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程咬金為何能縱橫官場45年不倒?就連武則天都不敢動他

作者:尋點趣味研究室

得益于《隋唐演義》這本小說的風靡,唐初的很多大将在民間一直擁有極高的人氣。

秦瓊、程咬金、李靖以及徐世勣這些主要角色都擁有大量擁趸,相關的影視劇也一直層出不窮。

在《隋唐演義》中,程咬金這個人物被塑造得入木三分,作者用寥寥幾表就勾勒出一個勇猛霸氣、一往無前的讨喜形象。

以至于提到大大咧咧、粗中有細等特質,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程咬金。

事實上,真實曆史中的程咬金也非常厲害,他縱橫官場45年不倒,還先後獲得了李世民和李治的器重,足見其不凡。

程咬金為何能縱橫官場45年不倒?就連武則天都不敢動他

眼光精準、進退有度

功勞卓著的開國将領想要獲得善終可并不容易,程咬金能夠在身居高位的情況下一直屹立不倒,必有其獨到之處。

和初唐的很多将領一樣,程咬金早先也是農民起義軍的一員,年紀輕輕便練就了一身武藝。

在隋末的烽煙中,他于鄉野間組織建立了一支骁勇善戰的隊伍,保護當地百姓不受匪徒侵擾。

不過程咬金一直有顆建功立業之心,幾年之後,他決定去外面闖蕩一番,很快便選中了一位優秀的起義軍首領——李密。

李密一度曾是隋末風雲的主角,差一點兒就成為定鼎天下的人物。程咬金加入後,很快就得到器重,甚至一度掌管李密的親軍。

程咬金為何能縱橫官場45年不倒?就連武則天都不敢動他

《舊唐書》有記載:“時密于軍中簡勇士尤異者八千人,隸四骠騎,分為左右以自衛,号為内軍。知節既領其一,甚被恩遇。”

可惜的是,李密上司的瓦崗軍正好在四戰之地,周圍都是虎視眈眈的強敵。在接連與王世充和宇文化及大戰後,瓦崗軍元氣大傷,最後被王世充覓得機會徹底擊破。

對于程咬金這員猛将,王世充之前就印象深刻,是以他對這員降将非常禮遇。

不過程咬金并未是以就選擇效忠,他勇猛的外表下還有一顆頗具識人之明的聰慧之心。

僅僅相處了幾個月,程咬金就意識到王世充外強中幹、虛有其表,不願再追随其後。

很快,程咬金便和秦瓊一起離開,轉投到李世民麾下。

程咬金為何能縱橫官場45年不倒?就連武則天都不敢動他

此後的戰鬥中,程咬金多次勇猛沖鋒,為唐朝統一立下汗馬功勞。

憑借優秀的作戰能力,他很快便成為了李世民的愛将。

除了戰場上勇猛無敵,程咬金還先人一步看穿了李建臣對李世民的忌憚,第一時間向秦王勸誡,應該早做打算。

《舊唐書·程知節傳》提到:“知節白太宗曰:‘大王手臂今并翦除,身必不久。知節以死不去,願速自全。’”

這件事後,程咬金愈發受到李世民的重視,成為其絕對心腹。

程咬金為何能縱橫官場45年不倒?就連武則天都不敢動他

影視劇中的程咬金

除了具備精準的眼光,程咬金能夠在朝堂中站穩腳跟,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進退有度,從不貪權。

李世民登基後,對曾經跟随自己的諸位将領都予以重任,讓他們身居高位,享受榮華富貴。

程咬金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在貞觀年間一路升遷,很快就做到了左屯衛大将軍。

一般人擁有了如此高的地位後,難免會變得飄飄然,會想要在朝堂攫取更多的權力。

但程咬金卻并不是這樣,他知道自己對施政理民完全抓瞎,是以從來不摻和朝堂之事。

程咬金為何能縱橫官場45年不倒?就連武則天都不敢動他

哪怕有同僚求上門來,極力邀請他參與朝堂事務,程咬金也隻會自貶一通,打個哈哈把人糊弄過去。

到了貞觀中後期,程咬金更是努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連帶兵打仗也甚少參與,把工作重心放在留守後方。

如此做派最大限度減少了旁人的關注,讓程咬金在身居高位的同時還能不遭人妒忌,享受平安喜樂的半退休生活。

這一點說起來容易,要做到卻很難。

很多高官名将都極擅長進取向上,卻不懂得及時收斂,最後在不斷的攻讦和算計中遭逢大禍。

程咬金為何能縱橫官場45年不倒?就連武則天都不敢動他

連逢明主,得以善終

當然,程咬金也不是一味的退讓,該争取的時候他也從來沒退縮過,這才是其屹立三朝而不倒的關鍵。

比如唐太宗去世之後,程咬金統親率飛騎軍,護衛皇太子李治回朝繼位。之後還在宮門外鎮守三月,助李治穩定局勢。

程咬金的忠勇表現被李治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是以他徹底掌控朝堂政務後,迅速給程咬金提拔了官職,對其委以重任。

《舊唐書·卷十八》記載:“永徽六年,(程知節)遷左衛大将軍。顯慶二年,授蔥山道行軍大總管以讨賀魯。”

靠着積極争取、勇于任事,程咬金避免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命運,在唐太宗去世後又成為繼任者的心腹。

程咬金為何能縱橫官場45年不倒?就連武則天都不敢動他

唐高宗李治

不過,程咬金此時年事已高,精力上多有不濟,他知道自己應該盡快退下來,否則必然會在朝廷争鬥中“翻車”。

不過頗具政治智慧的程咬金也很清楚,自己為新皇立下不小功勞,直接求退必然會讓李治難堪。

是以程咬金找了個機會,在攻伐阿史那賀魯的時候犯了個不大不小的錯誤,借此功成身退。

《舊唐書·卷十八》寫道:“師次怛笃城,有胡人數千家開門出降,知節屠城而去,賀魯遂即遠遁。軍還,坐免官。未幾,授岐州刺史。表請乞骸骨,許之。”

程咬金為何能縱橫官場45年不倒?就連武則天都不敢動他

最後,除了自身的因素,程咬金能縱橫官場,還得以善終,也是因為他連續遇到了兩位能力卓絕的皇帝。

這一點非常重要,不少開國功臣之是以不得善終,未必是因為不夠小心,更多還是源自“功高蓋主”和“主少國疑”。

臣子和将領們如果擁有遠超衆人的能力,難免會讓統治者感到心驚膽戰,最終選擇先下手為強。

但這個問題在唐初是完全不存在的,因為李世民實在太強了,他才是大唐開國的第一功臣。

唐朝立國有幾個關鍵節點,分别是:太原起兵、占領關中、平定隴西、進軍河東以及虎牢關一戰定乾坤。

程咬金為何能縱橫官場45年不倒?就連武則天都不敢動他

虎牢關之戰

這些戰役幾乎全部由李世民主導,尤其是虎牢關一役的逆天表現,更讓無數後人将其視作“軍神”。

李世民有足夠的自信掌控手下的将領,不會做無謂的猜忌,故而貞觀年間被公認為封建王朝中最君臣相得的歲月。

仔細研究後就能發現,不單單是程咬金一人屹立不倒,唐初的開國名将大部分皆得以善終。

程咬金為何能縱橫官場45年不倒?就連武則天都不敢動他

唐初諸位功臣

除此之外,程咬金幸運的地方還在于,李治也是一位出色的帝王,擁有着極強的手腕和能力。

這一點非常重要,一些開國皇帝之是以在晚年對功臣大肆迫害,就是因為後輩不堪大用,擔心他們無法壓制功高名重的能臣幹将。

朱元璋就是典型,太子朱标活着的時候,他對功臣是很不錯的。

朱标英年病故後,因為要扶持毫無影響力的朱允炆上位,是以明太祖不得不對功臣們大開殺戒。

而李治可以壓得住一幹大臣,自然就不需要李世民做那個惡人。

事實上,唐高宗的表現确實可圈可點,他隐忍蟄伏幾年後,一出手便掀翻了大半的關隴貴族,徹底掌控了朝堂。

程咬金為何能縱橫官場45年不倒?就連武則天都不敢動他

狡詐腹黑的李治

武則天是否敢動程咬金

在一些民間故事和演義小說中,為了凸顯程咬金的能力和地位,特意安排了他與武則天産生沖突的環節。

在這些情節中,動辄對大臣狠下殺手的武則天,對程咬金卻不敢妄動。真實的曆史上是這樣嗎,程咬金真的有這麼牛嗎?

可以肯定的是,這些情節都是虛構的,因為武則天和程咬金在曆史上幾乎沒有交集。

程咬金雖然在唐高宗在位前期有過一段相對活躍的時間,但基本都是永徽年間,此時的武則天還在忙着後宮争鬥呢。

到了顯慶元年的時候,程咬金已經決心上書請辭,很快便緻仕回家、安享晚年了。

而等到武則天大權在握,一言一行皆能影響朝廷大政的時候,程咬金更是已經去世多年了。

程咬金為何能縱橫官場45年不倒?就連武則天都不敢動他

是以這兩人很大機率從頭到尾都沒見過,自然不可能産生沖突,更不可能是以發生對抗。

人們之是以誤會這兩人有交集,是受到了影視作品的誤導。

大部分影視劇為了突出武則天的形象,極大地弱化了李治的能力,甚至把後者塑造成懦弱無能、對武媚娘言聽計從的形象。

以至于不少人覺得武則天在永徽年間就能參政議政,并在處理政務的時候和程咬金發生了沖突。

事實上,根據史書的記載,李治在掀翻關隴貴族後,一直是乾綱獨斷的帝王,對朝堂有着強大的掌控力。

此時的武則天還在後宮安心地侍奉君上,根本不可能和前朝臣子産生沖突。

程咬金為何能縱橫官場45年不倒?就連武則天都不敢動他

影視劇中被大幅弱化的李治

李治後來之是以會給武則天參與政治的機會,是因為他在中年之後患上了頭風病,每次發作都痛不欲生,根本無法理事。

為了不影響朝廷施政,同時避免出現權臣,他才在無奈之下,選擇讓妻子武則天參與進來,幫助處理奏折。

《舊唐書·本紀卷六》清晰記載着:“帝自顯慶已後,多苦風疾,百司表奏,皆委天後詳決。”

若李治能心無旁骛地處理朝政,那武則天完全沒有一絲篡位可能,無論她能力有多強。

在沒有成為天後之前,李治和武則天是完全的利益共同體,武則天怎麼會與支援丈夫的老臣産生沖突?

是以,程咬金和武則天之間,極大機率是沒有過任何沖突的。

程咬金為何能縱橫官場45年不倒?就連武則天都不敢動他

“二聖臨朝”是無奈之舉

結語

總的來說,程咬金能夠縱橫官場45年不倒,一方面是因為李世民是英明君主,避免了功臣被屠戮的命運。

另一方面也是程咬金自己的本事,他表面上看着粗豪不羁,實則頗有内慧,不僅具備識人之明,還能做到進退有度、明哲保身。

進與退之間的權衡取舍是為官之道的核心,很多官員的失敗就是在于能“進可攻”卻無法“退可守”。程咬金在這方面做得爐火純青,确實當得起後世對其“大巧若拙”的評價。

參考:

《唐代程知節生平履曆考釋》

——陳濤

《論中國古典小說中的福将形象》

——孫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