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羽臨終前無奈說了14個字,張飛聽後欲哭無淚,劉備聽後無地自容

作者:蜀山史道

前言

在三國時期,關羽、張飛、劉備三兄弟的羁絆和情感是曆史上的經典之一。然而,讓人心痛的是,在關羽臨終之際,他說出的那14個字卻讓張飛欲哭無淚,劉備無地自容。

這段匆匆的告别,折射出了三兄弟之間複雜的情感糾葛和終極的無奈。關羽臨終前為何發出"我今誤中奸計,有死而已,何必多言"這樣絕望無奈的衷言?

究竟是什麼樣的背景和内情,将這位蜀漢中興的一代猛将推向了身陷絕境、孤注一擲的結局?讓我們一起回顧這段恩怨交織、撲朔迷離的曆史往事。

關羽臨終前無奈說了14個字,張飛聽後欲哭無淚,劉備聽後無地自容

從"襄樊之戰"開始

公元219年7月,在劉備授意下,關羽發動了聲勢浩大的"襄樊之戰"。彼時,劉備親自派遣費詩前往荊州,為關羽頒發了前将軍印绶和假節钺權限。從這一點來看,關羽之是以會如此不動聲色地發動這場關鍵戰役,顯然是經過了劉備的私下授意。

一個如此舉足輕重的戰役,關羽怎麼可能不與主公劉備商量?畢竟失利後果難以想象。是以關羽留下了劉備的小舅子糜芳鎮守江陵,又派傅士仁鎮守公安,自己則親率大軍進攻襄陽和樊城。

事實證明,關羽此舉大獲全勝。呂常和曹仁根本不是他的對手,很快便被關羽壓制。曹仁更是被關羽打得隻能"龜縮"。曹操急忙調遣于禁、龐德前去救援,卻被關羽利用漢水激流生擒于禁,斬殺龐德。

關羽臨終前無奈說了14個字,張飛聽後欲哭無淚,劉備聽後無地自容

關羽在此戰中的出色表現,以至于連曹操都感到畏懼,便任命的原荊州刺史胡修和南鄉太守傅方也相繼投靠了關羽。就在曹操考慮遷都逃離的時候,司馬懿和蔣濟卻建議聯合孫權共同對付關羽。

蔣濟更是明确指出:"劉備、孫權,外親内疏,關羽得志,權必不願也。如果說服孫權出兵襲擊關羽之後,關羽必敗!"曹操立即采納了這一計策。而當時的孫權早就盤算着要趁機攻占荊州的一些郡縣。

關羽臨終前無奈說了14個字,張飛聽後欲哭無淚,劉備聽後無地自容

"江南之地割權"

在得到曹操的默許後,孫權立即派兵襲擊了公安和江陵。當時關羽已經将大部分精銳調往了襄樊前線,鎮守江陵的糜芳聞訊後直接投降。鎮守公安的傅士仁也随即跟風棄城投誠。

就在此時,曹操又派遣了徐晃等諸将前來迎戰關羽。曹操還特意派遣了徐商、呂建傳達指令,要求等到自己的主力到達前線後,再全軍進攻關羽。原來曹操還調集了包括殷署、朱蓋等在内的十二營兵力,也前來協助徐晃。

關羽臨終前無奈說了14個字,張飛聽後欲哭無淚,劉備聽後無地自容

如此一來,徐晃麾下可調動的兵力多達5萬,而關羽僅有3萬左右。徐晃巧妙運用聲東擊西的戰術,成功打破了關羽的重重陣線,并且親自在陣前打退了關羽。關羽的大将胡修、傅方也在此戰中慘遭斬殺。

這下樊城之圍終于被迫解除,關羽的主力軍也是以支離破碎,隻得退守漢水以南。正當此時,關羽又得知荊州失守的消息。

關羽臨終前無奈說了14個字,張飛聽後欲哭無淚,劉備聽後無地自容

無奈退守 十死無生

關羽急忙率軍南返,準備奪回失去的荊州。可惜此時他的軍士多已疲憊不堪。而且呂蒙下令,不得騷擾百姓,更不準向平民索取任何财物。他還憑借逮捕關羽将士家屬的手段,動搖了關羽部下的鬥志。

《資治通鑒》上有記載:"蒙入江陵,釋于禁之囚,得關羽及将士家屬,皆撫慰之,約令軍中:'不得幹曆人家,有所求取。'"呂蒙可謂是一着好棋,盡管并未直接消滅關羽部隊,卻讓他們人心渙散,喪失了繼續戰鬥的勇氣。

關羽臨終前無奈說了14個字,張飛聽後欲哭無淚,劉備聽後無地自容

此時的關羽,也隻能眼睜睜地看着願意跟随他的軍士越來越少。他明白此時自己兵力已經嚴重不足,隻得率領殘餘部隊向麥城靠近。在這一路上,關羽的内心無疑充滿了複雜與絕望。

作為蜀國二把手的關羽,現在身陷險境,卻沒有等到劉備的任何援救。而且麥城本身又是一座死城,城中更是無糧無草。唯一的希望,就是能率領部下突圍逃脫,否則恐怕唯有一死。可惜這也并非易事,孫權定然不會放過逃竄的關羽。

關羽臨終前無奈說了14個字,張飛聽後欲哭無淚,劉備聽後無地自容

孤軍深入 禍不單行

關羽最終帶領數百殘兵進入了麥城。孫權并未放棄對他的追擊,而是派遣了諸葛瑾前去說服關羽投降。可關羽當時卻直接拒絕了諸葛瑾,并且表示如果不看在諸葛亮的面子上,會直接斬殺諸葛瑾。

無奈之下,諸葛瑾隻好作罷。而關羽面臨的困境也愈發嚴峻:既沒有糧草,也沒有足夠的兵力。他最後決定派遣忠誠的廖化,前往上庸求助劉封。如果能得到劉封的支援,說不定還有再次東山再起的可能。

關羽臨終前無奈說了14個字,張飛聽後欲哭無淚,劉備聽後無地自容

關公便派廖化帶着求救書信,趁着還有一線生機沖出麥城。然而,劉封和孟達卻并未理會關羽的求救。原因很簡單,即便前去救援,也難保定能成功。

再說關羽當年還曾勸說劉備不要立劉封為繼承人,如今劉封豈能不記怨恨?廖化隻得無奈而返,對關羽絕望地說:"若如此,則關公休矣!"

就在關羽絕望等待援軍到來的幾日裡,他終于決定親自帶領10餘騎兵殺出麥城,尋求最後的機會。關羽哀哀長嘯,對廖化說:"君侯于路,小心保重!某與部卒百餘人,死據此城;城雖破,身不降也!專望君侯速來救援!"

關羽臨終前無奈說了14個字,張飛聽後欲哭無淚,劉備聽後無地自容

然而,關羽剛出城20裡,就遭到了東吳将領朱然的攔截。朱然大喝"雲長休走!趁早投降,免得一死!"關羽大怒,拍馬沖殺。在激烈交戰中,關羽終于打退了朱然。

可是,關羽部下的人越來越少,在臨沮小道上,他又遭到了潘璋的截擊。經過艱難的戰鬥,關羽總算擺脫了潘璋。可惜随後趕到的關平告知,部下趙累已經陣亡。

關羽臨終前無奈說了14個字,張飛聽後欲哭無淚,劉備聽後無地自容

關羽來不及多作思索,趕緊帶領關平朝成都方向撤退。但到了第二天黎明,關羽一行人卻又遭到了伏擊。原來,潘璋的部将馬忠早已埋伏在這裡,一伏擊便成功将關羽的座騎纏住。關羽翻身落馬,竟就這樣被馬忠所獲。關平也随後被生擒。

次日,馬忠将關羽和關平一同押送到了孫權大營。孫權這才有機會質問關羽,當年為何如此狂妄。孫權感慨地說:"孤久慕将軍盛德,欲結秦晉之好,何相棄耶?"

關羽臨終前無奈說了14個字,張飛聽後欲哭無淚,劉備聽後無地自容

臨終絕望 無奈發聲

面對孫權的質問,臨終關羽絲毫不顯懼色,反而還痛斥道:"碧眼小兒,紫髯鼠輩!吾與劉皇叔桃園結義,誓扶漢室,豈與汝叛漢之賊為伍耶!我今誤中奸計,有死而已,何必多言!"

這十四個字,道出了關羽内心最真實的複雜情緒。一方面,他認為自己是被孫權陷害,誤入了奸計之中;另一方面,他也明白自己已無生還的可能,隻有等待死亡。但無論如何,他至死都沒有向漢室叛逃的念頭,反而誓要效忠于自己的結拜兄弟劉備。

關羽臨終前無奈說了14個字,張飛聽後欲哭無淚,劉備聽後無地自容

聽聞此言,劉備必定感到無比自責和痛心。作為關羽的結拜兄弟,他竟然未能在關鍵時刻伸出援手,讓關羽孤軍深入,最終落得如此凄慘的下場。劉備恐怕對自己的無能為力,感到愧疚莫名。

而張飛更是要"欲哭無淚"了。他和關羽可謂是戰鬥生死與共的好兄弟,兩人多年來并肩作戰,建立了深厚的情誼。此時關羽臨終時的絕望之言,想必讓性情粗暴的張飛痛徹心扉。

關羽臨終前無奈說了14個字,張飛聽後欲哭無淚,劉備聽後無地自容

關羽的這番話,既反映了他對孫權背信棄義的憤怒,也表達了對劉備的不解和失望。作為蜀漢三大主将之一,關羽為國效忠多年,如今卻以這般孤立無援、英勇就義的結局,實在令人唏噓。

劉備和張飛想必在聽聞此消息後也深有感觸。關羽的這番遺言,無疑揭示了他們在關鍵時刻的失職和冷漠。蜀漢三國傑出将領的陣亡,不僅僅是戰場上的一次損失,更是對忠義和仁德的一次沉重打擊。

關羽臨終前無奈說了14個字,張飛聽後欲哭無淚,劉備聽後無地自容

結語

關羽雖然在最後關頭敗亡,但他的英勇事迹和堅定信念,卻成為後世傳頌的美談。他與劉備、張飛桃園結義,誓共扶漢,始終忠心耿耿,甯死不屈。

可惜的是,劉備在關鍵時刻未能伸出援手,反而讓忠誠的關羽步入絕境。這不禁讓人對劉備的仁義之心産生懷疑。他究竟是真心待關羽,還是隻把他當作利用的棋子?

關羽臨終前無奈說了14個字,張飛聽後欲哭無淚,劉備聽後無地自容

總的來說,關羽的悲劇性命運,折射出了三國時代,特别是蜀漢内部錯綜複雜的權力關系。忠義和義氣并非能夠決定一切,現實政治鬥争的殘酷性,往往會打擊和蠶食那些美好的理想。

正如關羽所言:"我今誤中奸計,有死而已,何必多言。"一句話,道出了他臨終時的絕望與無奈。這位曾經的雄霸天下的大将,最終還是難逃一死。他的悲劇性結局,無疑給後人以深刻的啟示和思考。