子一到傍晚看到晚霞情緒就不好,想哭,默默流淚。我覺得跟我家孩子很像。他那段時間就是經常白天還好點,一到晚上臨近睡覺之前就容易煩躁。他說他的腦子裡像放電影一樣,莫名出現各種圖像和畫面。

比如有一次他哭着說:“媽媽,我腦子裡出現了一個畫面,有一棵大樹。其他小朋友都在陽光下歡快地玩耍,隻有我自己一個人在樹蔭下,孤零零地看着其他小朋友玩。”聽了這話,我真的是心如刀割。後來我想,孩子一到晚上就煩躁、痛苦,是不是我以前在這個時間點對他造成過心理傷害導緻的。

接觸到何主任的文章後,我了解到了“疊加性心理創傷”和“病理性正性情緒體驗”這些概念,了解到“共情、傾聽、積極引導”良性溝通三步曲,而不是一上來就跟孩子講大道理。我還認識到,父母在家庭教育方式上的改變,家庭環境的改善,這對孩子的作用不亞于精神科藥物。

是以,面對孩子的情況,我和妻子開始反思自己過去做的種種行為帶給孩子的傷害。

首先,是不恰當的誇獎教育。我們因為信奉“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這一理念,過去經常對孩子說“你好棒”、“你好聰明”之類的話,忽視了要肯定孩子的努力過程。

這容易導緻孩子形成病理正性情緒體驗,還容易導緻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對自己懷疑和否定,認為自己不聰明而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如果孩子是以認為聰明不聰明是天生的,那他就容易“習得性無助”,覺得自己這輩子完了,進而陷入恐慌。

還有,我意識到我以前喜歡逗孩子,這很可能非常不好。孩子小的時候,我沒事就喜歡逗逗他,扭他的臉蛋、拍他屁股,看着孩子滑稽的模樣,我哈哈大笑。

我當時覺得,這隻是跟孩子鬧着玩。可是現在看來,這種行為可能會讓孩子感到難受、害怕、委屈,形成疊加性心理創傷,埋下隐患的種子。因為孩子并不知道什麼叫開玩笑,可能他會以為一個龐然大物真的要打他,内心會生出很多的恐懼和不安。

我和妻子的争吵,很可能也對他有不良影響。因為一些觀念上的差異和生活中的一些沖突,我和妻子多次當着孩子的面吵架,而且是那種歇斯底裡的大吼大叫。有一次,孩子和妻子把我反鎖在客廳,我兩腳猛踹,破門而入。這可能也給孩子造成了不小的恐懼與傷害。

那個時候,我還有幾次喝得醉醺醺的回家,有時候又忍不住去逗孩子,有時候則在馬桶、甚至在客廳裡狂吐不止,想必這些也給孩子帶來不少的恐懼感。

還有一次,我忘記出于什麼原因,孩子大聲哭鬧。我就說,“再鬧就把你關進小黑屋裡!”孩子仍然哭鬧不止,我失去了耐心,一把拎起他,關進黑黑的卧室。孩子發病後說自己一個人怕黑,想來也跟這件事有關。

孩子上幼稚園的時候,我們一家人去北京旅遊。孩子因為某個事不高興,賴着不走。我又撂狠話:“你再不走,我們都走了,就不要你了!”他不聽,我就拉着妻子轉過一個拐角,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偷偷觀察他。想必那個時候,孩子的内心也受了很大的驚吓。

在孩子上一年級的時候,有一次暑假作業沒寫完,寫得比較潦草。我曾一氣之下把暑假作業撕個稀巴爛,孩子非常恐懼。此外,我還因為學習的事情打過他的屁股。現在想想,他後來的厭學,想必與這些都有關系。

而且我的妻子有低血糖,曾經在家發作過幾次,有2次在家裡暈倒,後來喝葡萄糖水才漸漸緩過來。孩子都目睹過這些場景,因為他歲數比較小,當時也是害怕得不行。

因為工作比較忙的原因,孩子由他媽媽管得比較多,也一直跟他媽媽親近,對我則比較疏遠。妻子曾經多次當着孩子的面,指責我不關心孩子,對孩子不上心,光知道管自己、不管孩子之類的。

我也曾多次告誡妻子,我不是不關心孩子,隻是時間和方式不同,“你這樣在孩子面前诋毀我,對孩子成長也不利”。

是以,時至今日,我仍然認為孩子和我不親近,一半的原因是我疏于管理,對孩子的陪伴不夠多,以前胡亂逗孩子,另一半的原因是妻子在孩子面前,對我的行為進行的錯誤解讀,讓孩子真的以為我不關心他,導緻孩子内心缺乏父愛和安全感。

現在想想,孩子的發病也不是完全沒有征兆,在病情突然爆發之前,也有幾次苗頭。隻是當時我們認知有局限,不懂得識别。

那一年十一期間,我們這裡有煙花表演。第一天,我和孩子一起去看了。第二天,我和朋友又一起帶孩子去看,結果在觀看路線的選擇上,孩子和我發生很大的分歧。

孩子要帶我們去昨天去過的地方看,說那裡好看。結果我們都不願意去,嫌遠。孩子說,“我想給你們看最好的,有什麼錯!”

我卻教育他,“你喜歡的東西,不一定是大家喜歡的,你讓大家陪你去,就是自私!”

當時孩子哭鬧了好久。回去後我們一起吃飯,他吃了一點就吐了,當時我還不知道,這很可能是軀體症狀。

過了幾天,他養的鹦鹉死了一隻。他的媽媽沒有安慰他,還指責他沒有好好喂養。當時孩子也是受了很大的打擊,哭得歇斯底裡,上氣不接下氣。這之後沒多久,他就發病了。

當時還有一個最直接的導火索——我要求他跟我們分房睡。我對他說,你都10歲了,該自己在一個房間睡了。結果半個多月後,孩子就發病了。

後來我才知道,他分房睡後,自己一個人睡不着,就整夜聽手機,可是又害怕我們因為這事吵架(以前,我們夫妻倆多次因為孩子分房睡意見不統一而吵架),是以他一直默默忍受着害怕,不告訴我們。結果他晚上休息不好,白天還得上網課,精神緊張,壓力比較大,到後來可能就承受不住了。

03、“三甲醫院的名醫,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孩子生病後,我和孩子媽媽一邊積極尋醫問藥,一邊積極學習改善家庭環境。對孩子在治療的問題上,我們也基本能夠達成共識,形成合力,停止争吵,有沖突就私底下溝通解決。

我們努力地接納孩子的不足,對他共情、傾聽、積極引導,對他賦能,引導他釋放出負性情緒,并盡量滿足孩子的消費欲望。

因為了解到孩子的病因主要是疊加性心理創傷和病理性正性情緒體驗,我們就想辦法修複孩子的心理創傷,并且改變對孩子的表揚方式,由過去的“重結果”,改成現在的“重過程”,引導孩子認識到自身努力的重要性。

經過這1年半的治療,還有我跟妻子的努力,孩子從一開始的抑郁自傷、情緒高漲到現在基本情緒平穩;從一開始完全不能去學校,不能提學習,到去年下學期,每周能去2、3天,但是不上延時班。

到了今年這個學期,他1周隻請假1天,延時班一周也能上3、4次,從原來的不寫作業,到現在能寫點數學作業了。

不過,他現在還是有比較嚴重的學習障礙,比如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記性差,懼怕考試等等,仍然在服用精神科藥物。我不想孩子一輩子都服用藥物,下一步,我計劃在暑假學習壓力小的時候,繼續一邊療愈心理創傷,一邊讓醫生逐漸縮小藥量。

最後說一下,在藥物治療方面,孩子發病後,因為疫情影響,我們隻能在我們的縣精神衛生中心看病,醫生開了草酸艾司西酞普蘭和阿立哌唑。後來,孩子吃過1年的中藥。

期間,我還帶他去省精神衛生中心檢查過。說到這次檢查,真是把我氣得不輕。

因為我看過何主任的視訊,怕就醫過程給孩子帶來二次心理傷害。我和孩子媽媽商量好,由我先去和醫生溝通,孩子有什麼問題的話,醫生直接和我說,别和孩子說,以免對孩子造成不好影響。

結果大夫很不耐煩地說,“行了,知道了,這方面我還不知道嗎?快把孩子帶進來,外面還一堆人等着!”孩子進去之後,他又把我們夫妻倆趕了出來,說和孩子單獨談談。

之後,大夫又把我們叫進去,說孩子這樣的情況需要住院。談話期間,大夫那種自以為是、高高在上、容不得我提出疑問和質疑、不耐煩的态度,令我非常不滿。

我們沒有聽從他的建議讓孩子住院,現在想想,幸虧當時沒住,不然後果可能比現在嚴重。

這次經曆讓我覺得,所謂三甲醫院的名醫,也不過就是隻知道開精神科藥物的醫師而已,他們的認知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這次看病經曆很可能也對孩子造成了一定心理創傷。

是以,在孩子後續治療中,我把更多的希望和精力放在療愈孩子心理創傷上,我覺得這才是根本所在,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我孩子的患病和好轉的經過,大體就是這樣。由于表達能力有限,可能寫得有些詞不達意,或者表述不清,還請何主任能夠指出,我繼續進行補述。

萬望何主任能夠百忙之中抽出時間指點迷津,不勝感激,榮幸之至!

檢視原圖 223K

  • 自我家庭治療的力量:一位父親如何幫助抑郁症孩子康複、走向複學
  • 自我家庭治療的力量:一位父親如何幫助抑郁症孩子康複、走向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